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甯瑪派的教法 甯瑪派的傳承▪P3

  ..續本文上一頁世紀邬堅林巴(Orgyen Lingpa)掘出的《五部遺教》等等。

  公元15世紀時,熱特林巴(Ratna Lingpa)將上下兩大掘藏師等所掘出的伏藏彙集到一起,稱爲南藏。公元17世紀居美多吉(Gyurme Dorje)在雅魯藏布江南岸建敏珠林(Mindroling)【33】寺,寺中講修教典以南藏爲主。公元16世紀仁增郭季定楚堅(Rikdzin Godem)也掘出不少伏藏,並與前代所掘的彙集一起,稱爲北藏。公元16世紀北方绛地的紮西多吉(Tashi Tobgyel)在雅魯藏布江北岸建艾旺噶巴卻德道場(E-wam Chogar),其子仁增阿格旺布(Rikdzin Ngagiwangpo)始正式擴建爲多吉紮(Dorje Trak)【34】寺,寺中講修教典則以北藏爲主(《降央欽則文選》12、15頁)。以上是伏藏傳承情況,由于後期所有掘藏大師都各建寺廟,弘傳自己所掘出的教法,遂以寺廟爲單位,形成了各自的傳承系統。

  --------------------------------------------------------------------------------

  注釋:

  【1】前弘期、後弘期:西藏佛教的發展分爲前後兩大時期。前期公元8-9世紀,佛教極爲興盛,稱爲前弘;後期在公元11世紀,佛教經過毀滅之後又複興起來,稱爲後弘。

  【2】禁佛:指達磨贊普禁止佛教傳播的滅佛事件。

  【3】《青史》:桂·迅魯白著(藏文本),1985年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

  【4】熱巴堅王:(804-836年)吐蕃王朝第八代贊普。

  【5】《甘珠爾》、《丹珠爾》:即通稱的大藏經。

  【6】達磨贊普:吐蕃王朝最末的一位贊普,或稱朗達瑪。

  【7】《西藏王臣記》:五世達賴嘛著(藏文本),1980年民族出版社出版。

  【8】金剛乘:密乘之異名,喻教法之堅利如金剛,在一切乘門之上。

  【9】一切智者·耶桑孜巴:即桂·迅魯白,一切智是他的尊號,耶桑孜巴爲他的別名。

  【10】律乘教法:即戒律之教法,是弘揚佛所製定各種戒律之乘門。

  【11】赤松德贊王:(730-786年)吐蕃王朝第五贊普,他與其祖松贊幹布、其孫赤熱巴堅叁位都是弘揚佛教的贊普,合稱爲法王祖孫叁代。

  【12】《摩诃、阿魯、阿底叁大瑜伽》:摩诃瑜伽,梵語是以生起次第爲主,結合求悟與真實義谛二無分別智獲得解脫之法門;阿魯瑜伽,梵語,是以勝慧爲修悟界覺無分別智的法門;阿底瑜伽,梵語,即大圓滿法門,求悟本來是佛,即此義上獲得解脫的法門。叁瑜伽屬無上續部。

  【13】《經·幻·心》:若按九乘次序,應是《幻·經·心》。幻部屬九乘中第七乘的摩诃瑜伽;經部屬第八乘的阿魯瑜伽;心部屬第九乘的阿底瑜伽。

  【14】《漢藏史集》:班九桑布著(藏文本),1985年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

  【15】赤紮喜孜巴王:爲吐蕃王裔,白柯贊之子、沃松之孫,公元10世紀時人。奴隸起義後,吐蕃王朝完全崩潰,他自據雅隆爲王,開創了雅隆覺阿王系。

  【16】大缽闡布:爲當時僧人參與政治而又有地位者的一種稱號。

  【17】《智者喜筵》:保沃·祖拉稱瓦著(藏文本),1986年民族出版社出版。

  【18】拉結·邬巴隆巴:拉結,意爲醫生。邬巴隆,地名,在西藏南木林境內香曲河谷內。素·釋迦炯乃即在此地出生,所以人稱他爲邬巴隆巴。

  【19】《大圓滿法》:是甯瑪派九乘中最上乘,是悟心見性的法門。內分心部、界部、要門部叁部。心部專重悟心顯發自然妙智,成就法身;界部由妙智起現光明法性境界,成就報身;再運用要門部無作任運的特殊方便,契合要點,即可現證叁身,是急速成佛的最高方便。

  【20】《心品》:是大圓滿法門中最早的經典。

  【21】绛地:以昂仁宗爲中心的藏北大草原之通稱。

  【22】噶陀寺:在今甘孜自治州白玉縣境內,公元12世紀時嘎擋巴·德協建。

  【23】鄧壩:拉薩至堆隆一帶的總稱。(《九》書中爲:從拉薩至堆隆中途的一地方名。

  【24】藏堆:即後藏上部,爲彭措林和謝通門等地方的總稱。

  【25】芒噶和南北拉堆:芒噶,拉孜以南的一帶地方,接近尼泊爾。北拉堆,拉孜西以昂仁宗爲中心的一帶地方。南拉堆,薩迦西以定日宗爲中心的一帶地方。

  【26】鄧隆塘卓瑪:鄧即鄧柯,在今甘孜州的石渠縣。隆塘卓瑪,廟名,公元7世紀時松贊幹布建。

  【27】《金剛橋》:爲界部中修明空雙運智證虹霓身的重要教授。

  【28】甯提:是心要的意思,說此法門最爲精要。

  【29】空行:有男女之分,一般多是女性。如虛空天女、護法女神、佛母、密乘中的明妃。或者是婦女修瑜伽行者和具有德相者的稱號。

  【30】夏拉康廟:在西藏墨竹工卡東北的拉薩河旁,公元9世紀娘·丁增桑布建。

  【31】央提:央提意爲精要之精要,即至精之意。

  【32】洛紮昆庭、紮森摩八吉、馬沃角:洛紮昆庭,寺名,在西藏山南洛紮縣境內;紮森摩八吉,在洛紮東部乃西境內;馬沃角,在措美縣當許區。

  【33】敏珠林:寺名,在今西藏紮囊縣藏布江南岸,公元1646年德達林巴建。

  【34】多吉紮:寺名,在今西藏貢噶縣境內,建于公元16世紀末期。绛地領主紮西多吉建。

  

  甯瑪派的經典

  

  甯瑪派的密典總分爲兩大部分,他們把講解所依據的密經稱爲續部,把實修教授稱爲修部。甯瑪派的續部屬于無上續部的摩诃、阿魯、阿底叁大瑜伽,總括爲《經·幻·心》叁部,號稱十八大怛特羅,即十八續經。

  ◇ 續部

  (一)“幻”,就是幻變續,屬于摩诃瑜伽,有幻變十八部,約當新派無上瑜伽的生起次第,主尊是金剛薩埵,依主尊的身、語、意、德、業五類劃分爲五大續部:

  身叁續:《佛平等合續》、《大象昏迷續》、《大象入海續》;

  語叁續:《絕密精點續》、《從一放射續》、《從多放射續》;

  意叁續:《吉祥密集續》、《山嶽聚積續》、《聚于一頂續》;

  功德叁續:《勝吉祥第一續》、《勝甘露第一續》、《如意寶續》;

  事業叁續:《迦瑪瑪勒續》、《熾燃炬光續》、《格奈耶十二字粒續》。

  以上十五續經,再加上根本總續經《大幻網秘密藏續》、《建立叁昧耶續》、《方便絹索續》叁續,總爲幻變網十八續經。《幻網》還有解釋四續(《智者喜筵》上606頁、《漢藏史集》433頁)。

  (二)“經”,就是《集經》。屬于教敕阿魯瑜伽,約當新派無上瑜伽的圓滿次第。集經有根本經《遍集明了續》、解釋經《集密意經》。又說經共有四經,或說根本續叁經、解釋續十經(《知識總彙》上501、513頁)。

  (叁)“心”屬于阿底瑜伽,此爲甯瑪的特法。心品的經即《普成王經》(遍作王續)。心品之外有心部,則有經甚多。或說心部二續,或說母子十八續。十八續先後有兩譯,前五經是白若咱那所譯傳,後十叁經爲無垢友所譯傳。

  總上合稱爲《經·幻·心》叁部(《知識總彙》上511、512頁)。

  此外,大圓滿心部還有甯提法門。秘密心要部的《甯提》有四部:《堪卓甯提》(空行心要)、《毗瑪拉甯提》(毗瑪拉心要,或稱無垢心要)、《堪卓央提》(空行精義)、《喇嘛央提》(上師精義)(《智者喜筵》上578頁、《知識總彙》上512頁)。所依續經有根本續《如來彙集》、後分續《現證菩提》(《智者喜筵》上603、609頁,《知識總彙》上394頁)。

  ◇ 修部

  修部八教(八大修部)有:

  ┌ 一、文殊身(毗盧部)

  ├ 二、蓮花語(彌陀部)

  出世五部─┼ 叁、真實意(不動部)

  ├ 四、甘露功德(寶生部)

  └ 五、金剛橛事業(不空成就部)

  ┌ 一、差遣非人

  世間叁部─┼ 二、供贊世間神

  └ 叁、猛咒咒詛

  另外還有《文武百聖》等,其經分根本總續五部、解釋續五部(《青史》上139頁、《智者喜筵》上609、610頁、《知識總彙》上394-395頁)。

  有關甯瑪派的密典爲數甚多,極爲龐雜,有人懷疑是否有僞經。《青史》說,有名的十八大怛特羅中的頭叁部《吉祥密集續》、《絕密精點續》、《佛平等合續》及其疏釋都是很早時期就有了的。在布敦大師所著論藏目錄中,《金剛笑法門品類》內的《金剛笑密集》就引證了許多《秘密藏續》的法語,而且其解釋也與《密集》相合。毗輸彌紮所著《密集後分續釋》的論藏目錄內也列有此書,亦屬甯瑪派的經典。嘉堅東布的《佛平等合續釋》中,引據了許多《秘密藏續》的經文。大師對這一解釋極爲滿意,並作了公正的評語(《青史》上135頁)。過去對于修部八教中之“金剛橛”和“差遣瑪摩”等法頗有非議。《青史》說,後來薩迦派法王從香區賽新獲得蓮師的真正梵文冊,譯出後致使許多人皆無話可說了。喀齊班欽來到桑耶時獲得《秘密藏續》的梵文本,後爲達敦司吉所得,獻霞崗譯師,霞送于炯丹熱智,炯丹依梵文本造《秘密續修法華莊嚴論》,在瑪摩地方召集諸咒師,出示梵本,受到很大贊揚(《青史》上136頁)。“差遣瑪摩”等世間供贊叁部是由蓮師降伏西藏諸惡神鬼並令其發誓保護佛教,遂建立此叁部供祀法,屬于雜入苯教之法。于是,甯瑪派的經文中出現了白摩苯教等的文字,這也是合情合理的(《青史》上139頁)。《智者喜筵》亦說:“覺沃阿底峽尊者曾到桑耶, 開寺中經庫,看到過去自己未曾讀到的梵文經典珍本很多,亦歎爲稀有”(《智者喜筵》上540頁、《青史》上70、315頁)。從以上所述事實可以證明,甯瑪派的經典除一小部分僞經外,大部分均系來自印度的梵文文本。

  

  

《甯瑪派的教法 甯瑪派的傳承》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