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十六)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十六)

  第十、不起貪計身見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唐譯的經文是:“若我成佛,國中有情起于少分我我所想者,不取菩提。”兩種譯文對照起來,就知道“貪計身見”就是指我見。

  這是法藏菩薩發願加被淨土天人的心,使他們不起任何我和我所的想法。法藏菩薩說:如果我成佛,我要讓我國土中的人天不起一刹那我和我所的念頭。如果做不到,我就不成佛。

  我們要體會佛的悲願。佛的悲心是要讓一切衆生一往生他的國土就保證超出輪回,沒有一個例外,而且是頓時超出生死,不是還要經過一段時間。現在,怎麼來做到一往生就沒有輪回呢?這就要看到,輪回的根源是身見(也叫我見、薩迦耶見)。一旦有了我和我所的想法,以這個起因,就會發展出無量無數的惑、業、苦(惑是指煩惱)。

  緣起的法則是決定的,因緣聚合了就一定生果,因緣還沒聚合就生不了果。哪怕因再小,也像種子那樣,經過水、土等的滋潤,就會長出果來。所以,彌陀願海要保證每個往生者都頓超生死,那一定要做到一往生就不起任何我和我所的念頭。

  這裏,要對輪回的機製做深入的觀察。以前我常講繩蛇的比喻。這個比喻顯示了最初從什麼因開始,而輾轉地發生惑、業、苦。在最初的因上能見到真相,就叫認識集谛。這以後就會認識通常的途徑是怎麼來止息輪回;特別的途徑借助彌陀本願的力量,又怎麼達到了橫超生死。會在理上完全清楚。

  “繩蛇喻”是這樣講的:好比天快黑還沒全黑的時候,眼前盤著一條花繩,眼睛不好的人由于錯亂因緣聚合,一下子生起“那裏有蛇”的心,然後他所有的心態、行爲都一直是緣著蛇的執著起的。一下子他的心就失去了平靜,他心裏始終是“那是一條蛇,是一條花蛇!那麼大,恐怕會咬死我,好嚇人!”這個時候,他的心動蕩不安、恐懼,心裏也非常緊張,馬上身心就失去了平衡。心跳很快、血壓升高,整個身體的皮膚、肌肉、血液、器官等都發生很大變化。

  由于心態急劇地波動,就引起他做行爲了。行爲就是緣著“那兒有蛇,那條蛇是怎麼樣的,蛇會咬死我”,要麼他就趕緊拿出匕首,要去殺蛇,要麼他想趕緊跑掉,不要被蛇咬住。

  剛才講的惑、業、苦都是從一個認爲“有蛇”的想法出來的。心裏恐懼,失去了寂靜,這是比喻“煩惱”;然後做出各種身口意的作爲,這是比喻發起了行動或“業”。比如口裏尖叫,心裏不斷地起各種念頭,手在拿刀或者在跑。這些行動都是源于起了有蛇的想法,就驅使著心産生各種沖動、波動,之後表現出身口意的行動。這一切從心念到行爲到後果,都是緣著一個妄執——把繩子看成了蛇。自從這個迷惑産生後,心就以蛇執而起種種行動。反過來,用手電看到只是繩子沒有蛇,就會放下這是蛇的想法,而剛才這一切妄動就全部會停止。同樣,現見了只是蘊沒有我,以執著我而起的一切妄念、沖動就都會停止,也就解脫了。

  衆生的情況就是這樣子。本來只有因緣所生的五蘊身心的現相,但是沒看清這個真相,誤認當下身心的現相是我,不知道這只是林林總總、生生滅滅的幻相,而錯認成常住、獨一的“我”。既然執著這是“我”,心念和行爲就時時執著“我”而運轉。

  現在一定要知道,認爲這個蘊上有一個我,就像認爲繩子所在的地方真的有一條蛇,也就是對這個蘊的假相沒看清,就在顯現蘊的當處,錯認成有個實體的我,然後一切的煩惱和有漏業就是從這裏發生的。

  比如某個凡夫一向認爲這個五蘊就是我,她叫“王小燕”。之後種種的想法、執著、行動都是圍繞這個“我”或者“王小燕”而發起的。

  因爲她一直認爲這是“我”,然後她怎麼精心打扮,就認爲這個“我”變得好看了。因此,別人一說:“王小燕你很漂亮!”她馬上顯得非常興奮,仿佛真的這一個“我”非常地漂亮。這樣她就很執著自己的形象,會一直沈迷在貪戀自我中。

  又有一種情況,別人講:“王小燕是很壞的人,王小燕做了什麼壞事。”她一聽,認爲真正是“我”受到汙辱了,馬上就起反應。覺得這是真正汙辱了“我”,“我王小燕”失去了尊嚴,我一定要打官司,贏回我的聲譽。

  然後這個“王小燕”天天就認爲這個蘊是“我”,不是別的是“我”,其他都不是“我”。就是對色受想行識這些身心的相,她沒有看清,認爲這就是“我”,唯一這是我,其他不是我,所以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比“我”最重要的東西。既然認爲“我”是第一重要,就任何時候都是“我”字當頭,要爲我恢複尊嚴,要爲我贏得榮譽,要裝飾我,要呵護我,要尊重我,要實現自我的價值……總之所有一切都是圍繞這個“我”在做。

  這樣,時刻要維護、供養“王小燕”,要尊重、恭敬“王小燕”,反正這世間所有的好壞、善惡、利害、美醜等的戲論,都會結合在“王小燕”身上,然後心就緣在這上面起執著。意思是說,根本的因素就是認爲有個實體的“我”,然後種種的差別法都套在“我”這個總體上而出現各種戲論(比如“我美”、“我醜”、“我優秀”、“我差勁”、“我聰明”、“我愚蠢”、“我時尚”、“我土”、“我尊貴”、“我卑微”等等,這就是一個根本戲論套上種種差別,就成了無數個差別戲論,成了這個虛妄分別心天天舔食不已的爛骨頭),就是緣著這些戲論而起種種執著,這就有各種的煩惱相出現了,有各種的迷亂行動發生了。如果能見到根本就沒有“我”,那麼這執著“我”而發起的一切妄動就會全部停止掉。

  從根本上是由于執著有一個“我”,才會圍繞著這個“我”動各種各樣的心思。比如她今天要出場了,會很用心地裝飾自己,她會想這個“我”現在要裝飾成什麼形象?這就有很多想法,她會從中挑選“我”是什麼風格,“我”的發型衣服要怎麼做、怎麼搭配,我走路的姿勢、我的語言、表情怎麼做,一整套都是圍繞“我”而做。

  對外界的種種評價,她都特別在意。別人談論的時候,說王小燕好、不好、中等,她是我們的人或者是我們的對手等,她會非常敏感。會對周遭的信息馬上做出辨別和反應。這裏有各種各樣的反應,是哭、是笑,是羨慕、是吃醋,是關心、是冷漠,是一般的高興、是特別的高興,是一點點不高興、是滿臉的不高興,全是一個“如來藏”配著“我見”的迷惑因緣,對于四方、八方的情況,做出各種反應。這樣就會發現凡夫行爲的公式,就是以我執而起惑而造業,而且這個起惑、造業,是按各種的境界因緣而發起相應的妄動反應,這就是一條貫穿了一切輪回行爲的定律。

  其實都是妄動,但她的心因爲執著我而迷惑,迷惑中的她總是在辨別:“那個人在說我好,是自己人、是朋友”,然後馬上就表現出很歡喜、很願意拉攏,心態和行爲馬上就做出來了。因爲她對“我”好嘛!所以就是自己人,這就是執爲自方。那麼做出的行爲就是:“由于你是支持我的、尊重我的、喜歡我的,所以我就給你回報笑容,我就願意幫你”,那麼這一切的行動就是以“我”爲根本而出發。

  另外,看到那些所謂的敵人,也是計較:“她在說我的壞話,她在跟我競爭,想踩掉我”,那當然馬上就做出反應!說那是敵方,因爲她不維護我王小燕,她想搶我的名譽、奪我的地位,想比我高一級。這樣,就覺得這個“我”是真的受到壓迫,受到了汙辱、踐踏。她馬上的反應:“那是我的對手,我一定要把她打倒。”如果我占優勢,一定要給她顔色,把她打翻;如果我跟她勢均力敵,我就跟她拼到底;如果我不如她,也起碼不給她好看。那馬上心裏就做出這種表情來了,馬上就有維護自我的一個反應。

  從這些你就體會得到,衆生的煩惱和做出行動,完全是緣于“我”而來。把這個法則,推到一切時處,各種各樣爲了我而展開的一切行動、營造、設計。就跟現代人說的,我要做出一個自己來。所謂的設計自我、實現自我、表現自我,在各個領域裏,在各種事件中,在種種關系到我的場合裏,都會産生各式各樣的反應。就是顛倒的緣起上的法則或定律,無量的凡夫都被系縛在這裏而無法超越,是這個心上流轉的機製破除不了,而導致無量劫輪回的命運。

  有了我執,就必定會産生貪、嗔、癡、慢等各式各樣的煩惱。也就會以種種的煩惱,驅使著心發起各種各樣的有漏善業、惡業和不動業的行爲,這就是普遍地覆蓋到有漏世間一切時處的輪回機製。整個因果的原理就是以我執起惑造業、感果這一句話,這就是輪回現象的總的公式。如果能展開來透視到它的一切點上,就可以完全決定。

  所有凡夫的世間,就是以這樣的法則在不斷運行著。從微小的一個波動,起了一念貪心、嗔心等,由于同類的心念在不斷地串習加強,就致使在果上變現出明顯的大苦。這都是按同一種緣起的法則在運轉,只不過隨著所緣境、非理作意、持續程度等各方面的因素,在量上加減乘除,就能表示出一個人的煩惱面向、造業的程度,也就決定了感果的程度。而惑、業、苦的運行機製是“一以貫之”的。

  完全是一樣的法則。這就看出,世間法非常荒唐。所有的人類,其實都是爲著一個錯認的“我”,而在無量劫裏無法停止地起心動念、不斷地發生虛妄的行動。

  微觀上是這麼看到了,宏觀上確實也就是在這個極其廣大的叁界當中,像輪子一樣不停地旋轉、運轉。就像一個迷醉顛倒的人,心識在念念不斷地錯亂沖動,導致果上顯現長劫生死無法中斷的輪回。

  通過剛才這樣解釋,大家應該明白了,輪回的根源就是把這個五蘊的現象看成是“我”。但實際上,這上面是沒有我的,就像繩子上沒有蛇。那麼,一切的煩惱障——由于執著我而起的各式各樣的念頭、行爲,都是爲著這個中心的“我”而來。

  這個我見在沒有破掉的時候,任何人都得不到解脫。而且這個…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十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