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妙吉祥真實名經講述 以下贊妙觀察智四十二頌

  以下贊妙觀察智四十二頌

  

  【真實無我真實性,即是真際無有字】

  【宣說空性衆中勝,甚深廣大聲哮吼】

  【即是法螺具大聲,亦法犍椎大音聲】

  【超越無住圓寂性,十方法中即大鼓】

  這是妙觀察智中,文殊菩薩的名號,語言所能講述實相的意義,因此,這樣的文字是殊勝無比的,其次,所說的空性,因爲是講述教法的實相,所以沒有比它更爲殊勝的講述,其勝義的聲音,如同法螺所發出的聲音一樣,能超越輪回涅槃二邊而安住其中,這是大智慧的法鼓之音,能遍及十方。

  【無色有色中微妙,具種種相意中生】

  【具諸相者顯吉祥,執持影相使無余】

  【無能過中大名稱,叁界之中大自在】

  在法身自性沒有形相之中,依于法身的加持,因此能顯示色身及圓滿的報身,在智慧之中,能示顯各種化身,像獨覺、聲聞、梵天、自在天王、等等各種的形相,而因福德智慧二資糧圓滿之故,能不錯亂的顯現出來,所以是叁界中最自在的。

  【住于最極聖道中,大興盛中之法幢】

  【叁世界中一孺童,長老尊者四生主】

  聖道者安住在無二的智慧之中,因此了知八萬四千法蘊,安住在一切教法之頂,大興盛是指八萬四千法蘊,法幢是指頂,無二的法教是聖道,順著弟子的心性,而示顯一切來利益衆生,在叁界中示顯唯一妙孺童相來利益衆生,不僅如此,期望是上座的形相者,就化成上座,期望是老者的形相,就化成老者,希望是衆生主,就化成一切衆生中威權者的形相,這些各種各類的形相,都是順著衆生的根器,所渴求的形相而來化現的。

  注解:上座──僧寺的職位名,位在住持之下,除了住持無人高出其上,故名。

  【叁十二相具莊嚴,叁界所愛于中妙】

  【是世間解爲勝師,是世勝師無怖畏】

  【救世間尊意無私,救中救者而無上】

  【盡空邊際悉受用,解一切中智慧海】

  如此的佛,手足有輪,具足叁十二相,八十種好,做爲他的莊嚴,這是叁界中最珍愛的,而且能救度一切衆生,因爲了知一切,不知道的並不存在,所以能善爲開導壓服一切衆生,而且是無畏的。當救度衆生的時候,如果沒有保護者,就做他的保護者,這樣順著衆生的心意來趨入,是救度之中最爲殊勝的。因爲他是以無二的智慧法身,這樣無二的智慧了知一切法,盡所有智,如所有智,受用是遍及一切虛空,像大海一樣,廣大無邊。

  【解散一切無明殼,亦能破壞叁有網】

  【能滅無余諸煩惱,到彼輪回大海岸】

  【勝智灌頂具頭冠,真實究竟令莊嚴】

  【滅除叁種諸苦惱,滅叁毒得叁解脫】

  能破除一切無明,破除叁界之中一切的業力與煩惱,滅掉一切的煩惱叁毒,從輪回中到彼岸。在到達彼岸之後,因爲已證得無二的了悟,所以能直接將五種煩惱轉化成五種智慧,而不必依賴像寶瓶、秘密、智慧等等的灌頂,只要依賴金剛智慧的一個灌頂,就能以本然理智展現出來,以五智做爲莊嚴,好像頭上的佛冠一樣。

  苦苦、壞苦、行苦、這叁種苦惱是遍及在輪回中的,能令這叁種煩惱得到止息,滅除貪、瞋、癡這叁毒,以此來利益衆生,使衆生得到聲聞、獨覺、菩薩這叁種果位,進而得到解脫。

  注解:叁苦──苦苦是身心受苦所生的苦,壞苦是樂境失去時所感受的苦,行苦是諸行無常不得安定的苦。

  【決定解脫諸障難,住于如空平等中】

  【超越一切煩惱垢,能解叁時及無師】

  能夠清淨各種的分別念頭,去除各種的煩惱障礙,所以能超越一切障礙,而安住在平等性的本質之中,好像安住在虛空一樣,因爲超越了一切的煩惱染垢,而了悟法性,安住在法性的平等性之中,過去、現在、未來,是同一本質,既然是同一本質,就沒有差別,這樣對平等性的了悟者,是一切有情中的大龍,用龍來作比喻。

  【諸有情中即大尊,功德帶中之鬘帶】

  【諸有身中即解勝,虛空道中真實住】

  聲聞、獨覺、菩薩這叁者,後者的功德是廣大而能覆蓋前者,但比起如來的功德,如來的功德又能蓋過菩薩,如果一切的功德像頭發一樣,而以鬘帶將其綁束在一起,如來的功德是如此,而擁有如此殊勝的佛智是文殊菩薩。能徹底的斷除一切煩惱,得到解脫,在沒有染垢的虛空中,如理安住。

  【持于如意大寶珠,遍主一切寶中勝】

  【圓滿是大如意樹,勝妙淨瓶大中勝】

  如果以如意寶珠來作比喻,如意寶珠是具足八功德,使衆生的欲求都得到滿足,1.祈請,2.需要祈請才能實現,3.不祈請不能實現,4.順著時機而祈請,5.順著發願而實現,6.不會窮盡,7.利益衆生的時候沒有分別的念頭,8.不違背業力,以這樣的方式來利益衆生。

  所以如意寶珠是至爲殊勝的,他的功德也像圓滿的如意寶瓶一樣,在利益衆生的時候,情況又是如何呢?像如意寶樹比如意寶瓶多了兩種功德,一是清涼二是一切衆生的止息處,而如意寶瓶又比如意寶樹多了兩種功德,一是修了之後就能實現,二是不修就不能實現,以此方式來廣大的利益衆生。

  【能作有情諸利益,隨順有情而利益】

  【亦解善惡及時辰,遍主解記具記句】

  在做利益衆生的事情時,就如同母親關愛他的獨生子一樣,因爲是以大悲來利益衆生之故,所以心裏是非常的喜樂,也因爲是大悲心之故,所以能順著一切衆生,引導他了知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以及將來的果報,因爲悲心遍及一切,所以是遍主。能指示衆生應當要記住的事情,並使他通曉誓言,自己也不違背誓言,在教導衆生時,能知道適當的時機,也隨順他的根器是上、中、下,知道這個衆生的信心到什麼程度,精進的情況到什麼程度,開示他所能了解的教法,以這樣的方式來利益衆生。

  【具足功德解功德,解法贊歎現吉祥】

  【吉祥之中最吉祥,吉祥名稱善名稱】

  具有五智,能使聲聞趨入獨覺,獨覺趨入菩薩,菩薩趨入大乘的佛地,因此而得到解脫,具足佛的五身五智,大的威力,因此他是吉祥之主,了解趨入這個法益,是一切世界善功德産生的地方,所以是善名稱。

  【大止息中大法筵,大歡喜中大音樂】

  【恭敬承侍悉具足,勝喜名稱性吉祥】

  【具勝施勝是尊者,微妙歸處堪歸救】

  引導一切衆生脫離輪回,使他們痛苦止息,得到解脫安樂,就像大喜筵中,因爲一切善業功德聚集,使衆生得到大歡樂、大喜悅,因此也得到一切衆生的恭敬承事,並且善業由此具足,得到世間及出世間的寶藏。

  趨入意理之中,因此是最殊勝者,因此來廣大的利益衆生,所以是二種資糧圓滿,一切功德的泉源之處,由這裏産生一切的功德,所以是勝施。而且是一切衆生的救度者,使一切衆生遠離輪回的痛苦,比他更殊勝的救度者並不存在,因此是最殊勝的皈依之處。

  【于世怨中勝中勝,離一切怖無有余】

  【頂髻及髻各分埵,頭發摸拶戴頭冠】

  【五面具有五種髻,五髻各系花髻帶】

  世間之敵,是執著于形相,對于有相産生執著,將此仇敵去除掉,勝中勝,是獨覺較聲聞殊勝,菩薩較獨覺殊勝,如來較菩薩殊勝,文殊是一切智慧中最殊勝者。以這樣殊勝的智慧來遠離一切敵人、怨魔,所以是離一切怖。

  在利益衆生的時候,能壓服各種形相的外道來利益他,並能示顯各種外道的形相,頂髻是在頭頂之上,只有一個,在旁邊四散開來的叫髻,另外還有辮子披在背上,也有鬓,頭上也有帽帶,圍繞起來,這些都是指梵天、自在天等世俗的神奇,五面是大梵天,五種髻是五種外道,包括拾穢仙人〈就是把人家不要的垃圾撿起來吃,而養活自己,進行實修的叫拾穢仙人〉。這五種外道的神仙,五髻是吉祥鬼,系花帶是天王等等,當利益衆生的時候,能壓服一切的天神,並示顯這樣的形相。

  【即是禿發大勤習,行淨梵行勝勤習】

  【大苦行者建苦行,微妙淨宮喬答彌】

  當他行各種淨戒行來利益衆生的時候,是以怎樣的形相呢?譬如說釋迦牟尼佛示現出家的形相,以這種精進戒律的行爲來利益衆生,其中包括像喬答摩,出生在王族之家,卻自然的喜歡清淨戒律的行爲,像婆羅門一樣,能趨入清淨。不僅如此,他清淨的行爲,能遠離梵天的過失,所以是解淨梵。

  【梵婆羅門解淨梵,超圓寂時得淨梵】

  【脫離纏縛解脫身,解脫圓寂是圓寂】

  這些都是指在當世利益衆生時,利益衆生的方式,能超出輪回、涅槃這二邊,超出苦樂這二邊,具足解脫的智慧,安住于最清淨之處,證得最究竟的寂滅。因爲沒有任何形相的束縛,超越一切形相之外,最大的寂滅就是涅槃,就涅槃而言,獨覺的涅槃勝過聲聞,大乘的涅槃勝過獨覺的涅槃,如來的涅槃又是最殊勝的,在這殊勝的涅槃之中,超越了輪回、苦樂二邊,趨入智慧之中,沒有輪回跟涅槃的對立。

  【超越悲哀滅悲哀,微妙決定近出離】

  【能除苦樂之邊際,離欲身中而超越】

  【不可比量無與等,非見非顯非朗然】

  【雖性不改亦普遍,微細無漏離種性】

  【無塵離塵即無垢,離失舍除于過愆】

  就基本的實相而言,爲了使相顯現之故,所以對境遠離一切貪著,脫離塵世的苦樂,這樣的解脫之身是超越一切之外的,沒有任何違逆,沒有東西可以跟他相比等量,沒有任何的形相,所以光明能自然顯現,而且不動不變,這個智慧是不會改變的,悲心遍及一切衆生。

  對基本的實相,是微細而沒有一切的分別念頭在其中,所以離開一切染垢,雖然是離開一切染垢,但是爲了使沒有了悟者,證得實相的了悟之故,並且也去除他的分別念頭,趨入諸法的實相了悟,並且沒有貪執,因此安住在沒有染垢之中。

  這樣基本的實相,遠離煩惱染垢,這就是大手印的意義,大手印的意義也就是本來的實相,原來就沒有染垢的,龍樹菩薩以及一些開示者,在有關大手印的講解中都曾提到,在基本的實相中,一切煩惱染垢並不存在,因此它是勝義的,並且也是唯一的。不僅如此,一切的功德都是圓滿具足,不必再…

《聖妙吉祥真實名經講述 以下贊妙觀察智四十二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