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般舟三昧经》三字决(慈法法师开示)▪P6

  ..续本文上一页如水了,越来越宽松才OK!哎呀,他说他,他说他……赶紧解散!这样的团体越解散的多越好。你越搞得越受苦啊,对不对?你受罪不受罪?就是大家本来是学佛来了,就是消除、淡化人情、透视人情,人情多变嘛,对不对?依法而行,依本性而行,大家越来越安乐,越来越喜悦,越来越相包容。何以故呢?无染无著故,对不对啊?要求也越来越少,大家相处都是清风,清风拂面。假如越来越“你这样你那样(相互要求)”,好了,还不如回家逗孩子去呢!所以这个,“勿狐疑”这个地方是我们一种烦恼相。

  

  “精进行”不难解释。“勿懈怠”不难解释,它是一对法,精进勿懈怠。

  

  后面这些“”呢,我感觉不需要念了。这么多“勿”中啊,就是一个“勿”。所谓的以本净心,以不可得心——断诸想!以诸想不可得——断诸想!我们那天学这个五法了啊,六个五法中都讲了这个问题了。我们把这么多“勿”都带过去,因为这个“勿”呢,你所有能想到的它都给你“勿”掉了,要我们把这些“勿”都放下了,就一身轻。实际是这样,每个“勿”解个包袱,对吧?“勿懈怠”卸一个包袱,“勿起想”卸一个包袱,“有与无,勿念进,勿念退……”,你反正就什么对法都让你放下、放下……实际就说我们一路放包袱,放包袱,放,直到我们想起来的东西都把它放下了。

  

  问:冷和热这样人的感知在行般舟的时候会进入一种……怎么说呢?确实是冷,你要他“勿”,那是一个很残忍的事情。

  

  答:加衣物,主动地,我们主动地,护关的人帮他去调整一下温度啊,穿戴啊,保护一下。这个“勿念”呢,实际是一个,不是说一路断掉,是我们了解这个东西,冷了,哦,我知道我念冷了,那么这个念冷了呢,我因为是行法的,我不管它,我继续走,这里就是个觉悟的机会了,这都没问题的。对,我们还会念,但是念的当下觉悟它就够了!你说我连想都不想这个,那你必须得以本净相续心来观察,念的时候就断,念的时候就断,念的时候就认知了,这个就技术一些。但我们要念的时候去观察观察它这个东西,这个本来没有冷,现在为什么冷了呢?心维系这东西了,要能观察是方便。这些“勿念”啊,这么多“勿念、勿念、勿念”,放啊放啊放啊放啊放……

  

  问:这是一个问题,就是说天气是在变化,那天晚上确实是很冷。

  

  答:嗯,可以慢慢调整,这可以慢慢调整。

  

  问:从本质上来说,他可以不需要这个东西(指调整)?

  

  答:从身体的自然抵抗力,要是不要了呢,你也可以给提示他一下这是个修法的机会、认知的机会。

  

  问:也可以?

  

  答:对。那真凉了呢,大家都感觉冷了,你(护法的人)不体会别人(不行)……行法的人比一般的人身体要弱一些,真正没有走开的,走开了就没问题了,没有走开的人气血反而比一般的人要弱,一餐啊有个问题,对吧?本身就可能是转换不好的人,就会……

  

  这么多“勿念”我们就把它带过去了,因为这些勿念就是放下、放下、放下……(念头)来了觉悟、觉悟、觉悟……  

  

  “断诸念。一期念。意勿乱。常精进。勿懈怠。勿岁计。这都很好理解。

  

  “勿日倦”,太阳来了的时间,中午容易困,这很多人都有体会啊。天气特别暖,人容易困。

  

  “立一念。勿中忽”。实际就是我们要净念相续的问题了,这个净念是本净之念,本净相续。我们可以试验,要是念念变异,随着念变异跑了,那烦恼死了。念来了知道念不可得,痛来了知道痛不可得,知道这个无所得,以无所得心有方便,以本净心有方便,以性空心观有方便。它这“立一念”说得比较多啊。

  

  “除睡眠。精其意。常独处。实际行般舟是要求独处的,这个我们现在基本上海做得很好的。很多地方一大群,现在像他们兰州那一带,都是几百号人,一百十号人一起走,怎么办呢?这就叫一日一夜经行念佛,没问题。大家一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男男女女的那样,你也不能反对人家对吧?人(家)那么多人,他就那么多人,实际呢,开始我并不鼓励这个东西,我感觉那么多人那么多人,怕惹麻烦,你知道吗?你像在上海,你就不允许那么多人,那这不就惨了?我们就渐次行。但是在他们那地方有道场,大家一下子那么多人来,就那样的,那就一日一夜大家一起念佛,也很有效果。

  

  “常独处。勿聚会。避恶人。近善友”。对这初发心来说都很有意义的。

  

  问:这为什么写在般舟行品里?般舟里面他(恶人)怎么去……?

  

  答:当然行品了。我告诉你,好比这么说,你要有个恶人一会儿来骚扰你:“不要走了!这太苦了,对不对啊?”这都是恶人,坏你的法嘛,真有这样的人。

  

  问:聚会怎么会呢?

  

  答:怎么没有聚会呢?大家在凑,看热闹,没有吗?肯定会有的。

  

  问:从心智上去……?

  

  答:心智上肯定是这样要求的,就是心不要攀这个缘。很多人走般舟都喜欢有个人来看着他,真是这样的,我经常遇到。歇斯底里地喊,干什么?人过来他就不喊了。我以前我都犯过这个病,我们打一百天七的时间,到后期我就说为了大家的念法、念佛的这个因缘顺利,我就不睡了,不睡了。因为那时候是二十四小时打,就是两个小时念诵,休息一个半小时,两个小时念诵,休息一个半小时,这样叉过去,就是一天都是这样滚。他们睡觉的时候我就坐着,因为那时候人太困了,基本都是三分钟以内全部睡着了。因为每天都是这样子,每天都是这样子,就是把所有的时空都打乱了。你知道吗?睡觉都不用吹哨,哗——都睡着了。因为在殿堂里我们打着七,在那儿念两个小时,人哗——就睡着了,这个钟一敲,根本用不着三分钟,所有的人都睡着了。我在那儿坐着,我想他们凭什么睡觉?我为什么要坐着?真是有这样的想法,心理的东西一下子自己就给甩出去了,后来想想你自己立的愿和别人没关系,实际走般舟很多人跟别人没关系,对不对?就找事,对不对?我经常被别人找事:“师父,你过来!谁让你想这么坏的点子,让人走来走去的。”他自己愿意走的对不对?经常有人找我来了。

  

  “近善友。亲明师。实际我们这个现在大家走般舟,基本上大家互相依法施教于人哪,依法交流都是师,我们一定要依法来交流,依经来交流,不要凭着自己的想象去胡说,到时间误自己误别人,危害就大了。误自己可能还尚可忏悔,误他人咋办呢?就怕伤害人,坏人道德。

  

  “亲明师。视如佛”。“视如佛”呢,这个地方实在是个很有意思的一个公案,不是说你是佛,不是这个概念,我们要视一切众生都是佛,你心得大平等,得大安稳。你要是视某人为佛,你有觉悟的缘起,你有圆满安心的缘起,你有踏实的缘起。现在的法官多,视众生啊,视师长为佛的人太少了,法官很多的,说:“这个人怎么样,那个人怎么样,”评价人,挺好的。

  

  视师如佛,是你心是佛,不过是假师以证自心是佛罢了,师长是个镜子,你说师长是佛是你心圆满了,你心觉悟了,跟别人没关系;讲这个人长,讲这个人短,你心有长短了,跟别人还没关系。说对境照心哪,人自知。说我们说别人是佛的时候,人心(是)佛罢了,就这点意义。我们时时刻刻对着境照见自己的心了。看见别人有烦恼了,实际不是因为别人才烦恼的,是因为你的心烦恼了;看到别人不圆满了,实际别人圆满不圆满跟你心有关系吗?你心为什么受影响了呢?是你的心在受影响,影响什么呢?心不圆满了。

  

  视师如佛实在是个公案,所以视人是佛心觉悟啊,视人圆满心圆满啊,跟别人不相干,人人是个镜子,对境如镜啊,但照自心,都是你心变现出来的。我们的心圆满了,看到什么都是圆满的;心欢喜了,看到什么都欢喜的;心烦恼了看什么都烦恼;心亏欠了看什么都亏欠。说对境如镜,但照自心,这个是视师如佛的妙用。

  

  “执其志。常柔弱”。学佛的人哪,谦和调柔,莫与人争,莫与人斗,不是懦弱,这是调柔。调柔什么呢?身心安乐,不受伤害。我们都知道人一刚强,老年人刚强了腿容易断,骨容易折,再刚强的死掉了;小孩子、婴儿身体柔弱,天地都爱护他,父母爱护他,他就不容易受伤害,他又能健康成长。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身心柔弱的,谦和柔弱,莫与人争,别人骂你也不要和人争,骂你就笑笑,消你的业了,对不对啊?有人帮你消业,你怎么不感激呢?

  

  “

《《佛说般舟三昧经》三字决(慈法法师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