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众生。这次是来参与释迦佛宣讲弥陀愿海法门的法会。所以说“皆遵普贤大士之德”。
如果我们也这样效仿,从现在起就注意加深对普贤行愿的胜解心、欢喜心,尽量从心里生起尽未来际遵修普贤大行的意乐,以这样的愿力来摄持自己的心求生极乐世界。一得到往生,就和阿弥陀佛的大愿海充分相应,佛的力量直接加持在自己心上。这时已经亲自到了佛前依止佛,所以佛的加持来得最快、最直接、最充分,这样就能快速成就普贤行愿。到了将来第五佛、第六佛等宣说净土法门的时候,我们也会来参加佛的法会,也会这样护持净土法门。这都是理所当然的事,自己是得到弥陀愿海的摄受而成就的,知恩、报恩,自然会辅助、弘扬弥陀愿海法门。
第三、具诸菩萨无量行愿
“无量行愿”指的是十大愿王所包含的无量行愿支分。总之,就是指称合本性所流现的一切贤善行为。比如礼敬、称赞、供养、忏悔、随喜、随顺等等,每一条大愿都含有无数支分。
这里要懂得称合本性的意思,要知道“本性”是指什么;“称合”的意思如何;又如何称合本性发起广大行愿。“本性”,指的是妙明真心;“称合”,就是相称、符合。真心是没有任何限量、局限,这不是指肉团心,也不是指第六意识心,而是指万法的本体。它的量到底如何?可以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德备恒沙、妙用无边,就是连整个太虚空都包含在内,尘尘刹刹无不遍满,它内在具有的性德超过恒河沙数,所起的妙用广大无边。因此在本性的妙用彻底显发时,就表现为周遍、无尽、圆满的大行,而这一切大行就以“普贤”这两个字来表诠。
总之,由于本性含裹十方三世,广大无尽,妙力无边,从体起用,就出现普贤行海。与这本性相称、相合,而发起、而实行无量行愿,就是具足无量行愿。
第四、安住一切功德之法,游步十方,行权方便
要认识与会诸大菩萨们所具足的功德,就要以权、实二德来显明。“实德”,是指大菩萨内证的功德。“权德”,就是由内证发起度生的大用。随顺众生的根机、机宜,发起种种利益众生的权巧方便。这就叫“权德”。
“安住一切功德之法”,是讲实德。《仁王经疏》上说:“施物名功,归己曰德。”功德这个词,是指做了有利于人、有功于世的好事,回报在自己身上就有德(“德”和“得”相通,有回报、报酬的意思)。自己成就了德行,保持不退,叫“安住”。德相无不具备,叫“一切”。总之这是赞叹参与法会的大菩萨,已经圆满了内证功德,戒定慧、辩才、陀罗尼、三摩地等一切妙德无不圆满、无不坚固、无不安住。
而“游步十方,行权方便”,就是称赞这些大菩萨具足权巧度生的德相。也就是指自己具有内证功德,外在发起妙用,就能自在地做出各种方便,来利益众生。这里就有自己成就圣者的实德和善巧度人的权德。“成圣”指证到了体、证到了本性,得了根本智。“度人”指发起大用,开了差别智,就好像太阳远离了乌云障蔽,显露了光明,那就能起到照明万物、温暖万物、成熟万物的作用。同样,大菩萨具足内证的功德,自然会发出光明,照亮别人;而且内证越深,垢障越轻,心就越灵妙,越会起观机、说法等的妙用,越会以身、口、意三轮做极其广大的度生事业,这就是“权德”。
要知道,这些参与法会的大菩萨,很多都是佛化现而来。所以这里说的就不是小小功德,而是赞叹极广大的权巧度生的妙德:“十方”,指东、南、西、北等空间一切处所,包括十方无量无数的世界。“游步”,就是在十方世界里神通游戏,这才是真正的“潇洒走一回”!可以到十方世界到处走走,哪里有缘哪里去。化在哪个世界,就度那个世界的众生,这叫做“游步”。“游”就是游戏,一是指非常自在,就像狮子搏鹿,一点都不费劲。二是指幻化游戏,就像幻师不论幻变什么,自己都清楚这是假相,不会迷在里面,起执著心,但是要度众生,就要以各种幻化游戏来引导!这样的幻化游戏就叫“行权方便”。
“权”就是权巧、权宜。权是针对真实而说。俗话说“通权达变”,就是指教人、度人的时候,一定要懂得灵活变化,要知道在什么时代、对什么人、以什么方式来做,不能死板、僵化而不变通(所谓法无定法,就是这个意思。但也要知道这里说的“法”是指手法、方法,不是指法则、法理。佛法的原则、原理是永无改变的)。所以“方便”,就是指便利的方法。“方”,就是方法。比如医方、妙方、方略,什么之方,都是方法的意思。方法非常便利,就是用起来特别方便、特别适合。
按照佛法深入的解释,就像《大集经》所说:“能调众生,悉令趣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方便。”这不是指世间的百工技艺如何灵巧,而是指度众生具有大善巧。大菩萨的方便成就是指他有能力调化众生,使他们都趋向无上菩提!这个涵义就更深。所以这些大菩萨到十方世界里去,对众生有很大的意义!因为他有很大的加持力、摄持力、调化众生的能力,通过他的说法、他的加持、他的种种摄受、折伏等的方便,引导有缘众生趣向无上菩提。
《净影疏》上讲:“化行善巧,随物所宜,种种异现,名权方便。”菩萨的幻化游戏非常巧妙,按照众生适合的方式,会有种种不同的显现,这叫“行权方便”。所谓的“嘻笑怒骂都是方便”!比如德山棒、临济喝等,就属于禅宗的方便。当有缘的人来了,他接机的手段非常妙,瞪你一眼、呵一下、棒一下、表示一下、吹一下毛,就能使学人的情识立断,而悟见本心。但这是高层次的方便,只有在高证量的师父和大根器的弟子之间才会施行。
总之,这是赞叹诸大菩萨已经具有圆满的内证,所以所起的妙用不可思议!能顺应众生的根机,把他们直接或间接引向究竟果觉,这叫做“行权方便”。
第五、入佛法藏、究竟彼岸
嘉祥大师解释:“理就是藏。”佛法藏就是指理体,理体中含藏无量性德,叫“佛法藏”。
理和事是一对。一切的事相从哪里来?就是从本体而来,这个本体也叫做“理体”。这个“理”不能理解成一般讲的道理或者世俗法的某一部分的原理。那为什么又用“理”字呢?实际上,一切的道理归根到底就是法尔道理。比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因缘、果报?为什么会起这样的作用?说到底,就是法性本来如此,由秘密法性本自有缘起上的规律、作用。因此就可以说:“千理万理,同归一理”,就是指心的本性或本体,所以取的名字叫“理体”。这理体也就是“佛法藏”,一切佛法都是从这里流出,一切教法都是诠释它,所谓修证出现一切功德,也都是从这个本源显发出来,所以叫“佛法藏”。
对这本具的佛法藏或者万法的理体,通过修行使自己证得,就叫“入了”。所以《法华经》说:“善入佛慧,通达大智。”真正得到佛法的成就,就是指善巧证入了佛的智慧。大智慧指的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本性。
再按照“从果向因”来解释,又可以说:“佛法藏”指佛果的一切功德法。本性中具有无量无数的性德,从中开发了多少功德、能起多大妙用,这是无量劫也说不尽的,这叫“佛法藏”。对于这佛果无量功德法的宝藏,能够圆满实证,就是“究竟彼岸”。按这样解释就知道,这次“无量寿法会”里的无数菩萨实际都是大权示现、从果向因的菩萨,已经证得了如来一乘果海(已经成佛),但不舍因地的行为,来参加这次法会,赞助释迦佛弘扬净土法门。
“究竟彼岸”,“究竟”指登峰造极。“竟”就是完成,已经到达终点了。《净影疏》里讲:“彰果毕竟,涅槃彼岸,到名究竟。”就是表明已经证到究竟果位,到达涅槃彼岸,所以叫做“究竟”。
总之,这些大菩萨已经证得佛果,从果向因,仍然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化现在十方世界。这一次是来参与释迦佛的法会,共同弘扬净土法门。
所谓“皆遵普贤大士之德”,要知道清凉国师解释的三普贤:位前普贤,位中普贤,位后普贤。位前普贤,我们要发这样的愿;位中普贤,登地现见了本性,自己知道本性如何,就会称性发起普贤广大行愿,然后在这地位里实际去行持;位后普贤,已经证得佛果,但不舍因行,因为发的普贤行愿正好成佛之后彻底实行。所以初、中、后“皆遵普贤大士之德”。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三)》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