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无量寿经讲记(十五)
第六、皆得天眼彻视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这是成就往生者广大天眼通的大愿。天眼通也叫“生死智通”。是以天道的眼来取名字。天人的眼睛能见到自地和下地无量种种的粗细色法,能见到很广大范围里众生生死去来的状况。肉眼的功能很有限,只能见障内、不能见障外。而天眼能见到障外。比如在屋子里,能见到一个城市中每一幢楼、每一间房里的人在干什么,或者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里的动物在怎么生活,野兽怎么在洞穴里居住?鱼怎么在大海里游行?在天眼前,这一切都清清楚楚地看到。
天眼有种种广、狭级别。龙树菩萨讲:二乘当中,小声闻不作意能见一千个世界,如果作意,见得到两千个世界;大声闻不作意能见到两千个世界,作意能见到三千个世界;小缘觉不作意见两千世界,作意见得到三千世界;大缘觉不管作不作意,都能见到三千大千世界;而佛菩萨能见到无量世界。
这里佛的本愿是要使净土天人无论作不作意,最低都能见到百千亿那由他数佛国中,无数众生造业感果、生死去来的事,所以远远超过声闻缘觉的神通。
这里也要认识到往生后得到的天眼通极其广大。“那由他”翻成亿,这个“亿”在古代是泛指词,可以指十万、百万、千万、万万,但无论如何和百千亿相乘,就是极大的量。这里天眼的开阔程度,大概介绍一下。首先以一个佛国为基本单位,一个佛国是10亿个世界的区域。也就是须弥山半腰有日月,山下有四大部洲围绕,这样成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叫做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叫做一个大千世界,所以是三个千连乘,等于109,也就是10亿个小世界。这就是一尊佛的教化区域,叫做三千大千世界。(不是三千大千世界,而是一个大千世界,由于是三个“千”连乘,所以称为“三千大千世界”。)现在极乐世界天人天眼的能见程度如何呢?最低程度是见到百千亿那由他的佛国,程度高的见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的佛国。
这就证明,只要往生极乐世界,就会得到极大的天眼,能看到十方无数世界众生生死的状况,也就是在超过百千亿那由他佛国的范围里,六道每一类众生怎么从这里死亡、从哪里出生,住在哪个世界、哪个国家、哪一地区,生在哪个家庭做哪种职业,一切都像看自己的手掌一样清楚。
这样,要救度生生世世的父母就有办法,知道他们生在哪一道,就好化身去救度。确实能做到遍入十方世界,救度一切父母。
成就天眼通的利益
首先可以这样说,只要生到了西方净土,开发了广大天眼,就能极大地拓广见识,发生心理的转变。
比如:看到十方世界有无数众生悲惨地受报都是由造恶所感,就会畏惧造恶;见到十方世界无数众生受用安乐都是由行善而来,也会欣求行善;见到无数恶趣众生正在受极大的苦难,也会油然生起悲愍心;见到前世无量的父母等有大恩德的人都沉溺在轮回苦海里等待自己救援,也会发迫切的报恩心。
所以由于天眼极广大地见苦、知苦,就能迅速激发起菩提心。这不是看看书稍微想一下,而是亲眼目睹了无量无边的众生正陷在轮回大苦海里无止境地漂流。如果堕入了恶趣深渊,更是昼夜分分秒秒都在剧烈的大苦中煎熬。这样的苦太漫长、太重、太可怜了!由不得你不发起普度众生的悲心。而且见无数众生都曾经做过自己的父母、儿女等,也不可能不发悲心救度。所以,上求下化的关键、厌苦报恩的要道就是成就广大的天眼。
所以,往生西方确实能很快发起无上菩提心,能迅速圆满普贤行愿,然后以广大的行愿力遍入十方无数世界里普度众生,这一切都和弥陀本愿加持众生成就广大神通息息相关。
法藏菩萨心里想的是,凡夫的力量确实很小,烦恼业障又很重,心里又有各种狭隘的偏执习气,怎么来让凡夫的心得到迅速转化?这不能在很小的范围里操作,不能像蚂蚁以小小的步伐上高山那样,如果众生只凭自己的力量,不知道要经过多长的时间,才能使他的心量、悲心、菩提心等逐渐成熟起来。然后从一个下劣、庸俗的凡夫,变成以救度法界无量众生为己任的大菩萨。之后再开出广大的神通,入在十方无数世界里普度众生。照一般的情况衡量,确实要经过特别漫长的时间。
对一般人来说,要在一生几十年里达到高深的修证,恐怕无法企及。比如一晃就是20年,自己在修行上有飞跃吗?开悟了吗?身心上有大的转变吗?信心、愿力、智慧、悲心等有明显的提升吗?这些如果没有,生了真实的出离心吗?如果连出离心也没有,在解脱和成佛的路上迈出了几步呢?这样检查就看出凡夫依靠自力修道特别不容易。
所以,法藏菩萨很了解凡夫的难处,知道凡夫只凭自力修行的艰难、曲折和缓慢,中间会有很多退堕。种种因素加起来,让众生沿着一般的道修行成佛,确实时间太漫长!所以他要建立功德极殊胜的净土,让众生一往生就能快速圆成菩提,这就是一乘悲愿的要点。
阿弥陀佛的着眼点不在其他地方,不是只给众生一些很好的享受,或者只成就阿罗汉的果位,而是要使得无量众生生到极乐世界之后,都得到佛力强大的加持,无论见识、心量、愿力、悲心、智慧等等,都能迅速拓展到极其广大的程度。
《往生论注》里开示极乐国土的量功德,讲到这不像人间住在狭小、压抑的环境里,心量怎么也展不开,由于极乐世界极其开阔广大,在国土的任何一处都是无尽的空间,这使得极乐天人的心量极其开阔,无论发什么愿、做什么行为都是极大的量。同样,这里由于开发了极广大的天眼,就会极大地拓展往生者的见识。
现在我们没有天眼,连一个县、一个小镇里人们生存的状态都不太了解,所以一般都处在狭小的心量里,考虑的都是个人问题、小家庭问题,其余都不闻不问,这和菩提心的要求相差很远。但生到西方开了天眼,最低能见到百千亿那由他世界里无数众生轮回受苦的情形,怎么不发出离心、大悲心和菩提心呢?
看到了无数众生的所作所为、他们在轮回里的处境,看到了地狱、饿鬼等众生特别可怜,受着千刀万剐、饥渴难熬等的痛苦,没有一刻止息,怎么不发起尽未来际救度众生的悲愿呢?这样发悲愿,不是只照书本稍微想一想众生的苦,而是亲眼目睹到了,当然有极大的触动。
要想到弥陀愿海里一切的设计,确实是要迅速激发众生的菩提心。在此基础上,显发他本性里具有的无量恒沙功德,这样来圆成普贤行愿。
要从这里体会弥陀大誓愿海的高深和不可思议,大愿海对众生惠予极大的恩德。它的方便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能使下至三恶趣的众生由于往生就得到远远超过人天和阿罗汉的神通。这叫做报得神通。不是自己长期勤苦修行而渐次证到。它的关键点是以极大的信心来投入弥陀愿海,领取加持。弥陀本愿是极强的增上缘,它的作用力量不可思议,能够加持往生者迅速得到极广大的神通。
法藏菩萨当时是观察到了十方世界无数众生的状况。他看到有些净土,圣众虽然具有天眼,但是不够广阔,只能看到三千个世界等,并不能见到无量的世界。或者有的净土虽然具足天眼,能见到十方世界无量无数的色法,但是还不具足佛眼、法眼、慧眼等,不能具足五眼。所以,法藏菩萨当时发了很特殊的愿:愿我成就的国土里,首先是众生生到里面,开的天眼不要量太小,要让他最少见到百千亿那由他个世界。
实际上,这里天眼代表五眼。按照后面的愿成就文,极乐菩萨圆具五眼。所谓“肉眼清澈无不分明,天眼通达无量无限”等等,这是讲会圆满地具足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肉眼。这又是为什么呢?就是要使众生在往生之后,都能普遍见到无数国土,知道无量众生的情形,是怎么在轮回里流转的。所以这时确实会发特别广大的普度众生的心。因为亲眼见到了真相,而且时时都能见到,这样现见了众生苦、不忍众生苦,就会激发“我要成佛,度十方世界无量众生”的心,就会使得菩提心由于不断地激发,而很快得到坚固。
要怎么来使众生达到不退转,这也是一个方便。没有这么大的量,不是真正见到了十方众生怎么受苦,这个菩提心会很疲软,发的时候也很微弱。但是如果亲眼见到了众生受无量无边的苦,那是有强烈触动,会猛利地发心,会迅速强化度众生的悲愿。就像一种物质,在烈火持续地灼烧下,能很快炼成。就因为强度很大,触发力、转化力特别大。
比如人口头上也会说要怜悯病人的苦,但这只是在房间里高谈阔论,实际上对病人怎么苦从来没见过,没体会过,就只是口上谈谈而已。但如果是做医生的人,天天见病人受苦,那是自然起怜悯心,那就不一样。
又比如一个女人从没做过母亲,就很难体会到做母亲的心。只有她自己做过母亲,才知道什么叫母亲的心。同样,只有见到了十方众生的状况,才了解他们具体是怎么受苦的。像《瑜伽师地论》开示了110种苦,就是要具体、详细地了解苦,即使只是文字上的了解,只要了解的很多、很深、很具体,也比只了解一点好得多。对众生的苦了解得越多,悲心就越多。
阿弥陀佛是来个现场展示,并不需要佛天天跟你讲这、讲那,在一个要点上先把你广大的天眼开出来,让你自己见到,能不发悲心吗?所以,极乐世界里“二乘种不生”。这里面不会出现二乘种性。国土的教化力、阿弥陀佛的方便力,不会让任何众生堕在二乘种性里。
所以,要把无数的大愿都归结在“往生”这条根本的愿上,因为一往生就这一切都会实现。不必愁,我修不上、我发不起菩提心、我开不了悟、我无法修普贤行愿等等,一切不要愁,第一步就是尽可能要在因上随顺弥陀本愿,知道往生后得到佛力加持,一切都能实现。所以现在就要发大心,就因为坚信弥陀愿海…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十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