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真誠愛心是化解沖突的根本之道

  真誠愛心是化解沖突的根本之道

  于昆士蘭大學「澳洲和平與沖突研習中心」《亞太地區之和平、公正與協調會議》上的講話

  時間:2005年4月1日地點:澳洲昆士蘭大學

  前言

  承蒙昆士蘭大學「澳洲和平與沖突研習中心」邀我參加《亞太地區之和平、公正與協調會議》,淨空感到非常榮幸。這幾年世界動亂紛爭愈演愈烈,天災人禍頻繁,使我們深感生活愈來愈沒有安全感。今日在座有志之士,爲拯救世運而共同奮鬥,這確實是全人類的生機!感謝大會給我這個機會,讓我向各位仁人志士貢獻化解沖突、邁向和平的一些淺見。

  一、世界沖突的根源

  我們目前所處的時代,可說是史無前例的動蕩紛亂,個人身心不安,尤其是少年、中年、老年自殺率逐年驟增;家庭糾紛、社會動亂,國家、宗教、族群之間沖突愈演愈烈,甚至整個大自然的生態都失去了平衡,全球氣候變化異常。仔細想想,全世界的動亂、沖突與矛盾,問題到底出在那裏呢?淨空認爲,是來自社會的基本單位—家庭。家庭之內夫婦不和,父子不和,兄弟不和,走入學校、社會,人際關系自然處不好,于是就影響了整個社會、國家的和諧。尤其在現代科技文明高度發展的大時代中,使我們感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愈來愈密切,決定不能像從前,所謂「老死不相往來」。今天即使你不出門,只要家裏有電視網絡,從這個窗口,就能看到全世界。再者,由于交通信息的發達,渡假、旅行成爲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常常到國外旅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自然愈來愈密切。如果人際關系處理不好,很容易産生對立、沖突和誤會。

  如果再深究一層,我們會發現沖突的根源,實在是由于自己的內心,是自己內心本性與習性的沖突。本性,就是中國儒家所說的「人之初,性本善」。本性是純淨純善的。習性則是受後天所汙染的各種知見、煩惱習氣。再說得通俗一些,就是利他與自利之間的沖突。念念以自己的利益爲優先,自然與人斤斤計較,心中無有定慧,不免患得患失,才會作出損人利己的事,沖突對立當然生起。聖哲教人「凡是人,皆須愛。」愛人則不會傷害人。如是才能真正放下自私自利,念念轉爲一切衆生的利益著想,那麼人與人、家與家、國與國之間,那裏還有沖突矛盾呢?人生在世,百分之九十的煩惱憂慮都是來自患得患失,百分之九十的罪業來自損人利己。真正放下自己,得失憂慮也就沒有了,這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清淨自在!

  由此可知,要化解沖突,首先要化解自己內心的矛盾沖突,換句話說,就是要放下自私自利,放下自己內心對一切人、事、物的控製和占有的念頭與行爲。這是真正的自利,真正的自愛。古今聖哲皆肯定,自他本來不二,是因爲我們自己迷惑顛倒,才有自、他的對立,因爲自他的對立,進而産生種種的矛盾沖突。如果真正明白「一切法從心想生」,自他不二的道理,我們內心的沖突自然化解了,世界所有的紛爭矛盾也自然消弭于無形。「化解沖突矛盾,首先須化解內心的矛盾沖突」這個道理,是有佛教經典理論與科學根據的。

  在佛教最著名經典《華嚴經》中說:「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另一部著名的經典《首楞嚴經》中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又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十方叁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法身即是法界性。這些經文說明宇宙萬事萬物都是我們自己的心識變現的。我們的思想,影響著外在的一切事物。這個道理很深,佛教關于這方面的論述很多。舉一個比喻說明,如果我們的心態是美好的,會常做美夢;如果我們的心態是凶惡的,會常做惡夢。然而,無論善惡美醜,夢中一切境界、人物,山河大地都是我們的心識變現的。正如現前的一切境界、人、事也都是我們自己的心識變現的幻象。現代科學也逐漸證實了這一點。日本江本勝博士,對水進行了十年的研究,發現人的心念能改變水結晶體形狀。善心善念會使水的結晶清純美好;惡心惡意能令水的結晶變得特別醜陋汙穢。例如,把一杯水貼上「和平」字樣,另一杯水貼上「戰爭」的字樣。過一段時間,通過儀器觀察,會發現前者的水結晶體變得非常美麗,而後者的水結晶體十分難看,好像很悲慘的樣子。江本勝博士的科學發現,得到聯合國總部的重視,被邀請至美國紐約作巡回講演。確實,「心念能影響外在環境」的這一發現,不僅爲環保工作者帶來「淨化環境須先淨化人心」的新方案,也給從事和平工作者帶來深遠的啓迪。

  既然一切事物都是自己的心念所變現,因此改變自己的心念就能改變外界環境。佛門裏,在中國禅宗史上影響最深遠的惠能大師,明白的告訴我們:「一切萬法,皆從自性中生。自性就是自心。自心就是真佛。」又說,修禅最重要的下手處,在于依法修行,必須先去十惡八邪。而淨宗修學,也是首重「心清淨則身清淨,身清淨則境界清淨。」因此,只有消除自己心中的十惡八邪、與他人對立的妄念,才能化解內心虛妄的沖突、不平與紛爭,進而達到內心外境的和諧,以及家庭、社會、乃至全世界的安定和平。

  二、以真誠愛心化解沖突

  淨空數十年來學習古聖先賢的教育,深深感到真誠愛心,是化解一切沖突對立的根本之道。

  中國儒家教育的精神是「仁愛」,從「父子親愛」(也就是父慈子孝,這是仁愛的原點),擴展到愛家庭、愛族群、愛社會、愛國家、愛全人類、愛全世界一切衆生。佛陀教我們「慈悲爲本,方便爲門」,以慈悲爲根本(慈悲是沒有條件的真誠、平等的愛心,這是一切衆生的本性本善),用無量無邊的善巧方便(方便爲門)來表達,所謂「應以何身得度,就現何身而爲說法。」再看基督教、天主教,《新約》、《舊約》也講「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回教《古蘭經》說:「安拉確實是仁慈的」。所以我們從這些教誨能體會到,宇宙之間的大德、大道就是一個「慈悲」、「愛」。這一樁事情,江本勝博士從水結晶的實驗得到了證明,他告訴我,他這十年做了幾萬次的實驗,最後發現,只有「愛、感謝」這兩個字,水反應的結晶體最美。所以他說愛和感謝是宇宙的核心。我同意,我肯定,這是性德純淨純善。

  我們看看中國的「愛」字的寫法。這個字屬會意,讓我們看到這個符號就能體會其中的意思。從外觀上看,是一個「受」字,感受;裏面是個「心」,這個心,就是佛法講的「真心」,聖人所感受的是真心,這是愛。所以「愛」這個字,聖人與凡夫所講的雖是同音同字,但意思完全不同。凡夫講的愛,所用的是「緣慮心」,他所受的還是離不開妄想、分別、執著。所以凡夫的愛有副作用,有控製、有占有、有善惡、有苦樂。聖人所講的「愛」,那個心是「靈知心」,是法性,是真心,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他的「愛」就是宇宙的全體。心是法性,外面所現的相是法界,法身、法相,法性純真,法性非有。我們如能體會其中深意,自然明白什麼是佛?什麼是菩薩?「愛」就是佛,「愛」就是菩薩。

  所以我在今年中國春節寫了一篇《新年獻禮》的短文,解釋「愛」的真實意義,贈送給大家:『愛以真心感受爲義,真誠心的感受就是大愛。』真則不假,誠則不虛。這個感受就是大乘法裏面講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愛裏面決定沒有自私,沒有占有;不但沒有占有,而且沒有控製;宇宙之愛,天地之愛,天之所覆,地之所載,大公無私,這是真愛。所以『愛就是真心,愛就是真性,愛就是真如,愛就是法性』,佛法所講的「宇宙的本體現象」,用這一個符號代表了。『愛就是本性,就是本善,純淨純善』,這是儒家所說。宗教裏面講『愛就是真理,就是真谛,就是生命,就是永恒。』『愛就是神聖,愛就是上帝,愛就是真主,愛就是聖靈。』一個字把所有宗教的精義都包括了。這個字裏頭沒有對立,沒有誤會,沒有沖突,沒有界線。上帝愛世人,愛是上帝。真主確實是仁慈的,愛是真主,愛是聖靈,我們通常也講「靈性」,愛就是靈性。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什麼?不是取得世間的榮華富貴,精神、物質享受;是要有純正的生活目標。而真正純正的目標,是提升自己的靈性。用什麼方法提升?要接受聖賢的教誨,聖賢的教誨就是愛的教育。所以我們細心去觀察體會,『愛孕育出宇宙萬物,天地萬物,無一不是從愛心而生而長。』所以「愛」當中的「心」是最重要的。大乘佛法裏面講,「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這個心不是肉團心,不是分別執著心;而是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的真心、自性。

  所以『愛是萬德、萬能、萬福的根源』,「德」裏頭有圓滿的智慧,「能」是技能、才藝、福報。要想求聰明智慧,要想求財富,要想求健康長壽,到那裏去求?愛裏頭有,本來具足。如果能夠懂得這個字,落實這個字,我們這一生在世間一定可以做到心想事成,事事如意。

  所以我說『一切佛聖所證所得』就是這個字:『自愛』,他自己得到了,這是自己本有的。『一切佛聖所教所化』,諸佛菩薩、大聖大賢教化一切衆生,教什麼?『愛他』,所以『一切聖賢的教化,就是真誠愛心的教育。』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看宗教與宗教裏的聖哲,就不迷惑了。他們沒有別的,無非是教人恢複自己本來圓滿具足的愛心而已,所以佛法講「大慈大悲」,無條件的慈悲,不附帶任何條件愛一切衆生、成就一切衆生。

  佛經說,宇宙有十法界,就像現在科學家講不同維次的空間。諸佛菩薩有能力超越不同的空間維次,所以衆生應以什麼身教化,就現什麼樣的身來幫助他。我們從這個地方體會到,一般宗教都說宇宙之間只有一個真神,唯一真神,這個真神是誰?它就是「愛」。它能顯現無量無邊的相好,恒順衆生,隨喜功德。在中國示現的是孔、孟,在印度示現爲釋迦牟尼,在西方示現的摩西、耶稣、穆罕默…

《真誠愛心是化解沖突的根本之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