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中解脱
第五天 加行法之二(第四、五加行)
吉祥圣龙猛曾说:
「金宝盘除粪,斯为是大痴;
为人而造罪,实为极蠢儿。」1
(帕绷喀大师首先引用经教,略述纠正动机之法。然后请大家在听法之前,认真地检查自己的动机和威仪。又像前几天一样,大师重述了「所闻之法即是有缘之士能往佛地的大乘法范」及科判等内容。)
第四大科「如何正以教授引导弟子之次第」,分二部分。第—部分为「依止善知识之理」,其加行法共行六种。此处我们按照《速道明晰引导》的规炬,将「六加行法」放在前面讲,前三种加行昨天已讲完了。
第四加行:观想资粮田
宗喀巴大师说:「故于听闻不能持文,思维不能解义,修习相续不生,慧力至极微劣之时,依福田力,走要教授!」由于我们被厚重的业障所压伏,致使听闻而不能记住文句,思惟而不能理解文义,修习而相续中不生证悟。在此穷途末路之际,如果我们向殊胜田祈祷和积福、净障的话,这些困难便能迅速得到解决。
宗喀巴大师曾请问至尊文殊道:「为了迅速在相续中生起证悟,应该致力于哪些方法
」文殊回答说:「视上师与本尊无别而作祈祷;努力积福、净障;修近取因所缘相,应将这三件事合起来加以努力!」
如果我们自以为是地勤修所缘相、而不以积福净障来成熟相续和以祈祷来获取加持的话,证悟的生起将是极其缓慢的。如果相续成熟的话,我们便能毫无困难地迅速生起证悟。过失成熟,如同脓包成熟容易穿漏;功德成熟,犹如果实成熟自然堕地可以受用。
宗喀巴大师为了教导我们,以身作则在沃喀却隆2修顶礼与供养曼荼罗等广大积净之法,从而感得圣五父子3现身,出现佛护以《中观根本颂佛护释》梵箧加持的景象。是日,宗喀巴大师生起想看《佛护释》之念,当阅至第十八品时,大师示现通达中观应成派无垢正见之相。大师以前曾读过这部释论多次,但此番因为相续成熟,方显示出通达相。
像这样的先德事例有许多。以我们这一法流的一位祖师—杰·格桑丹增(贤劫持教)为例:有—天,他应邀去塔波仲巴庄园作佛事,于是请杰‧格桑克珠(贤劫智成)挑选一部经书准备带去念诵。格桑克珠交给他一部《噶当选集》,当他一看到书中的《修心吟修金刚歌》时,便在心中油然生起了无造作的菩提心。据说当他次日修加行法作祈祷的时候,在念到该金刚歌作者名号「悲悯摄受众生具善师」4的地方时,额头出现一种明显的热烘烘的感觉。因此像这样当相续成熟时,即便依靠一种微小的外缘,我们也能很容易地突然生起证悟!(禅宗顿悟者也当指此类行者而言——译者)格西铎巴也说:
「若能兼修积集资粮、净治罪障,祈祷本尊与上师,并克勤殷重思惟,虽觉百年亦不能生者,然诸有为不安住故,终当生起。」
又则先贤教授门传中所说:「若不积福则则无润之种。」积福、净罪与祈祷之事是极其重要的。在寺院中,出家人除辩论之外,也要在大殿和讲经院里作许多念诵,道理也就在于此。所以我们出家人对此应当努力地去作。积福、净罪和祈祷所依靠的对象是资粮田,因为修资粮田十分重要,所以在此单另分出一科来修。「资粮田」一词的训诂,为「积集资粮之田地」。正如世人对能有很好收成的良田极为爱惜一样,在此我们也应认真地观想积福、净障及祈祷所依靠的大力之田。我们在世俗田地中播下一升或一握种子,其收成不会超过一斗;但我们在资粮田中,即便播下少许的种子,也会产生无量广大之果。对世俗田地来说,除了特定的下种时间外,其它时节是无法耕种的;而此资粮田则不然,我们能一年四季连续不断地在资粮田中播种善乐的种子。所以,如果我们不在这样的田地中种植福德种子的话,那是件极其可惜的事。宗喀巴大师说:
「如是能生若现若后一切善乐最胜福田,于其四季一切时中,常恒无间堪种一切善乐种于。复应于此,如经说云:『当以信犁耕耘福田。』若未能作,至极堪惜。」
又说:
「于最胜田尚不见如庸俗之田,此是我等无贤善相5。」
既然观想资粮田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观呢
每种「加行法」中各有一种不同的资粮田观法,所以这里先按《速道》来讲。
生起资粮田之前,需收摄前面所说的皈依境,而仪轨中对此未作说明。这是什么缘故呢
因为收摄法有三种下同的教授,为便于行者选择,所以未说。这三种教授是:⑴ 观皈依境化黄光融入自己眉间:⑵ 观皈依境化空,盖上无所缘的印记;⑶ 观皈依境升入空中,等到下面观完资粮田后,与所召请的智慧尊一起融入。此外,这些教授在仪轨中隐而未说,也是因为需要上师口传的缘故。
加持地基
观资粮田的第一步是加持地基。在我们念诵二切地基愿清净」时,下要去想自己正处在像狭小寝室那样的地方,而应该像《净上庄严经》6中所说的那样,观想地基极为宽广,如同广阔的平原高低均匀。黄金地基上,以吠琉璃宝绘成网格纹,或观吠琉璃地基上,以黄金绘成网格纹。这种地基的质地十分神奇:压之下陷,举之复原,触之能生乐感。宝树遍布地基各处,种种变化之鸟安栖于树上发出法音,浴池之中金沙铺地,周边有宝山环绕等等。
「砾石」是指水边的砂砾和卵石;「瓦片」是指破碎的陶器碎片,在印度,人们常将旧的陶瓷器皿扔在户外,致使地上布满了陶片:「险处」是指悬崖绝壁。应观大地之上没有这些弊端存在。7
加持供品
其次应当加持供品。即使实际陈设的供品只有七碗净水和一枝香,但在观想中,我们可以想象大供养云充满整个虚空和地基,就像圣普贤的供养云一样8。这样的话,我们便能积集如观想那般大量的资粮。如《大方广经》9中说:「水供为主水供伞」,观想水供现为伞、盖、幢等之相(帕绷喀大师说熏香、灯、涂香、赣食等也应这样配合起来观想)。如馁食等不便观想者,可以观在光明网中间。
《供养云陀罗尼》有二种效用:一为加持供品之咒、二为奉献供品之咒。据说若诵此咒的话,即便我们实际供养的东西很少,但也会在诸佛菩萨面前降下极大的供养雨。次诵「谛力颂」,在念到「愿如是成就」时,想象的供品便如自己心量的大小而变为现实。观资粮田关于正观资粮田的方法,《速道》中提到二种,一为此「明晰引导」本身的资粮田观想法;一为《供养上师仪轨》资粮田观想法。这里采用《供养上师仪轨》资粮田是有深义的,因为此殊胜教授出自《甘丹变化经函》10,嘉瓦温萨巴和大成就者却吉多杰(法金刚)11等先德均依此「三重萨缍上师瑜伽」即生获得双运之位。「乐空无别」等颂文之意为:自心乐空无二智所了相现为虚空之相,从虚空中生起资粮田。这样修的目的,旨在视一切相为乐空智的游戏。这里面有许多如何配合
「唉旺」之义对乐空智引发定解、以及乐空智所了相如何现为本尊的甚深解说12,但因为本次法会中有许多听众尚未获得灌顶,而且现在也不是讲密法的时候,所以暂且只说那么多。不管怎样,我们应在面前窄巾密布普贤供养云的中央观资粮田。观宝地基中央有一大乳海,乳海之内有—棵七宝所成的满愿树:树根为金;树干为银:树枝为吠琉璃;树叶为水晶:树梗为冰珠;鲜花为红珍珠;果实为石精。或者观根等七支均由七宝所成。此树如同如意摩尼宝,只要意想一下便能满足一切需求。树叶等被风吹动时,能发出演说无常、无我等「四法印」之声。
满愿树中央有一朵硕大无比的鲜花,花上有一个八人狮子擎举的宝座。实际上,这些狮子是诸大菩萨为恭敬佛陀等缘故而化现的。狮子能威镇一切野兽,表佛陀威光映蔽魔罗、世间天神以及外道邪众。如果狮子数量为八,表「八自在」13,如为四,则表「四无畏」。
宝座之上有十一层莲华,从下往上层层逐渐缩小。最上面那层莲华共有四瓣,中央莲华蕊上置有日垫,系火晶摩尼宝所成;其上置有月垫,系水晶摩尼宝所成,形状像两个没有柄的圆鼓重叠。莲花出于淤泥而不染,表不染轮回过失的出离心;太阳能使一切未成熟的农作物成熟,表「胜义菩提心」14,能成熟相续;月亮能除毒热,其光鲜白,表「世俗菩提心」15,能除瞋恚热恼且体性洁白。以莲、日、月为座垫,表上座者掌握这些「主要道」:莲华表下、中士道,日、月表上士道。
观想主尊
在莲、日、月三层座垫之上,当观《供养上师仪轨》资粮田主尊。至于主尊究竟是谁,则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宗喀巴大师,有人说是自己的根本上师,也有人说是「杰喇嘛却巴」。实际上,主尊应称为「上师善慧能仁金刚持」。这里的「上师」是指自己的上师,「善慧」是指宗喀巴大师,「能仁」是指大师释迦牟尼,「金刚持」是指胜者金刚持。此四尊体性无别,即是此处所观的资粮田主尊。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将四位有不同相续的人想成和合为一体呢
当然不是,相续不同的四位怎么可能合为一体
他们本来就是同一体性而我们却执意认为是不同的相续,对此我们当依教依理在心中引发成立为同一体性的定解。
虽然这四尊实际上是同一体性,但我们却以为:青蓝色身、手持铃杵、具报身相的「金刚持」完全不同于光头、赤足、具化身相的「释迦牟尼」。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佛陀在讲《毗奈耶》和修多罗《显经》时,现殊胜化身相;说怛特罗《密续》时、现金刚持相。例如,佛陀在讲《集密续》时,现为三面六臂金刚持相:讲《胜乐续》时,现为四面十二臂嘿汝嘎相等。虽然配合不同的经续显…
《掌中解脱 第五天 加行法之二(第四、五加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