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物的莊嚴。而且說到:“能生(的本性)既然清淨,所生(的國土)焉能不清淨。”總之國土全體是一清淨句所攝,萬物都圓明具德。
“超逾十方”,是指極樂國土第一莊嚴、殊妙,超勝一切佛國。打比方說,圓明園稱爲“萬園之園”。因爲它繼承了中國幾千年來優秀的造園傳統,汲取了東、西方各國園林的精華,合集了所有的園林藝術,既不失皇家建築的華貴,又能體現江南園林的秀美,所以被稱爲“萬園之園”。同樣,極樂國土堪稱“第一佛國”,法藏菩薩在210億的諸佛國土中攝取最殊勝的莊嚴妙相,把這些莊嚴全部統攝在一個淨土中,所以極樂國土具有百億佛國淨土的功德,因此說“超逾十方一切世界”。
“一切世界衆寶中精”,其中“寶”指妙德,意思是光色、妙香等方方面面都是窮微極妙,具有極大的加持。無論是眼睛看、耳朵聽、鼻子嗅,還是身體接觸等,都能使人破除無明、開發智慧、引生無漏樂等得到極大的利益。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裏贊歎:“地下莊嚴七寶幢,無量無邊無數億,八方八面百寶成,見彼無生自然悟。”明確講到見到七寶幢上的妙寶就自然證悟無生,可見寶物加持力用不可思議。《往生論》上講,極樂世界的柔軟寶一接觸就引生無染著的妙樂。“精”是精純,與雜相反。指萬物內在不含絲毫粗劣、不妙的品質,而是精純之至、精妙之極、精美無比,是名副其實的圓明具德的精品、精粹。意思是說,法藏菩薩在最初建立極樂世界的時候,考察過無數的國土。從世俗現相上來說,由于每個世界衆生的業感不同,國土也會呈現出千差萬別的品質。在這無量差別品質當中,法藏菩薩將其中最精妙的莊嚴相攝取到極樂國土當中,換句話說,就是選擇成就衆寶中的精妙來建立佛國。善導大師在《往生禮贊》中講到:“觀彼彌陀極樂界,廣大寬平衆寶成,四十八願莊嚴起,超諸佛剎最爲精。”也是贊歎極樂國土是精中之精、精妙絕倫。
“其寶猶如第六天寶”,這句不是說極樂國土的妙寶與第六天的寶物相同,而是以他化自在天的妙寶作比喻,取其“自在化現”之義,從而說明極樂國土中的萬物無需勞作,自然現前。也就是說,從阿彌陀佛的無漏妙心之中,自然化現出無量無邊的莊嚴設施。就像吳譯[6]中所說那樣,極樂世界的萬物,天人們想受用的時候,就會自然現前,不想受用的時候,也會自然化去。
下面從叁方面宣說極樂國土遠離垢染,遠離一切不清淨相。
首先是無有高下:
又其國土,無須彌山,及金剛圍,一切諸山。亦無大海小海,溪渠井谷。佛神力故,欲見則見。
在極樂國土之中沒有須彌山,沒有在須彌山外部圍繞的鐵圍山,也沒有其他的一切山。沒有大海、小河、溪流、溝渠、坑井、山谷等等。當然,如果想見這些景象,以佛的神力也會自然呈現。
在我們這個穢土當中,由于人心不平,外在就會呈現出國土高低不平的相。有山川、河流、懸崖深谷、丘陵坑坎,有各種各樣凹凸不平、高下曲折的相。這些都是穢土人心高下不平的果報。而在極樂國土當中,以阿彌陀佛的平等心爲增上緣,在往生者的心前顯現的都是一望無際、寬廣平整的相。沒有高下,沒有阻隔,無比的開闊、平坦。佛經中也講到,極樂世界地平如掌,一望無際。
下面講極樂國土遠離八難之處:
亦無地獄餓鬼畜生諸難之趣。
在極樂世界裏面,沒有地獄、餓鬼、畜生等各種無暇之處。
漢譯[7]中說:極樂國土大地平整,具足七寶,沒有地獄、餓鬼、畜生、蜎飛蠕動之類,也沒有阿修羅、諸龍鬼神等。宋譯[8]中說:國土具足無量的富饒,唯一感受快樂,沒有苦惱,也沒有八難的果報,只有清淨的菩薩衆和聲聞衆。
“難”是災禍、過患的意思。從根本上來說,就是指沒有機緣修學佛法。在六道之中有八種情況:叁惡趣、長壽天四種,再加上雖然轉生爲人,但是生在無佛出世的時期或者沒有佛法的邊地,以及六根殘缺、內心具有邪見。這八種情況,會使衆生沒有機會和條件修學佛法。而極樂世界當中,唯是一味的大乘善根界,國土當中法音周遍宣流,因此說徹底遠離八難之處。
《圓中鈔》裏這樣解釋:沒有(貪嗔癡)叁毒之因,不造惡逆的業,因此沒有叁途苦果,沒有(地獄、餓鬼、畜生)叁惡道的障難。聞法入定,不墮在無想當中,因此沒有長壽天的障難。雖享受極度的安樂,而恒時受到教化,因此沒有北俱盧洲的障難(北俱盧洲聽不到佛法,代表邊地)。六根清淨,明利黠慧(眼明耳靈,六根明利,心識敏銳),因此沒有盲聾喑啞的障難。衆生一往生都是正定聚,因此沒有世智辯聰的障難(“世智辯聰”就是對于世間的不正見串習得很深,知見牢固,成了學法的障礙)。阿彌陀佛現在安住淨土說法,經無量劫,觀音繼任教主位,因此沒有生在無佛之世的障難。
下面顯示國土中沒有四時遷變以及寒熱等苦相:
亦無四時春秋冬夏,不寒不熱,常和調適。
極樂國土當中,沒有春夏秋冬四季的輪轉,也沒有大寒大熱,常時安和舒適、悅意暢快。宋譯[9]本中講到,阿彌陀佛的國土中沒有黑暗,沒有星辰,沒有月亮,沒有晝夜,沒有取舍分別,純一無雜,唯一受用清淨最上快樂。
在我們這個世界裏面,由于衆生因位的心不斷地在善惡、強弱、取舍等的兩極當中轉換,所以感得果上的境也相應的有各種生滅、增減、寒熱等的差別。對于人類而言,就會存在春夏秋冬四季的明顯變化。而極樂國土由法藏菩薩的智慧清淨業所成,大慈悲的善根所建,不是陰陽和合之處,所以沒有四季的轉變;沒有四季的緣故,就沒有寒熱;沒有寒熱,所以天人們的心時時溫和調柔,在一切時處當中舒適、悅意。
-------------
[1]《大智度論》:“是寶有叁種:有人寶、天寶、菩薩寶。人寶力少,唯有清淨光色,除毒、除鬼、除闇,亦除饑、渴、寒、熱種種苦事。天寶亦大、亦勝常,隨逐天身,可使令,可共語,輕而不重。菩薩寶勝于天寶,能兼有人寶、天寶事;又能令一切衆生知死此生彼因緣本末,譬如明鏡見其面像。複次,菩薩寶勝能出種種法音;若爲首飾寶冠,則雨十方無量世界諸佛上,幢幡、華蓋種種供養之具以供養佛。又雨衣被、臥具、生活之物,種種衆事,隨衆生所須皆悉雨之給施衆生;如是等種種衆寶,以除衆生貧窮苦厄。”
[2]《佛地經論》:“就此所重且說七寶,其實淨土無量妙寶绮飾莊嚴,非世所識。”
[3]《觀經四帖疏》:“此由彌陀因行周備,致使感報圓明清淨,即無漏爲體也。”
[4]《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佛言:令天下諸水,都流行入大海中,甯能令海水爲增多不?阿逸菩薩言:不能令海水增多也。所以者何?是大海爲天下諸水衆善中王也,故能爾耳。佛言:無量清淨佛國亦如是,悉令八方上下無央數佛國,無央數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都往生無量清淨佛國者,其輩甚大衆多,不可複計。無量清淨佛國,諸菩薩阿羅漢衆比丘僧,都如常一法不異爲增多也。所以者何?無量清淨佛國爲最快。”
[5]《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見琉璃地內外映徹,下有金剛七寶金幢,擎琉璃地。其幢八方八楞具足,一一方面百寶所成,一一寶珠有千光明,一光明八萬四千色,映琉璃地,如億千日不可具見。琉璃地上,以黃金繩雜廁間錯,以七寶界分齊分明,一一寶中有五百色光,其光如花,又似星月。”
[6]《佛說阿彌陀叁耶叁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都八方上下,眾自然合會化生耳。意欲得者,即自然化生,意不用者,即化去。”
[7]《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其國七寶地皆平正,無有泥犁禽獸餓鬼,蜎飛蠕動之類也,無阿須倫諸龍鬼神也。”
[8]《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又彼佛國土大富無量,唯受快樂無有衆苦,無地獄餓鬼畜生焰魔羅界及八難之報,唯有清淨菩薩摩诃薩及聲聞之衆。”
[9]《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複次阿難,彼佛國土無其黑闇,無其星曜,無其日月,無其晝夜,無其取舍,無其分別,純一無雜,唯受清淨最上快樂。”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叁十八)》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