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掌中解脱 第七天 依止善知识---道之根本▪P3

  ..续本文上一页

  《金刚手灌顶续》中说,这是轻毁上师的最大过患。虽然在其它经典中,说有许多因造罪而入地狱的事例,但这一密续却未说明轻毁上师者将投生于何等地狱。该续中,金刚手问佛道:「溥伽梵,若有轻毁阿阇黎者,彼等当感何异熟?」薄伽梵回答说:

  

  「金刚手,莫作是语,天人世间悉皆恐怖!秘密主,然当略说:

  勇士应谛听,我说无间等,

  诸极苦地狱,即是彼生处,

  住彼无边劫,是故一切种,

  不应轻上师。」

  

  因为薄伽梵考虑到,如果详实回答的话,将会引起天、人世间的恐怖,那些大菩萨也会因悲心难忍而昏倒,所以只概略地说需长年滞留于无间地狱。因此,我们无论如何不能轻毁上师。

  

  不要说是自己轻毁上师,就是用眼睛去看那些轻毁上师的人也不可以。(帕绷喀大师举了大成就者林日巴30的例子:有一次林日巴说法时,适逢洽译师31的一个破誓弟子来到该地,他立即感到口齿僵硬,无法继续说法而中途退场。)

  

  己八、一切生中匮乏善知识

  

  这与前面所说的依止知识利益之一正好相反。

  

  如果遇不到善知识的话,我们将不断地受生在连〔法〕的名字都听不到的无暇处。简言之,如宗喀巴大师所说:

  

  「所有现后诸福聚,缘起善成根本者,

  谓由意乐及加行,如理亲近善知识。」

  

  世人所有的幸福快乐都是如理依止善知识的结果,所有的不幸失意都是不依止或不如法依止善知识的结果。如果我们不如法依止上师的话,不仅使我们在现世中遇不到其它善知识,在来世各生中也将遇不到善知识。《甘露藏》中说:

  

  「虽百返获乐趣身,因彼不敬等流果,

  生无暇处不得闻,下至〔正法〕、〔善士〕名。」

  

  此依止知识法不要说出于故意,即便在不观不想情况下,许多平凡的事,其微细缘起32也会导致各种善恶的结果。(帕绷喀大师接着举了一些事例来说明这一点:密勒日巴供养玛尔巴一口空锅属错误缘起,而当他首次与玛尔巴见面时,将玛尔巴赐予的酒全部喝干又属正确缘起。玛尔巴先向本尊顶礼再向上师那若巴顶礼视为错误缘起。由于仲敦巴师事赛尊巴和阿底峡尊者,阿底峡尊者师事金洲,密勒日巴师事玛尔巴均极如法,以及宗喀巴大师在琼波勒巴33灌顶室的墙上涂金等,所以后来他们的宏法事业十分广大。)因为依师法具有极大的关要,所以很小的善恶缘起也会产生重大的后果。

  

  嘉曹法王34最初是带着诤辩的念头来找宗喀巴大师,(帕绷喀大师讲了些嘉曹法王来到宗喀巴大师跟前发生的一些情况35,然后说:)像这样动机虽不好,但缘起极好,以及动机虽好但缘起极不好的情况多种多样,所以我们对此应当小心谨慎。

  

  称说自己上师的名号时,许多人称之为〔某某先生〕,这样的称呼是不对的。在称上师名时,应加上〔尊前〕等敬词。每当阿底峡尊者称金洲之名时,必合掌赞叹;如果听到别人说到金洲的名字时,他便立即起身以示恭敬。就我而言,虽然不是自赞,但当别人突然提我大宝上师的名号时,心里总是感到极大的不安。(帕绷喀大师又说,如果上师尚在世的话,不可使用〔难称其名〕一词。36)

  

  (随后,大师又重述了上面的那些科判,一中一略共二次。)

  

  注释:

  

  1、引自《入行论》第七品。

  

  2、第一句见于许多密法仪轨的礼敬偈中,第二句出自《供养上师仪轨》。

  

  3、无着观修十二年亲见弥勒后,弥勒将他携往兜率天传法,虽然他只在天上停留不到一个上午的时间,但人间已过五十年。

  

  4、常啼先以出卖自身的肉来购买给法圣上师的供养,后以洒血来抑制说法场地飞扬的尘土。

  

  5、大乘资粮道分小、中、大三阶段。

  

  6、意为永断烦恼障解脱轮回。

  

  7、菩萨前七地中未断烦恼障,故称不净。

  

  8、引自《至尊荡巴桑杰教诫定日百颂》,定日瓦指定日地方的民众。

  

  9、引自《五次第论》。

  

  10、《速道》称此颂出自《桑布札续》,其它释论均说不见于甘珠尔中。

  

  11、出处未详。

  

  12、法名为仁钦宁波(宝藏,1032-1116)。

  

  13、指堆陇巴的上师京俄瓦.楚臣跋。

  

  14、出处未详。

  

  15、《二次第真实性修法口授》,印度阿阇黎佛智造。

  

  16、1015-1077,噶当四瑜伽师之一。

  

  17、仲敦巴的第一位上师,仲敦巴自十九岁开始依止他,共十二年。

  

  18、1147-1216。

  

  19、密宗修法用品。

  

  20、法名为耶协多杰(智金刚,1161-1211),林日巴.贝玛多杰的上首弟子,主巴噶举祖师。

  

  21、《功德之基颂》首句。

  

  22、意为专视上师功德,不计较表面过失。

  

  23、《黑仇降阎摩续释难.宝炬》,印度论师惹那嘎惹馨底造。

  

  24、根据俱舍师的说法,〔一弹指倾〕中包括六十五个剎那。

  

  25、法名为多杰扎巴(金刚称,1083-1161)。

  

  26、新疆南部昆仑山以北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一带地区总名。

  

  27、参见《松赞干布遗教》,福德天王造。

  

  28、阿阇黎佛智,又称智足,是密宗〔集密〕二派之一智足派的祖师。多罗那他说,他曾担任护法王的国师,主持止迦摩啰室啰寺的开光大典,并任该寺金刚阿阇黎。

  

  29、意为〔养猪者〕,此师从事低贱职业。

  

  30、法名为贝玛多杰(莲花金刚,1128-1188),他在曲水下游朗木地方建主寺,形成主巴噶举派。

  

  31、法名为却吉贝(法主祥,1197-1265)。

  

  32、此处为预兆之意。

  

  33、系布顿.仁钦珠之弟子,宗喀巴大师主要从之听受〔集密〕教授。

  

  34、嘉曹.达玛仁钦(盛宝,1364-1431),宗喀巴大师上首弟子之一,绍继大师法席,成为第一任甘丹墀巴。

  

  35、札雅.罗桑顿巴所着《嘉曹杰传》中说:「由于嘉曹杰以教理之雄辩,击败雅、绒二师后,心高气傲,意欲与一切智宗喀巴大一比高低。他来到时,正值大师为众说法。因急欲寻找辩论的时机,所以故意不脱帽而进入讲经院中。宗喀巴大师一见到此情,便从正在说法的座上下来,坐在下面。嘉曹杰竟旁若无人,戴着帽子登上大师的法座,坐下来听法。然而他耳中听到的,全是往昔闻所未闻的嘉言。由此摧倒我慢之山。他慌忙脱下帽子,从座位上下来,坐在弟子群中。从此,他拋弃了辩论的打算,作为弟子追随大师。据说,那时他登上大师的法座,正是凑合了后来他绍继宗喀巴大师法席的缘起。」

  

  36、表悲痛难忍之意。

  

  

  

《掌中解脱 第七天 依止善知识---道之根本》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