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論》第08課

  《入菩薩行論》第08課

  本課的內容從第二個科判入者之意樂開始講:

  丙二(入者之意樂)分二:一、發心之功德;二、受持之方法。

  首先了知發心有什麼功德,之後我們才願意發心;第二是如何受持發心。

  丁一(發心之功德)分叁:一、真實功德;二、具功德之合理性;叁、贊歎具發心之補特伽羅。

  意爲:第一、真實宣講發心之功德;第二、具有功德是非常合理的;第叁、具有發心的補特伽羅值得贊歎。

  戊一(真實功德)分二:一、共同功德;二、特殊功德。

  此處分共同和殊勝兩種功德。

  己一(共同功德)分五:一、斷除罪業;二、成辦利樂;叁、滿足願望;四、名義轉移;五、以喻贊德。

  我們次第學習這五類功德。首先講第一斷除罪業的功德:

  

以是善行恒微弱,罪惡力大極難擋,

  

舍此圓滿菩提心,何有余善能勝彼。

  頌詞講到:如果能生起菩提心,就能勝伏極爲強大的罪業,否則用其他善法很難勝伏。爲什麼說罪業極爲強大呢?“以是善行恒微弱”。前面講過身所依人身很短暫,心所依福德之心非常稀罕。再加上我們無始以來漂泊輪回,並不習慣修持殊勝的善法:串習善業的習氣非常薄弱、做善行的相續性非常差、修善法的力量相當弱。例如我們聽法時,就非常容易打瞌睡、走神,或被其他因緣所轉變。如果想做一些善行,必須要勵力的推動自己才能夠圓滿完成。

  “罪惡力大極難擋”——而做罪業就不是這樣,因緣容易具足。我們無始以來非常擅長造作惡業,相續中的惡業習氣力量巨大。如果造作惡業,一方面容易具足因緣,一方面習氣強大,要抵擋非常困難。對比一下我們相續中的善惡,罪惡的力量很容易占上風。平時在沒有外在因素幹擾的前提下,我們尚且還要對修善法設置很多人爲的障礙,相反造惡業卻能找出很多借口,所以修行善法的確非常困難。我們知道自己善行修得少,力量弱,而造惡卻順緣多、力量大,那麼怎麼辦呢?我們現在如果不斷除惡業,後世的境遇可想而知,一定非常危險。實際上我們已處于這種危險中,雖然我們現在還是活生生的人,但是一旦喪失生命、呼吸中斷,因爲相續中罪惡力量非常強大的緣故,死後很有可能直墮惡趣。所以如果在有生之年沒有斷除惡業相續,後果非常可怕。

  那怎樣才能斷除惡業相續呢?因爲斷除惡業必須要用善法來對治,而一般的善法力量又很小,怎樣才能用最短的時間斷除惡業呢?寂天菩薩告訴我們說:應該修持菩提心——“舍此圓滿菩提心,何有余善能勝彼。”修持圓滿的菩提心——圓滿的菩提心是純粹利他之心,如果內心能夠産生圓滿利他之心,就能夠勝伏一切罪業。我們對治惡業、斷除惡業的時候,如果舍棄了菩提心這個對治法,就再也找不到其他能夠勝伏強大惡業相續的法了。

  這裏需要分析一下:所有惡業的來源是什麼?上師在講記中也分析過,爲什麼菩提心就能完全勝伏惡業呢?實際上,我們相續中的惡業都來自于自利,都是自私自利的我愛執所生。比如殺生、偷盜、邪淫等等,無論哪一種罪業都是從自利的角度、以自私心或在我愛執的基礎上産生的。例如:有時爲了保護自己而殺生,有時爲了滿足口腹之欲而殺生,有時爲了滿足自己對錢財的需求而偷盜等等,都有一個我愛執。因爲執著“我”的緣故,不惜造很多很多罪業。所有罪業的來源都是我愛執,如果能夠斷除我執,就能斬斷惡業相續。

  我們觀察一下:爲什麼說圓滿的菩提心能夠勝伏強大的罪業相續?就是因爲圓滿菩提心的本體是全然利他的一種心態。修持菩提心必須要放下自利,一個自利心很強的菩薩是根本找不到的。要真正修持菩提心,必須要一步步放棄我愛執。能夠修持菩提心,內心就朝著利他的方向,開始轉移、轉變,慢慢就會靠近利他心。如果修持菩提心有所相應,內心中産生了圓滿利他的菩提心,此時自私自利的心就能夠終止。所有的惡業都因自利而造,要斷除惡業,最好的方法就是修持菩提心。菩提心利他的心態和自利的我執是直接矛盾、相違的,如果我們沒有修持菩提心,只是從其他方面找一些能夠對治的方法,當然對治不了。在我愛執的基礎上,去找對治我愛執所生罪業的方法,當然不可能找到。所以在所有的修法中,能直接對治惡業、與惡業直接相違的,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能夠完全打破我愛執的一種殊勝清淨的心之本體。

  修持金剛薩埵忏罪法的時候,有一個所依對治力就是菩提心,菩提心作爲所依對治力的原理正是如此:所有的罪業都從自利心而來,能夠修持利他心,也就能瓦解、動搖罪業的根本;修持空性也能從根本上對治罪業。相續中真正開始産生圓滿菩提心,就可以真正對治很強大的、難以對治的罪惡相續。所以舍去了圓滿菩提心之外“何有余善能勝彼”?難道還有其他善法能夠勝過菩提心的力量嗎?沒有,因爲菩提心的力量最爲強大。

  我們要知道:如果想斷除罪業相續,不單是忏悔就行了,忏悔只是斷除罪業的一部分,除了忏悔以前的罪業,更關鍵的是:要讓我們以後不再造罪。如果我們一邊在修佛法,一邊在造罪業,兩股力量相較——造罪的力量把我們往下拉,修善的力量把我們往上拉,上上下下的緣故,登地就蹉跎了,獲得成就會延誤很長時間。所以要斷除罪業相續就應修持圓滿的菩提心,圓滿、清淨、廣大的菩提心一旦産生,造罪的相續絕對不可能再出現,一定能有力地壓伏住強烈的造罪之心。我們要想清淨以前的罪業、斬斷罪業的相續,最好的方法就是修持菩提心,它有很大的功效、很大的力量。除非我們不想斷除、清淨罪業相續,否則就要進入菩提心的修法。我們不斷修習,到菩提心生起時,身心皆會很清淨,不會爲一些芝麻蒜皮的小事和別人斤斤計較,這些煩惱不會再有。因爲內心中已經充滿了慈愛、利他之心,爲了利他自己可以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怎麼可能再爲一點小利與別人發生沖突、造作罪業,這是不可能的。

  注釋中講:〖所依人身與意樂既難得又短暫,因此善法的對治也就顯得十分可憐,〗前面我們講過身依和心依,承接這個含義,所依人身難得而短暫。把“暇滿難得”和“壽命無常”兩個修法配合起來看,所依人身一方面非常難得,一方面無常的緣故“難得而易失”,很難獲得卻很容易失去,不知什麼時候我們就會失去瑕滿人身。另外無始以來我們養成一種不好的習慣和惰性:從獲得暇滿人身而言,我們是有時間學佛,雖有部分人爲了養家糊口,不得不起早摸黑去做工,但不是人人如此;還有很多人時間充裕,卻不花在學佛上,更願意用其他方式消磨時光,想不到去學習《入行論》、學習佛法,情願花時間上網聊天、看片子,做其他無聊的事情,就是不想學習佛法,這就可見善法習氣之薄弱。雖然人身難得,但我們學佛的意樂卻不高,在沒有進入很深層次的修行之前,修法的意樂都不會特別堅固,所以“善法的對治就顯得非常可憐了”。

  〖換句話說這種對治的善行時時刻刻都是力量微薄弱小而存在,〗能對治惡業的善法時常力量微薄,以弱小的方式而存在——“以是善行恒微弱”。如果善業力量微薄弱小,當然無法長期對治惡業。有時看看我們自己的相續,看看對待善法的態度,看看在善法方面投入了多少,看看在聞法時是怎樣一種心態、怎樣一種態度,就能知道自己的善業深厚與否:如果聽聞佛法時特別踴躍、特別高興,修持善法也覺得非常歡喜,這就是一種善妙的相,應長久保持;如果心態勉強,聽課被動,覺得修行是一種壓力、布置的功課不得不做,那麼修行善法的力量的確不是很大。如果不改變的話,過一段時間就有可能被強大的惡業相續所吞沒。這方面我們要反觀內心,認認真真對佛法下一些真實的工夫。

  下面講罪業的力量爲什麼強大。〖相反,一切不善業的因緣聚合起來卻非常容易,致使罪惡的力量格外強大,勢不可擋,難以想象,而且連接不斷産生。〗善法很難具足而力量弱小,相反一切惡業、不善業的因緣聚合起來卻非常容易。一般來講要成就一個強大的業道,必須具四個因緣:對境、作意、加行、圓滿究竟,四緣具足就是究竟、圓滿的業道,在善法方面可稱殊勝,惡業方面可謂嚴厲。

  修善法的話,我們有時意樂不強,有時加行不強,有時難得究竟,同時具足四個條件比較困難。如果要造惡業,對境卻比較容易具足,造惡業的對境遍地都是;作意也比較容易,如爲了口腹之欲去殺魚,這種想法很容易出現;爲了圓滿惡業做一些准備工作,加行也很容易;究竟就是把魚殺死吃了。造惡因緣很容易聚合,容易聚合的緣故、再再造很方便的緣故,“致使罪惡的力量格外強大、勢不可擋、難以想象,而且會連續不斷的産生”。只要我們稍微觀察一下自己,觀察一下周圍,很容易了知這種事實。

  現在的社會對于很多清淨的善法往往不配合,對于惡業則不加製止。造惡業有媒體大肆宣揚,對殺生等也是變相鼓勵。造善法的人力量弱小,造惡業的人力量強大,所以惡業會連接不斷發生。對比一下善業的微弱和罪業的強大,〖由此可見,現在我們就必須要具備能摧毀惡業的善法不能讓惡業再繼續發展下去,如果再發展下去,我們是沒有前途的。“現在我們必須要具備能摧毀惡業的善法”,現在就要開始准備,不能等到臨終再准備,或者等到墮惡趣再准備,那時想准備也來不及。所以在我們有能力時、在學習這個教法時,就要准備摧毀惡業之善法。

  這麼多善法中什麼善法最有效呢?此處寂天菩薩告訴我們:〖對于彌天大罪除了圓滿智悲自性的菩提心以外,有什麼其他善法能遣除得了,根本無法遣除。〗對于力量很強的大罪,強有力的對治法——…

《《入菩薩行論》第08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