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無量壽經講記(叁十八)
從今天開始,就要正式開演彌陀願海所成就的淨土依報和正報的功德莊嚴。
首先講依報——極樂國土,這又可以從具足莊嚴和遠離垢染兩方面來講。首先是具足莊嚴:
其佛國土,自然七寶,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瑪瑙,合成爲地。恢廓曠蕩,不可限極。悉相雜廁,轉相間入。光赫煜爍,微妙奇麗,清淨莊嚴,超逾十方。一切世界衆寶中精,其寶猶如第六天寶。
《淨影疏》中以叁段分判這段經文的涵義:““自然寶成”明其體相;“恢廓曠蕩”明其量相;“悉相雜等”明莊嚴相。”(《淨影疏》指慧遠大師寫的《無量壽經義疏》。他的寺廟是淨影寺,因此簡稱爲“淨影疏”。“自然七寶……合成爲地”這一句是指明佛國大地乃至一切萬物的體相,也就是國土體性的狀況。“恢廓曠蕩,不可限極”是國土量的狀況。“悉相雜廁”以下是國土中顯現的莊嚴相。)
首先我們解釋國土的體相:“其佛國土,自然七寶,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瑪瑙,合成爲地。”
其中“爲地”只是以地爲例(極樂國土的地以自然七寶合成),但實際上整個國土都是妙寶的體性,就像《西方發願文》裏說的那樣,極樂世界是“寶嚴之土”。《往生論》中也說:“備諸珍寶性。”意思是極樂世界的萬物都是珍寶的體性。
“自然”是法爾的意思,也就是不假造作,法性本然。可以理解爲這一切的功德莊嚴從阿彌陀佛的無漏智慧中自然流現。《華嚴經》中說:“文殊法常爾,法王唯一法……”意思就是,智慧的法恒時如此,一切萬法從此流出。也就是指,這一切法唯一從法性中顯現。或者可以說,阿彌陀佛的大悲願海已經圓滿成就,往生者的心只要跟阿彌陀佛的願海相合,在他的心前就會自然呈現出以妙寶爲體性的國土莊嚴。總的來說,極樂世界的妙寶莊嚴是阿彌陀佛法身妙智的任運流現,不需任何造作,所以叫做“自然七寶”。
“寶”是指超出人天的最勝之寶,能夠普作佛事。《大智度論》[1]裏講到,寶有人寶、天寶、菩薩寶叁種。其中人寶的功能最少、力量最小。有些人寶只是光、色好看,沒什麼特別的功能;有些寶能除毒、除病、除鬼害、除黑暗;有些可以遣除饑渴、寒熱等的各種苦事,所以稱爲“寶”。天寶比人寶大,而且更爲殊勝。它的質地十分輕盈,會常常跟在天人身邊,供天人差遣,而且還能和天人講話。菩薩寶比天寶還要殊勝,它不僅具備人寶和天寶的全部功能,而且能讓衆生看到生死因緣。也就是說,衆生透過菩薩寶,能夠看到過去、未來的情況,能夠看到從此處死,往彼處生等的各種因緣,就像從鏡子裏看影像那樣清晰。另外,從菩薩寶裏能夠發出各種的法音。如果把它作爲首飾、寶冠,能在十方無量國土當中降下幢幡、花蓋等的供養具,普遍供養一切諸佛。還能降下衣服、臥具等各種生活用品,隨衆生的需求,廣泛地進行布施,從而遣除衆生的貧困。《彌陀疏鈔》中說:“叁種寶中,今是最勝,能作佛事故。”
所謂“七”,這裏只說大地爲主的萬物以七種寶物合成,但是這只是爲了讓大家方便理解,以七寶做個代表而已,實際上極樂國土具足無量的妙寶莊嚴。《佛地經論》[2]中說:雖然只講到七寶,但極樂世界並不是只有七種寶物。這是因爲對于我們娑婆世界的人類來說,大家心目中最寶貴的就是這金、銀、琉璃等七寶,而且如果說別的寶物,大家連名字都沒聽過,根本沒辦法表示。另外,阿彌陀佛在第叁十二願中說:“設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超諸天人……”這裏明確地講到“無量雜寶”。所以,說“七寶”只是簡略的表示一下,實際上極樂世界的妙寶莊嚴是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
總的來說,極樂國土萬物的體性確實跟我們這個世界的東西完全不同。我們這裏的物質是由種種不同的粒子排列組合而成,由煩惱和業變出來的,而且是在虛妄的心識前呈現的。所以想了解我們這裏的事物,只要借助一些科學儀器,就會知道它的組成結構。而且這是有限有量的東西,比如說到某種物質的功能作用,就只是極有限的幾種。但極樂世界的萬物並不是這種狀況,即使用最好的科學儀器,在千千萬萬劫當中研究,也無法了知它的一分,因爲極樂國土的萬物都是從阿彌陀佛的無漏心中現出來的,它的德相、功能都是無限無量的。善導大師在《觀經疏》[3]裏這樣講到,極樂世界是由于阿彌陀佛因地修集的功德極其圓滿,致使感得果報圓明清淨,也就是萬物都是無漏法的體性。
我們知道,其實六道輪回中的一切景象都是衆生的共業所現,福報越大,則自現的器世界就越莊嚴、越清淨。但是這些輪回中的福報畢竟是有漏法,不可能有真正清淨的體性。極樂世界是由阿彌陀佛的無漏心、法身妙智所現,萬物都具足無量功德莊嚴,都能普作佛事,妙用無邊。所以這不能僅僅理解爲外相莊嚴、美妙,而是具足無量的功德莊嚴。所謂的“寶”是尊貴具德的意思,表示具足種種微妙功德。由于極樂佛國的一切萬物都具有無量不可思議的功德莊嚴,所以用“衆寶合成”來表示。
下面解釋極樂國土的量相:“恢廓曠蕩,不可限極。”
其中“恢”、“廓”、“曠”、“蕩”描述的都是無邊寬廣、開闊的相,也就是指極樂世界的量廣大無邊。這就是《往生論》中說的國土量功德成就,即所謂“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意思是說,極樂世界永遠是寬廣無際的,無論有多少人往生,都不會出現擁擠的相,永遠像虛空一樣開闊廣大。在漢譯的《無量壽經》[4]裏講到,好比說無論有多少水流入大海,大海也不見有增長相。同樣,假使十方世界不可計數的衆生都生入極樂國土,也不會出現增多之相。
再說極樂國土的莊嚴相:“悉相雜廁,轉相間入。光赫煜爍,微妙奇麗,清淨莊嚴,超逾十方。一切世界衆寶中精,其寶猶如第六天寶。”
首先“悉相雜廁,轉相間入。”其中“廁”和“間”的原義是混雜,這裏是指一多相入的妙莊嚴相。比如《觀經》裏說到地下的七寶金幢,八楞具足,每一方面由百寶所成,一一寶珠中有千道光明,一一光明有八萬四千種色(善導大師解釋寶中現出的光明無邊無際)。而且大地上的一一寶中有五百色光,都是一多相入。
“光赫煜爍”,其中“赫”形容熾盛的樣子,即不是微弱黯淡,而是極其明耀熾盛。“煜”和“爍”指光耀、明亮。意思是說極樂國土的衆寶都是光明的體性,不需日、月、電力等的照明設施,處處具足無量光明。而且這光色清淨、明亮,非常熾盛。或者說其光明顯耀,朗照萬物,其色澤華美,缤紛絢麗。善導大師在《觀經疏》裏說:“寶地莊嚴無比量,處處光明照十方。”這也就是《往生論》中說的莊嚴妙色功德成就,即:“無垢光焰熾,明淨耀世間。”特指萬物的顯色莊嚴。《往生論注》中講到,由于福德力的增長,從人間的金子到第六他化自在天的金子之間,光色越來越明朗。但是他化自在天的金子放在佛國的金光當中,就會完全被映奪,絲毫不現。因爲佛國的金光是從離垢業所生,由法身智慧所現,所以完全超勝世間的光明。
“微妙奇麗”,是指國土的萬物窮微極妙、奇特美麗。也就是說,極樂國土實在是太美妙了,光從藝術上來講,這種景觀之美也是極其賞心悅目、無與倫比的。舉例來說,釋迦佛在《觀經》[5]中講到,極樂國土的大地由妙寶合成,每一寶中出千種光明,每一光明有八萬四千種妙色。地上以黃金繩劃出一個個區域,七寶分明,每一寶中具有五百種光色,這些光色相互輝映,自然形成種種美妙的圖景。極樂國土的其他事物也是一樣的,無論是地上、地下、空中、宮殿、樓閣、行樹、蓮池等等,全都是莊嚴無比,妙不可言。相比而言,我們娑婆世界的人在舉辦一些盛大活動的時候,雖然也會用一些高科技的手段,依靠多種元素,來營造出賞心悅目的氛圍。比如利用射燈,製造炫彩、光暈,依靠各種的幕布,整體的燈光,不同的環境效果等等,看起來五光十色,奇特美妙。但是這些只不過是將一些金屬、布條、電子元件等組合起來而已,是很低級的境界。極樂國土是由阿彌陀佛的妙心、大願呈現出來的,那是真正的美妙絕倫,不可思議,世間的一切莊嚴都無法與其相提並論。《往生論注》裏講到,如果讓這個世界上工藝最妙的毗首羯磨去參觀極樂世界,那麼,無論他用多少心思,花多長時間,再怎麼反複思維,也看不透極樂國土一件物品的形態,畫不出它們的圖案,更無法製造出來。所以說,極樂國土的事物是用語言無法描述,以分別心無法測度的,是真正的微妙奇麗,超勝一切!
“清淨莊嚴”,“清淨”是永離雜染,“莊嚴”爲具足萬德。昙鸾大師在《往生論注》中解釋:“從菩薩智慧清淨業起,莊嚴佛事。依法性入清淨相。”就是從菩薩安住真實智慧修集叁輪清淨的菩提行而嚴淨國土。依于清淨法性而現起國土萬…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叁十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