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無量壽經講記(四十五)
下面講解六根接觸菩提樹時所獲得的法忍差別:
阿難!若彼國土天人,見此樹者,得叁法忍。一者音響忍,二者柔順忍,叁者無生法忍。
世尊又說:“阿難!極樂國土的天人,見到了菩提樹,就會得到叁種法忍:一、音響忍;二、柔順忍;叁、無生法忍
所謂“法忍”,如《大乘義章》所說“慧心安法,名之爲忍。”也就是心能夠安住正理不動搖,完全忍可甚深法理。這裏是說,以見菩提樹爲因緣,決定能夠證悟無生。此中在修行的階位上有叁種。
第一、“音響忍”:音聲的回響叫做“音響”。比如,對著山谷說“喂”,立即會傳來一聲“喂”的回響。觀察這個回響,就知道它現而無自性。如果它是實法,最初必定有一個來處。但是它既不是從虛空當中降下來的,也不是從山谷裏某一根草,一塊泥土,或者山谷的內、外、中任何處中生出來,並且不是從說話者的咽喉、口腔等處而來。像這樣,空谷回響根本沒有來處。而且,當它正現的時候,雖然能聽到有一個“喂”的回響,但是它真正住在哪裏呢?根本找不到住處。最後就消失了,更不會有去處。所以,正現的音聲無有自性,只是一種幻現。透過音響的比喻,遍觀一切萬法,就知道諸法全部現而無自性,猶如幻事。由于是通過教理,依音聲而悟解空義,了知音聲如空谷回響。由此對于諸法空性,已經完全忍可再沒有動搖,就叫做“音響忍”。
第二、“柔順忍”:前面講到通過教理而指向真實。但實際上,一切經論的教法或者各種譬喻等等,只是诠釋空性的一種方便,而不是空性本身。就像以手指月,手指不是月亮一樣。對此明了之後,舍離能诠的文字,直接趨入真實義。所謂“柔”,指無乖違,完全隨順。由于這時候能夠脫開文字直接趣入實相,完全不違背空性義。或者說雖了悟空性但不違顯現,因此叫做“柔順忍”。
第叁、“無生法忍”:指最終現證離一切戲論的實相。
下面講國中天人見到菩提樹時都能得到叁種法忍的緣由:
此皆無量壽佛威神力故、本願力故,滿足願故、明了願故、堅固願故、究竟願故。
見到菩提樹時,能夠得到這樣不可思議的功德,完全是因爲阿彌陀佛的威神力、本願力,滿足願、明了願、堅固願、究竟願的緣故。
“威神力故”:菩提樹就是阿彌陀佛的正覺,所以具有佛的不可思議之力。由于佛的無上果覺遠離一切障礙,因此具有無上的威神力用。具有威神力的緣故,能夠讓見、聞、憶、觸的衆生全部得到極其殊勝的加持。
“本願力故”:由阿彌陀佛過去本願力的緣故,極樂國土的菩提樹,能夠讓見聞憶觸的衆生都能得到叁種法忍。
雖然諸佛功德平等,佛佛道同。但是每尊佛的本願各不相同。阿彌陀佛因地時發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見其道場樹無量光色,高四百萬裏者,不取正覺。”現在這些大願已經成就,所以即使是凡夫,往生極樂世界之後,都能得到菩提樹不可思議的加持,迅速證得聖果。
我們知道,極樂世界裏的一切依正莊嚴,全部來源于阿彌陀佛因地的願力。通過多生累劫的積累資糧,到果地的時候,從佛的無漏妙心之中任運流現一切功德莊嚴。而阿彌陀佛的悲願普被一切凡聖有情,並且要讓一切衆生都能極其方便地得到最大的利益。就好比說設計傻瓜相機,最開始的宗旨就是要讓所有人都能使用。所以製造出來之後,一般的平民都能順利享受到這個成果。同樣,阿彌陀佛的本願就是讓一切凡夫,一往生到極樂世界,就能見到菩提樹,頓時證得無生法忍,得到不退轉。
懂得這一點之後,你就應當下定決心,這一生結束後立即往生極樂世界。比方說,大城市裏有很多家超市。現在你擁有的錢很少,又想買一個很好的東西。這時候就要找一家物美價廉的超市去采購。如果發現某個超市是大衆普及型的,價錢便宜,産品質量好,你就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去那家超市。同樣,十方世界裏有無量無數的佛土。而我們現在是個凡夫,功德很少,同時又很想去一個功德殊勝的佛國淨土。現在已經知道,阿彌陀佛建立的極樂世界很容易去,只要具足信、願,必定能夠順利往生。而且往生之後,能夠得到極其不可思議的功德之利。這樣衡量之後,就應當立下堅定的誓願,決定往生極樂世界。
這裏“本願力故”是總說。具體是怎麼由本願的緣故,能夠發生不可思議力用呢?爲什麼六根一觸到菩提樹,立即就能得到不退轉,頓時證悟無生呢?下面通過“滿足願故”等四種願的差別分別宣說,這裏又可以從兩方面來講。
首先,就願海本身來說,阿彌陀佛的大悲願海能夠滿足衆生的一切所求;並且是和智慧相應的大願;而且極爲堅固,永無損減;並且是盡未來際度盡衆生成佛的究竟願。
“滿足願故”:彌陀願海在各個方面,都能圓滿賜予衆生一切利益,如同如意寶。換句話說,彌陀願海的任何一分都圓攝一切的緣故,你只要在一個方面真正跟彌陀願海相應,它就能夠給予你種種現前和究竟的利樂。比如,來到菩提樹下,雖然自己沒做什麼,但是,由于這一棵菩提樹圓具無量功德,而且它能夠透過你的眼耳眼鼻舌身意六根,直接加被你的心。所以你會由此遠離煩惱等的垢染,顯發自性功德等等。
“明了願故”:由于彌陀願海和智慧相應,是“明”的體性。所以當願海加被到衆生心上的時候,就相當于佛的智慧直接加持往生者的心。因此,你能夠頓時明了諸法體性,得到叁種法忍。
“堅固願故”:彌陀願海像金剛一樣堅固,永遠不會隨因緣而變,不會發生任何虧損、增減,或者力量變得薄弱,不起作用等等。所以,無論任何時候,處在任何地位的往生者,一到菩提樹下,六根接觸到菩提樹的六塵,決定能夠得到真實的加持,獲得真實利益。
“究竟願故”:阿彌陀佛因地時發願,盡未來際普度衆生究竟成佛,所以是無盡的大願,能夠使得無量衆生究竟達至一生補處。
其次,從他利方面而言:
“滿足願故”:當你的心跟彌陀願海相應的時候,就會如願賜予功德利益,最終能夠成滿功德大寶海。也就是說,彌陀願海能全面地賜予你功德。就像《大智度論》 [1]中所說:“其余叁昧有的能除貪,但是不能除嗔,有的能除嗔,但是不能除貪,有的能除癡,但是不能除貪、嗔,有的能除貪、嗔、癡,但是不能滅除往昔所造的罪業。而這個念佛叁昧,能除種種煩惱、種種罪。而且念佛叁昧有大福德,能夠度一切衆生。總的來說,念佛叁昧能夠出生福德,迅速滅除罪惡,其他叁昧都無法與其相比。”這就是因爲念佛叁昧能夠圓滿一切所願,所以說“六字統攝萬法,一門即是普門。”
因此,你再不要認爲:“往生極樂淨土是不是還不足夠?阿彌陀佛的願還有局限,不可能讓我得到一切的智慧、大悲、神通等的功德吧?”要知道,彌陀本願能夠圓滿賜予你一切利益。正如《往生論》中所說:“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阿彌陀佛的本願不可思議,凡是值遇的人決定不會空過,必定能夠速疾成滿功德大寶海。由于彌陀願海具有圓滿一切功德的特性,所以是“滿足願”。
“明了願故”:彌陀願海能夠開明衆生的本心。也就是當願海裏流現的光色、音聲、香氣等加持到你的時候,立即就能開明本心。比如在寶池當中沐浴,能夠蕩除心垢,明了自性。聽聞到風吹寶樹發出的樂音時,心中頓時會得到開悟。同樣,在菩提樹下,六根觸到菩提樹的六塵,這時候你的心就會遠離垢染,就能當下契合無生,得到甚深法忍。所以是“明了願”。
“堅固願故”:彌陀願海能夠加持往生者的心,讓他的心轉成堅固的品質。從此之後,無論遇到哪種境緣,善根都不會動搖。乃至菩提果之間,永遠不會退轉。換句話說,彌陀願海的特點,就是透過種種幻變,完全攝持住你的心,讓你的悲心、智慧、正見等的功德全部達到堅固。就像《往生論注》中所說:得到佛力住持之後,即使生在叁界水火當中,心中的無上菩提種子畢竟不壞。因爲心中的善根已經轉成堅固的體性,所以是“堅固願”。
“究竟願故”:彌陀願海攝持衆生的心永不舍離,讓你達到最極清淨,達到究竟果位爲止。
總之,正是因爲彌陀願海具有這些功德,所以,從佛的願海當中顯現的菩提樹真正實現了本願,以圓滿、明了、堅固、究竟的方式成辦利他的大用。
下面通過較量,顯示極樂國土裏,清風吹拂七寶樹時發音聲的功德莊嚴:
佛告阿難:世間帝王有百千音樂,自轉輪聖王,乃至第六天上,伎樂音聲,展轉相勝千億萬倍。第六天上…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四十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