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三十八)
从今天开始,就要正式开演弥陀愿海所成就的净土依报和正报的功德庄严。
首先讲依报——极乐国土,这又可以从具足庄严和远离垢染两方面来讲。首先是具足庄严:
其佛国土,自然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合成为地。恢廓旷荡,不可限极。悉相杂厕,转相间入。光赫煜烁,微妙奇丽,清净庄严,超逾十方。一切世界众宝中精,其宝犹如第六天宝。
《净影疏》中以三段分判这段经文的涵义:““自然宝成”明其体相;“恢廓旷荡”明其量相;“悉相杂等”明庄严相。”(《净影疏》指慧远大师写的《无量寿经义疏》。他的寺庙是净影寺,因此简称为“净影疏”。“自然七宝……合成为地”这一句是指明佛国大地乃至一切万物的体相,也就是国土体性的状况。“恢廓旷荡,不可限极”是国土量的状况。“悉相杂厕”以下是国土中显现的庄严相。)
首先我们解释国土的体相:“其佛国土,自然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合成为地。”
其中“为地”只是以地为例(极乐国土的地以自然七宝合成),但实际上整个国土都是妙宝的体性,就像《西方发愿文》里说的那样,极乐世界是“宝严之土”。《往生论》中也说:“备诸珍宝性。”意思是极乐世界的万物都是珍宝的体性。
“自然”是法尔的意思,也就是不假造作,法性本然。可以理解为这一切的功德庄严从阿弥陀佛的无漏智慧中自然流现。《华严经》中说:“文殊法常尔,法王唯一法……”意思就是,智慧的法恒时如此,一切万法从此流出。也就是指,这一切法唯一从法性中显现。或者可以说,阿弥陀佛的大悲愿海已经圆满成就,往生者的心只要跟阿弥陀佛的愿海相合,在他的心前就会自然呈现出以妙宝为体性的国土庄严。总的来说,极乐世界的妙宝庄严是阿弥陀佛法身妙智的任运流现,不需任何造作,所以叫做“自然七宝”。
“宝”是指超出人天的最胜之宝,能够普作佛事。《大智度论》[1]里讲到,宝有人宝、天宝、菩萨宝三种。其中人宝的功能最少、力量最小。有些人宝只是光、色好看,没什么特别的功能;有些宝能除毒、除病、除鬼害、除黑暗;有些可以遣除饥渴、寒热等的各种苦事,所以称为“宝”。天宝比人宝大,而且更为殊胜。它的质地十分轻盈,会常常跟在天人身边,供天人差遣,而且还能和天人讲话。菩萨宝比天宝还要殊胜,它不仅具备人宝和天宝的全部功能,而且能让众生看到生死因缘。也就是说,众生透过菩萨宝,能够看到过去、未来的情况,能够看到从此处死,往彼处生等的各种因缘,就像从镜子里看影像那样清晰。另外,从菩萨宝里能够发出各种的法音。如果把它作为首饰、宝冠,能在十方无量国土当中降下幢幡、花盖等的供养具,普遍供养一切诸佛。还能降下衣服、卧具等各种生活用品,随众生的需求,广泛地进行布施,从而遣除众生的贫困。《弥陀疏钞》中说:“三种宝中,今是最胜,能作佛事故。”
所谓“七”,这里只说大地为主的万物以七种宝物合成,但是这只是为了让大家方便理解,以七宝做个代表而已,实际上极乐国土具足无量的妙宝庄严。《佛地经论》[2]中说:虽然只讲到七宝,但极乐世界并不是只有七种宝物。这是因为对于我们娑婆世界的人类来说,大家心目中最宝贵的就是这金、银、琉璃等七宝,而且如果说别的宝物,大家连名字都没听过,根本没办法表示。另外,阿弥陀佛在第三十二愿中说:“设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超诸天人……”这里明确地讲到“无量杂宝”。所以,说“七宝”只是简略的表示一下,实际上极乐世界的妙宝庄严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
总的来说,极乐国土万物的体性确实跟我们这个世界的东西完全不同。我们这里的物质是由种种不同的粒子排列组合而成,由烦恼和业变出来的,而且是在虚妄的心识前呈现的。所以想了解我们这里的事物,只要借助一些科学仪器,就会知道它的组成结构。而且这是有限有量的东西,比如说到某种物质的功能作用,就只是极有限的几种。但极乐世界的万物并不是这种状况,即使用最好的科学仪器,在千千万万劫当中研究,也无法了知它的一分,因为极乐国土的万物都是从阿弥陀佛的无漏心中现出来的,它的德相、功能都是无限无量的。善导大师在《观经疏》[3]里这样讲到,极乐世界是由于阿弥陀佛因地修集的功德极其圆满,致使感得果报圆明清净,也就是万物都是无漏法的体性。
我们知道,其实六道轮回中的一切景象都是众生的共业所现,福报越大,则自现的器世界就越庄严、越清净。但是这些轮回中的福报毕竟是有漏法,不可能有真正清净的体性。极乐世界是由阿弥陀佛的无漏心、法身妙智所现,万物都具足无量功德庄严,都能普作佛事,妙用无边。所以这不能仅仅理解为外相庄严、美妙,而是具足无量的功德庄严。所谓的“宝”是尊贵具德的意思,表示具足种种微妙功德。由于极乐佛国的一切万物都具有无量不可思议的功德庄严,所以用“众宝合成”来表示。
下面解释极乐国土的量相:“恢廓旷荡,不可限极。”
其中“恢”、“廓”、“旷”、“荡”描述的都是无边宽广、开阔的相,也就是指极乐世界的量广大无边。这就是《往生论》中说的国土量功德成就,即所谓“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意思是说,极乐世界永远是宽广无际的,无论有多少人往生,都不会出现拥挤的相,永远像虚空一样开阔广大。在汉译的《无量寿经》[4]里讲到,好比说无论有多少水流入大海,大海也不见有增长相。同样,假使十方世界不可计数的众生都生入极乐国土,也不会出现增多之相。
再说极乐国土的庄严相:“悉相杂厕,转相间入。光赫煜烁,微妙奇丽,清净庄严,超逾十方。一切世界众宝中精,其宝犹如第六天宝。”
首先“悉相杂厕,转相间入。”其中“厕”和“间”的原义是混杂,这里是指一多相入的妙庄严相。比如《观经》里说到地下的七宝金幢,八楞具足,每一方面由百宝所成,一一宝珠中有千道光明,一一光明有八万四千种色(善导大师解释宝中现出的光明无边无际)。而且大地上的一一宝中有五百色光,都是一多相入。
“光赫煜烁”,其中“赫”形容炽盛的样子,即不是微弱黯淡,而是极其明耀炽盛。“煜”和“烁”指光耀、明亮。意思是说极乐国土的众宝都是光明的体性,不需日、月、电力等的照明设施,处处具足无量光明。而且这光色清净、明亮,非常炽盛。或者说其光明显耀,朗照万物,其色泽华美,缤纷绚丽。善导大师在《观经疏》里说:“宝地庄严无比量,处处光明照十方。”这也就是《往生论》中说的庄严妙色功德成就,即:“无垢光焰炽,明净耀世间。”特指万物的显色庄严。《往生论注》中讲到,由于福德力的增长,从人间的金子到第六他化自在天的金子之间,光色越来越明朗。但是他化自在天的金子放在佛国的金光当中,就会完全被映夺,丝毫不现。因为佛国的金光是从离垢业所生,由法身智慧所现,所以完全超胜世间的光明。
“微妙奇丽”,是指国土的万物穷微极妙、奇特美丽。也就是说,极乐国土实在是太美妙了,光从艺术上来讲,这种景观之美也是极其赏心悦目、无与伦比的。举例来说,释迦佛在《观经》[5]中讲到,极乐国土的大地由妙宝合成,每一宝中出千种光明,每一光明有八万四千种妙色。地上以黄金绳划出一个个区域,七宝分明,每一宝中具有五百种光色,这些光色相互辉映,自然形成种种美妙的图景。极乐国土的其他事物也是一样的,无论是地上、地下、空中、宫殿、楼阁、行树、莲池等等,全都是庄严无比,妙不可言。相比而言,我们娑婆世界的人在举办一些盛大活动的时候,虽然也会用一些高科技的手段,依靠多种元素,来营造出赏心悦目的氛围。比如利用射灯,制造炫彩、光晕,依靠各种的幕布,整体的灯光,不同的环境效果等等,看起来五光十色,奇特美妙。但是这些只不过是将一些金属、布条、电子元件等组合起来而已,是很低级的境界。极乐国土是由阿弥陀佛的妙心、大愿呈现出来的,那是真正的美妙绝伦,不可思议,世间的一切庄严都无法与其相提并论。《往生论注》里讲到,如果让这个世界上工艺最妙的毗首羯磨去参观极乐世界,那么,无论他用多少心思,花多长时间,再怎么反复思维,也看不透极乐国土一件物品的形态,画不出它们的图案,更无法制造出来。所以说,极乐国土的事物是用语言无法描述,以分别心无法测度的,是真正的微妙奇丽,超胜一切!
“清净庄严”,“清净”是永离杂染,“庄严”为具足万德。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中解释:“从菩萨智慧清净业起,庄严佛事。依法性入清净相。”就是从菩萨安住真实智慧修集三轮清净的菩提行而严净国土。依于清净法性而现起国土万…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三十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