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彌陀佛的國土▪P2

  ..續本文上一頁》言:“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佛說無量壽佛經》言:“無量壽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或照百佛世界,或千佛世界。取要言之,乃照東方恒沙佛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複如是。或有佛光照于七尺或一由旬,二叁四五由旬,如是轉倍,乃至照一佛刹,是故無量壽佛,號無量光佛,…。

  阿彌陀佛,果上的威神光明,皆由因中發願:“設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願力所成就。

  (十叁)壽命無量願

  《佛說無量壽佛經》言:“無量壽佛,壽命久長,不可稱計,汝甯知乎?假使十方無量衆生,皆得人身,悉令成就,聲聞緣覺,都共集會,禅思一心,竭其智力,于百千萬劫悉共推算,計其壽命長遠之數,不能窮盡,知其限極。

  阿彌陀佛,壽命無量,亦是因中發願“設我得佛,壽命有限量,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覺之所成就。

  以上二願,是求得佛身光壽無量願,以下叁願,是攝取眷屬願。

  (十四)二乘無數願

  十方諸佛,莫不皆權巧方便,先以小乘教化衆生,然後令其回向佛乘,阿彌陀佛亦然。故《無量壽佛經》言:“設我得佛,國中聲聞,有能計量,乃至叁千大千世界衆生,悉成緣覺,于百千劫,悉共計較,知其數者,不取正覺。”

  (十五)眷屬長壽願

  人之壽命長短,皆由業力支配,不可強求。佛的應身壽命,則由佛之願力及所教化衆生的機緣而定。阿彌陀佛,欲其國土衆生壽命皆與自己無異,故因中發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命無能限量。除其本願、修短自在,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因佛的願力支持,故極樂世界國土衆生,壽命皆無量。如《無量壽佛經》說:“聲聞菩薩天人之衆,壽命長短,亦複如是,非算數譬喻所能知也。

  (十六)無諸不善願

  不善之法,即是惡法,國有惡法,衆生必苦,亦必墮落。如娑婆世界,處處荊棘,衆苦煎熬,命終還要墮落,皆因衆生作惡之過。阿彌陀佛爲成就國中天人,壽終不更墮落叁途,故又發願,令國中天人,不但不作不善,連不善之名,亦可免聞,如經言:“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乃至聞不善名者,不取正覺。”

  (十七)諸佛稱揚願

  阿彌陀佛,功德巍巍,四十八願,嚴淨國土,成就衆生,故爲十方諸佛所共稱贊。經言:“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十八)念佛往生願

  凡稱念阿彌陀佛聖號,乃至十念,無不往生極樂者,全憑佛之本願慈力加被。如《無量壽佛經》言:“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十九)來迎接引願

  阿彌陀佛與諸聖衆,親來接引,該是上品上生者。《無量壽佛經》言:“十方世界,諸天人,其有至心願生彼國,凡有叁輩,其上輩者,舍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此等衆生,臨壽終時,無量壽佛與諸大衆,現其人前。

  此是阿彌陀佛,因中發願:“設我得佛,十方衆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命終時,假令不與大衆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今既成佛,不違本願,親來接引十方念佛衆生。

  (二十)系念定生願

  《無量壽佛經》言:“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聞我名號系念我國,植衆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系念,是念念不忘,是正行;植衆德本,是福慧雙修、是助行。至心回向,是以正助二行功德,回向往生,結果,必然得遂所願。

  以上二願,是攝取他國菩薩,此後八願是攝受本土菩薩。

  (二十一)叁十二相願

  叁十二相,是叁十二大人相:在家轉輪聖王,梵王,帝釋,出家法身大士,十方諸佛皆具足叁十二相。其他佛弟子,隨各人之福德因緣或具二十相,叁十相,或叁十二相不等。如阿難尊者,升座結集佛經時,因其叁十二相,人皆疑是釋尊再來,及其說:“如是我聞

  ,群疑方釋。阿彌陀佛,欲其國中天人,皆具足叁十二大人之相,故于因中發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成滿,叁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覺。”

  (廿二)必至補處願

  補處,即一生補處,謂盡此一生,即可成佛,即可補佛之處,如娑婆世界彌勒菩薩,當來下生補釋迦牟尼佛之處。東方淨琉璃世界,日光菩薩,月光菩薩,將補藥師如來之處。西方極樂世界,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將補阿彌陀佛之處。

  阿彌陀佛,欲其國中菩薩,皆能一生成辦佛事,可補佛處,故因中發願:“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衆,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爲衆生故,披弘誓铠,積累德本,度脫一切,遊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恒沙無量衆生,使立無上真正之道,超乎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若不爾者,不取正覺。”阿彌陀佛,願力如斯,故凡修淨業,得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者,不特皆得叁不退轉,而且能即此一生,便補佛處。

  《佛說阿彌陀經》說:“極樂國土,衆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極樂世界無量無邊衆多一生補處菩薩,皆于十方佛國,候補作佛。如《大乘入楞伽經》說:“十方諸刹土,衆生菩薩中,所有法報佛,化身及變化,皆從無量壽,極樂界中出。

  (廿叁)供養諸佛願

  廣修供養,親近諸佛,是每一學佛者所應爲,但諸佛國土,廣大而遙遠,如無神足通,或佛力加被,恐難成辦。阿彌陀佛,欲國中衆生,廣修供養,藉此機緣,親近十方諸佛,以候補諸佛之處,故因中發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承佛神力,供養諸佛,一食之頃,不能遍至無數無量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廿四)供具如意願

  供養諸佛必需供養之具,娑婆世界衆生,欲供養叁寶,或做功德,每限于經濟,心有余而力不給,致使事與願違。極樂國土衆生,不但于一念頃,即往無量無數諸佛國土,且意欲以何物供養諸佛,物即隨念而至,或以飲食,或以上妙衣服,或以上寶珍品,廣修供養,如意無缺。此皆是阿彌陀佛,因中發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在諸佛前,現其德本,諸所求欲供養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覺。”憑阿彌陀願力加被,供養之具,悉皆如意。

  (廿五)說一切智願

  一切智,是佛叁智之一。佛的叁智是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能知一切法的總相,即是空相,名一切智;知一切法的差別相,即是假相,名道種智;知一切法的總相別相,不一不異,亦即是中道理,名一切種智。佛以叁智,圓證中道,故說“叁智圓明”。

  學佛之人,若知一切法緣起性空,斷見思惑,證真空理,成阿羅漢道,名小乘聖者,即得一切智。若知諸法差別相,入俗利生,斷塵沙煩惱,伏無明惑,即是大乘菩薩,得道種智;若知諸法即空即假,空假不二,事理圓融,斷四十二品無明,證本具清淨法身,即是佛果菩提,得一切種智。

  阿彌陀佛欲其國中菩薩,皆達諸法空相,能說一切智道,助佛教化,國中天人,令證我空,故發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能演說一切智者,不取正覺。”

  (廿六)得堅固身願

  阿彌陀佛,欲其國土衆生,相貌端正猛健,身體堅固不壞,故因中發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得金剛那羅延身者,不取正覺”。

  金剛是金中之精英,堅固不壞,利可斷金,是世間稀有之寶。“那羅廷”,譯名堅固,是天上力士名。《涅槃經疏》言:“那羅延”,此翻金剛。《慧苑音義》上言:“那羅延,此雲堅固。

  或言:那羅延是天神,或天之名。《秘藏記》言:“那羅延,叁面,青黃色,右手持輪,乘迦樓羅鳥。是十九執金剛神之一。今言金剛那羅延身,意取其堅固、勇猛、壯健之義。可知極樂國土衆生之色身,既堅固,猛勇又壯健,絕無病苦,其壽命長至無量無邊阿僧祇劫。加上環境美好,助緣殊勝,皆能一生成辦佛事。

  (廿七)嚴淨極妙願

  極樂國土,宮殿樓閣、蓮池園林、階道欄楯,甚至國中衆生,一切生活所需之物,種種形狀,顔色,類別,無不皆光潔嚴淨,美妙殊勝,誠非語言所能稱量。而其衆生所得天眼,何止明察秋毫,且一覽無際,莫能辨其名數。此皆是阿彌陀佛因中發願之所成就,《無量壽佛經》言:“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一切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衆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辨其名數者,不取正覺。”

  (廿八)見道場樹願

  道場樹即菩提樹,此樹下有金剛座,佛坐此金剛座,入金剛定而成佛,名道場樹。極樂世界的菩提樹,不但無量光色,且高達四百萬裏,若非佛力加持,或功德殊勝的法身大士,實有困難。阿彌陀佛欲其國中菩薩,無論功德殊勝者,或初發心菩薩,皆能有目共此無量光色,美妙奇特,高入雲霄的道場樹。故于因中發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見,其道場樹,無量光色,高四百萬裏者,不取正覺。”

  (廿九)得辯才智願

  善巧說法的才能,謂之辯才,又名四無礙辯。分別有四:

  法無礙辯:法,指一切名句文能诠的教法;菩薩善巧說法,于教法無滯,名法無礙辯;義無礙辯:義指教法所诠的義理;能明了義理無滯,方便演說,是義無礙辯。詞無礙辯:善能通達十二類衆生各種語言,應機說法,衆生又能隨類各得解,名詞無礙辯。樂說無礙辯:善爲衆生演說正法,語含妙理、言應萬機,說法不懈,名樂說無礙辯。

  智是智慧,智慧有叁,即是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阿彌陀佛欲其國中菩薩,皆能誦經解義,依義修行外,還能宣說法要,辯才智慧無礙,故因中發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若受讀經法、諷誦、持說,而不得辯才智慧…

《阿彌陀佛的國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