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有,不管有成就沒成就,我功德不失。起碼我念佛功德不失,我自信我自己的信願是比較堅定的,我不會有退心的,到現在我已經七十歲以上了,我還能退心嗎?不可能了,是不是?
但是這些年來究竟你得到了什麼?別人會問我。好,我也得到了真實的利益。什麼真實利益呢?在修持過程中對于佛陀給我們說的一切教法,我們依教奉行,能夠把佛陀所說的,我們佛法的真實的含義,在某些方面,某種因緣下,多少有點體悟。我只能說是體悟,因爲什麼?我不是開悟,我不能說是證悟,因爲我修證不夠,所以只能說是一點體悟,這個還無所謂。最大的利益,尤其是我這一生,在後半生活得比前半生輕松一點,煩惱上比過去稍微減輕一點,也不過如此。但是這樣的話,在我們現在這個社會,工作頻率很緊張的情況下,我們人員素質、社會問題,種種的現象當中,我們時時刻刻都在煩惱當中,都在困惑當中,都在種種的逆緣逆境裏掙紮,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甚至于家庭當中、夫妻當中,都在摩擦、煩惱、障礙、困惑、壓力,在種種這些煩惱的包圍之中。如果說你在這些問題上有了一個比較深入的體會和理解認識,在修持上、在心性上放得平靜了一點,能夠進一步地理解一切都是緣生法,都是過去的因果關系,您還執著嗎?您還跟人家較真兒嗎?還去分別嗎?這些如果都減少了的話,您想您還煩惱嗎?自然煩惱就少了。我也就是在這上頭,多多少少地煩惱少了這麼一點點。說我們衆生沒有煩惱是不可能的,起心動念都是煩惱,說惡的煩惱,逆緣是煩惱,順緣順境仍然是煩惱,善的東西也是煩惱,那就是說,在衆生情見裏頭,你如果不能以佛陀的教導,對煩惱執著這些習氣減輕、排除的話,你永遠在煩惱堆裏頭,這個煩惱不是你想去就能去,不是你想不讓它來它就不來的,它不由你。俗話說善根何時發現不知道,業力什麼時候冒出來你也不清楚。我們衆生這一生當中,說句不客氣話,沒有一刻不在思維分別當中,衆生就沒有不起念的時候,一起念就是衆生知見,就是人我是非,就是分別執著,離不開色聲香味觸法,眼耳鼻舌身意,你這六根對六塵,然後産生六識,處處都是煩惱。但是我們又不能不在現實生活當中生存,修持還是在現實生活當中修持,這叫什麼?你要是明白了這些道理了,我們知道,人生如夢,在這個夢的一生當中,黃念祖老居士曾經說:古德都說雖然人生如夢,還要大做夢中佛事。這一點很要緊,我經常跟我們同修提出,明知是假,還要借假修真,沒有假你哪知道真呢?一開始我們說的相對論,就是在這上要起作用了,明知道是假的,既是假的它對面就是真的,你不用這個假的來修,你就不知道哪個是真的,所以這就叫“借假修真”。真正你證悟到、修持到真的顯現出來的時候,這個假的就沒有用了,但是你不能不利用它去修。我們都知道,緣起法是緣起性空,既是性空它就不存在了,對不對?所以說我們是不執著假,我們不分別不執著,但是我也不廢除這個假相,明知是假但是不要廢除,要利用這個假,是不是這個道理?所以說我真正在這幾十年的用功當中,得到的並不是很多,成就也不是很大,只不過就是減少點煩惱而已,也就是活得輕松一點了。
所以這個問題大家不要錯會,認爲你夏法聖,又是夏蓮居的孫子,又是追隨黃老身邊,你又修行這麼多年,怎麼樣怎麼樣。不要有一種盲目的崇拜,我們現在追星族太多了,世法上的追星族是明星、歌星、球星,佛法上何嘗不是呀?我們佛教上的追星族大大超過了世俗,可能我說的有點聳人聽聞,我們看一看,是不是有這種現象?某某人是大德,某某人是善知識。所以平常就有人稱謂我,您老是善知識。我說誰是大德呀,什麼叫“德”我不知道,我就知道念佛,善知識,我還找善知識呢,我尋求了好幾年了,從黃念祖老居士往生以後,我就在尋訪善知識,到現在我還沒尋訪著。不是沒有善知識,真正有修德的善知識深藏不露,我們難以遇到,所以我們就要忏悔,求佛菩薩加持,給我們這個求善知識的因緣。但是我很可憐,我福報不夠,自從黃老往生這十二年來,到現在我還沒有真正尋到一位善知識,那我們修學上就會有障礙,有了問題我沒地方請教。過去親近善知識,有什麼問題跑到黃府去請教,當時能給你印證一下,有問題給你解釋一下,用功上出了一些偏差,給你糾正一下,我們多踏實呀,避免自己走彎路走錯路,甚至于走火入魔。沒有善知識就麻煩了。沒辦法,結果如何,這十幾年來逼著我要看書。可以這樣講,這二十年來我才開始,我不叫誦經,我叫看經,我不叫讀論,我在學習古德的法語論著。爲什麼?我過去不研究經論。人家說,你學佛的人,你不研究經論,你怎麼明白佛法的道理?我是由事相上入佛門的,自幼一個佛教家庭,這種環境這種因緣,日常的薰習,自幼隨喜道場、親近高僧、親近善知識,是隨同自己的老人共同來去,當然不是我個人了。本來你四五歲你到廟去聽講,聽什麼?師父講,講的什麼?小孩子懂什麼。我上小學的時候也是,上學以前先上廟裏去吃早齋,跟著上一會兒殿,看到了七點多了該上學了,從廟裏出來奔學校去了,因爲我當時上學的地方離廟很近,下午下了學先不回家,先上廟裏,隨著隨喜隨喜,然後吃完晚齋回家,晚上做功課,那都是因緣隨喜的問題,但是真正對法會、講經,你說一個十來歲的孩子,懂什麼?十來歲是後來了,當時那會兒都是四五歲、六七歲、七八歲時候的事情,當然什麼都不懂。但是這種薰習使我跟佛法有緣,對佛法産生歡喜。我們兄弟這麼多,當時都受了叁皈,但是受五戒的只有我和我姐姐兩個人,其他兄弟都沒有受戒。到現在我只受了一個五戒,菩薩戒我沒受過。因爲我認爲我的五戒還沒有清淨,幾十年來我這個戒並不是真正的清淨,看來我們衆生守戒很要緊,真正守戒清淨非常難,逆緣太多,汙濁的環境,惡劣的外部環境的影響、熏染非常厲害,所以我並沒有去受菩薩戒,我就想把五戒守得清清淨淨就好了,但是也很難。因此我從來不勸人出家,我不勸人吃素,受戒也是個人自己的條件,自己去選擇受什麼戒,我決不主動勸人家去受菩薩戒吧,這話我不敢說。但是受菩薩戒,有受菩薩戒的功德,但是破戒罪加一等,你不受戒就無所謂犯戒。做了不善之事,只是背一個不善的因果,但是你不背破戒的因果,但是你受了戒呢,做了一切善事,一切功德你還加上持戒的功德,所以自己看看哪個合適,自己看看能夠把握住什麼程度,來選擇自己受什麼戒。我是贊歎受戒人,但是我不主動地勸人家盲目地受戒,這是我這一生來始終掌握的一個原則。
再一個問題就是,我在日常生活當中,周圍接觸的人,如果不是佛教徒,你想跟他談佛法要善巧方便,應機而說。他與佛法有緣,想探討,你就跟他介紹佛法的基本道理和基本常識,不要把那些民俗信仰上的迷信的事相上的那些事情跟他多講,他不會接受的,知識分子都是從理上來接受,而不是從事相上接受。你說佛法好,咱們現在都痛苦,五濁惡世,我們學佛,我們要出離叁界,我們學佛以後,我們都能成佛……。人家翻回來了,什麼是佛呀?佛,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就是智慧呀,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就是佛。人家說什麼叫自覺,什麼叫覺他,什麼叫覺行圓滿?說得清楚嗎?佛這一個字的含義講得明白嗎?你要給他講不明白講不透徹的話,有知識的人決不盲目信,這種情況我見多了。所以跟知識分子、跟學者、跟哲學家、跟科學家,搞科學的這些人士,你跟他談佛法,你必須把道理說清楚,不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不會接受想當然的事情,不是一般人很自然就能夠聽你的,不可能。但是我們現在的信衆當中,盲目信仰的人很多,但是他的發心還是很純。什麼是純?誠心是真純,發心就是很純,但是道理他不見得明。所以你說這個純是真的假的,實際上是迷信的純,而不是真正的純,真正的純信應該從理上明,所以過去講“理明信深”,理不明你這個信不可能深。所以在這些問題上,你要跟周圍的人談,是那個因緣你談,不是那個因緣千萬不可勉強,否則的話你會遭到什麼呢?他要跟你辯論,辯論你又跟他說不清,他就會誹謗,他一誹謗就要造業。謗佛謗法的罪業很深,雖然不是佛教徒,謗法也是背因果,只是比我們佛教徒就輕一點,因爲佛教徒你是知法犯法,那我們的果報就深。因爲他謗法是由于我們沒有智慧,不能善巧方便地接引他,沒把道理給人家說清楚,你還死乞白賴跟他說你得信佛,引起他的逆反心理跟你辯論,而使他産生了謗法,這個因果關系在我們自己。所以我平常勸我周圍的同修,不要強加于人,佛法是因緣法,既然明白因緣法了,佛都度有緣人,不是有緣的佛決不強加,我們有什麼智慧德能,你能讓他信呢?你強加給他,佛菩薩都不強加給他。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應該好好地修,好好地培福,在修持過程當中,在冥冥當中,得到相應的時候,自然而然會給我們的智慧開啓,使你處理一切事情的時候自然會善巧方便。這個不是世智辯聰的問題,真正這種智慧的産生,是你不知不覺當中,使你處理一切事情都圓融無礙,這才是我們修持當中能得到的真實的利益。當然以上是我今天跟大家初次見面彙報一點我對佛教、 佛法在修持當中的自己的一點粗淺的體會和感受,也可以說是一個膚淺的認識,供養大家,向大家請教,如果不對的地方,還是那句話,我希望大家慈悲給我提出寶貴的批評。另外,我再說一下,聽說我們有很多同修,有很多疑惑點,或者需要我做一些簡單的解答,我很惶恐,因爲解答問題跟說我自己的心得體會是兩回事。爲什麼呢?心得體會是我過來的事情,可以說全是我自己內心的東西,是我日常生活當中所感受的現實的一種認識,當然我說起來就比較輕松。人家提的問題,就不一定是我觸及到的問題,可能有些問題根本我就沒涉入,因此就很難給大家做一個滿意的答複。如果在這種情況出現的時候,我還希望各位能原諒我的不學無術、知識淺薄,沒能滿足大家的願望。我最後謝謝大家。
(本文內容根據視頻記錄整理,未經夏法聖老居士審閱,僅供參考)
《念佛的要徑(夏法聖居士)》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