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方面。能在這裏生起信心,自己成佛的路怎麼走就非常明確,而且極爲簡要,一切都歸在一個要點上,就是以信願行至誠一心地和彌陀願海相應,以求得願海加被,而迅速圓成佛果。
第二十叁、一時普供諸佛願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承佛神力,供養諸佛,一食之頃,不能遍至無數無量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這一願叫“一時普供諸佛願”。就是彌陀願海的神力加持淨土菩薩,都能實現供養諸佛的普賢行願。
“承佛神力”四個字顯示了願海的無上威德,他能使淨土一切菩薩都有遍供諸佛的能力。《彌陀經》上講到:“其土衆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衆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這是本願的成就情況。
彌陀願海能使我們迅速完成供養的無上行願。這個供養的普賢行廣大周遍,而且一時頓然完成。一生到淨土,得到願海神力住持,就會具有一時遍至無數佛國的能力。《往生論》裏說:“一念即一時,普照諸佛會,利益諸群生”,就是指沒有時間先後,一念一時,周遍到達無數佛國,在諸佛的法會中利益衆生。“遍至”是指無數佛國,一時全部到達。這不是以漸次的方式來做到周遊佛國,而是沒有動搖來去的相,一時就遍至十方,就像日輪在天上,影像一時顯現在千江萬河裏那樣,西方淨土的菩薩也是一時分身無數,化現在無數佛國當中。
第二十四、供具自皆如意願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在諸佛前,現其德本,諸所求欲供養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覺。
這一願叫做“供具如意願”。
願的大意是:彌陀悲願要使淨土菩薩一時遍供無數諸佛,這樣在做到了一時化身塵刹之後,還要能隨欲自在地化現供養具,所以再次興起悲願,以佛力加被淨土菩薩,使他心裏想以什麼供養諸佛,一起念就能化現在心前。由此能完成普賢供養行願,所謂“以諸最勝妙花鬘,伎樂塗香及傘蓋,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等等,這也就是《往生論》所說:“雨天樂華衣,妙香等供養,贊諸佛功德,無有分別心。”
“在諸佛前,現其德本”,對照唐譯所說:“于諸佛所,植諸善根。”“德本”就是善根;“現”就是無障礙,指頓時現前供養的妙德。一般我們雖然有很大的供養心,但是做不到隨心所欲地作實物供養。而得到彌陀願海的神力加被,就能隨心自在地化現種種供養具而廣興供養,這就是“現”的意思。就是使供養的大願自在實現。
在經上講到:花香、伎樂、寶蓋、幢幡等無量供養具,自然化現,一憶念就現在心前,猶如虛空藏菩薩從空中普雨無數珠寶那樣。這就是這一願實現的情況。
第二十五、菩薩演一切智願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能演說一切智者,不取正覺。
這一願叫做“演說一切智願”,或者“說法如佛願”。
願的大意是:法藏菩薩見到有些國土裏的菩薩雖然能到十方世界,供養具也能如願顯現,但說法的能力不足,不能隨順佛智慧,教化的力量還不普遍、徹底。所以發起悲願,加持淨土菩薩得到演說一切智的能力。
菩薩在因位時,有的只具有供養的能力,而沒有說法的能力;有的只有神通的力量,卻沒有叁昧的能力等。所以彌陀願海以神力加被菩薩,要使他們本具的恒河沙數功德都迅速全面開發。這一願是特別加持淨土菩薩得到說法如佛的能力。
上面講的第二十二願是總綱,其中說到菩薩隨其本願,能夠自在地利益衆生,實現普賢行願。具體有上供諸佛和下化衆生兩個重點。而要做到後者,要開導、教化恒河沙數衆生,把他們一一安立在無上正道中,關鍵要有“說法如佛”的能力。所以就是這一條大願的發起可以說,這是第二十二願的支分願,是爲了成就菩薩說法的能力而特別發起此願,使淨土的一切菩薩都能演說一切智,使衆生開示悟入佛的知見。所謂的“一切智”就是指諸佛秘藏(或如來藏),也就是指衆生的本性。通過演說“一切智”,讓衆生見到“是心是佛”,從而“是心作佛”,這就是把衆生安立在無上正道中了。
所以淨土聖衆得到佛力加持,能迅速成滿普賢行願,分身塵刹、普度衆生。那麼通過什麼來教化呢?關鍵要有演說一切智的能力。唐譯說:“善說入于一切智。”“演說一切智”就是善巧地引導衆生趨入一切種智,這是佛法歸根結底之處。無論是間接說、直接說,都是爲了引導衆生明悟自性而成佛。直接說就是說頓法,開示在衆生煩惱心中(或五蘊中)有大智慧光明,有具足恒沙功德的秘密寶藏,這就是一切法的密要,是最甚深秘密之處,所以宋譯說“善談諸法密要之義”。
《法華經·法師品》裏說:“此經是諸佛秘要之藏,不可分布妄授與人。”就是這個諸佛秘密心要的寶藏。《法華文句》裏說:“此經四十余年,蘊在佛心,他無知者,名爲秘,一乘直道,總攝萬途,故言要也。”(世尊降生人間,爲了教化無量衆生,施設各種方便。四十多年中,秘密一直藏在心裏,沒有吐露。這個一乘直道,就是直接開示衆生成佛的道,不同于聲聞、緣覺、菩薩叁乘。直接宣說一乘成佛的法,叫做“直道”。這是直接開示實相,從這一門直接入于涅槃,所以說“十方諸佛,一門超出,妙莊嚴路”,都是由這一門而入的涅槃。所以這叫“總攝萬途”,八萬四千法門最終都從這一門超出。總之,淨土菩薩演說妙法,引導衆生明自本心,見自本性,就是“開化恒沙衆生,安立于無上真正之道”。
漢、唐兩譯裏說菩薩“說法如佛”,就是得佛力加被,淨土菩薩已經深入諸法,究竟了達諸法的要妙。以通達法性的緣故,能自在地宣說甚深法藏,能隨順如來智慧,而無所違背。
在這一願的成就文裏這樣講:“常宣正法,隨順智慧,無違無失……”常常宣說正法,隨順如來智慧,沒有錯解和失誤,這叫“說法如佛”。佛以智慧徹見諸法的因、果、事、理,所以能如實演說。而淨土菩薩得到彌陀願海神力的加持,也能做到說法如佛。
又說:“佛眼具足,覺了法性,以無礙智,爲人演說。”這就是說,淨土菩薩具足佛眼,通達法性,以無礙的智慧給人說法,這也證明淨土菩薩的說法,如同佛一切智所說,沒有錯誤。具足這種功德,就能開化恒河沙數衆生,把他們一一都安立在無上正道中。
這都給我們極大的鼓舞。如果我們能深信彌陀願海有利他的無上成就,就不必發愁我得不到智慧、得不到神通、得不到陀羅尼、得不到叁昧、得不到辯才、得不到相好、得不到金剛那羅延力,做不到自在化現、遍供諸佛、普度衆生等,或者無法了脫生死、諸根寂靜、入于涅槃等,對這些絲毫不用顧慮。只要你一心信仰阿彌陀佛、依止阿彌陀佛,就能攝取佛功德成自功德,當你信心圓滿的時候,就得到佛力圓滿的加持,依仗彌陀願海的加被,一定能迅速圓成一切道果,因爲彌陀願海一切具足。
第二十六、菩薩得金剛身願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得金剛那羅延身者,不取正覺。
這是使國中菩薩得那羅延力的發願。
願的大意是:只有如佛一般演說一切智的說法能力,而沒有勇猛、堅固的力量,入在無數世界裏,在種種的汙染、煩惱、邪見等境界中,開化恒沙衆生,或許會軟弱、退怯等。而有彌陀悲願的護念加持,就不僅有遍供諸佛、說法如佛的能力,還有金剛那羅延力。這也是“使國中菩薩披弘誓铠”等具體落實的發願。
金剛石表示堅固,俗稱“鑽石”,因爲它無堅不摧,而不被任何所摧。表示在任何境界裏都堅固不壞,內心不會有絲毫退怯和破損。其實,身、心本不可分,這裏說到身,也兼指心。不但色身堅固,而且得到“那羅延堅固幢心”。如果身體虛弱無力,心力也會軟弱。如果體力強健,心也有大力量。就像《華嚴菩薩回向文》所說:“願得那羅延堅固幢心,……得常精進心,得大勇猛心,得被金剛甲胄心。”唐譯翻爲“得那羅延堅固力”,那羅延是天上力士的名字。“那羅延”表示堅牢和具大力量。
《六波羅蜜經》裏說,佛十力,一一節中有八萬四千六百六十叁種那羅延力,這是講佛的色身有福德所現的極大力量。比如人體的運動,身體的各肢節都能發力,綜合起來就表現爲身體的力量。比如舉重、跳躍、射擊、支撐、投擲等,是由身體各肢節綜合起來所發出的力量。而佛來到人間,所表現的色身的力量不可思議。從佛色身骨節的一一支節中,能發出八萬四千六百六十叁種那羅延力。
再按《積一切福德叁昧經》來講,就會體會到什麼叫那羅延力。比如,十個人力量的總和等于一頭健牛的力量,十頭健牛的力量總和等于一頭青牛的力量,十頭青牛的力量等于一頭普通象的力量,乃至十頭普通象的力量等于一頭香象的力量,十倍香象的力量等于一頭大香象的力量,十頭大香象的力量等于一個獅子王的力量,十個獅子王的力量等于一個大力士的力量,乃至十個大力士的力量等于一個帝天子的力量……這樣倍倍輾轉增上,直到十個他化自在天王的力量等于一個魔天子的力量,一切魔天中天子的力量等于一個魔王的力量,十個魔王的力量等于半個那羅延的力量,十個半那羅延的力量等于一個那羅延的力量……如此等等。
總之這一願就是加被淨土菩薩成就金剛那羅延力,它的內涵實際是成就一切力。就像本經後文講到極樂世界的菩薩,因力、緣力、意力、願力、方便之力,常力、善力,定力、慧力,多聞之力,施、戒、忍辱、精進、禅定之力,正念止觀諸通明力(就是指叁明六通),如法調伏諸衆生力,如是等力,一切具足。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二十七)》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