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般舟叁昧經》叁字決(慈法法師開示)▪P7

  ..續本文上一頁觀平等。于一切”。這是誠實話,清淨平等覺在我們這一念中相續啊,就是本淨心中一念平等,延續未來廣利一切,自他二利就因爲這一念而能成就,我們遠離是非、遠離對待、遠離傷害、調柔身心。

  

  “避鄉裏。遠親族”。“避鄉裏”有啥好處呢?說不清道不明,就是鄉裏的。親族是什麼呢?說不清道不明,人一親一近了,說不清楚,道不明了,沒法說,沒法道,你不相信你說不出個道理,子醜寅卯也講不明白了。

  

  “棄愛欲”,這個比較好講,我們的心,愛欲貪得越多你越煩燥,你越不甯靜,雜緣越熾盛你越苦惱,這個呢我們都太清楚了。

  

  “履清淨。行無爲”。因爲我們真正地在阿彌陀佛的這個清淨圓滿的這種回施中安心了,那人就心地無爲無作,常行于法。行法而無爲無作,何以故呢?念佛無得無失啊,清淨平等,一味相續,在清淨寂滅心中相續種種善法,饒益衆生而不染。無爲,心地無增減故,不取相故,平等相續故。所以“行無爲”。

  

  斷諸欲。度生的欲也不要有了,供佛的欲也不要有了,顛倒的欲也不要有了,貪欲也不要有了。所以常入空、無相、無願叁昧,心智安樂,這安樂是佛給我們的一個慈悲,是令我們解脫的一個給予。很多人呢,我念這念那,實際這個念呢,是契入方便,一得方便就要松手了。本無一法可得,你要是再執著這個法,念得久了就會生煩惱了。我遇到很多人說讀經讀煩惱了,念佛念煩惱了,我說你不是,你執著了,讀經令人開人智慧,念佛令人心智平等,你怎麼會煩惱呢?沒有煩惱的機會。

  

  “舍亂意。習定行”。這個呢都很好理解,這都是對句,兩句是一句。

  

  “學文慧。必如禅”。“學文慧”嘛,是啊,隨文入觀啊,入慧方便,我們讀經典不在引發我們的智慧嗎?沒有問題的。

  

  禅者啊,無增無減,清淨相續。

  

  “除叁穢。去六入”。這叁穢是什麼呢?是貪嗔癡?是什麼呢?可以在網上查一查,因爲我不知道叁穢說,我也沒有叁穢,我也不說。這可以說出來十法,在叁穢中可以講出來十個、二十個、叁十個,都沒問題。這個法的叫法有名相之說啊。名相是什麼?跟你要沒關系,你不要去管它,有關系了你管它,我感覺跟我沒有關系。貪嗔癡?因爲說叁毒啊會造叁穢業。身口意?

  

  “六入”,色身香味觸法,是不是六個?對,六根、六塵、六入,攀緣這個六識,攀緣六塵,就有六入。

  

  很多人學佛了增加一些名相煩惱,什麼叫名相煩惱呢?好比說我現在遇到最普遍的名相煩惱就是臨終的問題,說:哎呀,我現在再修行臨終也往生不了。這就是名相,臨終的名相,對臨終不能往生這個名相給迷住了,他都不知道什麼叫臨終,你知道嗎?你現下都不清晰,你臨終,談什麼臨終呢?現下你都不正行,臨終你怎麼能正行?實際現下無異于臨終啊!一點差別都沒有,(有)差別怎麼修行啊?對不對啊?被臨終這個名相騙了,因爲臨終要是跟現在沒關系你怎麼去修行啊?所以人就被這個名相騙了,很多人念佛了十幾年都不安心。因爲啥呢?他把當下跟臨終對立起來了。這叫名相!給名相困住了。有相當多的念佛人就說:臨終安樂,我說:你現在怎麼都不安樂呢?現在怎麼不解決問題呢?修法人一定要知道臨終不異于當下,當下不異于臨終,你怎麼來修?怎麼來行呢?你現在解決不了問題,臨終你上哪兒解決問題呢?還來得及嗎?   

  

  “絕淫色。離衆受”。這都很好理解。

  

  “勿貪財。多畜積。食知足。勿貪味”。現在反正我看貪味的人挺多了,這不好吃那不好吃,這好吃那好吃,說不好吃的人貪味,說好吃的人一樣貪味,反正我看大部分人難逃羅網。五蓋中財、色、名、食、睡,這個食可騙人了,這個東西,所以走般舟的時候就要遠離這個東西。

  

  “衆生命。慎勿食。這個地方是盡量不要讓我們吃肉的,叁淨肉包括。走般舟的時候不要吃肉,哪怕你平時吃肉。爲什麼呢?我們在屠宰任何生命,雖然你沒有見、沒有聞、不是爲你殺,但是這個生命裏面都有毒,毒也會造嗔業、愚癡業,增加我們過去的嗔業、愚癡二業。因爲嗔業會帶來興奮,興奮之後就愚癡業,就衰敗,我們的生命感知就會衰敗,就會有惰怠放逸之心,所以吃肉就會帶來這兩種必然的結果。因爲殺它的時候呢,它就要掙紮,它有嗔恨心嘛,越掙紮的利害這肉就越香,這個越香就越有毒,這個越有毒你就越興奮,你越興奮就有疲憊——興奮後的疲憊,疲憊你就會放逸,所以必然帶來興奮、放逸二法。

  

  問:行般舟要齋戒幾天?提前齋戒。

  

  答:行前要是能提前齋戒那是最好的,你像你就必須得齋戒,吃素了。實際真正走般舟的時間呢,吃清淡飲食對我們來說是很有好處的,等于你珍惜這個法則了。要是好比說第一次走般舟了,他吃肉吃慣了,你說不能吃這個肉食,要不然你就不能入。或者到寺院裏來引導他這個環境也行,但是慢慢地給人輸入這東西,起碼說我們長時間走的人不要有這個東西,這裏面有沒有啥呢?它有個明確的利害關系,因爲殺業重産生的嗔毒,就是香,這個香後面就是你興奮,嗔恨心大,我們把它們(畜生)的嗔恨心吸收到我們生命,到我們這個色身中來了,你同享嘛,叫“共享“對吧?

  

  “衣如法。勿绮飾”,穿衣服要穿得寬松啊,自然啊,不要追求這個好看不好看這些東西,怪異什麼的。有一次我閉關了,照顧我飲食的護關的一個菩薩說:“師父,你不要剃頭。”“幹什麼?”“人家閉關的人頭發都很長很長的,你怎麼樣怎麼樣的······”我說:“我主要是沒有舍比丘戒,這個半月半月要剃的,我知道這個,我心要是沒有這概念了,沒有出家在家的概念了,也沒有這個時間概念了,那我就可以不剃,因爲我還有這概念。”因爲是在寺院裏面,不是真正地說是遠離人間的一個地方,真是不知道年月日,也不知道自己是出家在家,只是一味修行之人,他不再談論這個問題了,因爲心中沒有這個東西了。我心中還在寺院,人家一敲鍾我還知道幾點幾分了,你還不剃頭?實際這個“勿绮飾”就是不要裝怪、拿捏,沒有必要去拿捏作怪,裝個修行的樣子給人看什麼呢?

  

  “勿調戲。勿憍慢”。行法的人不要說輕慢之語、調戲之語,一定要注意這一點,起碼說在行法過程中,在行法這一階段不要去說這個話。

  

  “勿自大。勿貢高”。這十分重要!學佛的人真是要別于世俗人,要不然我們學佛幹啥呢?學來學去跟世俗人一樣混同,沒意思。

  

  “若說經。當如法”。我們依法說經,所以一定不要離開佛陀的法印,傳播法則一定不要離開佛陀的法印,要離開了那過失太大了。害人色身的命啊可以忏悔,可以一報還一報的;害人法眼啊、滅人的慧命啊,這是個啥地獄呢?這果報太慘了。所以呢,不贊不謗,依經教提示,OK!好比說,大家,護關的人要慢慢熟悉經教,好比說(依)五法,能證叁昧。有人說:我怎麼不見這不見那的?你要說你這五法中要相續,好比說四法中要相續,對吧?親證叁昧呢,(依)這五種四法、這六種五法,對不對?我們可以依法來提示他。

  

  “了身本。猶如幻”。這個呢很簡單。我們這個四大組成的色身呢就是不實的,生滅因緣,因爲因緣我們生了,生老病死的因緣滅了,幻生幻滅,實在不實。我們這百十年一閃電一彈指就過去了。

  

  “勿受陰”。我們都知道陰是什麼陰,色受想行識五陰嘛,五蘊、五陰是一個詞,翻譯的方法,最早翻譯的是“五陰”,後面翻譯的新一派的都譯的“五蘊”。像玄奘法師說:“照見五蘊皆空”。在過去舊譯中都是“照見五陰皆空”。

  

  “勿入界”。十八界我們都知道,六根、六塵、六識。

  

  “陰如賊”。就是我們說這個色受想行識像賊一樣,會偷你的法身慧命,偷你時間的,你只要染上它,在這個色聲香味觸法上你只要用功夫,它就會浪費你的生命,盜你的寶藏,有暇人生,把你的時間給拖垮完了。

  

  “四如蛇”。地、水、火、風,身體,我們的身體是由地水火風組成的,它像蛇一樣絞到一起了,隨時會松開,隨時會奪我們的生命的,這是我們生命的依止能聚能散。

  

  “爲無常。爲恍惚”。它就是無常相,我們這個色身是個無常相,沒問題的。是個恍惚相,所謂的恍惚呢,是不實的。因緣生似乎有,因緣滅似乎無,緣生現有,緣滅現無,所以實在本性空。

  

  “無常主。了本無”。這個無常主是什麼呢?這話講得真好,六祖大師說:“無常即是常”。有菩薩就問了說:“喂喂,大師,你怎麼這樣講呢?世尊講無常,你怎麼講無常是常呢?”事情的無常相就是常相啊!沒有問題的。所謂的“無常主”,我們的生滅、意識、作業、生命,無常在作主,你作不了主,告訴你,你所有的執著染著都做不了主,無常來作我們的主,因爲一切都是無常相的!

  

  “因緣會。因緣散”。這都是因緣生,因緣滅,大家這都沒有問題。

  

  “悉了是。知本無。所以這個教法是以本淨發起的,回歸本源而修行的。所謂萬法不離本源哪!萬法不離法性。

  

  “加慈哀。于一切。施貧窮。濟不還”。“加慈哀。于一切”好理解,這就我們學的那個四法啊,于一切生慈,生慈心。

  

  “施貧窮。濟不還”。救濟布施,不求回報,十分重要。一般人布施、修法、做事都要有個回報,沒有回報我才不幹呢。那麼這樣呢,往往這個布施不圓滿。你求回饋,沒有回饋生煩惱,一不相應成顛倒。

  

  “是爲定。菩薩行”。前面這麼多說法呢就是定,就是菩薩行。

  

  “至要慧。起衆智”。那麼它的歸結呢,是能引發我們的智慧,引發我們的正行。

  

  這叁字訣呢,實際過去就是來引導我們,來通過這些簡短的文字——叁字是最短的句子了,因爲兩言句啊,一般人就沒法用。過去四言句、五言句,現在叁字句啊,這是最簡捷的一種文句了——來啓示我們怎麼能依法正行,親證十方諸佛悉皆現前叁昧的一個提示,依法而行必證叁昧!背法而行,若應不應!——若善根成熟就相應了,若善根不成熟就不相應。

  好,時間不早了,我們今天就學習到這兒,謝謝大家!

  

《《佛說般舟叁昧經》叁字決(慈法法師開示)》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