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舟经行念佛须知
(常善法师撰)
一. 入坛准备
1、具佛法正知见,知一切境如幻。
2、填写《般舟念佛行法申请表》。
3、遵守道场清规和般舟行法规约。
4、身心健康,无精神病史,及各种心血管病等不适宜行法的严重疾病。
5、入关前处理好个人因缘及相关事务。
6、为彻底断除有碍行法的各类妄念产生,行法期间由常住代管身份证、手机及贵重物品,行法结束后即予交还。行者净身入关,所有个人物品全部交给护关人员登记,管理。
7、参加入坛前的主法法师讲法等传法活动。
8、填写各自要超拔的众生灵位,含往生和阳生者两大类。
二.前行部分:
1、脚指甲剪好,莫有前顶之感。
2、鞋子稍微宽松为好,硬邦邦的旅游鞋等不适合般舟之行,没有脚跟的鞋,如拖鞋亦不适合,软底轻便布鞋比较好。
3、备齐棉袜、水杯、毛巾以及防寒防风的帽子、披风等物品。
4、处理好眼前的内外事务。
5、莫在吵架后或十分疲劳状态下行般舟。
6、莫在有重大疑问或事事悬疑下行走般舟。
7、莫为求神通而行般舟。
8、莫在与异性过分接触之后来行般舟。
9、莫在心情非常烦躁、浮躁、急躁的情况下行般舟。
10、莫在疑惑心、试试看、测量心下行般舟。
11、在行般舟前一天应尽量少打或不打电话,尽可能放下一切事务。
12、莫在对业障有极度反感而拼命要消业的心态下行般舟。
13、莫在总是看别人不好的心情下行般舟。
14、莫怀侥幸心态(心要老实平和)来行般舟。
15、莫在没有忏悔业障没有惭愧心下行般舟。
16、最好有过专门的拜忏,逐字逐句拜过般舟三昧经,能熟练背诵三字诀。
17、至少听过行法导师讲课二小时以上,或者单独交流十五分钟以上,能够基本明了般舟感恩发愿文中的主要理路。
三.总体要点
1、身口意一合相进入行法坛城,将自己的身口意完全交付于般舟圣众。
2、至诚依止行法导师,视师如佛,以佛心相印。
3、供养三宝,服务常住,随顺常住,积累福德资粮。
4、窗户窗帘的开关、香烛燃点、地板卫生等专人负责,余人不可作为。于此处起心动念,定会妨碍行法。行法时,除非有特别好的通风条件,一般以供心香为主,莫著香相。
5、行法期间,不着香花鬘,不盥洗,尤其是不可用凉水洗脸、洗脚等。
6、行法期间,禁止烟酒,禁止使用各种提神、止痛、营养保健类内外用食品及药品。有此一念,精进就是不究竟,一假全假,得不偿失。般舟之行即是困时昏时能行,苦时痛时能行,饥时渴时能行,一切难行,不碍精进,究竟能行。
7、行法过程须止语,行者有事写字条给内护,余皆只念阿弥陀佛,勿念其他佛菩萨名号、经咒。二六时中不坐不卧,精进经行,是对般舟行者的最大保护。
8、过午不食,最好日中一食。不多食,严守八关斋戒,一定要克服只吃一顿并且少吃是亏欠的心理,牢固确立我又少了好几顿(好多)的贪嗔痴,拣了大大的便宜。这个念头的转换非常的关键重要,直接影响般舟行的受用。
9、常行不坐不卧(建议不扶不靠,不跪不拜,不蹲不照顾身体觉受),都摄六根,善处外缘内缘,身心清静,严禁念佛堂内聊天议论打闲岔。
10、守护行法之念:
(1)具备强烈的行法念头,勿有犹豫疑惑如毛发许,念头越是坚定,所克服的障碍就越少,一切障碍皆由自己念头而生;
(2)集体行法时严禁照顾他人的身体,严格禁止帮助别人锤背摸腰驾胳膊等行为。此关心行为实质是在照顾对方的身见,损害对方的正念,般舟行就是要在难行中能行,要护持其行持中的正念而不是引导对方关注苦相、痛相;
(3)距离前后左右不要太近,恒顺他人,亦是护念。一味自己大声高唱,不管跑不跑调,对不对路,亦非护念;
(4)在坛场内是是非非,叽叽喳喳,或者行法时相互低语,都会影响别人的念头,有莫大的过失。无我、止语是对他人及道场最好的护念。
11、安住般舟之念:
(1)受引念:必须有无条件、无前提接受行法导师引导的坚固一念。这一念关系到境界相现前时能否真正突破的关键所在。师与徒关系如果不能究竟,要想求得极果一无是处;
(2)只管念:必须有任何难行情形下死命只念阿弥陀佛的一念。所谓般舟即是任何难行情况下,只管念阿弥陀佛;
(3)接受念:必须有老实全盘接受所有逆缘所有违缘的一念,老实即是无执无住,些微不老实即是有住有执;
(4)当下念:必须有当下即是,当下行法,当下具足,当下随顺,当下无我的一念;
(5)无我念:唯完全无我,才能任由一切诸佛打造,阿弥陀佛才能成就你的大我。唯完全舍身,舍此世界,成就别人,成就道场,唯消除一切分别心于一切处一切时一切事平等,才能真正成就无我,舍此并无另外无我可寻可得;
(6)回向念:必须有当下回向,念念回向,首先回向一切法界有情的一念,情愿一切有情得闻般舟,先我解脱。回向尽虚空遍法界,尽虚空遍法界皆系我们的回向;
(7)放下念:必须有一切一切内外表里统统放下,统统布施供养阿弥陀佛的一念。一丝没有放下,就是没有念起阿弥陀佛,舍此放下,并无第二个只念阿弥陀佛。放下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当下撒手,统统放下;
(8)舍身念:舍掉此身舍掉此世界再无任何恐怖,彻底放下,只有只是绝对的唯一的南摩阿弥陀佛的一念;
(9)平等念:任何业障现前平等,无非了业还债,成就功德度尽众生。任何行法状态平等,无非精进相续不断,柔和进步即是阿弥陀佛。任何境界现前平等,此境彼境无非一心虚幻折射,与实相并不相干,是以不作分别想,是以并无分别行,是以破一切境界相。任何佛号音声平等,法法平等,皆系阿弥陀佛,绝待的阿弥陀佛,法法当中皆系皆有皆足阿弥陀佛;
(10)柔和念、平和念、平常念以及当下一切具足的念;
(11)究竟精进念:必须有一切精进行法,丝毫不能懈怠的一念。不得有任何要坐要卧要放松的念头,不得有任何侥幸偷懒心理,只是精进行法,金刚坚固不退;
(12) 精进如宝念:从骨子里牢固确立精进究竟行法,是对行法者最大的保护,最完美的关爱,最核心的秘密的一念。
四、正行部分
1、经行:方向是沿经行道行走,折回处不可离墙壁过近,转弯时右转勿左转。
2、用眼及境像:
(1)神光内敛,清醒时双眼微闭,最多留一缕余光转弯时用;
(2) 昏沉时打开双眼;
(3)眼睛尽量目视前下方,宜于平衡阴阳。忌斜视前上方,仰脖高唱,容易上火;
(4)养成习惯不于脚下生分别想,不管脚踩在什么地方,不管身处何种境像当中,不论何种紧迫情形,刀山火海亦如平地般走;
(5) 养成习惯凡进入眼界的任何境像都不生分别取舍想,一切境像皆平等无碍念佛。般舟行者无非于一切境像中无碍念佛而已,于境像无住即是念佛,才能念佛,于境像分别取舍,一定是有住有执,有住有执于境像即是离开南摩阿弥陀佛。
3、呼吸:尽量腹式呼吸,深呼吸。深呼吸及一定的不呼不吸是对治昏沉及妄念的极好法宝。
4、形体:收腹、含胸、拨背,腋下有气球悬浮架起微许之感,形成微微前倾自然前行之惯性。
5、脚步:
(1)运动方式是无我的一种平移,而且是一种具足上下左右,具足节奏的一种复合运动;
(2)任何一次移动都是身心一如的一种自然动作,不存在任何人为造作演绎成份,如行云流水,似腾云驾雾,飘然前行;
(3)慢动深动与快动的配合,一字线,流水式,演兵式,自在行,感恩行,欢喜行等运动方式,前行与后行,左行与右行相配合;
(4)脚步要体现柔软心、平和心、当下心,不能体现浮躁心、散漫心、马虎心。
6、音声:
(1)大声念佛用身体念佛是必需的,尤其是开始时,但一旦摄受住全部身体之后,还是提倡柔软音,平和明晰地念佛;
(2)念佛重在心不在声。心通过声显,声显的是心,而不是声本身。但如果没有身体音声全部具足的深刻投入,不能显心之真诚,正念;
(3)每个人都有自己音声方面的特殊感受、习惯与要求,如果不能超越于此(不能超越于自己的习惯感受即是有住有执有相有分别,所念的则不是究竟的阿弥陀佛,而有更多的感受习惯在里面),集体行法将会大受影响;
(4)一旦于自己念佛的音声有住,就会排斥他人的音声,并生出微细的烦恼,变成于他人音声亦有住,于烦恼亦有住,结果嘴巴念的是阿弥陀佛,心中挥之不去的是自己的特殊音声(不是阿弥陀佛),挥之不去的是别人不得劲的音声及由此引起的种种微细并不断累积的烦恼;
(5)一旦于别人音声有排斥、有住、有执,即是失去随喜的功德,即是失去大众音声无相念佛的功德,即是失去大众熏修念佛的大功德聚,即是失去与法界无我的念佛力量的联络,所谓弃大功德聚得大亏欠聚;
(6)注意七种配合关系:四声或五音念佛中一句重、余句轻的轻重配合,一句粗、余句明晰的配合,集体行法中阳一句、阴一句的阴阳配合,昏沉念佛中变调与正调的配合,正常节奏与非常节奏的配合,白话与曲调的配合,动音与静音的配合(动音中突静,静音中突动);
(7)音声即佛事,你的信愿行皆于音声中显,于音声中显不出来,或不究竟,即是不究竟,不圆满,不真实,不深切。某种程度上讲应于音声中陶冶浇铸自己的信愿行,那种离开音声,另有信愿行的做法,真是…
《般舟经行念佛须知(常善法师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