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傳喜法師九華山《地藏經》講經開示▪P3

  ..續本文上一頁地藏菩薩摩诃薩,也是我們自己的淨心地的代表。地藏菩薩是誰?也可以說是我們的淨心地,祂就是我們的代表,所以稱爲本尊。

  在佛法修行裏面,比如說有:上師、空行、本尊。像我們平時都知道皈依叁寶,佛、法、僧,這是外在的皈依叁寶;從內在修行上,上師是我們法的賜予者,賜予什麼法呢?就是本尊的修法,然後産生的護法、空行,這屬于內在的,修法的體驗。佛法有人天增上,聲聞、緣覺、菩薩乘。佛法修法裏面,又分爲外叁乘和內叁乘,外叁乘是聲聞、緣覺、菩薩;內叁乘是行部、事部、瑜伽部,唐密、像我們現在放焰口,小蒙山,昨天的施食,都是屬于這個範疇。內叁乘——行部、事部、瑜伽部裏面就有本尊的修法。爲什麼分行部、事部、瑜伽部呢?就是因爲本尊修法的區別。在行部的時候,本尊還是外在的,要你觀想;到瑜伽部的時候,本尊是內在的,跟你是一體的,所以根據本尊離我們的距離,越來越近,分出內叁乘。無上瑜伽部又有叁乘,越修到裏面的時候,開顯得越殊勝,所以外叁乘修法要叁大阿僧袛劫才能成佛;內叁乘修法十六生就成佛;無上密叁乘,這一生即身就可以成佛。這裏面本尊地藏王菩薩,以後你要修法的話,我們的心,本然、本覺的心,跟地藏菩薩是同體的。所以,這種觀修的時候就稱爲本尊,修法的本尊。前面覺林菩薩講到的那個畫家,說胸有成竹,心裏面有竹子才畫得出竹子,但是畫出竹子,這個竹子又不知道你的心,所以我們要修到外和內能夠一致,而不是隔離的。我們現在是六根門頭,眼睛不知道鼻子,鼻子不知道嘴。如果回光返照的時候,就同一體,六根都是同一覺性所顯發的,這是回歸之道。

  在宇宙裏,地球上的這些生命,在經典裏講就像是有罪,像是發配來的一樣。別人不要了,太差勁了。大悲菩薩來救我們,告訴我們怎樣能夠自我淨化,什麼是正確的活法。有正確的活法了,幾十年下來,這個生命是有真實功德的。反過來說,幾十年下來,造的都是妄業,還連累自己受苦,自造業自受罪。所以這本經就是講地藏菩薩來到這個世界怎樣來救度我們的。

  這節課我們就開始講這個經的題目的部分。

  大家都看到了,這部經的名字叫《地藏菩薩本願經》,經的題目都有規律的,比如說我們熟悉的一些經文,每一本經都有名字,仔細的人就會總結。老祖師總結:把經的名字分爲“單叁複叁具足一”。經的名字裏,有人的名字、有法、有比喻這叁種。像《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菩薩這是菩薩的名字,本願是祂救護衆生的大悲願力,一切法都從這裏生出來,所以《地藏菩薩本願經》是人和法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名字;還有一種,就是人和比喻,比如“如來獅子吼”,如來是指人,獅子吼是比喻;還有法和比喻,像“妙法蓮花”,“妙法”是法,“蓮花”是比喻,是法和比喻而形成的名字。有的都是講人,像《佛說阿彌陀經》,釋迦牟尼佛是人,“佛說”,這個前面的“佛”是指釋迦牟尼佛,說的是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這是兩個人合成的一個名字。有“人”和“法”一起的,有“人”和“比喻”一起的,也有這叁個都具足的——一個經的名字裏既有人的名字,也有法,也有比喻。比如說《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是比喻,“大方廣”是法,“佛”是人。所以經的題目,一般性總共是七種。《地藏菩薩本願經》,就屬于人和法合起來的。

  經是所有一切經的通稱,所有的一切經是通,前面是別,前面名字是所有一切經都不一樣的,下面一個“經”字,梵語叫“修多羅”,也叫“契經”。經有貫、攝、常、法這四個特色:“貫”——經把佛法的意思可以貫穿在一起;“攝”——經把佛所講的法攝在一起,攝衆生的根基,佛的原意對衆生的根器;“常”——經是亘古不變的,不是說隨著時代,它就過時了,不會的;“法”就是叁世同遵——過去、現在、未來一切都遵守這個。經又像湧泉一樣,可以不斷地湧出智慧的,誦持者可以湧出智慧,得到智慧;經又像木匠的墨線一樣,作爲軌則依靠,經又可以成爲依靠;經也是莊嚴花鬘,諸佛來教化我們,經就是佛、佛法的莊嚴花鬘。我略略解釋一下《地藏菩薩本願經》的經名。

  “唐于闐國”,“唐”是唐朝,“于阗”在現在的新疆境內,現在這個“于阗國”早就沒有了,消失了。“叁藏沙門”,叁藏是指經、律、論,沙門是指出家人,通達經、律、論叁藏的出家人。在印度,所有的出家人都叫沙門。我們中國,沙門就指我們佛教的出家人。什麼叫沙門呢,佛言:“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爲法,名爲沙門”,就是指出家人。了達我們的心,回歸本源,能夠安住在無爲法當中而行一切法——這是沙門的含義。

  出家人都叫沙門,出家人又分四種,有四種沙門:第一種是勝道沙門,像佛、菩薩,聲聞、緣覺,屬于勝道沙門;第二種是示道沙門,示道沙門就是說法的善知識,他能把佛法告訴給我們。比如說在佛法當中的那些大善知識們,叫示道沙門第;第叁是命道沙門,命道沙門就是以戒定慧長養法身慧命,但是還沒有證得聖果的;第四種是汙道沙門,是指雖然出家了,但是不持清淨戒,甚至不聽佛的教導,做違背出家人的事情,叫汙道沙門。

  翻譯這個經典的實叉難陀,因爲是通達叁藏的,所以他至少屬于示道沙門。實叉難陀這位尊者的名字,翻譯成我們中國話的意思就是學喜。他的法名叫學喜。他通過梵文,印度的文字翻譯成我們中國的文字,在唐朝的時候翻譯過來的。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忉利天宮,忉利天又稱爲叁十叁天,是過去因地的時候,有一個女的看有個廟破了,佛菩薩像都露出來了,她就發動大家來建廟,她找了叁十二個人一起建,建好之後,因爲建廟的果報她升天,叁十二個人個個也升天做天主,加上她叁十叁個人都升天,所以這個天又稱爲叁十叁天。東南西北各有八個,然後加上當中一個。這個天黃金爲地,也是非常莊嚴的。我們民間所講的“玉皇大帝”就住在這個天,所謂“帝釋天王”,這個忉利天的天王就是“帝釋天王”。在小乘經典裏面說,佛陀成佛之後七年升忉利天宮爲母說法;大乘經典說佛成道之後十七年升天宮爲母說法,具體是七年,還是十七年,不去考證了,沒辦法考證了。小乘也好,大乘也好,都認爲佛陀是有升天,以神通力升天爲母說過法。每次我們去印度的時候,去到王舍城郊,這個地方有一座塔,到現在這座塔還在,像一個土丘一樣的,每次我們去,還是會去紀念,所以這個地方就是佛陀示現神通去忉利天宮爲母說法的地方,到現在這個遺迹在印度還有,因爲佛弟子不管大乘小乘都記載了這個事情。我們朝聖的時候都講:這是佛陀示現神通爲母說法的地方。

  當時是什麼樣一個背景呢?那些國王大臣都信佛了之後,那些外道就特別不舒服,就要來跟佛辯論,辯論不過,還要來比神通。佛就告訴弟子們,不准跟他們現神通,回避他們,不跟他們比神通。結果這些外道就說,你看他們沒本事吧,你看!不敢跟我們比!有一天,佛陀托缽吃好飯了之後,正好有一個信徒供養了一個芒果,佛陀把這個芒果吃好之後,把核給阿難尊者,說:你把這個芒果就種在我前面,洗缽水澆在這上面。結果芒果核埋在土裏,洗缽水這麼一澆之後,啊!這個芒果就破土而出,呼呼呼呼就長起來,就像我們看的電影一樣,幾秒鍾,就這樣嘩嘩嘩長成一棵樹,枝繁葉茂,開花結果。沒有幾分鍾,大芒果結出來。佛陀說:來,阿難,你把芒果摘下來分給大家吃。大家吃了,喔!從沒有吃到過這麼好吃的芒果。

  那些外道要來跟佛陀比神通,佛陀避開,不跟他們比,但是這個時候佛陀示現了這種很神奇的神通。示現完了之後,佛陀跏趺坐,然後從地上就飄起來,飄在空中。飄在空中頭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頭上出火,這樣子種種的變化,然後就嘩嘩嘩地飛,飛到天上,漸漸人們看不到佛了。外道也看到了,外道也看到那棵芒果樹了,但是外道會服嗎?不會服的。這麼神奇的事,這個世界不服的人,你怎麼講他也不服的。外道又來造謠了,他說:這個瞿昙啊,看到我們怕了,自己死掉了。佛陀就以這樣的神通力就從人間消失了,升到忉利天宮。

  第五年,佛陀也到了舍衛國弘法,這裏的國王——頻婆娑羅王也皈依了佛,後來這個消息傳到了淨飯王的耳朵裏。舍衛城離佛陀的家——迦毗羅衛國不遠,都在恒河的北面。他們聽說,釋迦牟尼佛啊!我們釋迦族的太子成道了,教佛法,弟子很多,外面的國王都皈依他了。淨飯王聽到之後,就特別思念自己的這個太子,然後就想派人跟太子說:你既然成道了,爲什麼不回家呢?我想你啊,我想見見你。結果派了一個使臣去,一去就不複返了,就回不來了,派第二個去,又不回來了,他們見到佛陀就跟佛出家了,聽兩句法就證得阿羅漢果,不回去了。

  父王淨飯王就特別地著急,怎麼辦呢?這個任務完成不了嗎?然後就問一位叫優陀夷的,說:“你能完成這個任務嗎?”優陀夷說:“無論如何我要把這個信傳到,回來報告您。“結果他也傳信去了,倒是回來了,也變出家人了。

  那就可以知道,釋迦牟尼佛的威德力不可思議。看到這種威德力,大家就忍不住跟佛出家了。見到佛叁十二相、八十種好,佛講起法來,弟子們身心舒泰,馬上就從四大的牢籠裏解脫出來了。一般的人聽佛陀講幾句話,就會證法眼淨,就正本清源,入聖流了,就知道這個宇宙裏,什麼是真實的狀態,生命真實的狀態應該是什麼。我們現在都是迷惑顛倒的,聽佛一說之後,就開始正過來了,就入聖流啊。

  優陀夷回來之後,跟父王說:“哎呀,這是不得了啊。”父王問:“怎麼樣?祂以前在家裏,我給祂起叁時宮殿,現在住得怎麼樣?”你知道佛陀在給孤獨園,給孤獨長者用什麼給佛建的精舍嗎?純的檀香木造的檀香樓閣,佛陀住在檀香樓閣裏。所…

《傳喜法師九華山《地藏經》講經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