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十六)▪P2

  ..續本文上一頁如來藏隨緣起作用的時候,確實是絲毫不會錯。如果它落在錯亂的緣起的圈套裏,是一直以我執爲出發點,那就是根據各方面的情況、因緣,而一一對應地發生內心的虛妄行動。所以,如果你真正了解了緣起的法則,會很快明白這上面一條一條、一個方面一個方面都絲毫不紊亂。

  每一個人都是如此,無量劫裏無數的衆生種類沒有一個例外,都握在輪回緣起法則的掌心裏面。比如有我執的人,只要隨便說兩句,把他擡得高一些,馬上慢心就生起。這是爲什麼呢?因爲首先認爲真的有個“我”,之後由種種因緣的假相,就封這個“我”爲第一、爲高貴、爲優秀,無論是容貌、性格、財富、權力、能力、知識程度、家庭幸福程度等等,這裏面有無數的封號。隨便在裏面挑一個,比如說容貌,把她排到美人的層次,那就不得了啦!馬上她就緣著這個“自我”是非常地美麗,就時時都想“孔雀開屏”,想讓所有的人欣賞她這個“美麗的我”。那簡直要陶醉得飄飄欲仙了!

  所以這個如來藏是很妙的,就按這樣一種因緣,馬上就變出一個慢煩惱,而且這個慢煩惱是緣著容貌來的,不是緣其他來的,那當然就特別喜歡表現“我”的容貌,特別喜歡化妝,願意在人群裏亮相。尤其是喜歡別人關注的眼光。如果有人贊美兩句,就會美滋滋地自我陶醉。而自我陶醉的時候,表情、狀態也是表現得非常高,不會表現低的。就是這樣,緣起就是這樣精確。

  如果說她外語講得特別好,她就緣著這個“我”是精通外語,你看“我”外語說得多溜,好像比美國人說得還好。這樣的話,她的心就快得不得了,馬上就把這個“外語好”的光榮稱號往“自我”身上貼。這樣一個“我”,就成了一個特別會說外語的“我”,那就好高興、好自豪。每當有機會說外語的時候,會表現得非常激動,你看她的臉色、勁頭都不一樣。其實是煩惱,但人都沒有自知之明。這樣把外語好結合在這個“我”上,就是讓“我”光彩,那一上臺就有好大的表現欲,好有激情,一說得很好,馬上就有一種自豪感。如果別人超過了她,那馬上就不行。

  嗔恚,就是說有誰敢跟我對抗、她竟然違反我的意志,那心裏就不高興、就憤怒、就咆哮,然後表現出的相馬上就給你一個嗔恚看看。凡是破壞“我”的人,給他的就是嗔恚、憤怒,而絕不可能露出一個笑嘻嘻的相,這就是“自我”的行爲邏輯。

  要從這裏得到一個認識:就是在根本上執著有我,由此五花八門、各式各樣的煩惱,那是毫無紊亂地隨著當時的情況而做出反應。比如這個如來藏喝醉了酒,他在無明當中,有一套錯亂的反應程序,這裏面有一條一條的規則,都是錯誤的指令,也就是合我的意,你就愛著它;不合我的意,心就排斥它;我很高,心就擡起來;我低了,心就低下去;誰要和我比,心就拼搏。像這一系列都不會程序亂竄而紊亂(不會合我的意,反而嗔恚。不合我的意,反而高興。除非是精神錯亂,顛倒地執取信息。或者是修道的人,超越了迷亂妄動)。

  想一想,當一種因緣和合的時候,一個刹那不可能出現兩種心態的。那麼會不會出錯呢?不會錯的。既然心裏是這樣顛倒地妄動,心已經糊塗了,它硬是執著真的有個“我”,那麼一切行爲就都是神經兮兮地、不斷地爲維護“我”而提防、而敏感,而不斷反應。真的是很精確的,也很可笑。個個都精神有問題!

  所以凡夫內在像賊子一樣的心,要看穿它的伎倆,要知道它的反應方式,其實它就是一個腹敵,占據了你內心的空間,是它在指揮著你的行動。看似無形,只是個無明,其實它鑽到你心裏,乃至沒有消除,就一直在內心的指揮中心裏掌控一切,是它在發出種種行動的指令,是它在針對不同的面向、不同的因緣情況,而讓身、口、意做出各種反應。

  你就看到了我們這個肉人已經被這個無明的鬼侵占了。這裏面表現出的各式各樣的心態行爲,全部都是錯亂,真的是一塌糊塗!所以就成了顛倒迷亂的生活,從始至終無一可取,無一是清淨,無一是安樂。以這個原因,稱它爲“苦”,稱它爲“雜染”。

  經過這樣詳細觀察,會看透輪回的機製。你才恍然明白,原來根源就是經上講的這一句——“想念貪計身者”。它就是集谛的根本。這個身當“我”來理解,古代有的翻譯爲身見,其實就是我見。

  我們一般認爲這個身心就是我,從此一切時都是以“我”爲中心,而不是以其他爲中心,其他的東西都被劃定爲我以外的東西,唯一這個是我。然後其他東西就跟這個有牽扯,這是我所有、非我所有、我所喜、我所恨,我如何如何,整天就是“我、我、我”。這個根源的執著不能破除,那就永遠出不了輪回。

  也因此阿彌陀佛關注的就是這一點。因爲要把從地獄到天界之間的無數凡夫,都攝持到淨土。如果止息不了我見,即使去了極樂世界,也照樣搞輪回,照樣天天做的就是貪嗔癡、殺盜淫等各式各樣的事。用不了幾天,就把淨土搞得一塌糊塗。

  這樣的雜染法就是五濁的根子,這個濁染如果逐漸地增長、加強、蔓延,就會生出無數大大小小的糾紛、競爭和戰爭。只要把幾個人放在一起,就有一大堆的事出來。人際關系的矛盾、沖突,意見、習氣的不調和,拉幫結派,彼此對立,名譽、地位、權力的競爭,什麼樣的輪回事情都會逐漸出來。

  每個人都執著有我,那麼好了,到淨土也免不了起種種的貪、嗔、癡、慢、嫉。大家跑到了淨土,還是要比賽、要競爭,只不過換個場所而已,心裏的我執、煩惱一點沒消掉,那是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清泰國土的。照樣是每個人執著“自我”,不斷地生産煩惱、生産輪回。這樣就又搞出了輪回的大苦海,個個都陷在裏面爬不出來。

  所以,阿彌陀佛當時發願的時候抓住什麼是斷輪回的根本。這是極奇特的事,既要讓衆生帶業往生,又要使他頓脫生死,那麼它的根本點就是要使得一切凡夫往生者徹底不起我和我所的想法。只有徹底遮止了我見,剛才說到的所有的顛倒的心態、行爲和果報就一次性全遮止了。

  從這裏就體現得很明顯,什麼叫他力法門,叫橫超叁界。這個原因就是,一往生之後,阿彌陀佛有無上的神力,能夠使往生者不再起一刹那我和我所的心。這樣就是解決了生死。

  “豎超叁界”的方式,必須得通過自身戒定慧的修行,確實能夠把我和我所的念頭徹底消掉,之後你就恢複清淨了,自己的心思、言語、行爲就不是搞輪回這一套事情了。如果你還沈浸在“自我”的感覺裏,一直認爲有個“我”,然後起心動念、行爲都是維護這個我來的,那好了,一定整天都是搞輪回的事。那不必說一生叁萬六千天,連一天當中都不知道會集多少輪回的業。按這樣的方式走下去,永遠也解脫不了輪回。

  只有見到了蘊上沒有我,就像見到了繩子上沒有蛇。這樣是親自見了確實上面沒有我了,這才真正放心了!

  一顆心徹底放下了,再也不起繩上有蛇的知見。俱生的執著是無始以來養成的慣性,但是因爲智慧已經開了,已經見到了真谛,也就會逐漸平息下來。因爲自己的心已經不支持顛倒的心了,它頂多鬧幾次,就會慢慢歇下來。就像一個小孩,你天天順著他,他的習性越來越堅固,那就難以調伏。如果你不順著他,不睬他,他哭兩下沒戲了,也就鬧不下去。同樣,雖然心裏還有煩惱,但如果不支持“有我”,它以慣性會反彈幾次,但是不支持它,它就會歇下來。妄動的力量會消下來,會越來越小,之後就沒有了。等到心裏執著“我”的妄動完全止息了,就是俱生的煩惱止息掉了,這樣人就恢複部分正常了。也就是,過去那種緣著自我顛倒錯亂、起惑造業的方式徹底斷掉了,這樣就恢複了不執著人我的正常的心,這樣就叫“阿羅漢”。

  既然心裏已經不起這些執著“我”的沖動,那麼輪回的動力就逐漸消減下來,最後動力減爲零時,再沒有輪回的動力了,輪回的輪子怎麼轉得起來!所以,生死會徹底斷掉。

  現在我們沒這個力量,就要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無上的神力注入到我們心裏,會停止一切貪計“我”和“我所”的念頭。這樣你就看到,彌陀願海的力量不可思議。這是無法想象的事,沒辦法思維到它,談論到它,因爲完全超出了常規。但這不可能是妄語,阿彌陀佛已經實現了本願。但究竟是怎麼回事,確實超出了常規,就是佛的力量加持在往生者的心上,從此再不會起任何我和我所的妄念。可見佛的加持是何種程度!

  第十一、正定必至涅槃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

  宋譯的經文爲:“我得菩提,成正覺已,十方世界所有衆生令生我刹……遠離分別,諸根寂靜,悉皆令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下面講這一願時,要把“遠離分別,諸根寂靜”這八個字的內涵補充進來。

  前面我們看到以彌陀願海的恩德,能讓我們一生淨土就不再起任何我和我所的念頭,憑這一點就永遠超出了輪回,再沒有任何生死的事發生,因爲已經停止了因。

  緊接著的這一條大願更加不可思議。如果我們真正信受了這一條願,就知道往生決定成佛。因爲彌陀願海的力量能讓衆生一往生,心的品質就被轉成決定聚,而且能夠做到遠離分別、諸根寂靜,決定證到無上菩提。就是以彌陀本願保證了兩點:一、一往生就得到不退轉;二、往生後,決定證得大涅槃。下面分別解釋:

  一、一往生就得到不退轉

  阿彌陀佛的悲心就是讓衆生一往生就得到不退轉。也就是成就一個淨土,裏面周密地建立好一切措施,再把衆生攝受進來。由于沒有任何因緣導致退轉,而且一切時處都念念增益菩提善根,所以是登上了不退轉位,這不是只靠自己努力而登上的,而是被佛的力量攝持住心,安置到了不退轉的地位。

  所以得不退轉有兩種途徑:一種是內在的修證已經到量,已經修到了內心堅固不退的品質,這樣在任何環境裏都不會退;另一種是依靠佛力強大…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十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