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参禅▪P12

  ..续本文上一页边来。

  避,你要避不过去呢?你避本身就虚伪了,为什么要避呢?躲,你本身起心就虚伪了,起心动念就在虚伪之中。你避他干吗呀,到我跟前就到我跟前,该买票的时候一定买,绝不有贪念。如果不买你就有贪念了。

  比如说,现在上商店去买东西,我举个例子吧,去买东西,一称,正好二斤。然后呢,“哎呀,看你买挺多,我再给你加一个吧。”就是说称已经足了,人家又多给你一个。如果你要呢,就多贪一个。过去就像这样的事情,我都把这个东西拿出来再还给他,或者给他钱,要不要我都给他钱。心里都真到这么个程度。要去做去,不要以为事小。滴水虽微,渐盈大器。时间久了,到时候就能毁了你。

  任何事情,比如一口痰,事情小不小?城市写了布告了:不许随地吐痰。你要随地吐痰,你就犯了佛戒了。一个修行人,这些都不能犯,不能随便吐,一定把这个痰吐到该吐的地方去。实在吐不了,没有纸巾怎么办?咽下去。哪个脏?如果吐了那最脏,你把法身给污染了,你污染了你的法身。应该死也不污染你的法身,这才对呢。

  你心里不这么真,怎么去得真实的果呢,是不是?不是说一说就持戒了,所以说,一定要发心真实。你一旦发心真实的话,谁在你跟前站着,他都恭敬你。倒不是说你有霸气——没有一点霸气,只有慈悲,而且谁都会相信你的。因果它不会纡曲的。别人也不会骗你,是你骗别人,别人才骗你的。所以说,你要有这个因果的概念。

  你看佛法也是这样,你修道,不骗别人,在佛法里它也不会骗你。你骗别人,你得的法也是不一样的。你首先有假的在那儿,没直接入心,直接被假的卷走了,不入心田。

  心不平,心不直。直心是道嘛。所以说,一定要把这个心看住了,处处培养它,但这个心不是肉团心。

  一居士:那这个是什么?

  心,人人都有,关键就在于你自己怎么成就了。

  十四、出家就是回家

  ——出家是什么呢?就是你回家之方便,真正的方便。

  一居士:弟子有个想法,但现在也矛盾,弟子总想出家,但是始终对父母放不下,这个问题困扰了很长时间。

  这个问题也不要着急,求佛加持。出家是个好事,“一子出家,九族升天”。认识到了,每个人将来都得出家,今生不出家,来生也得出家。因为出家是什么呢?就是你回家之方便,真正的方便。人人都得出家,不出这个火宅不行,出这个家,入自己真正的家。

  像你这种因缘,怎么办呢?求佛加持,天天拜佛求佛,给你加持,争取到父母的同意。父母又是你的恩人,又是你的债主。你有这个责任,如果抛弃父母,这不对;如果不抛弃父母,你今生还没法成就,你说困扰是不是在这里?所以要求佛加持。出家人、信佛人,相信谁?就相信佛了。争取三同意。三同意:父母同意,国家同意,家庭同意。不是做不到,能做到,关键就是你心诚不诚的问题。这是最好的路,不要造成遗憾,过多的遗憾。佛这么慈悲,你跟佛一讲,佛就逐渐地满你愿了,一点点帮你,机缘成熟就出家了。

  一居士:我在寺院时也找了方法,但是一回家之后,被家里烦得不行,所以一直也没成行。

  天天发愿,真诚地发愿,佛菩萨就给你安排一切了,一切都替你安排了。本溪市最近又有出家的。这个人出家家庭同意,不但同意还答应供养。你看看,半路出家还答应供养,这不是佛菩萨加持吗?什么叫难?

  一居士:因为家庭、父母都不信佛。

  不在于这个,佛有无数方便法门,佛也不会欺负谁的,你放心吧。

  一居士:这事不在于家里同不同意,我只要心诚就行?

  哎!别说这个出家的事,心诚了什么都有。六祖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全有了。都在于你的心诚不诚,关键就怕你心不诚。信佛信佛,好的时候信,不好的时候就不信了,那不行。

  ·根据录音整理·

   “溯源”编辑小组

  参话头

  ——这个参话头就像一把金刚宝剑似的,能破除无明,多少大德都从这儿开的悟,也就是说从这儿了生死。

  ◎妙祥法师 讲述

  时间:二〇〇一年二月初三

  地点:辽宁省海城大悲寺

  听众:一沙弥

  以前的人根机特别利,修道不需要借助太多的方法,个别的人才需要参话头,这是一种没办法的办法。而现在的人根机不如以前,这个参话头就像一把金刚宝剑似的,能破除无明,多少大德都从这儿开的悟,也就是说从这儿了生死。所以说,这个参话头不是一种简单的方便法门,而确实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法门,是禅宗的一个宝贝。有的人认为它和念佛差不多,但是只有在念佛的基础上,才能参这个话头。

  怎么参?刚开始先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完了以后,就放下。参“念佛是谁?”找什么呢?就找“念佛是谁”。如果要是你能念佛,那为什么还有生死呢?你要找着这个自己。说是我口念的,我心念的,你口怎么能念?你心怎么能念?如果它要是能念,那为什么我们生死不能了?是不是?我们为什么还有生死呢?说我口能念,那口它是个生灭,我们死了以后还能不能念佛?我们睡觉的时候怎么不能念佛?如果我“能念”,这个“能念”在哪块儿呢,是不是?

  究竟是“谁”?这个“谁”,一定要给他找出来。要怎么样呢?就是不找出来不罢休。但是并不是要你去怀疑,念佛是谁?是这个?是这个?不是要你怀疑,而叫你找,叫你起疑情,知道不?起疑情不是怀疑。这个疑情怎么起?功夫做到一定程度了,他自然地就起疑情了。不是说我们在那儿找啊,怀疑啊,想啊,“念佛是谁?念佛是谁?”一会儿想想,想出来了:“哎呀!念佛是谁。”去满哪儿喊、满哪儿寻去了,这就不是疑情。

  疑情一旦起来了,就是所谓住在佛隔壁了,快要到家了,就这么厉害。这功夫用好了,七天就可以达到目的。但是我们肯定不像大根机的人,一下就能做到那点,但我们哪怕七个月也行,七年也行,只要能达到目的,今生就没有白活,我们就能把生死的问题解决了。

  这参话头,一旦参起来,就要没完没了,今生今世要一直往下参,甚至就是开悟了以后还往回参,还要利用这个话头除习气,所以说它的力量非常大。参几句就感觉到了它的好处,是不是?特别是昏沉、掉举啊,它都非常对治。

  参话头的时候就是:“念佛是谁?”(语气缓慢)不紧不慢,千万别着急,“念佛是谁?”(语气缓慢)妄想一起来,刚要起心动念,马上就参“念佛是谁?”(语气缓慢)你的妄想刚一起来,刚想“吃饭……”,念儿刚一动弹,马上就提起“念佛是谁?”把念儿拉回来。念头要是跑得更远了,用“念佛是谁?”就把念儿拉回来了,拉回来就轻轻放下。就别再去寻——念儿拉没拉回来?看念儿还有没有啊?别管它,拉了就算了,只要一念“念佛是谁”,它就肯定回来。

  就不着急、不上火地,慢慢地参,也别求开悟啊,也别求干吗,什么也别求,我就参“念佛是谁”,就自自在在地往前走。不去想今年参完了我如何,三个月能参到,我就三个月参到;四个月能参到,就四个月参到;今生能参到,我今生参到;今生参不到,我来生再参。我就是不着急,不着慌地,不紧不慢地参。(念)不要紧,一紧就上火了,眼眵(俗称眼屎)也多了,火也上来了,脾气也大了。要不紧不慢地参,这样还不作病,很容易就上路。

  一旦参话头,遇到境界是很快的,而且会得到一点清凉,但是,什么境界都不要管它,就是参。不觉悟绝不罢休。什么境界也不要理,它愿怎么地就怎么地,就给它参到底。什么时候能, 真正地了生死,这才算拉倒。

  就是说参到一念不生的时候,也要没完没了的参。因为这与佛还隔了一家,还隔一个屏。所以必须参到山穷水尽的时候,这才拉倒。有时候我们做功夫,可能是参一年两年了,也没有啥功夫,虽然有点好境界,但是一直没到家。别着急,你只管往前参,不一定什么时候,功夫到了,积累到一定程度了,它自然有开花结果的时候。所以说这是无上法门,是近代禅宗的一个法宝。

  这参话头,本来不想叫你们参,因为你们现在学戒的程度和心性还都不行,还不稳当。特别是持戒只是一般程度,还没有真正地严格起来。有时候自己控制自己的能力还不是特别大。我本来寻思都稳当了,受完大戒,也都没啥事了,诵戒都有一定规模了,然后再让你们参,后来一看在禅堂都昏睡,没办法,就先参着试验试验。能参到位就更好了,不能参到位就给它来个长期战,就这么样。有事回来再跟师父讲,有什么境界了再跟师父讲。

  实际上参话头并不用怎么讲,讲多了是害人。就直接告诉你“念佛是谁”,这么参就完事了,这一句话就完事了。哪儿还要给讲?一讲多就成为毒药了。说:“参话头啊,应该不紧不慢。”你就来个不紧不慢了,想着这是不是紧了,这是不是慢了?你又打起妄想了,是不是?紧和慢,是根据自己的条件去适应。所谓的紧,在我可能算紧,在你可能算慢,对不对?对每个人它都不一样。因为啥呢?根据妄想的多少,根据你起没起疑情来调节。

  另外这里注意一点,就是参话头有时候容易入定,有境界的时候别人碰一下,千万别生气。那是我们的业障,也是我们开悟的机缘。你要不生气——别人碰一下不生气,或是敲一下不生气,骂你一句不生气,你可能下一回就在这上开悟了。如果你生气了,这个因缘就断了,再也不帮你开悟了。断了一条路,你自己就把自己的路给堵死了,明白这道理吧!另外,不但伤自己,还伤身体,这个可得加点小心。因为弟子多,师父护持有时候也护持不过来,就得自己加点小心。有什么事呢,及时跟人讲。

  弟子:参话头的时候是不是什么也不管,就是随心所欲的往下参?

  不是随心所欲。就是说只要妄想一起来,就是“念佛是谁?”刚一起吃饭的妄想,觉得挺香,马上参“念佛…

《参禅》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