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法時代的衆生,即使有億億人修行,也難有一個能脫離輪回;只有念佛,乘佛的願力,才能脫離生死輪回,往生淨土。
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依靠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救度。就好像石頭,不管大小,一旦放在水面上,都會沈入水底;但是如果放在船上,不但不會沈入水底,而且會隨船到達彼岸。我們都是六道輪回的罪惡生死凡夫,在六道的苦海裏,沒辦法以自己的力量來脫離六道苦海;唯有靠阿彌陀佛大慈大悲的救度,靠阿彌陀佛大慈大悲的大願船,才能離開娑婆的此岸,到達極樂世界的彼岸。石頭能不能到彼岸,不在于石頭的大小和重量,關鍵在于有沒有靠船:如果有船,就不會沈入水底;沒有船,即使再小的石頭,也會沈入水底。衆生修行能不能解脫,不在于煩惱深淺、功德大小、會不會修行,關鍵在于有沒有靠阿彌陀佛的救度。
生生世世以來,我們殺過的人可以說無量無邊;曾經當過強盜、小偷;曾經欺騙人家,說人家的是非;也曾經侮辱別人,騙了別人的感情,毀了別人的清白……生生世世以來所累積的殺生、偷盜、邪淫、妄語的罪業無量無邊。
那怎麼辦?就要忏悔:“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在佛前求忏悔。”可是剛剛在大殿裏忏悔,離開大殿就和人爭吵,發脾氣,這是真忏悔嗎?這種強盛的貪瞋癡煩惱、剛強的脾氣,恐怕這輩子都降伏不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將來會受什麼果報?“信施難消”“袈裟之下失人身,再得人身複幾時?”“一失人身,萬劫難複”,往往是指我們出家衆。
末法時代的衆生,往往是修行有心,但是用功無力,因此必須有外來的依靠。但羅漢不能依靠;菩薩不徹底;十方諸佛如果要救度衆生,有緣的能夠救度,無緣的就沒法救度,尤其是娑婆世界的衆生,更是難以救度。《悲華經》說:娑婆世界五濁惡世的衆生,專行惡業,剛強難化;這樣的衆生,諸佛世界不能容受,因此一千四佛離我們而去——等于說,娑婆世界的衆生,因爲煩惱業障太過深重,被一千四佛所舍棄,沒辦法救度。
只有“南無阿彌陀佛”能夠救度我們,因爲阿彌陀佛曾經爲我們發四十八大願,經過兆載永劫,爲我們積植菩薩無量德行。《無量壽經》裏介紹:在久遠無量無邊、無央數劫前,有一位國王,悲愍衆生生生世世輪回六道不能解脫,所以發心出家,成爲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佛座下,法藏比丘觀察了二百一十億佛土,把二百一十億佛土之中最上、最妙、最精華的部分搜集起來,作爲祂發願的參考。法藏菩薩發四十八大願,光是思惟規劃四十八大願的藍圖,就用了五劫的時間;發了四十八大願之後,爲了圓滿這四十八大願,法藏菩薩又經過兆載永劫的時間,積植菩薩無量德行。
“劫”是印度最高的數量單位,有小劫、中劫、大劫。一小劫是一千六百八十萬年,二十小劫是一中劫,四中劫是一大劫,一大劫大抵等于十叁億四千四百萬年。
《法華經·壽量品》描述釋迦牟尼佛成佛的時間,是用“五百塵點劫”來形容的。把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的叁千大千世界磨成微塵,從西邊到東邊,每經過一個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的叁千大千世界,就放下一粒,直到把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叁千大千世界的微塵通通放完。釋迦牟尼佛就問弟子們:這些微塵多不多?可以計算嗎?弟子們說沒辦法計算。釋迦牟尼佛又進一步說,把下過微塵和沒下過微塵的叁千大千世界,通通磨成微塵,一粒微塵代表一劫,這就是五百塵點劫。釋迦牟尼佛成佛以來已經超過這個時間。
而阿彌陀佛爲了完成救度我們的功德,經曆了多少劫呢?經曆了“兆載永劫”。億上面就是“兆”,“兆劫”,就是一兆的劫;“載”是中國最高的數量單位。“兆”和“載”還可以算出來,劫也可以算;但是“永劫”就沒辦法算,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永遠的劫數。
經典上說,阿彌陀佛累生累世以來,割肉喂鷹,舍身飼虎,求頭給頭,求眼給眼,做布施,修忍辱,持種種戒,都是爲衆生所修所作,盡虛空遍法界沒有一個地方不是阿彌陀佛爲我們布施頭目、腦髓、骨肉和全身種種器官的地方,祂以這樣的布施來和十方世界的衆生結佛緣,結救度的緣。經過兆載永劫,阿彌陀佛終于完成四十八願,建成極樂世界。祂把所有的功德都容納在“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萬德洪名裏,成爲阿彌陀佛這一尊佛。
《阿彌陀經》裏說:“阿彌陀佛成佛以來,于今十劫。”表示阿彌陀佛在十劫以前就已經完成了極樂世界,也完成了救度我們的功德。我們要離開娑婆世界到達極樂世界的所有資糧和功德,阿彌陀佛都爲我們完成在“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當中,這六字名號的功德,能夠償還我們的所有債務。
不管出家在家,只要有阿彌陀佛的救度,就通通能夠離開六道苦海。剛剛講過,大石頭、小石頭能不能到彼岸,關鍵不在于大小,而在于有沒有依靠船。能不能脫離叁界六道輪回,不在于出家在家、會不會修行、善人還是惡人,關鍵在于念佛,靠阿彌陀佛的救度。念佛,就能脫離叁界六道輪回。在家人如果念佛,願生極樂世界,他就會往生極樂世界;出家人如果沒念佛,就不能往生極樂世界,就還要輪回六道,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斷除貪瞋癡煩惱,償還生生世世殺盜淫妄的債務。換句話說,在家人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就勝過出家人;出家人沒有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就輸給在家人。
佛教講慈悲,尤其是講佛的大慈大悲。沒有慈悲就沒有佛教。佛教所謂大慈大悲就是拔苦與樂——拔除衆生六道輪回之苦,給予衆生快速成佛的安樂。佛教八萬四千法門,只有淨土法門能夠達到大慈大悲這個目的。大家得到人身,又能夠現出家相,很難得。出家修行,弘揚佛法,利益衆生,就要自信教人信,信受阿彌陀佛的救度。自己能夠解脫,並把淨土法門告訴我們的父母、兄弟姐妹和一切有緣衆生,使他們也能往生極樂世界。
佛經祖語闡述念佛利益、功德、容易
不斷煩惱得涅槃分。
——昙鸾大師
淨土法門,即使煩惱沒有斷,也能夠離開叁界,往生極樂世界。在今生今世就能夠預先得到涅槃的身份。
不斷惑業得預補處,即此一生圓滿菩提。
——印光大師
不用斷除貪瞋癡的煩惱,就能預先得到一生補處的階位。在我們苦苦惱惱的這一輩子,就能圓滿菩提,成就佛道。
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名無上深妙禅。
——《大集經》
不管是聖人還是凡夫、善人還是惡人、出家衆還是在家衆,只要專念阿彌陀,就可以說他在修無上深妙的禅。參禅打坐,要明心見性,然後依性起修;持咒觀想,學密宗叁密相應;朝山拜忏,深入經典,到深山閉關苦行苦修,這些都不如專念南無阿彌陀佛。經典上,釋迦牟尼佛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用這十四個字來顯示專念阿彌陀佛的容易和殊勝:“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名無上深妙禅。”什麼叫作禅定?外不著相就是禅,內不動心就是定。就是說:不向外去執著色聲香味觸法,不執著外面的好壞,就叫作禅;內心不雜亂,不攀緣,不被任何是非、善惡所動亂,就叫作定。這做起來不但很不容易,而且不能擁有禅定的功德。如果能夠念佛,即使我們沒有禅定的功夫、功德,也沒有斷除煩惱,可是等同在修無上深妙的禅,等同擁有無上深妙禅的功德。
修行無別修,只要識路頭,路頭若識得,生死一齊休。
修行,除了念佛,沒有別修的。不是指修這修那就算是修行,只要認得修行的路頭,即掌握到解脫生死的關鍵。路頭就是念佛,只要念佛,生死當下就能夠了斷。
一句彌陀無別念,不勞彈指到西方。
只要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不雜修雜行,將來命終的時候,不必彈指之間就到極樂世界,超越六道生死輪回。
不用叁祇修福慧,但將六字出乾坤。
要成佛,從初住開始算——初住就不會退轉,一直向前進——還要經過叁大阿僧祇劫。但只要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就進入一生補處。一生補處就是補佛位,也就等同成佛。因爲一個佛國只有一尊佛,其他衆生即使有佛的身份,也要降下一格,成爲補處的菩薩——候補位。就是說,要在這個淨土成佛,必須等這個淨土的佛退位了,才能成佛;也可以到別的淨土去成佛,這就叫作“一生補處”。到了極樂世界,當下就進入一生補處的佛位,不用經過叁大阿僧祇劫修福修慧,也不用經過一個階位一個階位才能成佛。淨土法門是靠彌陀慈悲救度的力量,橫超叁界,也橫超五十一個階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即一生補處)的階位。所謂“名體一如”,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就是阿彌陀佛的本體,阿彌陀佛所有的功德都在六字名號裏。只要專念六字名號,依靠南無阿彌陀佛,就能出離叁界六道輪回。
六字洪名真法界,不須方便自橫超。
法界是指佛的境界。六字就是佛的境界,六字南無阿彌陀佛就是法界。只要念南無阿彌陀佛,不假借其他的法門、其他的功德,自自然然橫超叁界、橫超五十一個階位。
莫訝一稱超十地,須知六字括叁乘。
你不要驚訝、懷疑這六字;專念南無阿彌陀佛能夠超越十地,六字名號已經涵蓋了叁藏十二部經的法門和功德。即使“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修種種法門,也不過是爲了了脫生死,成佛而已。要了脫生死,只要真信切願,專念彌陀名號往生極樂世界,豈不是叁藏十二部經的法門都掌握了?
一句佛號,包括一大藏教,罄無不盡。
叁藏十二部經的法門和功德,全收在六字名號裏,沒有缺少。
一代時教,皆念佛法門之注腳。
釋迦牟尼佛一輩子所說的經教,都是爲了解釋念佛的道理。現在我們在釋迦牟尼佛的教下出家,依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來修行,把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傳播給大衆,自…
《淨土宗是彌陀慈悲救度的法門(淨宗、慧淨上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