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掌中解脫 第七天 依止善知識---道之根本▪P3

  ..續本文上一頁

  《金剛手灌頂續》中說,這是輕毀上師的最大過患。雖然在其它經典中,說有許多因造罪而入地獄的事例,但這一密續卻未說明輕毀上師者將投生于何等地獄。該續中,金剛手問佛道:「溥伽梵,若有輕毀阿阇黎者,彼等當感何異熟?」薄伽梵回答說:

  

  「金剛手,莫作是語,天人世間悉皆恐怖!秘密主,然當略說:

  勇士應谛聽,我說無間等,

  諸極苦地獄,即是彼生處,

  住彼無邊劫,是故一切種,

  不應輕上師。」

  

  因爲薄伽梵考慮到,如果詳實回答的話,將會引起天、人世間的恐怖,那些大菩薩也會因悲心難忍而昏倒,所以只概略地說需長年滯留于無間地獄。因此,我們無論如何不能輕毀上師。

  

  不要說是自己輕毀上師,就是用眼睛去看那些輕毀上師的人也不可以。(帕繃喀大師舉了大成就者林日巴30的例子:有一次林日巴說法時,適逢洽譯師31的一個破誓弟子來到該地,他立即感到口齒僵硬,無法繼續說法而中途退場。)

  

  己八、一切生中匮乏善知識

  

  這與前面所說的依止知識利益之一正好相反。

  

  如果遇不到善知識的話,我們將不斷地受生在連〔法〕的名字都聽不到的無暇處。簡言之,如宗喀巴大師所說:

  

  「所有現後諸福聚,緣起善成根本者,

  謂由意樂及加行,如理親近善知識。」

  

  世人所有的幸福快樂都是如理依止善知識的結果,所有的不幸失意都是不依止或不如法依止善知識的結果。如果我們不如法依止上師的話,不僅使我們在現世中遇不到其它善知識,在來世各生中也將遇不到善知識。《甘露藏》中說:

  

  「雖百返獲樂趣身,因彼不敬等流果,

  生無暇處不得聞,下至〔正法〕、〔善士〕名。」

  

  此依止知識法不要說出于故意,即便在不觀不想情況下,許多平凡的事,其微細緣起32也會導致各種善惡的結果。(帕繃喀大師接著舉了一些事例來說明這一點:密勒日巴供養瑪爾巴一口空鍋屬錯誤緣起,而當他首次與瑪爾巴見面時,將瑪爾巴賜予的酒全部喝幹又屬正確緣起。瑪爾巴先向本尊頂禮再向上師那若巴頂禮視爲錯誤緣起。由于仲敦巴師事賽尊巴和阿底峽尊者,阿底峽尊者師事金洲,密勒日巴師事瑪爾巴均極如法,以及宗喀巴大師在瓊波勒巴33灌頂室的牆上塗金等,所以後來他們的宏法事業十分廣大。)因爲依師法具有極大的關要,所以很小的善惡緣起也會産生重大的後果。

  

  嘉曹法王34最初是帶著诤辯的念頭來找宗喀巴大師,(帕繃喀大師講了些嘉曹法王來到宗喀巴大師跟前發生的一些情況35,然後說:)像這樣動機雖不好,但緣起極好,以及動機雖好但緣起極不好的情況多種多樣,所以我們對此應當小心謹慎。

  

  稱說自己上師的名號時,許多人稱之爲〔某某先生〕,這樣的稱呼是不對的。在稱上師名時,應加上〔尊前〕等敬詞。每當阿底峽尊者稱金洲之名時,必合掌贊歎;如果聽到別人說到金洲的名字時,他便立即起身以示恭敬。就我而言,雖然不是自贊,但當別人突然提我大寶上師的名號時,心裏總是感到極大的不安。(帕繃喀大師又說,如果上師尚在世的話,不可使用〔難稱其名〕一詞。36)

  

  (隨後,大師又重述了上面的那些科判,一中一略共二次。)

  

  注釋:

  

  1、引自《入行論》第七品。

  

  2、第一句見于許多密法儀軌的禮敬偈中,第二句出自《供養上師儀軌》。

  

  3、無著觀修十二年親見彌勒後,彌勒將他攜往兜率天傳法,雖然他只在天上停留不到一個上午的時間,但人間已過五十年。

  

  4、常啼先以出賣自身的肉來購買給法聖上師的供養,後以灑血來抑製說法場地飛揚的塵土。

  

  5、大乘資糧道分小、中、大叁階段。

  

  6、意爲永斷煩惱障解脫輪回。

  

  7、菩薩前七地中未斷煩惱障,故稱不淨。

  

  8、引自《至尊蕩巴桑傑教誡定日百頌》,定日瓦指定日地方的民衆。

  

  9、引自《五次第論》。

  

  10、《速道》稱此頌出自《桑布劄續》,其它釋論均說不見于甘珠爾中。

  

  11、出處未詳。

  

  12、法名爲仁欽甯波(寶藏,1032-1116)。

  

  13、指堆隴巴的上師京俄瓦.楚臣跋。

  

  14、出處未詳。

  

  15、《二次第真實性修法口授》,印度阿阇黎佛智造。

  

  16、1015-1077,噶當四瑜伽師之一。

  

  17、仲敦巴的第一位上師,仲敦巴自十九歲開始依止他,共十二年。

  

  18、1147-1216。

  

  19、密宗修法用品。

  

  20、法名爲耶協多傑(智金剛,1161-1211),林日巴.貝瑪多傑的上首弟子,主巴噶舉祖師。

  

  21、《功德之基頌》首句。

  

  22、意爲專視上師功德,不計較表面過失。

  

  23、《黑仇降閻摩續釋難.寶炬》,印度論師惹那嘎惹馨底造。

  

  24、根據俱舍師的說法,〔一彈指傾〕中包括六十五個剎那。

  

  25、法名爲多傑紮巴(金剛稱,1083-1161)。

  

  26、新疆南部昆侖山以北和塔克拉瑪幹沙漠之間一帶地區總名。

  

  27、參見《松贊幹布遺教》,福德天王造。

  

  28、阿阇黎佛智,又稱智足,是密宗〔集密〕二派之一智足派的祖師。多羅那他說,他曾擔任護法王的國師,主持止迦摩啰室啰寺的開光大典,並任該寺金剛阿阇黎。

  

  29、意爲〔養豬者〕,此師從事低賤職業。

  

  30、法名爲貝瑪多傑(蓮花金剛,1128-1188),他在曲水下遊朗木地方建主寺,形成主巴噶舉派。

  

  31、法名爲卻吉貝(法主祥,1197-1265)。

  

  32、此處爲預兆之意。

  

  33、系布頓.仁欽珠之弟子,宗喀巴大師主要從之聽受〔集密〕教授。

  

  34、嘉曹.達瑪仁欽(盛寶,1364-1431),宗喀巴大師上首弟子之一,紹繼大師法席,成爲第一任甘丹墀巴。

  

  35、劄雅.羅桑頓巴所著《嘉曹傑傳》中說:「由于嘉曹傑以教理之雄辯,擊敗雅、絨二師後,心高氣傲,意欲與一切智宗喀巴大一比高低。他來到時,正值大師爲衆說法。因急欲尋找辯論的時機,所以故意不脫帽而進入講經院中。宗喀巴大師一見到此情,便從正在說法的座上下來,坐在下面。嘉曹傑竟旁若無人,戴著帽子登上大師的法座,坐下來聽法。然而他耳中聽到的,全是往昔聞所未聞的嘉言。由此摧倒我慢之山。他慌忙脫下帽子,從座位上下來,坐在弟子群中。從此,他拋棄了辯論的打算,作爲弟子追隨大師。據說,那時他登上大師的法座,正是湊合了後來他紹繼宗喀巴大師法席的緣起。」

  

  36、表悲痛難忍之意。

  

  

  

《掌中解脫 第七天 依止善知識---道之根本》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