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掌中解脫 第五天 加行法之二(第四、五加行)▪P2

  ..續本文上一頁現成無量不同的身相,而實際上都是同一位釋迦牟尼。所以說,「金剛持」和「釋迦牟尼」是同一體性而非不同的相續。

  

  釋迦牟尼本人已在完成其度化事業之後示現涅槃,但以後仍在聖地印度化現爲班智達和成就者的身相爲衆生說法;在藏地前宏期中,佛化現爲「堪布」16,「阿阇黎」17等身相爲衆生說法;在藏地後宏期中,佛化現爲阿底峽尊者、宗喀巴大師等衆多智者成就師之身相爲衆生說法。因此,宗喀巴大師的體性也就是釋迦牟尼。佛陀自己說過,在未來五濁極盛的時代,他——能仁金剛持——將化現爲上師相而來。對此諸位可能會想:「那麼,現在能饒益我的能仁金剛持的化身究竟是誰呢

  」不是別人,就是你的上師!

  

  《等虛空續》說:

  

  「衆生皆有五佛性,猶如舞師及圖畫,

  

  皆稱大樂唯一性, 一性示現多態舞。」

  

  此頌有多種解釋法,有配合「身遠離」18來講的,有配合「依止善知識法」來講的等等。此處若配合「依止善知識法」來講的話,譬如「跳神」時,一位演員身著「黑帽裝」出場,觀衆們便說「黑帽19來了」,而實際上是演員假扮的。那人退場後,換上「法王」20的面具重新出場,觀衆們又說「這是法王」,但實際上仍是那個演員。正如同一個演員穿上不同的服飾便有了不同的稱謂:是同一位勝者金剛持化現爲釋迦牟尼、宗喀巴大師與自己上師之相。所以,他們除了外表不相同外,實爲同一體性。獲得這樣的定解之後,所觀資糧田主尊當立名爲「上師善慧能仁金剛持」 。

  

  不僅如此,我們也應定解上師爲總攝一切諸佛智慧爲一的體性,如儀軌頌文中所說:「一切諸佛爲體性」。在下面的「依止善知識法」中,我將會對此作出詳細的解釋。如果我們對此未能妥善理解的話,再怎麼修所謂「甚深」的上師瑜伽,也不過是徒有其名而已。《道次第廣論》中所說:「著名之《上師瑜伽》教授亦應如前所說而知,僅修一、二座所緣全無所至。」

  

  所謂「叁恩」者,顯教中是指賜予學處、經教和引導叁者;密法中是指授予灌項、密續講解和數授叁者。如果我們從某位上師那裏獲得此叁者全部,即應稱該師爲「具足叁恩」上師。

  

  主尊外表身相爲宗喀巴大師。大師現比丘相,身著袈裟,「袈裟」爲黃鴨色出家服裝。宗喀巴大師右手結說法印,左手結定印、捧持充滿甘露之缽。雙手的大拇指與食指捏持邬波羅花莖21,花瓣在兩耳旁開放。右側花上爲智慧劍,劍尖有小團火焰燃燒:左側花上爲《般若八千頌》,能自動發聲誦經,或者也可以特別觀想自己正在作聞、思、修的某部經論。大師身披郁金花色叁法衣,郁金花有淺黃、紅黃和紅叁種顔色,分別爲祖衣、上衣22和下衣23之色,大師頭戴黃色尖頂班智達高帽。這裏面有許多表義,但因爲時間下夠,現在無法細講,請大家自己去閱讀一下《喜足天衆引導》和《供養上師儀軌引導》這兩種書。

  

  宗喀巴大師心間觀釋迦佛,釋迦佛心間觀勝者金剛持,金剛持心間觀「叁摩地薩堙」藍色吽字。他們不是四件層層疊套的器皿,而是爲我們顯示出:上師的外相雖然是普通比丘,但內相卻是釋迦牟尼佛,所以在宗喀巴心間安置釋迦佛;密相是勝者金剛持,所以在釋迦佛心間安置金剛持。有人認爲「上師叁重薩埵」就是這叁尊,但正確的理解應是:前二尊爲「叁昧耶薩埵」,勝者金剛持爲「智慧薩堙」,心間吽字爲「叁摩地薩埵」。此「叁重薩埵」修法中具有殊勝的密法深要,但在此不便解說。

  

  上師足結金剛咖趺而坐。觀修上師五蘊爲五如來等,是《集密根本續》中略說而《釋續金剛鬘》中廣解的「集密身曼荼羅」教授24。如果我們想廣修的話,就應按「集密身曼荼羅」原樣,觀各尊爲叁面六臂。如果觀力不及的話,可按照瑜伽續中所說,觀爲一面二臂。

  

  從頭頂到發際之周,觀上師色蘊體性「毗盧遮那」;發際至喉間;觀上師想蘊體性「無量壽」25等。觀五蘊五如來在身體中央如主心木狀,下面一尊的頂髻剛好碰到上面一尊的蓮華座。觀四界四佛母26與五佛中的四尊相對而坐。觀眼等六處,加上筋脈、關節,爲「地藏」等八菩薩27,其中筋脈體性爲「彌勒」、置于頭頂,「普賢」置于八大關節28處。至于觀色等五境爲五金剛女29,頌文中雖未明說,但當如「集密身曼荼羅」,觀爲與各自對應的男性菩薩相互擁抱之相。這裏的「羅漢」並不是指聲聞、緣覺阿羅漢,而是指大乘阿羅漢、亦即佛陀聖者。

  

  另觀(主尊全身)每一毛孔中有一佛剎,有的佛剎中,佛在降魔;有的佛剎中,佛在轉*輪等,化現無量十二種事業30遊戲,此即上師身中映現一切世界之意。在某一觀自在密續中說:本尊每一毛孔中有某某佛剎,有某某如來安住其中等等,此說適用于一切諸佛。「二萬一千」是多數詞,我們不必拘泥其數。觀主尊右手等十肢體的體性,爲「閻摩敵」等十大明王31。

  

  主尊心間共有五尊,其安置法爲:「不動」最大;其心間爲「釋迦佛」;「釋迦佛」心間爲「金剛持」:「不動」前方與之相對而坐的是「摩摩枳」:「不動」背後向其背而坐的是「文殊」。觀想主尊全身放光,從光端放出「護方神」等種種變化。藥叉、密迹等衆大天神是主尊的足墊。

  

  我們縱然無法清楚地觀想這些所緣,但最主要的,是應在心中引生這樣的定解:上師的蘊、界、處等,實爲五部如來父母及其它寂怒本尊。以上爲主尊觀想法。

  

  觀想眷屬

  

  觀想眷屬的方法是:從主尊心間向右方放光,光明由小變大,光端上顯現「廣行派」衆上師:左方爲「深見派」衆上師:前方爲結過法緣的衆上師;後方稍高處爲「修行加持派」衆上師。

  

  「修行加持派」安置法中有許多教授深要。此派中著名的上師有:金剛持、谛洛巴、那若巴、種毗巴、阿底峽等。然而傑·珠康巴主張只需觀想深、廣二派,因爲這二派的加持傳承是經上師代代相傳,從未中斷過:喀铎·洛桑貢窮(善慧小修)則認爲,此系「集密」、「勝樂」、「怖畏」叁種傳承:傑·昂旺強巴(語自在慈)和喇嘛雍增仁波切則主張以「噶當十六明點」32和「甘丹耳傳」這二種傳承爲主。

  

  將上述五種傳承合起來觀想的教授深要,是我上師的口授。這裏我將毫無保留地爲大家揭示這一殊勝耳傳教授33:中央除「金剛持」外,從至尊文殊至自己上師之間的諸位上師,均觀爲文殊相,上下重疊成爲一行:其右側觀父續「集密」和「怖畏」上師傳承,分二行上下重疊;左側爲母續「勝樂」上師傳承和「十六明點」上師傅承,也分二行上下重疊,共觀五行。傑·喜饒嘉措(慧海)34的著作中也有類似的說法。此外街有其它教授,大家應參考《噶當經函》、噶欽·南喀多傑(虛空金剛)的有關《供養上師儀軌》著作35、彩林雍增仁波切的《供養上師儀軌引導文》、《道次第傳承上師傳》,以及方纔所說的傑·喜饒嘉措的著作等。

  

  新、舊噶當派上師的安置法中,也有一種很特別的教授。以上爲觀想諸位師長。

  

  然後,在第一層四辦蓮華的前辦上,觀「集密聖派不動叁十二尊十,右辦上,觀「金剛怖畏十叁尊」;左瓣上,觀「總攝輪魯伊巴派六十二尊」,後辦上,觀「具顱喜金剛九尊」。或者按照教授:右辦上,觀父續之王「集密」,左瓣上,觀母續之王「勝樂輪」;前瓣上,觀雙具父母二續扼要的「金剛怖畏」,無論如何,如果我們心力所及,應觀能所依全圓曼荼羅。不然的話,應觀能依天全圓主尊眷屬。再不行的話,單觀主尊亦可。

  

  其次,于第二層蓮華上,觀以「時輪」爲上的無上部各本尊;第叁層,觀瑜伽續本尊;第四層,觀行續本尊;第五層,觀事續本尊;第六層,觀殊勝化身相佛;第七層,觀菩薩;第八層,觀緣覺;第九層,觀聲聞;第十層,觀勇士和空行;第十層,觀護法衆。

  

  在資糧田諸尊的叁處,安置「叁金剛」自性叁種子字:即頭頂上安置身金剛「毗盧」體性的白色「嗡」字等等36(帕繃喀大師又說,雖然念誦儀軌中未明言,但也應在臍間安置「寶生」體性黃色「娑」字,和在密處安置「不空成就」體性綠色「哈」字)。雖說「叁金剛」是佛所獨具的特法,但因爲資糧田中的聲聞,緣覺等,只是化現爲聲聞等相而體性即佛,所以也可以安置叁字。又當了知資糧田諸尊均系上師的變化。此外,也有觀資糧田諸尊都是「叁重薩缍」的教授。 

  

  (帕繃喀大師說,觀資糧田諸尊時,應具如下叁要:⑴ 在意想上,應妥善觀想;⑵ 在正信解上,應想「此即某某上師或本尊等〕;⑶ 在信心上,應想資糧田爲殊勝福田。)

  

  像這樣觀想完畢後,次當迎請「智慧尊」,但是實際上,並無迎請的必要,因爲只要我們生起信解,佛便會出現在我們面前。經中說:「誰若重信解,能仁住其前。」我們在辯論時所說的:「沒有佛的證量不能緣及的地方」,對理解這一點很有幫助。知果配合密法關要來講的話,則更容易理解。由于證雙運位者身心成爲一體,所以他們智慧遍及的地方,身體也一樣能遍及。經典中說:

  

  「智于剎那間,周遍所知輪。」

  

  以及:「智所周遍處,身亦遍所有。」

  

  由于自己面前這個地方,爲佛的一切智所周遍,因此佛身也周遍于此。所以,除了因爲自己的業障看不見外,我們只要信解觀想,資糧田諸尊就一定會出現在我們面前,這和無著觀修彌勒37以及月官觀修觀自在的故事是一樣的。對于佛來講,他們是不必花力氣降臨于某地的,就像天上的月亮映印在有水的器皿中一樣,只要我們一觀資糧田,他們便自然——現在我們面前。我們看不見他們,就像泉眼和祠堂中有龍、厲鬼等居住而我們卻看不見一樣。

  

  由于所獲…

《掌中解脫 第五天 加行法之二(第四、五加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