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世人都是在鼓吹擁有妙欲、享受人生等等,這些都是與清淨的修道之心或者清淨的持戒之心有沖突。我們要守持清淨的十善業道比如五戒等,必須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等等。所以深入觀察的話,只有少部分人能夠很樂意、很圓滿的持戒,其他的情況就不容樂觀了,這是最主要的一個條件,要得到人身就必須持戒。
第二是要行持布施、安忍等善法。得到人身之後,要讓人身具足修道的順緣,就要通過布施來獲得財富,通過安忍來獲得一個不太難看的相貌。我們要具足各種修道方便,雖然獲得人身,但是如果自己不自在:比如財富很短缺,爲了養家糊口,必須每天把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的去打工、去掙錢,試想一下,哪裏還有時間去修法呢?所以雖然得到了人身,但是沒有通過布施、安忍等等來獲得擁有修法的機緣、財富,實際上我們也沒有辦法圓滿修學佛法,這個條件也不太容易具足。
第叁是發願。發願我的善根要爲後世獲得暇滿人身而回向,基本上很多人都沒有這樣做。雖然修持了十善、布施、安忍等善法,但是沒有發願獲得暇滿人身,就無法成就能夠真實修持殊勝法義的暇滿人身。暇滿人身和普通人身是不一樣的,暇滿裏面有閑暇和圓滿,具有閑暇和圓滿的人身是能夠修行佛法的人身;而其他不具足閑暇和圓滿的人身,頂多是個普通的人身,就如現在的很多世間人,雖然具足人身,但不是暇滿人身,在他們身上不具足修法的機緣。暇滿人身一定是能修持佛法的人身,這種人身極其難得,非常稀有。我們現在得到了暇滿人身,就要好好珍惜。
“既得能辦人生利”,既然已經獲得了暇滿人身,就要讓暇滿人身成辦最大的利益。成辦什麼利益呢?人生的大義。人生的大義是什麼?利用暇滿人身修持出世間道、修持菩薩道、修持殊勝的佛道,這就是我們利用暇滿人身成辦的最大利益。而不是世間人認爲的:利用人身可以掙錢、擁有很多資具、讓自已的生活很幸福很圓滿。雖然這也是一種利益,但不是人身最大之利。暇滿人身能夠做其他人身根本做不了的事情。普通人身做不到的事,就是修道之事。暇滿人身既能修道,也能做一些普通的事。我們面臨這個雙選擇,如果用這個人身既能夠修道,也能夠成辦其他利益,那是非常圓滿的。
利益應分主要和次要。暇滿人身和普通人身的功效不一樣。普通人身只能成辦人身的暫時利益,而暇滿人身除了成辦暫時利益之外,還能夠成辦普通人身無法成辦的增上生、決定勝、或者菩薩道的功德。“既得”,既然已經獲得了暇滿人身,就要用暇滿人身成辦人身的大義,就是要發菩提心,修持菩薩道。這是主要利益。
在《前行》等有關暇滿人身的修法中,用了很多的比喻讓我們了知:暇滿人身第一是難得,第二是珍貴。因爲珍貴所以難得,因爲難得才珍貴,容易得到就不爲珍貴。世間中很難獲得的東西,如如意寶,這種東西很珍貴,就是因爲它很難具足獲得的因緣。如果像土石一樣遍地都是,那還有什麼難得,也就不珍貴了。真正能夠具足暇滿人身的因緣非常難,人身確實非常珍貴。爲什麼珍貴呢?珍貴在哪個地方呢?珍貴之處在于:普通人身、旁生的身體根本做不到的事情,暇滿人身就能做到。暇滿人身不是一般人身,平時我們如果不好好觀察,感覺人身很痛苦,天天找麻煩,又是生病,又是身體不好,又是心情不好,覺得人身沒有什麼價值。實際上以佛、菩薩的智慧眼光看來,願意修持佛法的暇滿人身的確非常難得,得到之後我們要善用人身,不要用暇滿人身做普通人身能做的事情,不要浪費了。
一般人追求妙欲、錢財、家庭幸福,追求過得舒適等等,都是人的本能。作爲修道者,當然不能停留在本能的階段。如果把目標定在本能階段,這種發心和行爲與旁生差不多。我們看過描繪動物世界的一些紀錄片,動物對組建家庭、營造房屋,也是非常善巧的。如果我們的人生目標也如此,只滿足本能需要,實際上和旁生差不多,已落到旁生的層次。既然生而爲人就具有超勝之處,我們能夠以暇滿人身來追求菩薩行,抉擇萬法究竟的實相,這一點旁生和一般人根本做不到。既然我們得到人身,應該把人身的利益目標定在菩薩道、定在幫助衆生的上面,真正能夠成就大涅槃。所以目標要分清主要和次要的利益。
成辦利益的次要目標是,作爲欲界有家庭的修行者,用此人身還要成辦很多世間的責任和義務。我們要把修行目標定得高一點。出世間的主要目標定在修持佛法、修持菩薩行、菩薩道上面。“倘若今生利未辦,後世怎得此圓滿?”如果我們今生沒有以暇滿人身成辦最大的利益,“後世怎得此圓滿?”後世怎麼能夠再次獲得暇滿人身?暇滿人身不是運氣好碰到了,也不是通過權力、權勢來獲得,得到一個暇滿人身必須具足因緣。今生我們獲得了暇滿人身,是因爲前世修持了暇滿人身的因緣。如果今生精進修道,成辦了人生的大義,在成辦人生大義的過程中,也具足了後世再獲得暇滿人身的資糧,這是個良性循環。今生雖然獲得了暇滿人身,但是依靠庸俗的心念執著世間的快樂,沒有用暇滿人身去修持應行的善法,就會出現兩個問題:第一浪費了暇滿人身,第二因爲浪費了暇滿人身的緣故,沒有進一步修持後世繼續獲得暇滿人身的因緣,所以後世就沒辦法獲得暇滿。未獲得暇滿人身,就很有可能墮入到惡趣中,墮到庸俗人身中,就沒辦法再有圓滿的機會修持佛道。
最好的修持佛道的時機就是現在:我們正在聽法,我們正在修道,我們正在遇到殊勝的教法,我們現在也有一種想要修道的心。現在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怎樣讓這個修道的心保持下去,逐漸增上並達到圓滿。如果在這個過程中生起了它的違品、障礙,就要通過各種方式把負面心態完全遣除,讓自己的心永遠保持在追求菩薩道、追求佛道的境界的殊勝意樂中。
下面講頌詞的含義。〖如雲:“地獄餓鬼與旁生,邊鄙以及長壽天,邪見佛陀不出世,喑啞此等八無暇。”斷除了其中所說的八種無暇,因而稱爲閑暇。〗暇滿人身是具足暇滿的,既然具足暇滿,什麼是暇?什麼是滿?暇是指閑暇,以什麼標准作爲閑暇呢?遠離了八種無暇的狀態稱之爲閑暇。八種無暇有四種是屬于非人類,四種屬于人類。
首先說四種非人類:“地獄餓鬼旁生長壽天”。地獄衆生的痛苦過于激烈,無論寒地獄還是熱地獄,一旦墮入地獄中,極其痛苦,根本沒有閑暇、沒有機會來修持佛法,墮地獄是根本沒辦法修法的。
第二個是餓鬼界。餓鬼界的饑餓感非常強烈,每天爲了尋求飲食,在不滿足的饑渴中到處遊走,這種狀態也是沒辦法修法的。比如我們有一兩餐沒有吃飯,就感覺非常饑餓,內心被饑渴的感覺占據了,這時讓我們做什麼事情都沒興趣。肚子吃飽了,心中不慌了,這時聽法、做其他事情才容易。餓鬼不是一兩餐不吃飯,而是恒常性的得不到飲食,這種狀態也是沒辦法修法的。
旁生雖不像地獄受嚴重的寒熱痛苦,也不像餓鬼永遠找不到東西吃,主要是處于一種呆笨的狀態。沒有智慧的緣故,沒有辦法念咒修法,極大多數的旁生無法修行,雖然也有具足特殊因緣的旁生在佛菩薩面前聽聞佛法獲得解脫的情況,但是非常稀少。旁生百分之九十九點九沒辦法聽聞佛法獲得解脫,愚癡呆笨的緣故沒辦法修法。
第四是長壽天。長壽天是一種天人,他在人間時修持無想定,修持無想定的緣故,死了之後投生在長壽天中。剛開始入定時有一個想法,最後出定時有一個想法,中間很長的時間都是不起一念分別,不起一念分別,也就根本沒有造任何善法。這種長壽天,不能聽聞佛法,不能思維佛法,不能修持佛法,總之稱之爲無暇,沒有空閑修習佛法。
屬于人道的四種無暇之處:
第一就是邊鄙地,邊鄙地就是邊地。邊地有時指很偏僻的地方,也指雖然很繁華,但是沒有佛陀四衆弟子遊行之處,也稱爲邊鄙地。這些地方都是沒有佛法的,生在邊鄙地的衆生稱之爲無暇。
第二是邪見。雖然出生在佛法興盛的地方,但相續中有嚴重的邪見,對佛法、對修佛法的人有嚴重的邪見。有嚴重邪見的人,是不能修持佛法的,斷絕了修佛法的因緣。
第叁是佛陀不出世,叫暗劫。如果佛陀不出世,整個世間都沒有叁寶名稱,連叁寶名稱都聽不到,何來修法?這也是一種無暇之處。
第四是喑啞。喑啞就是六根不具。看不見法本,聽不到聲音,對學法、修法造成障礙,也是一種無暇。但有一些眼睛看不到的人,通過別人的幫助,也能念佛號,也能發願。有的眼睛不好但耳根還算好,可聽別人講法,也知道修持念咒的方式,這個還可以。如果眼睛看得到,耳根聽不到,也可以做一些頂禮轉繞的事,還算好一些。絕大多數眼睛看不到、耳根聽不到的人,都算是無暇。
斷除了這八種無暇,稱之爲閑暇。我們看看自已,沒有生在地獄餓鬼旁生,沒有生在長壽天,沒有生在邊鄙地,沒有生邪見,也沒有生在暗劫,也沒有生于喑啞之處,如此就稱之爲閑暇。
下面我們講十圓滿。暇滿的暇是閑暇的意思,暇滿的滿,就是指圓滿,圓滿是指能有修法機緣。〖如雲:“爲人根具生中土,業際無倒信佛法,佛出世間與說法,法住入教有施主。”〗前兩句是指五種自圓滿,後兩句是指五種他圓滿。注釋中首先介紹五種自圓滿:
第一〖身爲具足男根或女根的人。〗頌詞中講“爲人”,這是指比較正常的人。有些特殊業力的人,同時具男根女根,或者男根女根都不具足,如天生的黃門,都不堪爲修道所依。此處所指是具足男根、女根的人。
第二〖轉生于地界中土。〗中土有兩種:一個叫地界中土;一個叫佛法中土。佛法中土指佛法興盛的地方,哪個地方佛法興盛,這個地方就叫佛法中土;還有一個是地界中土,比如印度金剛座爲中心的城市,叫地界中土。轉生于佛法興盛的地界,叫轉生中土。
第叁…
《《入菩薩行論》第07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