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無量壽經講記(十五)
第六、皆得天眼徹視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見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這是成就往生者廣大天眼通的大願。天眼通也叫“生死智通”。是以天道的眼來取名字。天人的眼睛能見到自地和下地無量種種的粗細色法,能見到很廣大範圍裏衆生生死去來的狀況。肉眼的功能很有限,只能見障內、不能見障外。而天眼能見到障外。比如在屋子裏,能見到一個城市中每一幢樓、每一間房裏的人在幹什麼,或者每一座山、每一條河裏的動物在怎麼生活,野獸怎麼在洞穴裏居住?魚怎麼在大海裏遊行?在天眼前,這一切都清清楚楚地看到。
天眼有種種廣、狹級別。龍樹菩薩講:二乘當中,小聲聞不作意能見一千個世界,如果作意,見得到兩千個世界;大聲聞不作意能見到兩千個世界,作意能見到叁千個世界;小緣覺不作意見兩千世界,作意見得到叁千世界;大緣覺不管作不作意,都能見到叁千大千世界;而佛菩薩能見到無量世界。
這裏佛的本願是要使淨土天人無論作不作意,最低都能見到百千億那由他數佛國中,無數衆生造業感果、生死去來的事,所以遠遠超過聲聞緣覺的神通。
這裏也要認識到往生後得到的天眼通極其廣大。“那由他”翻成億,這個“億”在古代是泛指詞,可以指十萬、百萬、千萬、萬萬,但無論如何和百千億相乘,就是極大的量。這裏天眼的開闊程度,大概介紹一下。首先以一個佛國爲基本單位,一個佛國是10億個世界的區域。也就是須彌山半腰有日月,山下有四大部洲圍繞,這樣成爲一個小世界,一千個小世界叫做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叫做一個大千世界,所以是叁個千連乘,等于109,也就是10億個小世界。這就是一尊佛的教化區域,叫做叁千大千世界。(不是叁千大千世界,而是一個大千世界,由于是叁個“千”連乘,所以稱爲“叁千大千世界”。)現在極樂世界天人天眼的能見程度如何呢?最低程度是見到百千億那由他的佛國,程度高的見到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的佛國。
這就證明,只要往生極樂世界,就會得到極大的天眼,能看到十方無數世界衆生生死的狀況,也就是在超過百千億那由他佛國的範圍裏,六道每一類衆生怎麼從這裏死亡、從哪裏出生,住在哪個世界、哪個國家、哪一地區,生在哪個家庭做哪種職業,一切都像看自己的手掌一樣清楚。
這樣,要救度生生世世的父母就有辦法,知道他們生在哪一道,就好化身去救度。確實能做到遍入十方世界,救度一切父母。
成就天眼通的利益
首先可以這樣說,只要生到了西方淨土,開發了廣大天眼,就能極大地拓廣見識,發生心理的轉變。
比如:看到十方世界有無數衆生悲慘地受報都是由造惡所感,就會畏懼造惡;見到十方世界無數衆生受用安樂都是由行善而來,也會欣求行善;見到無數惡趣衆生正在受極大的苦難,也會油然生起悲愍心;見到前世無量的父母等有大恩德的人都沈溺在輪回苦海裏等待自己救援,也會發迫切的報恩心。
所以由于天眼極廣大地見苦、知苦,就能迅速激發起菩提心。這不是看看書稍微想一下,而是親眼目睹了無量無邊的衆生正陷在輪回大苦海裏無止境地漂流。如果墮入了惡趣深淵,更是晝夜分分秒秒都在劇烈的大苦中煎熬。這樣的苦太漫長、太重、太可憐了!由不得你不發起普度衆生的悲心。而且見無數衆生都曾經做過自己的父母、兒女等,也不可能不發悲心救度。所以,上求下化的關鍵、厭苦報恩的要道就是成就廣大的天眼。
所以,往生西方確實能很快發起無上菩提心,能迅速圓滿普賢行願,然後以廣大的行願力遍入十方無數世界裏普度衆生,這一切都和彌陀本願加持衆生成就廣大神通息息相關。
法藏菩薩心裏想的是,凡夫的力量確實很小,煩惱業障又很重,心裏又有各種狹隘的偏執習氣,怎麼來讓凡夫的心得到迅速轉化?這不能在很小的範圍裏操作,不能像螞蟻以小小的步伐上高山那樣,如果衆生只憑自己的力量,不知道要經過多長的時間,才能使他的心量、悲心、菩提心等逐漸成熟起來。然後從一個下劣、庸俗的凡夫,變成以救度法界無量衆生爲己任的大菩薩。之後再開出廣大的神通,入在十方無數世界裏普度衆生。照一般的情況衡量,確實要經過特別漫長的時間。
對一般人來說,要在一生幾十年裏達到高深的修證,恐怕無法企及。比如一晃就是20年,自己在修行上有飛躍嗎?開悟了嗎?身心上有大的轉變嗎?信心、願力、智慧、悲心等有明顯的提升嗎?這些如果沒有,生了真實的出離心嗎?如果連出離心也沒有,在解脫和成佛的路上邁出了幾步呢?這樣檢查就看出凡夫依靠自力修道特別不容易。
所以,法藏菩薩很了解凡夫的難處,知道凡夫只憑自力修行的艱難、曲折和緩慢,中間會有很多退墮。種種因素加起來,讓衆生沿著一般的道修行成佛,確實時間太漫長!所以他要建立功德極殊勝的淨土,讓衆生一往生就能快速圓成菩提,這就是一乘悲願的要點。
阿彌陀佛的著眼點不在其他地方,不是只給衆生一些很好的享受,或者只成就阿羅漢的果位,而是要使得無量衆生生到極樂世界之後,都得到佛力強大的加持,無論見識、心量、願力、悲心、智慧等等,都能迅速拓展到極其廣大的程度。
《往生論注》裏開示極樂國土的量功德,講到這不像人間住在狹小、壓抑的環境裏,心量怎麼也展不開,由于極樂世界極其開闊廣大,在國土的任何一處都是無盡的空間,這使得極樂天人的心量極其開闊,無論發什麼願、做什麼行爲都是極大的量。同樣,這裏由于開發了極廣大的天眼,就會極大地拓展往生者的見識。
現在我們沒有天眼,連一個縣、一個小鎮裏人們生存的狀態都不太了解,所以一般都處在狹小的心量裏,考慮的都是個人問題、小家庭問題,其余都不聞不問,這和菩提心的要求相差很遠。但生到西方開了天眼,最低能見到百千億那由他世界裏無數衆生輪回受苦的情形,怎麼不發出離心、大悲心和菩提心呢?
看到了無數衆生的所作所爲、他們在輪回裏的處境,看到了地獄、餓鬼等衆生特別可憐,受著千刀萬剮、饑渴難熬等的痛苦,沒有一刻止息,怎麼不發起盡未來際救度衆生的悲願呢?這樣發悲願,不是只照書本稍微想一想衆生的苦,而是親眼目睹到了,當然有極大的觸動。
要想到彌陀願海裏一切的設計,確實是要迅速激發衆生的菩提心。在此基礎上,顯發他本性裏具有的無量恒沙功德,這樣來圓成普賢行願。
要從這裏體會彌陀大誓願海的高深和不可思議,大願海對衆生惠予極大的恩德。它的方便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能使下至叁惡趣的衆生由于往生就得到遠遠超過人天和阿羅漢的神通。這叫做報得神通。不是自己長期勤苦修行而漸次證到。它的關鍵點是以極大的信心來投入彌陀願海,領取加持。彌陀本願是極強的增上緣,它的作用力量不可思議,能夠加持往生者迅速得到極廣大的神通。
法藏菩薩當時是觀察到了十方世界無數衆生的狀況。他看到有些淨土,聖衆雖然具有天眼,但是不夠廣闊,只能看到叁千個世界等,並不能見到無量的世界。或者有的淨土雖然具足天眼,能見到十方世界無量無數的色法,但是還不具足佛眼、法眼、慧眼等,不能具足五眼。所以,法藏菩薩當時發了很特殊的願:願我成就的國土裏,首先是衆生生到裏面,開的天眼不要量太小,要讓他最少見到百千億那由他個世界。
實際上,這裏天眼代表五眼。按照後面的願成就文,極樂菩薩圓具五眼。所謂“肉眼清澈無不分明,天眼通達無量無限”等等,這是講會圓滿地具足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肉眼。這又是爲什麼呢?就是要使衆生在往生之後,都能普遍見到無數國土,知道無量衆生的情形,是怎麼在輪回裏流轉的。所以這時確實會發特別廣大的普度衆生的心。因爲親眼見到了真相,而且時時都能見到,這樣現見了衆生苦、不忍衆生苦,就會激發“我要成佛,度十方世界無量衆生”的心,就會使得菩提心由于不斷地激發,而很快得到堅固。
要怎麼來使衆生達到不退轉,這也是一個方便。沒有這麼大的量,不是真正見到了十方衆生怎麼受苦,這個菩提心會很疲軟,發的時候也很微弱。但是如果親眼見到了衆生受無量無邊的苦,那是有強烈觸動,會猛利地發心,會迅速強化度衆生的悲願。就像一種物質,在烈火持續地灼燒下,能很快煉成。就因爲強度很大,觸發力、轉化力特別大。
比如人口頭上也會說要憐憫病人的苦,但這只是在房間裏高談闊論,實際上對病人怎麼苦從來沒見過,沒體會過,就只是口上談談而已。但如果是做醫生的人,天天見病人受苦,那是自然起憐憫心,那就不一樣。
又比如一個女人從沒做過母親,就很難體會到做母親的心。只有她自己做過母親,才知道什麼叫母親的心。同樣,只有見到了十方衆生的狀況,才了解他們具體是怎麼受苦的。像《瑜伽師地論》開示了110種苦,就是要具體、詳細地了解苦,即使只是文字上的了解,只要了解的很多、很深、很具體,也比只了解一點好得多。對衆生的苦了解得越多,悲心就越多。
阿彌陀佛是來個現場展示,並不需要佛天天跟你講這、講那,在一個要點上先把你廣大的天眼開出來,讓你自己見到,能不發悲心嗎?所以,極樂世界裏“二乘種不生”。這裏面不會出現二乘種性。國土的教化力、阿彌陀佛的方便力,不會讓任何衆生墮在二乘種性裏。
所以,要把無數的大願都歸結在“往生”這條根本的願上,因爲一往生就這一切都會實現。不必愁,我修不上、我發不起菩提心、我開不了悟、我無法修普賢行願等等,一切不要愁,第一步就是盡可能要在因上隨順彌陀本願,知道往生後得到佛力加持,一切都能實現。所以現在就要發大心,就因爲堅信彌陀願海…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十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