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開示叁

  二零一二年五月佛七開示《佛說阿彌陀經》2012.6.20-1

  常福法師于無量壽殿  

  南無阿彌陀佛

  我們念佛啊,有人念阿彌陀佛,他只重視在名號上面,就是心中的一種執著。其實念阿彌陀佛,它是有事有理,理上念阿彌陀佛,它是有種種受用。如就只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或者對理上不懂,對如來之“事”,如來之“能”,如來之“德”,你不怎麼了解,不知道釋迦摩尼佛他真實的一面,不知道如來之德之廣大,不知道如來之能不可思議!一般凡夫對此不怎麼了解,即使了解,也是比較抽象,文字上的認識,聽了也就舍去了,實際的行爲上並不是能夠和他相應。在他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的時候,大不了就是這個聲音在耳邊動一動,凡夫往往重視的是事而不是理,就是不重視阿彌陀佛他這個真實的理,而只是對這個事上感興趣,不認識理,只認識事的話,衆生念阿彌陀佛的受用呢就非常的少,少了又少。爲什麼呢,因爲不懂得理,他的心是在理上,而我們的肉體是在事上,而這個肉體往往是注重感官。這個理是重視心的,如果你重視心,從心上面下手的話,可能很快你得到很大的受用。從事上,感官上它維持不了多久,不管在生活中任何一件事情,在感官上感受這聲佛號,它不會維持多久,就比如你坐禅定吧,你坐在那個地方,能定多久,是很快樂啊,那你住著啊,一下子就想打妄想,是不是,因爲你覺得很累。就像看電視,你覺得很快樂嗎,看一下就很累了,看電腦很快樂嗎,看一下也很累,你吃飯吃好吃的東西,等下也很累,因爲再好的東西,等下都累,爲什麼呢,因爲那是感官,感官它會疲倦,會疲勞,因爲疲勞就生厭,就會舍離,就很痛苦。所以念佛,叫你一天到晚念阿彌陀佛,你就很痛苦,一下念是可以,叫你念七天也可以,叫你天天來念,可能就嫌麻煩。

  前天一個小居士來,我叫他念阿彌陀佛,他就不願意念佛,他說念佛傷氣,我說念佛怎麼會傷氣呢,我說我念了二叁十年的佛號有沒有傷氣啊。他用自己的意識,好像念佛是氣往出走,很傷氣,其實念佛是不傷氣的,如果你用中聲,你不要大聲叫,你用中聲念佛,如果心你靜下來,音往內流,它念佛的聲音可以震動自己的氣脈。比例來講,你把手伸出來觀察,你用心來念阿彌陀佛,聲音往裏面流,念“南無阿彌陀佛”,你發現你的五個手指發麻,你用心念阿彌陀佛,聲音往肚子裏流,你發現手指啊,像電觸一樣,發麻的感覺,如果你在很靜很靜的時候念阿彌陀佛,你腳趾都會發麻。爲什麼發麻呢,是因爲你的聲音可以把你的氣脈震動,那是通氣的,而不是傷氣的,是讓你的氣通達。所以有些人走著念,身體都會顫抖,那不是虛的顫抖,那是聲音在氣脈的抖動,讓你整個氣脈可以打通,所以你真正靜下來,阿彌陀佛那個聲音往裏流,你不要向外叫,你想著外面打妄想念,一定會傷氣,知道嗎。爲什麼那個歌唱家在唱歌的時候都閉著眼睛唱,他閉著眼睛,你想他音是往內流,他就有力,他可以唱出感情來,睜著眼睛打妄想唱,一下子就把喉嚨唱壞了。所以我們念阿彌陀佛不能張著眼睛打妄想念,一下就傷氣了,睡覺也是一樣的,你在睡覺,打妄想,看電視,你就會傷氣,如果你在睡覺的時候想著心,想著念阿彌陀佛向內流,你睡覺不會傷氣的。人的氣是你的意念到哪裏,氣就到哪裏,你的意念往外飛,打妄想,就會傷氣,氣就往外流。如果你內收,氣就內流,那你就會養生,知道吧!所以我們要學會心要向內想,大家曉得養生,保護自己,要學會內想,不要向外想,保命要緊,想多了就會傷害自己,你就會殺自己,你會把自己慢慢的殺死,向內流你就保自己,你可以多活幾年,可以跟常福多聊幾年天,如果你打妄想,你早一點死,早一點離開我,是不是,最起碼你見不到我了,還想見佛,一個凡夫都見不到。所以這個叫事上,你念阿彌陀佛從事上能觀照到自己,“南無阿彌陀佛”這聲佛號,如果就是這一聲名號和你這個心,互互相應,如子憶母,如母憶子的話,能聽到自己念阿彌陀佛的聲音,並且聲音是內流的,因爲耳朵是“觀世音”,你念叫“大勢至”,勢至是內,觀音爲“耳”,勢至爲“意”,耳圓通,意圓通。所以就觀音與勢至在念佛,所以就不是我了,哪有我在念呢,因爲你的意念是大勢至菩薩,你的耳朵是觀世音菩薩。觀音菩薩在聽佛號,大勢至菩薩在念佛號,他兩是互互相利,他念的是誰呢,原來是阿彌陀佛,所以觀音勢至在阿彌陀佛兩邊。那常福在哪裏,你在哪裏呢,佛陀講過沒有我,哪有我啊,就是觀音和勢至在那念,一個念一個聽。

  過去就有這樣的念佛方法,這邊念阿彌陀佛,那邊聽阿彌陀佛,那邊念阿彌陀佛,這邊聽阿彌陀佛,或者呢,你念一聲,我念一聲,有這樣的念佛方法。過去的五會念佛他們說失傳了,其實我聽我師父講過,五會念佛,就是由慢到快,是有五個節奏,先是慢慢念,念十五分鍾,敲一下鍾,然後加快,快板念十五分鍾,再敲一下鍾,這個佛號再加快一點,加到第四遍,第五遍的時候是四聲佛號,非常快速,四聲佛號念完後,這個五會念佛就念完了。相當于一個小時多一點,相當十五分鍾一次。五會念佛令我們精進,會監督昏沈睡眠,因爲一聲佛號,老是念這麼個調子,時間久了大家就睡著了,或者打妄想去了,猛然的換一個。你看,我們很清晰的,我們念佛念半個小時,忽然轉板,他聲音就大起來了,證明轉板速度快一點,使人大腦清醒,猛然自己醒過來的感覺,就是要睡覺的時候,猛然轉個板,又清醒了,清醒了再念一下。我們這邊可能沒有,一般小廟可以試一試,這樣做,我們目前還沒有這樣開拓。有的小廟,七八個人念佛,你可以十五分鍾轉一次,十五分鍾轉一次,轉五次,這樣念下來,我相信這個佛號念得很精進,大家轉一轉,如果好,再發揚光大,可以弘揚到全世界。這個就是法照大師所傳的五會念佛,因爲過去我看到過五會念佛的錄音帶子,很久很久,有五會念佛這四個字的佛音,但是現在沒看到了。現在搞五會念佛叫五聲念佛,這絕對是錯的,五聲跟五會是兩回事啊,五會是指五個次第,一會比一會快,産生了五會,而並不是五聲,那四聲就四會念佛了,叁聲就叁會念佛了,那我兩聲不就成兩會念佛了,東林寺過去是兩聲不是兩會念佛,哪有這種道理呢,這完全是錯誤的。以後你們可以做一做,有小廟啊,一般居士在一起做一做,像城靈寺可以做,還有雲南,雲南你們有沒有?搞個小念佛團,大家在一塊念佛,搞個五會念佛,真的有意思。因爲一會念佛,確實念到後面,大家就不念了,爲什麼呢,就因爲沒有勁,念的沒有意思,以前寺裏每個禮拜大家都來念佛,現在看不到居士來念佛了,還沒念一年,大家就不來了,都回家念佛,更加精進了,可能是。以前都是禮拜六禮拜天來念佛,到後面都不來了。

  所以一般人從事上念阿彌陀佛,打妄想比較多,很快就打妄想去了,爲什麼呢,因爲剛剛開始,聽一下子是能聽的住,聽久了就不想聽了。事上念阿彌陀佛,如果你不斷的聽這句佛號,你也會出現一些不可思議的境界,你比如能所雙亡,都會顯現出來,你不斷抓住這個佛號,念久了以後,你發現這個我,沒有了,所念的阿彌陀佛也沒有了,就這聲佛號了,然後這聲佛號變成如夢如幻,沒有我,沒有人,沒有衆生,就是這聲佛號了,也是不可思議的境界。叫能所雙亡啊,就可以達到一心不亂,佛教裏講打成一片,全是阿彌陀佛,到最後面呢,發現什麼東西都在念阿彌陀佛了,石柱也在念阿彌陀佛,念佛堂也在念阿彌陀佛,拜墊也會念阿彌陀佛。過去有一個人他念阿彌陀佛念到什麼樣子,他是在織布廠工作,織布廠的聲音很大,他沒有辦法,他一心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後來,他念到什麼程度呢,他念到織布廠織布的聲音啊全部在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哇,到處都在念阿彌陀佛,看見所有人都在念阿彌陀佛,沒有一個我,沒有一個法,就是一個阿彌陀佛,他念到什麼地方都是一個阿彌陀佛,他走路念阿彌陀佛跟著宇宙達成一片,他從事上修。很多人不知道從理上修,從事上修,但是有個別人確實有這麼好機會能達到知道什麼叫念佛成片,你有一次感應你也非常了不起了,是不是,你有一次遇到這樣的好境界,你也終生難忘啊,知道什麼叫一片了,什麼叫一心不亂了,什麼叫跟阿彌陀佛達成一片了。

  那麼,從理上念阿彌陀佛的話,首先了解阿彌陀佛的光明無量啦,壽命無量啊,了解了我是妄想,我念的那個阿彌陀佛的那個“我”是不存在的,那麼我不存在,法就不存在。那麼你念的阿彌陀佛是從你念裏出來嗎,如果是你念裏出來,你念裏有阿彌陀佛,那你念一念就好了,何必要口上出聲音呢?那阿彌陀佛是從外面出來嗎,那是外面出來的嗎,那外面出來,難道外面哪個地方有阿彌陀佛,要是有,這個阿彌陀佛跟我又有什麼關系呢?原來阿彌陀佛也不在裏面,也不在外面,因爲裏面有我執,外面有法執,沒有我執,沒有法執,阿彌陀佛就是宇宙的本來面目,所以你這一聲阿彌陀佛,念下去,不是從裏面出來,不是從你妄念出來,也不是你執著的法裏出來。我也是空的,“我”,“外面世界”,都是我的“念”,“念”是衆緣合和,我不存在,所以你念的“南無阿彌陀佛”,感覺不是口裏出來的,是聲音,不是從你心裏出來的,這個聲音就是整個宇宙的聲音。你首先懂得這個道理,然後你走的時候,發現這個肉體也不是我的,這個世界也不是我的,那麼說,你就是一個覺性,你就剩下了一個覺性,就是一個念頭。好,你這個念頭感受到整個世界,那你走的時候,你可以說,這個肉體肯定不是我的,這個世界也不是我的,那麼誰在念阿彌陀佛呢,你看誰在念阿彌陀佛呢,沒有一個我在念阿彌陀佛,沒有一個世界,但是阿彌陀佛在念,這個阿彌陀佛從哪裏出來呢?這叫“…

《《佛說阿彌陀經》開示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