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參禅▪P13

  ..續本文上一頁是誰”就完事了,這香味就沒了。

  弟子:就像念佛似的,妄想一起來就用念佛把它壓下去?

  這個參“念佛是誰”,比如誰跟你說話,問你:“你幹嗎去?”“哦,念佛是誰?我上那兒去了,念佛是誰?”就是跟我說話,我心裏也要把這個妄想給滅掉,當時就把它控製下去。

  弟子:就是說只有“念佛是誰”,其它的都是多余的。

  就這一句話都是多余的。參到起了疑情,完了以後,才能再有下一步。這一句話已經都是多余的事情,在禅宗來講這已經是不得已的辦法。

  弟子:參話頭還要注意哪方面的事情?

  要多發心。記住了,有時候參話頭參不進去,這都和發心有關系。心量小,話頭也參不進去,知道不?

  參話頭,有時候魔障起來,感覺受不了了,邪知邪見就全都起來了。如果慢心起來了,那控製都控製不了。一旦起了邪知邪見,起了大慢心,多的叁四年都控製不了,誰也瞧不起,自己那就是天下第一了,就是師父說,有時候恐怕都控製不了,就這麼樣。誰跟他講道理,講得再怎麼明白他也不聽,認爲我已經什麼都明白了。實際上是大慢魔起來了,狂慧起來了,那時候就危險了。所以說我原先不希望你們那麼早參。如果真用功,一旦參下去了,是真受益,就像頓超頓悟了一樣,單刀直入。

  參話頭,它這也有戒,不是說我們誦戒是戒,這個就不是戒了,它是禅定戒。戒一共分叁種,禅定戒,還有無漏戒,還有一個提木叉戒。禅定戒最好,無漏戒那當然更好了,但不容易得。我們現在得的是提木叉戒,明白不?

  弟子:(錄音模糊聽不清)……不讓看解釋,不讓個人拿錄音機聽法師的解釋?

  入不入心,是不是?我們不是說對法師不尊敬,法師講得很好,但聽了以後真正入心多少?你沒有真正用心去聽,反而懈怠不敬。如果我們用最笨的辦法,打開書去看,這怎麼就不理解?“我怎麼就看不明白?”就硬把它看明白。硬看明白和你看人家解釋明白那能一樣嗎?它是兩個層次,硬看明白那是真正入了心,你看人家解釋,表面是撿了個便宜,實際上不管用,那是個泥菩薩,到時候大水一來,一沖,啥也沒有了,是不是?

  你比如說,師父告訴你,說:“你等著,這事等有因緣我再跟你說。”就告訴你這一句話,你就不能再去問了。就別人告訴,我都得堵著倆耳朵不能聽,因爲我聽你說的,我就犯戒。爲什麼你誦戒以後,這個盜戒就守不住呢?是不是?我們的心性爲什麼就不能嚴到這個程度呢?而且沒有這個防範能力。爲什麼我們智慧不現前?就是我們對戒律研究得不深。怎麼研究不深?就是我們有偷懶的習性。

  所以我不讓這個道場錄音機多,多了那就是魔。什麼是魔?這個就是魔。文字太多都是魔,知道不?你覺得看書多,那也是魔啊!

  所以說,在真正的修行上,要嚴格要求。比如看書,什麼書都不讓看,一句話頭你就參吧,就完事了,啥也不用。別廢話,哪有那麼多廢話呀。但是對現在這根機來講就不行了,你不講明白吧,他起煩惱;你講明白了,這法就失去效用了。他就對自己勒得不緊,逼得不緊。逼得不緊,他怎麼能開悟呀?是不是?你不打他不抽他,他能改毛病嗎?他光說:“好,好,我改。”回去習性還是那樣。

  所以說真正的東西就得硬看,反複地翻書看,翻書都多余,何況聽錄音機呢。你想想對不對?所以我說:這是你今生有這個福分。否則的話,就給你灌輸聽錄音機的觀點,說你隨便聽,可以聽。表面上是好的,實際上是慢性毒藥。但這當然是看對誰說了,對有一些人可能就是一種好藥,因爲他的根機不行。但對有些大根機的人來講,要想真正地超越這個知見,真正想把佛的戒律弄明白的人,這些東西就是毒藥。是不是?

  我學戒的時候沒有這樣,哪兒還聽錄音機?就包括這個戒,一個是我從實踐中走出來的;另外是通過腦子去思惟的。最後受了戒了,和佛製的戒條一對,生起了大歡喜心,你說那是什麼心?在戒律上這點我做的還有那麼點模樣,一看戒本:“哎呀!這個戒好。”那才是真正的法喜充滿呢。

  等你受戒以後一看戒本,“哎,這我早就知道了。”壞了,提前知道了,表面上好像挺聰明的。先知道,實際上把人害了,所以學戒不能那麼學。第一個就得老實,而且找一種最笨的方法,最樸實的辦法來學戒,我們這個戒才能真正地成爲戒。

  你們雖然是沙彌,但沙彌就了不得了。能夠剃度出家,那在戒上就已經很了不得了。因爲你還有做居士的一段呢,居士就不持戒了?我做居士的時候,我持戒不敢說是非常嚴謹吧,但也是非常嚴格地要求自己。就拿吃飯來說,我都沒見過僧人吃飯是怎麼吃的,我最起碼一個人吃飯的時候,自己控製不跷二郎腿,桌子上有報紙我都控製不看,過了好長時間,報紙上連個標題那麼一小段都沒看完,就偶爾無意中看一眼。就沖著報紙吃都不看,都那樣去控製,六根都得收回來,持戒就得這樣。

  就多熱的天,在路上走到哪兒算哪兒,經行時不分別,不敢到有蔭涼的樓底下去走,爲什麼呢?就是持戒的那個心。居士的時候就應該這樣,等出家了那更是嚴格不犯。出家就有很多的方便了,最難的就是當居士,因爲他在家的違緣特別多,那個時候是持戒最難的時候。

  出家了,條件好了,違緣也少了,實際上我們應該更加小心了。環境好,犯戒的機會也少,但是我們也容易散亂,而且忽視戒,持戒容易趨向一般化,不能夠真正地往心裏去精進,去清理自己的灰塵。

  所以說,看戒應該這麼看。哪怕就是沙彌戒,就這一條我看了半年,那叫學戒,知道不?如果你說一天就看了整個一篇,整個一本,說老實話,我都懷疑你這個戒是不是看進去了。一句話都是無上法寶呀,那得生多大的忏悔心啊!而且能給我們帶來了脫生死的基礎,這一句話就了不得了。

  比如說一條戒——金錢戒,你想:今生今世我能持金錢戒,這條金錢戒爲什麼這麼好?爲什麼這條我得反複地看呢?我得看多長時間,生生世世都得看這條戒。

  別說你們需要沙彌戒,我現在都不敢輕視沙彌戒,有幾個祖師大德敢說他是個沙彌的?有幾個敢說我可以自稱(真正)沙彌的?你知道不?如果這個世間有敢自稱沙彌的人,那就是聖賢了,就了不得了,就這麼厲害。現在這人都找不著呀,你別看他出家多少年多少年,連找個真正意義上的沙彌都找不著,是不是?我們只不過是挂名沙彌,挂名比丘呀!

  大家今生也有這個福德因緣,咱們到一起共同相處,所以說要嚴格去修持,可別把它浪費了。一般的因緣在這個道場他呆不了,幾乎就剩四個小時的休息時間了,是不是?就四個小時。只有佛在世的時候才有這種修行方式,修行到這個程度,其他哪兒還有到這種程度的呀?二十個小時在修行。一般是十八個小時修行就可以了,咱們現在將近二十個小時的修行。四個小時休息,連個洗衣服的時間都沒有,這就是無價之寶呀!這才有點意思呢,是不是?連軸轉,這腦袋才清涼呢。一定要把這個機會用好了,因爲咱們的機會來得太不容易了。你看寮房置辦個床多難呀,而且你要知道本溪閉關那條件不好,人住的地方亂七八糟,但那都是福德因緣呀,要沒有那個,就沒有今天的因緣。

  另外呢,有時候對一些道理,我們表面看著挺明白,實際上還是不明白,就像錄音機的問題,就這一個問題自己都解釋不了。就連個錄音機都解釋不了,假如有其他的問題,要是戒律的問題來了,你能解釋得了嗎?想學戒,那戒律來了,提問你一句話,就完了,就給人解釋偏了。說:“可以聽、可以看。”就算可以聽看,那都是根據衆生根性的不同而定。

  始終不離開戒的根本,也就是不離開佛,這才能講法、講戒呢。否則的話,講出來都是魔說,都是錯誤的,而且有時候誤人子弟。你尋思我不害怕?我現在都抱著下地獄的這個決心了,沒辦法,誰叫我忙叁火四收了這麼些徒弟呢,那就得教化,但是教化是教化,一定要真實地教化,絕不能有半點含糊。

  我們不管是對戒律、行力,對事物的看法都要有獨特的見解。不是別人對戒本的解釋如何,我們就如何如何,人家解釋的還是人家的,是不是?我希望你們能從心裏真正地解釋戒。有的人解釋只是給一般普通人講的。戒律還有一部分是給大乘菩薩講的,它不可能在一般戒裏反映出來,這個得要更微細微細的東西反映才能明白,所以說必須得真正地符合戒律的要求。並不是我們起慢心,而是我們應該更嚴格。戒律裏沒說到的,我們該遵守的也要遵守,戒律裏說到的,那我們更要遵守。

  另外戒律它有一定的範圍,還有很多沒說到的,這也可以推廣的。有很多東西,你比如有些現代物質,戒裏沒有這個具體的規定說明,那你不能說現代物質都能用。譬如金錢戒,那時候光有金銀財寶,現在有存折,那你就可以摸存折呀?是不是?這就得加小心了。另外還不能産生法執,這還不行。所以哪方面都得加小心,這才能慢慢地過關,謹謹慎慎地走。

  另外特別是在發心這方面多用點功夫,年齡大要多起個帶頭作用,別做自了漢。“我度自己吧,我先把我自己做好。”那不行呀。雖然歲數大,但在學戒上我永遠是最小的小學生,那才行。不能拿年齡大來說事,要永遠生慚愧心——是常住、是師父、是師兄弟給我的條件,我永遠感謝師父、師兄弟他們給我這個因緣,我永遠爲他們服務。爲他們服務就是真正地爲自己服務,我服務的時候,是深深地感謝他們給我這個機會。

  永遠這樣,我們才能往前邁出那麼一點點。原先的我,每天那點修行只不過換口飯吃,別說我還有積累啊!別人覺得我很修行,我心裏話:我撿了個大便宜呀。就得那個心去修行才算剛見一點邊。別看別人表揚,那沒有用,得看自己符不符合那個表揚,別人一表揚簡直像刀刮心似的,慚愧得不得了。

  另外要依教奉行,不管怎麼樣,就去依教奉行…

《參禅》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