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論》第41課▪P3

  ..續本文上一頁理的安忍。

  但是爲什麼此處說,對煩惱修安忍是應該受到呵責之處?因爲當貪心生起時,按理來講應該強製性的壓製它。但如果對貪心修安忍,意味著縱容煩惱産生 ,讓它合理存在,這是不應理的。縱容煩惱的結果是什麼?安忍煩惱,不對煩惱進行打擊、壓製,只能讓煩惱更加的強盛,損害自己的清淨善心,這並不是修行者想要的結果。因此,修安忍一定要分清對境,損害善心的對境不能修安忍,比如貪心、嗔心産生時,不能對它修安忍,應該對它産生“嗔怒”,當然這種嗔怒是斷除煩惱的決心。

  “猶忍不嗔彼”:這裏的“嗔”字用了煩惱的名稱,但不是真實的煩惱,否則因嗔心是自相煩惱,我們對佛菩薩産生嗔心會有很大的過失,但對煩惱生嗔,不會有過失。此處所講的“嗔”是對煩惱本身生嗔,說明我們有斷除煩惱的決心,不再忍受、縱容、放任煩惱,應該盡快産生斷除煩惱的決心,不能隨順煩惱,放任、放縱它。反觀我們的行爲,當貪心産生時有沒有對治過,有些人對治一下,有些人根本不對治,這樣會使煩惱的力量越來越強大,使我們無法控製,這當然是應該呵責之處。

  前面講到“惑住我心中”,煩惱不住在其它地方,而是住在心中,其實是表達了一種緊迫感、危機感。如果煩惱住在其它地方到我面前傷害我,需要一定的時間,我可以東躲西藏,也許它就傷不了我,但可怕的是它就住在自己的心中,身體到哪裏心就到哪裏,心到哪裏煩惱就到哪裏,煩惱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身份中産生。在旁生的心相續中可以産生煩惱,因爲煩惱就住在旁生的心中,天人的相續中同樣可以産生煩惱,一般人或修行人心中,煩惱也存在。所以,無論變換何種身份,只要是衆生,煩惱都會住在你的心中,這就是可怕之處。煩惱爲什麼能夠任意傷害我,因爲它就住在我的心中。所以,煩惱可以在沒有任何預兆之下隨便傷害我。

  俗話說:兔子逼急了還會咬人。做爲一個修行人來講,煩惱這樣隨隨便便傷害自己怎麼還能繼續忍受?不能再忍受。所以,此處講“非當應呵責”,教誨我們不應和煩惱繼續相處,讓它繼續任意傷害我,而應該産生斷除的決心。

  噶當派的修行者有很多調伏煩惱的事例:奔公甲格西是一個修行者,有一次他到一位施主家做客,當時施主有事出去,他一個人在房間裏,看到牆上挂著一袋茶葉,(茶葉在古代西藏是一種很珍貴的東西,西藏人很喜歡喝茶)他想:如果我要住山的話,山裏面好像沒有茶葉,現在沒有人我可以偷一點回去住山時用。一邊想一邊就把手伸到茶葉袋裏,這時他突然發現自己的心很不好,就突然高聲大喊:“抓賊啊!抓賊啊!有人在偷茶葉”。外面的人聽到後全部趕來,看到他們的師父奔公甲手伸在茶葉袋裏,奔公甲就跟他們說:“趕快把這只手從手腕砍斷。”當然他的徒弟沒有砍他的手。這個公案說明了什麼道理?尊者發現自己的煩惱時沒有忍受,而是使用非常有力的對治方法,首先是揭露自己的行爲,高喊:有人偷茶葉!這個盜賊不是他人,正是自己.施主回來後,他又讓施主把他的手砍斷,就說明和煩惱決戰的堅定決心。

  上師在《入行論廣釋》中還講到奔公甲格西另外一則公案:奔公甲格西聽說第二天有些施主要到山洞看他,于是想打掃幹淨迎接施主。起床後,就把房間及供臺、佛像、供器都收拾幹淨,並把水、食子等供品整整齊齊供在佛前。忙完之後他開始觀察,這些供品確實非常幹淨、整潔,于此同時,發現自己陳設這些幹淨整潔的供品是爲了迎合施主,想在施主面前表現自己是個好修行者而做的種種努力,發現自己是在虛妄的心態中,是不正確的發心,于是就從廚房的竈下抓了一把灰,灑在佛像、供品、供臺上說:來看吧,這就是真實的樣子!

  這個故事非常著名,帕單巴尊者聽到後說:整個西藏的供品當中,奔公甲的這把灰是最珍貴的。他爲什麼說這麼髒的灰灑在佛像、供品上卻是最好的供品?後代的修行者評價說:實際上奔公甲的這把灰,是射向煩惱的利劍,看上去是一把灰,但卻是在強烈對治自己煩惱,意義非常深遠。這兩個具有代表性的公案,說明過去的修行者不忍受煩惱,煩惱一産生馬上對治。《菩提道次第廣論》當中也這樣講,煩惱産生時應該對治:當産生煩惱時站起來走一走,或在叁寶前供曼茶、念猛咒,通過這些的方式來遣除煩惱.

  最差的修行者也會通過移動身體的方式和煩惱作戰。作爲一個修行者,首先應該發現煩惱,如果沒有發現煩惱,怎麼可能對治呢?在發現煩惱後,根據我們修行境界或當下的情況盡量進行對治。

  雖然煩惱住在心中任意傷害我們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但從另一方面講,我們不需要到其它地方尋找煩惱,煩惱就在我心中,要認識它、調伏它也容易。當煩惱隨我的起心動念生起時,一旦發現,無論是如夢如幻觀、大慈大悲心的修法,還是出離心的竅訣,都能夠調伏它。關鍵是我們需要做一些前期准備,發現煩惱,然後調伏煩惱。不像世間人明知怨敵隱姓埋名,或易容後隱藏在茫茫人海中找不到,不把他消滅就寢食難安,很不踏實。而調伏煩惱這個怨敵不需要那麼辛苦,現在已經發現煩惱就在我的心中,隨時都可以調伏它。煩惱一産生,就坐下來觀心,通過所掌握的竅訣來觀察就可以調伏。所以煩惱在心中是件好事。

  我們沒有認識到煩惱的本性時覺得它非常可怕,如果我們掌握了調伏煩惱的竅訣,它就不可怕了,尤其是戳穿了它的面具之後,了知煩惱的確是一種幻化的本體,沒有自性。如果能安住在般若空性的智慧中,煩惱就沒有力量。以上觀察了“非理作害”的意義。今天就講到這裏。

  

《《入菩薩行論》第41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