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無量壽經講記(十四)
第叁、各得真金色身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覺。
法藏菩薩的願力是:只要衆生一往生我的國土,就使他們都從蓮花中化生,具足紫磨真金色身。也就是都具有和佛的色身同類的相狀。
這個意義是指:衆生一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同生在阿彌陀佛的家族中,成了佛的孩子。也就是:個個都是佛的繼承者,都是一生成佛的身份。既然彌陀本願是想讓每個往生者都一生成佛,就是在化生的這個身上圓成佛道,而不經過第二個身,那就要設定在這個一生成佛的最後身上,應當具足佛身的榮耀和德相。好比在每個轉輪王王子的身上,要有轉輪王的相好那樣。以這個原因,發願讓一切往生者都具有如佛一樣的紫磨真金色身。
要知道,“真金色”表示常住不變。意思是說,在一切金屬當中,金子具有不變的品質,其他銅、鐵、錫等經過風吹雨打等因緣,會腐蝕、變質、生鏽。但是紫磨真金是金子中的上品。金子呈現紅色,表示金的成份足。這樣的金子即使經過千百年,也不會變質,不會生鏽、腐蝕。這是表示一往生到了西方,得到佛神力的住持,外現的身體是紫磨真金色,實際也表征內在的心不會變質,表示法身常住不變。
實際的情況也是這樣,一旦往生了淨土,就能快速證得常住法身。而所現的色身不會衰老、不會變質,是無量壽、具有金剛那羅延力。
往生的各類衆生都出現同等一相,無有差別,都如同佛的色身,紫磨真金色。這也表示生佛不二,真實平等。
第四、形色無有好醜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醜者,不取正覺。
法藏菩薩進一步發願:我成佛的時候,不但要讓我國中的天人都具有紫磨真金色身,而且要做到身體的相貌平等。如果在相貌上有形狀、色澤的不同,有好和醜的差別,我就不取正覺。
這裏最關鍵的問題是,衆生都有身見,非常執著自己的身體。如果往生的人有相貌的美醜差別,就會引出一系列的問題。比如會引起煩惱濁、見濁、衆生濁等等,這和成就清淨國土的體性相違,和“超出叁界道”相違,和不退轉相違等等。
就像《往生論注》所講到的:如果衆生心裏現了高低的相,那緣著這個分別,馬上會起是非的心,會認爲“他好我壞、他高我低”等等。這樣以自己高、自己相貌好,心態自然會高起來,會出現驕慢的煩惱,這樣就滋生出各種惑、業、苦的雜染法。反過來說,如果以業力顯現了自身醜陋的相,也會想“他那麼莊嚴,我這麼難看,我不如他”,又會生自卑感或者嫉妒心等等。這樣勢必會造成各種階級差別。
緣起律就是這樣:見到了差別,人就起高下的心;而起有高下的心,就會引發驕慢、自卑等的煩惱心理。而且免不了發生各自心態上、行爲上的對比、沖突等等。這樣起惑造業,就免不了生死輪回。
看看這個世界的情況就非常明顯,有所謂的高等種族、低等種族,不同的種族住在一起,會發生各種由不平等引起的問題。比如高等種族歧視低等種族,造成種種不人道的事件,比如侵淩、侮辱、征服、殘殺低等種族。作爲低等種族,爲了求得自身的解放,也是在不屈不撓地抗爭,想方設法要贏回人生的權利。像這樣,世界上出現了很多種族之間的鬥爭、戰爭等,使雙方都造下很重的惡業而墮落。
這裏要看出彌陀大願王不可思議的特點。怎麼體會?就是要對“通常”和“特殊”做個對比,一對比就會顯示出彌陀願王的不可思議。
通常的規律是:衆生容貌的差別來自各自造業的差別。如果常常修安忍等的善行,就會顯現莊嚴相。如果常常起嗔恚的心,身口意造很多惡業,就一定會出現醜陋的相。這裏一絲一毫都是由業力來精確刻劃。所以因上既然造業有各種差別,果上就不可能相貌同等。
而現在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出來了!法藏菩薩想做什麼?就是想:從前衆生造業的情況千差萬別,下等的造了五逆十惡的大罪業,上等的已經成就了聖者功德,雖然他們造業的情況有很多差別,但只要對我有信心、有往生我國土的願望,只要和我的願力一和合,就使他們在果上顯現平等一相。
確實這是彌陀願王不可思議的力量,能讓無數種差別的因素不起作用。這就成了極其不可思議的事。就像地球上大大小小的江河一旦彙入了大海,就成了海水一味。在十方世界裏,衆生的種類無量無數,造業的狀況無量無數,而這些衆生共同以信願的緣起力而彙入彌陀願海,結果就成了平等一相,都是從如來正覺蓮花中化生。這樣就使得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任何階級的差異,種性的差異。在這個清淨的社會裏,消除了一切是非、競爭等的不平等現象,真正實現了大同社會的理想。
成就五神通願
首先分成叁點做一個總說:一、神通的級別;二、神通的所依。
一、神通的級別
在以下經文裏講到的任何一種神通,都是以“百千億那由他”爲最低程度。從這裏了解到,這是遠遠超過人天和阿羅漢的大乘廣大神通。通常講到阿羅漢的神通,比如宿命通,最多只知道八萬劫以內的事,而現在彌陀本願成就極樂聖衆的宿命通,是以“百千億那由他劫”爲最低程度。“那由他”是泛指的詞,可以解釋爲十萬、百萬、千萬、萬萬等等,說法不定。無論如何“百千億”乘以“那由他”,是極大的數字,遠遠超過了“八萬”。因此極樂世界菩薩最低的神通已經遠遠超過阿羅漢最高的神通。
其次再講講大乘佛菩薩和聲聞緣覺神通的差別。在《大乘義章》裏講到有九種差別:
1、寬狹不同:指神通的範圍不同。聲聞的天眼、天耳等能夠見聞兩千國土,緣覺能見六千國土。而這部經是以百千億那由他佛刹爲神通的最低範圍。“百千億那由他”比“兩千、六千”,當然相差懸殊。(所以阿羅漢的神通遠遠比不上佛菩薩。以下把“聲聞緣覺”簡稱爲“二乘”。)
2、多少不同:指二乘一個心念只能做一件事,不能做很多事。而佛菩薩能一個心念化現在十方世界裏,一時能夠顯現種種色相,比如顯現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旁生等六道的身體。
3、大小不同:二乘化現大的身體,不能入在小身體裏,化現小身體,裏面不能容納大的身體。而佛菩薩現大身,遍滿叁千大千世界,這個大身能入到一個微塵裏。化現小身像微塵那麼小,這個像微塵一樣小的身體能夠容納一切。而且佛菩薩化現的一切色法物質,也是大的能入到小的當中,小的能入到大的當中。
4、遲速不同:二乘去遠方,要經過一段時間才到。而佛菩薩能在一念間遍入十方一切刹土。
5、虛實不同:二乘化現的東西只是相似,不能産生實際作用。佛菩薩化的東西起實際的作用,化一條船能渡人,化一種藥草能養人,化一座房屋能居住,化火能取暖,化水能解渴等等。
6、所作不同:佛菩薩化現無數個人,能讓每個人都有心。其他人看到,認爲真的是各個不同的人,而且他們做各自種種的事業,阿羅漢就做不到這一點。
7、所現不同:就是佛菩薩顯現一個身,能讓不同的人相應自己的習氣見到不同的相。他說一個聲音,也能讓不同的人聽到不同的聲音。二乘做不到這一點。而且佛菩薩安住在一個國土裏,同時化身在十方無數國土。每個國土中都有化身,而且都能成辦事業。二乘做不到這一點。
8、化根用不同:指佛菩薩能做到六根互用。眼根不但能看色法,而且能聽聲音、能嗅香氣等等,耳根不但能聽聲音,而且能嘗食物、能見色法等等,像這樣六根能夠互用。二乘做不到這一點。
9、自在不同:佛菩薩不論做什麼,都身心自在,不會隨著化現的境界而受影響。比如:身體變得很大很大,心不會跟著變大;身體變得很小很小,心也不會跟著變小,而是盡管變化,心裏不受任何影響;處在顯現喜怒哀樂,心裏不會有喜怒哀樂。二乘做不到。
二、神通的所依
成就神通有通常和殊勝兩種途徑。通常是指首先修禅定法門,由具足前行、正行和後行而成就四禅。之後以四禅爲所依,在靜慮中作意,就會發起天眼、宿命等神通,而且神通的量級會逐漸擴大,這就是通常的途徑。
但是往生的人前面沒有修成就神通的方便,比如沒修過四禅八定,但一往生就能自然得到神通,這就是特殊的途徑,是依靠彌陀本願的力量加持而成就神通。
善導大師說過:“叁明自然乘佛願,須臾合掌得神通。”“叁明”就是對過去、現在、未來極廣大範圍中的事都無礙了知,如此廣大的神通並不是漸漸修行而來,而是乘佛的願力,須臾間一合掌就自然獲得了。由此看出往生者是以阿彌陀佛的願力爲所依,須臾間自然成就。所以彌陀願海的神力不可思議,淨土法門的圓頓不可思議。這哪裏是以有漏定作爲所依而成就神通?根本不是這回事!
以前講過,就像種子生長,通常的途徑是先種在地裏,經過澆水、施肥、光照等因緣積聚,才會開花、結果,這要經過很多天數。特殊的途徑是以咒力加持種子,使它很快成熟,這就是他力加持的作用。如果只憑自己修行的力量,那就要逐步依照次第修行,才可能得禅定,依止禅定才開發神通。但是有特殊的他力加持而速成的途徑,比如以佛摸頂加持等,瞬間得到神通。往生淨土得到神通是像這樣的情況。
所謂的神通,要知道有依通、報通、修通、證通等。依靠鬼神等得到一點小神通,這是依通。報通,是指前世有功德、有修行,這一世來了之後,能知道前世的事,或者有天眼、他心等的神通,這個叫報通。修通是指這一世好好修行,修成了禅定就會發神通。證通,是指證得本性,消除了蓋障,心光顯發,神通不求自來,這種證得的神通永遠不會退。
往生極樂世界得到的大神通是屬于哪種神通呢?當然這不是修得的神通,而是報得的神通;而且在報得的神通中,不是像人天一樣報得的神通,而是極其殊勝的報得神通。也就…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十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