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二年五月佛七開示《佛說阿彌陀經》2012.6.19-2
常福法師于無量壽殿
南無阿彌陀佛
今天下午講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阿彌陀佛光明無量。建立十二種光,建立一個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講到我們在極樂世界往生的果報,使我們能夠心安,身安,道安,有了這叁個安,體現出我們娑婆世界,比較脆弱,在道上不能永繼,心中常常容易丟失。
我們在此娑婆世界,在沒有往生之前,我們可能會墮落八難之苦,有八難的危險。所以佛陀慈悲,在此娑婆世界示現,在《無量壽經》說“五惡五痛五燒”,建立五種德,就是不殺,不盜,不淫,不喝酒,不妄語,所以我們修行,其實釋迦摩尼佛在《無量壽經》裏面講到我們娑婆世界的衆生要成佛,要建立叁種因。第一種因就是孝順父母,尊敬師長,修十善法,這是在家人必須做的。我們出家人做什麼?降服其心,思維教法,廣度衆生,出家人做這叁件事就可以了,要把心降服住了,一切惡法都是因爲心沒有降服,所以出家人只有降服心就可以了。那有人講降服心,不持戒可不可以,不持戒就是沒有降服其心。那降服此心的方法是很多的,包括了持戒,要講很廣,叁藏十二部,八萬四千法都是爲了降服心。我們降服其心,研究經典,研究思維教法,思維佛陀的教法,然後利益衆生。而對你們在家人來講,很難做到像我們出家人一樣專心的來研究經典,坐在這個地方來降服其心,乃至于做弘法利生的事業,非常的困難。有一些居士做一些弘法利生的事,往往把佛法偏講,不守戒律,誹謗出家人,因爲他們不能學習我們比丘戒,他就不知道比丘戒裏面的內涵,所以就按照他居士的身份來講佛法。所以就把佛法偏講,所以在家居士講法沒辦法講的圓滿,就像井下面的人不知道井上面的人,不知道虛空有多大,所以在家人講法根本沒有辦法講的圓滿,因爲很多東西他不能學。當然也有大菩薩,講的也非常的圓滿,目前我的看到的非常少,像過去的黃念祖,上海的鄭頌英老居士非常不錯,但是現在出來的某些居士就非常危險,有些誹謗出家人,上海有個居士說靈岩寺裏面到處是鬼,出家人不能成就的,他說觀察到靈岩寺裏面很多鬼,出家人根本超度不了,意思是要他去超度,要他去做法,要他去打手印才能超度,他也是一代祖師,居士的祖師,但是他誹謗出家人。他不知道出家人講出家人不好罪過有多大,我們戒律裏面講四衆過,過失很大很大的,所以不知道比丘戒,他學的戒去看出家人過失。所以在家人弘法是比較困難的,因爲不知道佛法裏很深密的東西,除了大菩薩,出家人他降服心,廣泛的研究經典,利益衆生。你們在家人孝順父母,尊敬自己的師長,在家裏修十善法,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喝酒,不妄語,不绮語,不惡口,不貪,不嗔,不癡。你們在家居士完全能夠做的到,還要受叁皈五戒,慈心不殺,前面也講不殺,十善業本身就有不殺。這裏講慈心不殺,這裏有慈悲心在裏面,前面講不殺,後面講慈心不殺,證明境界高了點,受叁皈持五戒,慈心不殺,他只講了一條戒。就是說,作爲一位在家居士,所有的罪都沒有殺生罪重,因爲殺生是斷命,你不管怎樣,沒有斷命還可以被救,斷人家的命就不行了,是不是,所以呢,在西方國家不投降也算犯罪,就是說該投降你一定要投降,先保命,這是西方的觀念,當然中國古代說甯死不屈,甯可自己死,在西方不是這樣,西方是尊重生命,這是社會上的觀點。作爲我們來講,應該尊重生命,生命不是人造的,生命是宇宙的,是自然,任何人都應該尊重它,因爲生命是不可思議的。可能殺的是你自己,佛教裏講,法身是一體的,你殺他就不應該。佛教裏面有位大師就講,那個人壞該殺,那個壞已經過去了,該殺嗎,可能是好人。那個人說好人該殺,他將來會變壞,可是他還沒變壞,你怎麼知道他會變壞呢,怎麼講也不能殺。所以呢,慈心不殺。菩薩戒裏講,做菩薩不應殺,因爲殺生是斷大慈悲種子,把根斷了,這不是斷根本嗎!在菩薩戒裏面,殺生結重罪,命斷掉了,才算犯殺生罪,如果還有七天延遲,只能是中品罪。比例來講,你想殺那個人,結果那人七天以後才死,就不算重罪了,證明說有七天維持他的生命的功德都是蠻大的,都可以使你不犯重罪。就是你把他殺,沒有死,七天以後死,這個七天可以讓你忏悔,所以殺生的罪很重,我們不應該殺生,要有慈悲心,愛自己,愛別人。所以受叁皈持五戒,慈心不殺,是居士該做的事。第叁個呢,深信因果,讀誦大乘。作爲居士,時時要觀照因果,你所作所爲,都在因果之中。有前世,有今生,有未來世,現在得到的,是你過去做的,現在做的,是將來得的,你今天得到的任何東西,善惡,無記之種種,都是過去你做了善惡無記之因,才有今天這種果報。所以,可以看出來,你今天所有的果報都是來自過去的因變化來的,所以你看到的都是你自己。
唯識觀點講,見分,相分,自證分。什麼叫見分呢,就是你的知見,見分,人活著世上就是一個見分,看也是見,聽也是見,聞也是見,就是這個見,見斷了什麼也沒有了。見是不會斷的,見怎麼斷呢,因爲生生世世都有見性,只要有法,就有見性,只要你不到無記中,見都會出來,無記也有無記見,睡著了就是無記見,你又不知道,但是見還在那個地方。有了見分就有了相分,所以見是正是邪,是佛還是魔,顯現出來的相分就顯現出來了。此相即見,就外面的善就是你的見分,外面是善是惡都是跟你的見分有關系,善者見善,惡者見惡。所以呢,你的心是惡的你就可以見到惡,你心是善的你就可以見到善,所以叫相分。還有一個叫自證分,什麼叫自證分呢,你見到你自己,沒有一個獨立的自己存在,就是自己見到自己,你現在見到的是常福嗎,不是,自己見自,你見到了你自己,你今天到這個地方來,是你過去種了善因,你今天到打麻將那個地方是因爲你種了惡因,在你對面你不相識,叫無記因。你過去種了善就可以見到善,你過去種了惡就見到惡,所以外面所有的善惡跟你的因有關系。所以今天到寺廟裏來,也不知道哪一輩子做了一點好事,想一想哪一輩子做了一點好事。(大家一定要注意,我們這個香板掉在地上很響,會擾亂人心,因爲啪的一聲,如果我們修功夫修的好,可以開悟的,但是我們功夫都修的不好,可能會造業。所以在坐的時候一定要看看上面有什麼東西,不要往下面掉,這個竹子掉下來,聲音很大。作爲我們一個出家人,做任何事情都要小心小心翼翼的,上座的時候看看坐墊上有什麼東西,看看有沒有蚊子和蟲,小心把它坐死了。如果你這樣的觀照,我相信這個竹板不會掉下來的,你把衣服一掃,腳往上一坐,那是什麼狀態呢,那是打仗還是幹什麼呢,所以可以看出人心很粗的狀態,如果人的心很細很觀照,就不會搞出這種聲音出來,我進來的時候,已經聽到叁次了,這個東西掉下來,啪,弄的人心發脹,我相信我這個樣子,大家都會一驚。不小心的話,功夫用的好的人,他沒有成功,但是又在用功之中,會打出神經病出來。因爲過去我用功的時候,在一個地方打坐,人家把那個門一推,輕輕的一推,然後門“嗡”叫了一下,結果我心都掉出來了,頭上血管的血往上沖,我馬上就發暈。人在坐的時候,達到一種狀態,外面的東西是不能動的,所以甯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所以見到這個大門,你就應該輕輕的走,你要小心翼翼的,不要把人心搞動了,所以大家到任何一個叢林寺廟都要這樣,到寺廟裏去,大殿裏,到任何壇城裏,都應該是輕輕的。我就經常觀照我自己,我到齋堂裏,盡量不走大門進去,爲什麼,我怕大家都看我,把心搞動了,我都從後門進去。所以我出家這麼多年,我還是小心翼翼的,生怕把大家的心搞動了。我過去常常講,修行修什麼,就是讓你的心細下來,不只是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定住不動。看看你的心細了沒有,這就是修行,細到一個針都能看的到,這就是修行。不是大老粗,越修越粗。你看,倒水也到的這麼滿,到的身上到處都是,我什麼時候喝水喝這麼多呢,所以關照我這麼長時間都不知道,哪一杯水我喝完了呢,到這麼滿,喝的完嗎。所以都不細心觀察,總是隔靴抓癢,抓不到痛處,又想照顧我,又不用心觀察我,越觀照越麻煩,所以想觀照就多觀察。所以我們修行一定要細,用心來觀照,不用心怎麼修行呢,所以人爲什麼煩惱,都不用心,什麼事情都做不好,我們修行一定要細心一點)
阿彌陀佛依正莊嚴。我們爲什麼要建立道場,因爲在此娑婆世界,釋迦摩尼佛,爲了讓大家善法生起來。你們在家居士,要具足叁因,這叁因也是佛因,究竟不殺,還有尊師,尊道,尊法,對父母孝順。孝名爲戒,釋迦佛父親去世的時候,扶棺而行,而不是說棄世,把這個世界什麼都不管了。第二他尊師,他以提婆達多爲師,提婆達多是他多生的師父。他不但以提婆達多爲師,他以一切爲師,一切男子是我父,女子是我母,他的孝道是遍法界的,他的師父也是遍法界的,並且是盡形壽,盡未來際,他的慈悲心也是盡形壽不殺生。佛陀之因就是你不殺,起不殺之念的功德都是不可思議的。深信因果,讀大乘經典,這是佛教最基礎的東西,我們讀誦大乘,信因果,這個是非常重要。釋迦佛來到此世界,爲了攝衆生這種因,在此世界去五惡去五痛去五燒,修五善。那麼說,他到這個世界來建立道場,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道場。這個道場,過去釋迦摩尼佛在世的時候,以佛陀爲住,佛陀圓寂,以戒爲住。到了我們中國,就依常住而住,依寺廟。過去釋迦摩尼佛時代出家人都是叁衣一缽,就此一生,但是到我們中國以後,變化很大,不適應這種生活,所以就改變住叢林,住寺廟。現在中國寺廟很多,有的富麗堂皇,有的簡陋,有的大有的小,總的來說,有寺廟比沒有寺廟…
《《佛說阿彌陀經》開示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