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名。因爲按我們通常的情況來看,就好比我們這一世的果報有兩種,自己具有眼、耳等六根,叫做正報。這樣的身所依止的環境是欲界人間的地球,有大地、空氣、陽光、房屋等,這些依處就叫依報。雖然在凡夫的現象當中,有身、土兩種,但實際上,在真心理體當中是不二的。只是就一切法的本源說爲“法身”,以法身常住在寂光境中,便稱爲“常寂光土”,實際上沒有二法的體性。
二、實報莊嚴土:所謂“行真實法,感殊勝報,七寶莊嚴,具淨妙五塵故,亦雲無障礙土。以色心不二,毛刹相容故,是法身大士所居”。
這第二種土叫做實報莊嚴土,是在因地行持真實法而感得的殊勝果報。也就是從徹悟本性之後修持,會感得這種淨土。這裏具有七寶莊嚴,具有種種清淨微妙的色、聲、香、味、觸五塵,所以稱爲“實報莊嚴土”。所謂“莊嚴”,指的是具有淨妙五塵的莊嚴。也可稱爲“無障礙土”,原因是“色心不二、毛刹相容。”就是在一毛端中容納無邊刹海,這樣現前了無障礙境界,所以叫做“無障礙土”。這是證得法身的諸大菩薩所安住的國土。
叁、方便有余土:“方便”是指斷除四住煩惱,屬于方便道。由于無明沒有斷盡,而稱爲“有余”。這是聲聞、緣覺、菩薩叁乘聖人所居之處。
四、凡聖同居土:這是四聖六凡共同居住的國土。了解這種國土對我們引發信願至關重要,所以下面對此詳細解釋。首先所謂“凡聖同居”,其中的“凡”指的是凡夫,“聖”是指聖人。也就是聖人應化在世間,與凡夫同處一土。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也叫凡聖同居土,但是這裏是穢濁之土。因爲這個世界由雜染的業所感,在這個環境當中,充滿了染汙的相、不清淨的相。比如環境當中有荊棘瓦礫、高山丘陵、沙漠洪水等等,所以叫同居穢土。那麼,極樂世界也有凡聖同居土,但那裏顯現的唯一是清淨相,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寶樹參天,佛光遍滿;水鳥風聲,皆宣法音;諸上善人,聚會一處等等。而且一入到這個國土當中,就入于大乘正定聚。從此之後,永遠沒有身心的憂苦,唯一受用大乘法樂。以這個緣故,稱爲同居淨土。
其次要知道,在極樂同居一土當中,也通于常寂光等的上叁土。《彌陀疏鈔》裏講到:隨著衆生根機的不同,所見也就各不相同。有的在同居土見到常寂光土,有的在同居土見實報土,有的在同居土見方便土,有的在同居土只見本土。《像法決疑經》[5]中講到:今天在這個會場裏的無量大衆,有的見到此地是山林、泥土、砂礫等的景象,有的見到七寶充滿,有的見到諸佛行處,還有些見的是不思議諸佛境界,這都是隨著各人的根機而有不同的所見。就好比同樣是五臺山,有的人見到是土石的山,有的人見到是菩薩道場。同樣,你生到同居土的時候,如果能直下現見本性,你就可以見寂光土,或者能證入實報土;如果能斷煩惱,也會在當處入于方便土;或者你只見同居土。所以,同在一個凡聖同居土裏面,所見也會有所不同。而且,現在你在這地球上念佛,也是隨各人不同的情況而有不同證境的顯現。有的只是聽到這句佛號六個字的聲音,有的在念佛中就已經現前極樂世界,已經見了阿彌陀佛。而且在這當中有的是顯現化土,有的是現前報土等等。在《往生傳》裏講到弟子問慈雲忏主:“師父往生什麼土?”他回答說:“生寂光淨土。”所以說,這是不離當處,隨著自己的證境不同,所見的土也不一樣。而且在一個同居土裏面,也有見四土的四種情況,這都是隨各人的根機而現的。
極樂世界的微妙首在凡聖同居土
《彌陀要解》裏也說:現在經中說到的極樂世界,正是指同居淨土,同時這個同居淨土裏也具足上叁淨土[6]。蕅益大師說的,就是按照信、願、行叁資糧,以彌陀名號不可思議的緣故,能使凡夫所感的同居土最極清淨。這在十方世界中再沒有這樣不可思議的同居土了,這是極樂世界的同居土獨特的功德!以彌陀願海、六字洪名等的萬德莊嚴,全攝在一句佛號中。以這一句最極清淨、不可思議的彌陀名號爲真因,自然感得不可思議、最極清淨的極樂國土。這極樂同居土超勝十方,所以我們常常說極樂世界不可思議,它的微妙之處首先就是在凡聖同居土上。
總的來說,阿彌陀佛要建立第一佛國;極樂世界超勝十方,攝盡無數億刹土的精妙于一刹土;凡夫能夠帶業往生,橫超生死;一往生入于同居土,受用就等同于聖者等等,這一切都是指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超情離見,不可思議。
正報佛的叁身
到此爲止,我們已經講完了四土,也就是依報的情形。下面講“佛名無量壽”,也就是正報阿彌陀佛。那麼正報佛身如何呢?佛有叁身:一、法性身:簡稱法身,居于常寂光土。二、報身:居于實報莊嚴土。叁、應化身:顯現在方便有余土和凡聖同居土當中。
那麼,佛叁身的關系如何呢?實際上佛的叁身非一非叁,也同時即一即叁。你不能說他是獨一,因爲獨一就不可分,然而他既可以就本性說是法身,又可以就顯現說是報身,也可以就無量化現說是化身,這就不是獨一。但是也不是叁,所謂的“叁”,必須是叁個別別無關的法,但是哪裏有脫開法性的一個報身或化身呢?或者說:離開了報身,有一個不具顯現的法性嗎?有脫離了智慧光明的化現嗎?這都不可能。或者說,有沒有不具種種化現的法報呢?這也不可能。因爲法報二身應著衆生的緣就起無邊的化用,不可能不起無邊的化用。但在名言裏,既可以假立爲叁,也可以假立爲一。就不同的叁分,可以說是“叁”;而按照叁者不二,又可以說是一。因爲本來不二,不能分成獨立的叁塊。不然,阿彌陀佛就分成叁份了,但這根本不可能。所以說叁身不可思議。
所謂化身又有兩種:(一)示生化身:就是示現八相成道的佛身,這也是指叁千大千世界共同的教主。而這樣的化身佛在一個時期當中只會出現一尊,不可能出現兩尊。比如在娑婆世界,這段時間是第四尊——釋迦牟尼佛出世的時期,一直到第五尊——彌勒佛出世之前,不可能有第二位共同的教主出現。(二)應現化身:這是指應著衆生的根機,而現出的殊勝或者普通的應化身。這上面有很多勝劣的差別。也就是隨著衆生的各種因緣,而現出同類的身與之相應。有些現旁生身,也就是他化現成旁生的形態,比如文殊菩薩有時在人間現爲畜牲身;有些化爲餓鬼身,比如觀音菩薩現爲面然大士,作爲鬼王來引導鬼衆;有的也現成人間的獵人、妓女;或者現爲身邊的普通人;或者現成一位法師、一位居士、一位祖師等等,可以有各種各樣的示現。
在化身裏面,又有兩種:1、佛界化身:就是指示現佛界的身;2、隨類化身:指隨順地獄到菩薩之間九法界有情而顯現的化身。
那麼,上面經上說的無量壽佛是哪種身呢?
按照《彌陀要解》來說,是指凡聖同居土中示現的化身,但同時化身就是報身和法身。《圓中鈔》裏也說:“叁身不二。”有的人直接見到了報身佛,或者直下見法身如來等等。這就很精妙!所以我們常常說到,你在同居土裏見到菩提樹的時候,可以從這裏一直深入到無盡的華藏世界。同樣一棵樹,隨著修證的深入,也會現得越來越微妙。
可以這樣講,如果你處在同居土,而且只能見到同居土本身,那麼說法的佛,就是示現的化身佛;如果你處在同居土,能直下見到實報莊嚴土,那麼在你面前現的就是報身佛;如果你在同居土,能見到常寂光土,那你就是真正見到了法身佛。打比方來說,佛的叁身就像摩尼寶珠一樣。一顆摩尼珠有珠體、珠光、珠影叁法,而且這叁者不可分離。我們可以這樣觀察:有沒有脫離珠體的珠光和珠影呢?根本沒有。有沒有不存在珠光的珠體和珠影呢?這也不成立。有沒有具足珠體、珠光,但是不現珠影的寶珠呢?這也絕對不可能。所以這叁者是永遠不相舍離。這就是它的奇妙之處。同樣,本心的體、相、用也是如此。沒有離開本體的相和用,也沒有不具相和用的體,也不會有脫開體和相,單獨存在的用。法、報、化叁身就是這樣不一不異。所以,正現的化身佛不會離開法身和報身單獨存在。
不僅叁身無別,而且在佛現的一個同居土裏,也同時具足上叁土。也就是不必離開本處,就能現前方便土、實報土和寂光土。這四土的關系並不是像四層樓那樣,從下到上層疊在一起,也不是橫著排出來的東、南、西、北四處。而隨著你當下境界的不同,就會現前不同的土。所以說“不離當處,可以現前四土”。這也就表明了,上叁土不離同居土。因此說,往生極樂世界的同居土,功德極其殊勝、不可思議。這是由于一心之中本具四土,又能得到佛願力的加被,所以就有這樣不可思議、圓融無礙的情況。
彌陀不異遮那
西方教主——無量壽佛,其實就是毗盧遮那如來。《彌陀疏鈔》中引用智覺大師的話[7]說:“在總持密教當中,宣說了叁十七佛,都是毗盧遮那一佛所現。也就是毗盧遮那佛內心證得了自受用,成就五智——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法界體性智,毗盧遮那佛自身對應的是中央的法界…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叁十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