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叁)▪P3

  ..續本文上一頁衆生。這次是來參與釋迦佛宣講彌陀願海法門的法會。所以說“皆遵普賢大士之德”。

  如果我們也這樣效仿,從現在起就注意加深對普賢行願的勝解心、歡喜心,盡量從心裏生起盡未來際遵修普賢大行的意樂,以這樣的願力來攝持自己的心求生極樂世界。一得到往生,就和阿彌陀佛的大願海充分相應,佛的力量直接加持在自己心上。這時已經親自到了佛前依止佛,所以佛的加持來得最快、最直接、最充分,這樣就能快速成就普賢行願。到了將來第五佛、第六佛等宣說淨土法門的時候,我們也會來參加佛的法會,也會這樣護持淨土法門。這都是理所當然的事,自己是得到彌陀願海的攝受而成就的,知恩、報恩,自然會輔助、弘揚彌陀願海法門。

  第叁、具諸菩薩無量行願

  “無量行願”指的是十大願王所包含的無量行願支分。總之,就是指稱合本性所流現的一切賢善行爲。比如禮敬、稱贊、供養、忏悔、隨喜、隨順等等,每一條大願都含有無數支分。

  這裏要懂得稱合本性的意思,要知道“本性”是指什麼;“稱合”的意思如何;又如何稱合本性發起廣大行願。“本性”,指的是妙明真心;“稱合”,就是相稱、符合。真心是沒有任何限量、局限,這不是指肉團心,也不是指第六意識心,而是指萬法的本體。它的量到底如何?可以說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德備恒沙、妙用無邊,就是連整個太虛空都包含在內,塵塵刹刹無不遍滿,它內在具有的性德超過恒河沙數,所起的妙用廣大無邊。因此在本性的妙用徹底顯發時,就表現爲周遍、無盡、圓滿的大行,而這一切大行就以“普賢”這兩個字來表诠。

  總之,由于本性含裹十方叁世,廣大無盡,妙力無邊,從體起用,就出現普賢行海。與這本性相稱、相合,而發起、而實行無量行願,就是具足無量行願。

  第四、安住一切功德之法,遊步十方,行權方便

  要認識與會諸大菩薩們所具足的功德,就要以權、實二德來顯明。“實德”,是指大菩薩內證的功德。“權德”,就是由內證發起度生的大用。隨順衆生的根機、機宜,發起種種利益衆生的權巧方便。這就叫“權德”。

  “安住一切功德之法”,是講實德。《仁王經疏》上說:“施物名功,歸己曰德。”功德這個詞,是指做了有利于人、有功于世的好事,回報在自己身上就有德(“德”和“得”相通,有回報、報酬的意思)。自己成就了德行,保持不退,叫“安住”。德相無不具備,叫“一切”。總之這是贊歎參與法會的大菩薩,已經圓滿了內證功德,戒定慧、辯才、陀羅尼、叁摩地等一切妙德無不圓滿、無不堅固、無不安住。

  而“遊步十方,行權方便”,就是稱贊這些大菩薩具足權巧度生的德相。也就是指自己具有內證功德,外在發起妙用,就能自在地做出各種方便,來利益衆生。這裏就有自己成就聖者的實德和善巧度人的權德。“成聖”指證到了體、證到了本性,得了根本智。“度人”指發起大用,開了差別智,就好像太陽遠離了烏雲障蔽,顯露了光明,那就能起到照明萬物、溫暖萬物、成熟萬物的作用。同樣,大菩薩具足內證的功德,自然會發出光明,照亮別人;而且內證越深,垢障越輕,心就越靈妙,越會起觀機、說法等的妙用,越會以身、口、意叁輪做極其廣大的度生事業,這就是“權德”。

  要知道,這些參與法會的大菩薩,很多都是佛化現而來。所以這裏說的就不是小小功德,而是贊歎極廣大的權巧度生的妙德:“十方”,指東、南、西、北等空間一切處所,包括十方無量無數的世界。“遊步”,就是在十方世界裏神通遊戲,這才是真正的“潇灑走一回”!可以到十方世界到處走走,哪裏有緣哪裏去。化在哪個世界,就度那個世界的衆生,這叫做“遊步”。“遊”就是遊戲,一是指非常自在,就像獅子搏鹿,一點都不費勁。二是指幻化遊戲,就像幻師不論幻變什麼,自己都清楚這是假相,不會迷在裏面,起執著心,但是要度衆生,就要以各種幻化遊戲來引導!這樣的幻化遊戲就叫“行權方便”。

  “權”就是權巧、權宜。權是針對真實而說。俗話說“通權達變”,就是指教人、度人的時候,一定要懂得靈活變化,要知道在什麼時代、對什麼人、以什麼方式來做,不能死板、僵化而不變通(所謂法無定法,就是這個意思。但也要知道這裏說的“法”是指手法、方法,不是指法則、法理。佛法的原則、原理是永無改變的)。所以“方便”,就是指便利的方法。“方”,就是方法。比如醫方、妙方、方略,什麼之方,都是方法的意思。方法非常便利,就是用起來特別方便、特別適合。

  按照佛法深入的解釋,就像《大集經》所說:“能調衆生,悉令趣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故名方便。”這不是指世間的百工技藝如何靈巧,而是指度衆生具有大善巧。大菩薩的方便成就是指他有能力調化衆生,使他們都趨向無上菩提!這個涵義就更深。所以這些大菩薩到十方世界裏去,對衆生有很大的意義!因爲他有很大的加持力、攝持力、調化衆生的能力,通過他的說法、他的加持、他的種種攝受、折伏等的方便,引導有緣衆生趣向無上菩提。

  《淨影疏》上講:“化行善巧,隨物所宜,種種異現,名權方便。”菩薩的幻化遊戲非常巧妙,按照衆生適合的方式,會有種種不同的顯現,這叫“行權方便”。所謂的“嘻笑怒罵都是方便”!比如德山棒、臨濟喝等,就屬于禅宗的方便。當有緣的人來了,他接機的手段非常妙,瞪你一眼、呵一下、棒一下、表示一下、吹一下毛,就能使學人的情識立斷,而悟見本心。但這是高層次的方便,只有在高證量的師父和大根器的弟子之間才會施行。

  總之,這是贊歎諸大菩薩已經具有圓滿的內證,所以所起的妙用不可思議!能順應衆生的根機,把他們直接或間接引向究竟果覺,這叫做“行權方便”。

  第五、入佛法藏、究竟彼岸

  嘉祥大師解釋:“理就是藏。”佛法藏就是指理體,理體中含藏無量性德,叫“佛法藏”。

  理和事是一對。一切的事相從哪裏來?就是從本體而來,這個本體也叫做“理體”。這個“理”不能理解成一般講的道理或者世俗法的某一部分的原理。那爲什麼又用“理”字呢?實際上,一切的道理歸根到底就是法爾道理。比如: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因緣、果報?爲什麼會起這樣的作用?說到底,就是法性本來如此,由秘密法性本自有緣起上的規律、作用。因此就可以說:“千理萬理,同歸一理”,就是指心的本性或本體,所以取的名字叫“理體”。這理體也就是“佛法藏”,一切佛法都是從這裏流出,一切教法都是诠釋它,所謂修證出現一切功德,也都是從這個本源顯發出來,所以叫“佛法藏”。

  對這本具的佛法藏或者萬法的理體,通過修行使自己證得,就叫“入了”。所以《法華經》說:“善入佛慧,通達大智。”真正得到佛法的成就,就是指善巧證入了佛的智慧。大智慧指的是“心佛衆生,叁無差別”的本性。

  再按照“從果向因”來解釋,又可以說:“佛法藏”指佛果的一切功德法。本性中具有無量無數的性德,從中開發了多少功德、能起多大妙用,這是無量劫也說不盡的,這叫“佛法藏”。對于這佛果無量功德法的寶藏,能夠圓滿實證,就是“究竟彼岸”。按這樣解釋就知道,這次“無量壽法會”裏的無數菩薩實際都是大權示現、從果向因的菩薩,已經證得了如來一乘果海(已經成佛),但不舍因地的行爲,來參加這次法會,贊助釋迦佛弘揚淨土法門。

  “究竟彼岸”,“究竟”指登峰造極。“竟”就是完成,已經到達終點了。《淨影疏》裏講:“彰果畢竟,涅槃彼岸,到名究竟。”就是表明已經證到究竟果位,到達涅槃彼岸,所以叫做“究竟”。

  總之,這些大菩薩已經證得佛果,從果向因,仍然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化現在十方世界。這一次是來參與釋迦佛的法會,共同弘揚淨土法門。

  所謂“皆遵普賢大士之德”,要知道清涼國師解釋的叁普賢:位前普賢,位中普賢,位後普賢。位前普賢,我們要發這樣的願;位中普賢,登地現見了本性,自己知道本性如何,就會稱性發起普賢廣大行願,然後在這地位裏實際去行持;位後普賢,已經證得佛果,但不舍因行,因爲發的普賢行願正好成佛之後徹底實行。所以初、中、後“皆遵普賢大士之德”。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叁)》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