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舟經行念佛須知(常善法師撰)▪P2

  ..續本文上一頁緣木求魚;

  (8)大衆音聲同自己音聲的關系。最好聽得到大衆的聲音,聽得到自己的聲音,並且始終保持隨順大衆音聲的意識狀態;

  (9)他人音聲同自己音聲的關系,對維那或領唱的最主流的那一個聲音,一定要護念,千萬莫另搞一套;

  (10)對音聲的覺受與音聲本身的關系:不要管覺受,只管如是發音,如是投入,如是恭敬,如是唱誦;

  (11)在音聲方面如何達到心無挂礙?不挂礙他人聲音,不計較音調高低,不刻意表現自我。

  7、節奏:

  (1)對節奏要有覺悟,把節奏當成真實的南摩阿彌陀佛;

  (2)節奏要對,要妙,要真,要細,要常要恒;

  (3)不要將就,不要僥幸,省略,馬虎;

  (4) 切忌趕場子、趕節奏、追唱,這種浮躁心在唱誦時極易疲勞,定不持久。甯可慢半拍、錯半拍或默半拍,不要搶五分之一拍;

  (5)表面上力道很足,很熱鬧,其實質是一個浮躁心、急于求成心的臨時表演而已;

  (6)其實入不了心、透不了肺、明不了性,功德很小很小。

  (7)切忌節奏散亂,與佛號根本對不到一處,或離開佛號另搞一套,或離開大衆另搞一套;且費盡心機去維護之;

  (8)節奏上的不究竟、僥幸馬虎、時真時假、時有時無,即是佛號上的不究竟。一假一切假,節奏上的假與馬虎,是一切懈怠的開始,抓住這個環節就是牽住了懈怠懶散的牛鼻子;

  (9)節奏與聲音上的真,尤其是微細微密處的真,是一切真始,一切真元。由此開始相續,即是一切真的相續、誠的相續、行的相續、願的相續,亦是一切精進相續之始處。牽此即抓住了精進之根;

  (10)“阿彌陀佛”必須究竟地體現在每一個節奏上、每一次呼吸中、每一個音聲當中、每一次真實的觀想當中、每一次嘴唇舌頭聲帶的協調配合當中,這五個方面任何一方面,任何一個細節上的不究竟,都體現爲“阿彌陀佛”的不究竟,以此不究竟之因欲求極果一無是處!反之,這五個方面任何一個方面一個細節上的究竟精進都可以帶出“阿彌陀佛”的究竟,所謂事可顯理,理離開事,了不可得。

  (11)抓住五方面任一細節,即是于境界相、苦相、痛相、身相無住無執,即是任何境界相、苦相、痛相、身相不能相續,即是狂心頓歇(歇即菩提),即是正念相續,即是止念“阿彌陀佛”!

  8、距離:

  (1)集體行法時注意與他人前後左右保持一定距離,當以完全消除緊迫感,壓迫感,始終處于從容不迫,寬容輕松的氣氛爲適度;

  (2)切忌緊緊跟在別人後面且盯死別人的做法;

  (3)切記甯可慢半拍歇半拍也不要搶五分之一拍。

  9、跑香:

  (1)平常時小步、碎步以及中步較多一些,跑香時則以大步、平步、快步及放步多一些;

  (2)跑香時分內圈、外圈及獨立般舟道;快跑的在外圈,慢跑的在內圈,亦可選擇獨立跑香;

  (3)老人跑香一定注意節奏;

  (4)跑香只是一種方便,莫對之産生依戀;

  (5)當晚最好不超過二次。

  10、定中念佛要點:

  (1)要生非常的歡喜、非常的隨喜心,此時特別容易得到加持,整個壇場會有一種特別的加持力;

  (2)要輕聲跟隨,最好能將定中念佛者的聲音當做自己的聲音,腳步的節奏要跟上,嘴巴跟不上所有的調,一個調中至少跟一個字,要讓嘴巴、舌頭和聲帶工作起來,切忌發大聲發重音,另演一戲;

  (3)要發願,願所有行者都能盡快得定中念佛,得深入念佛,得微密念佛,都能護念念佛;

  (4)要柔和心聲,柔軟腳步,柔弱呼吸,柔美受用。

  11、常作觀想方便:

  (1)觀想盡虛空遍法界是個引罄,是面法鼓,是個木魚,用你的心,你的腳,你的呼吸,你的節奏來撞擊之,來韻合之,來順應之;

  (2)觀想法界之海與你的心海無二,其大無外其小無內,你的心、你的音聲、你的腳步、你的節奏彙入法界之流,歸入法界之海,融入法界之心;

  (3)觀想盡虛空遍法界、十方叁世一切諸佛悉在前立,與你同行,阿彌陀佛在你頭頂接引,觀音勢至左右呼應,把你造就;一切天龍八部、四大天王、忉利天王、大梵天王將你守護,一切冤親債主爲你感染,爲你感動同念阿彌陀佛,一切過往六道群靈都在接受你的佛號布施,佛心相印;

  (4)這是一場法界盛會(事),你是其中的一分子、一個演員、一個導演,你的這聲佛號能夠感染能夠感動能夠打動你的冤親債主嗎?能夠博大平等真誠完美的回向于一切六道群靈嗎?能夠對得起之所守護嗎?能夠擔得上之所稱贊嗎?能夠念念之中相融于一切諸佛世尊一切菩薩一切護法的之所愛念嗎?能夠配得上“皆親臨視”嗎?有資格接受“自稱名號摩頂慰安稱揚勸發”及夢中“宣說諸余經典”嗎?

  12、大衆熏修法則:

  (1)對每一位同修發真誠感恩心、隨喜心、贊歎心、恭敬心和利他心;

  (2)切莫爲調子不同所惱,切莫爲氣氛不一而嗔,切莫爲風格有異而憂。隨喜心,恭敬心可對治此病;

  (3)要真能離音調之相,離形態之相,離氣氛習慣之相,離自己念佛美好感覺之相,離相而得體;

  (4)能隨順大衆的聲音,而不是囿于自己的聲音。沒有我,沒有調,大衆什麼聲音什麼調自己就什麼聲音什麼調;

  (5)要實現從“同修應該如何如何”向“我應如何如何隨喜贊歎護念成就利他”的觀念轉變;

  (6)一定要把自己的我受、我慣、我見、我慢、我身、我業障深重完整的全部的交出去。一肚子對道場對他人的意見,是行持般舟之人最大的悲劇。

  13、法器使用要則:

  (1)引罄、木魚、香板皆是菩薩,皆是法界力量的現行之處;

  (2)對待法器,具足恭敬、具足認真、具足真誠、具足莊嚴,注意迎請恭送毫不含糊;

  (3)打法器時注意柔和心、柔軟心,莊嚴神聖肅穆,用中道力量;

  (4)昏沈時、不如法時可以用香板;

  (5)香板菩薩是對行者的一種無私的關愛與保護,絕對不是懲罰;

  (6)使用法器時要能真誠細膩地感知到法界力量在你身心深處的現行,這種現行是直接、具體、深入的一種加持,要能真正受用全面受用這種加持攝受力量。

  14、鞋襪:經行的鞋子要跟腳,絕對不可半點馬虎,底要用軟底。冬天行法一定要保暖,而且跑香後要能保暖。要准備吸汗功能好的棉襪子,以便及時更換,尤其是淩晨叁四點鍾時,注意防止跑香出汗後腳下生寒。

  15、入廁:大便要有護法人員陪護,一是保證精進,杜絕散源;二是防止不小心睡著風寒。出關房要換鞋子。盡量少喝水,一可以有利産生金津玉液;二可以容易增加定力;叁可以減少逆緣違緣(廁所是陰地)。出廁回關時,要打香板,並稱念叁聲阿彌陀佛,生慚愧心。

    五、出關溫養

  1、出關後當日繼續止語念佛,保持正念相續。不打電話,不聊閑話,不打閑岔。要保留一種經行意識,千萬不要有終于結束了,可以休息了念頭出現(關內關外修持是平等的),要知道出關溫養只是可以稍稍放松一下而已,絕不是從絕對的經行狀態一下子過度到絕對的放縱懈怠狀態。

  2、苦相沒有走出者,境界相沒有走出者,沒有盡興唱誦阿彌陀佛半小時以上者,建議不要出關,要樹立不過關就不出關的頑強意志,否則會形成以後行法的極大障礙,最好是身心柔軟、法喜充滿狀態下出關,千萬莫于苦痛狀態下咬牙出關。實在不行的,要在護法者帶領下不管任何苦痛在道場快速大步經行8圈以上才可以出關。

  3、出關後,當日白天不能睡覺。可以坐,可以臥,但仍要恭敬般舟精神,還是以經行爲主,坐臥只是稍稍放松的方便,絕不是放任放縱的借口;尤其是臥,最好不臥,非要臥一下,一定有人在旁監督一下,不然很容易睡著,一定控製不能睡著;上廁所坐便時,床上坐著時,尤其要保持一份警醒意識,不要不小心睡著;建議出關後第一次坐下來不要超過5分鍾,然後經行一小時或半小時,第二次坐下來不超過15分鍾,然後經行一小時或半小時,以後每次坐下來,不要超過半小時,然後經行一小時;飯後一定要經行半小時以上,然後再坐。不可松懈,這個階段最容易犯困,注意密護。

  4、出關後應在道場內繼續溫養休息一天,方可離開。以便密護身、口、意叁業。當日洗手洗臉刷牙一定要用熱水,千萬不要將就用一點點溫的水,更不可以用冷水;盡量不要洗臉,當日晚九點以後才可以洗澡,而且盡量不要洗澡,心清淨才是最大的清淨,晚九點以前尤其注意不要窮講究,洗下身。

  5、出關當日誦讀佛說般舟叁昧經二遍或以上。但剛出關時不讀,以有休息的經行爲主。誦讀時一定要防止邊讀著邊睡著了,建議用心誦讀,不是用聲誦讀。

  6、千萬不要渲染經行過程中所遇到的苦相,斷人善根,毀人慧命,是對般舟的大不敬;千萬不要視他人行法過程的長短,視長視短者不僅培養了自己的分別心,而且都極易造成對行法者的傷害,其中的過失非常巨大,止語、不視、不傳、不染是最大的恭敬贊歎,功德無量。

  6、坐下時、經行時、跑香後一定要注意保暖,謹記“熱不著就怕風吹著”。

  7、出關後莫要貪戀回味般舟中出現的境界或者受用,最好不宣講不筆記不記憶,否則一定會成爲以後行法的障礙,變成有住有爲行法;

  8、出關後可以多餐,但不可狂吃,可以零食,但不可以放縱報複性猛食;吃飯一定要用感恩心恭敬心去吃,不可放縱大口狂吃,喜極狂吃,尤其不可多喝湯;最多吃七八成飽,尤其不可死撐,肚子吃得漲漲的。

  9、當日最好莫近色,莫行淫;淫心不除,塵不可出;最好少接受異性的照顧,尤其是稱心異性的照顧。

  10、當日莫看電視,莫玩遊戲。

    普及法界回向:

  願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與衆生 皆共成佛道

  

《般舟經行念佛須知(常善法師撰)》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