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經論·念佛訣要▪P17

  ..續本文上一頁多羅、叁耶叁菩、阿惟叁佛,其智悉具足;今現在十方無央數佛,亦于是叁昧中四事助歡喜得;當來亦當從是四事助歡喜得。我悉助歡喜。”

  

  佛告颰陀和:“是叁昧中四事助歡喜。我于是中說少所譬喻,人壽百歲,隨地行,至者不休息,其人行過于疾風,甯有能計其道裏不?”

  

  颰陀和言:“無有能計者,獨佛弟子舍利弗羅、阿惟越致菩薩乃能計之耳。”

  

  佛言:“我故語諸菩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取是人所行處滿中珍寶布施,不如聞是叁昧,四事助歡喜,其福過布施者百千萬億倍。當知是助歡喜,福甚尊大。”

  

  佛告颰陀和:“乃久遠不可計阿僧祇,爾時有佛,名私诃摩提等正覺、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佛、世尊,在空閑之處。是時閻浮利縱廣十八萬億裏,凡有六百四十萬國,悉豐熟,人民熾盛。有大國名颰陀和,有轉輪王惟斯芩,往到佛所,禮畢,卻坐一面。佛知其意,便爲說是叁昧。其王聞之助歡喜,即持珍寶散佛上,自念曰,持是功德,令十方人民皆安隱。時私诃提佛般涅槃後,惟斯芩王壽終,還自生其家作太子,名梵摩達。爾時有比丘名珍寶,是時爲四部弟子說是叁昧,梵摩達聞之助歡喜,踴躍持寶,值百億,散其上,複持好衣供養之。以發意求佛道,與千人俱,于是比丘所作沙門,求學是叁昧,與千人共承事師,八千歲不休懈,得一聞是叁昧,四事助歡喜,入高明智①。因是卻後更見六萬八千佛,辄于一一佛所聞是叁昧,自致得佛,名坻羅惟逮等正覺、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佛、世尊。是時千比丘從得等正覺,皆名坻羅郁沈,教不可計人民皆求佛道。”

  

  佛告颰陀和:“何人聞是叁昧不助歡喜、學、持、守、誦、爲人說者也?”佛言:“若有守是叁昧者,疾逮得佛。但聞,其功德不可計,何況學、持者?若去百裏千裏,有是叁昧,當求之,何況近而不求學也?若有聞是叁昧欲學者,當承事其師十歲,供養瞻視,不得自用,當隨師教,常念師恩。”

  

  佛言:“我故爲汝說之,聞是叁昧去四千裏者,往到其所。正使不得聞,其功德不可計也。所以者何?專精進故,會當得之,自致作佛。”

  

  

  

  至誠品第八

  

  佛言:“乃往昔有佛,名薩遮那摩等正覺、無上士、天人師、佛、世尊。時有比丘名和輪,其佛般涅槃後,是比丘持是叁昧。我時作國王刹利種,于夢中聞是叁昧,覺已便行,求是比丘,即依作沙門,欲得聞是叁昧。承事其師叁萬六千歲,魔事數數起,竟不得聞。”

  

  佛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我故語汝等,疾取是叁昧,無得忘失。善承事其師,持是叁昧,至一劫,若百劫,若百千劫,莫得有懈倦。守善師不離,若飲食、資用、衣被、床臥、珍寶以上,勿有愛惜。設無者,當行乞食給師,趣當得是叁昧莫厭,常當自割身肉供養于善師,何況寶物?此不足言耳。承事善師,當如奴事大家,求是叁昧者當如是。得叁昧已,當堅持常念師恩,是叁昧難得值。正使求是叁昧至百千劫,但欲得聞其名不可得,何況學而不精進。得是叁昧精進學、轉教人者,正使如恒河沙佛刹滿中珍寶用布施甚多,不如學是叁昧者。”

  

  佛告颰陀和:“若有人欲學者,當助歡喜。欲學而得,學者持佛威神使學。當好書是叁昧,著素上,當得佛印印之,當善供養。何謂佛印?所謂不當行無所貪、無所求、無所想、無所著、無所願、無所向生、無所取、無所顧、無所住、無所礙、無所結、無所有,盡于欲,無所生、無所滅、無所壞、無所敗,道要道本。是印,阿羅漢、辟支佛所不能及,何況愚癡者?是印是爲佛印。”

  

  佛言:“我今說是叁昧時,千八百億諸天、阿須輪、鬼神、龍、人民得須陀洹道,八百比丘得阿羅漢,五百比丘尼得阿羅漢,萬菩薩得是叁昧,得無從生法于中立①,萬二千菩薩不複退轉。”

  

  佛告舍利弗、目犍連比丘、颰陀和等:“我從無數劫求道,今已得作佛。持是經囑累汝等,學、誦、持、守,無得忘失。若有欲學者,當具足安谛教之,其欲聞者,當爲具足說之。”

  

  佛說經竟,颰陀和菩薩等,舍利弗、目連比丘、阿難,及諸天、阿須輪、龍、鬼神、人民,皆大歡喜,爲佛作禮而去。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①

  

  劉宋天竺叁藏求那跋陀羅奉诏重譯

  

  南無阿彌多婆夜 哆他伽哆夜 哆地夜他 阿彌利(上聲)都婆毗 阿彌利哆 悉眈婆毗 阿彌利哆 毗迦蘭谛 阿彌利哆 毗迦蘭哆伽彌膩 伽伽那 枳多迦隸 莎婆诃②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誦此咒者,阿彌陀佛常住其頂,日夜擁護,無令怨家而得其便。現世常得安隱,臨命終時任運往生。

  

  《大正藏》附錄:

  

  《阿彌陀經》不思議神力傳(附隋錄,未詳作者)

  

  昔長安僧睿法師、慧崇、僧顯、慧通,近至後周實禅師、景禅師,西河鸾法師等數百余人,並生西方。西河綽禅師等,因見鸾法師得生淨土,各率有緣專修淨土之業。綽師又撰西方記驗名《安樂集》流行。又晉朝遠法師,入廬山叁十年不出,乃命同志白黑有一百二十叁人,立誓期于西方,鑿山銘願。

  

  至陳天嘉年,廬山珍禅師于坐時見有數百余人,共乘七寶華舫往西方,珍禅師遂求附載,其船上人報雲:“法師雖講得《涅槃經》,亦大不可思議,緣法師未誦得《阿彌陀經》及咒,所以不得同去。”法師遂廢講業,日夜專誦《彌陀經》及咒,計應滿二萬遍。未終四七日前,夜向四更,有神人從西方送一白銀臺來,空中明過于日,告雲:“法師壽終當乘此臺往生阿彌陀國,故來相示,令知定生。”

  

  終時,白黑鹹聞空中如奏音樂,並聞異香,數月聞香氣不歇。其夜,峰頂寺僧衆鹹見一谷內有數十炬火,大如車輪。尋驗古今,得生安樂世界者非一。多見化佛徒衆來迎,靈瑞如傳廣明,不可繁錄。因珍禅師于此經有驗故,略述此一條,以悟來哲,助成往生之志。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者,乃宋元嘉末年求那跋陀重奉製譯,合計五十九字、一十五句。龍樹菩薩願生安養,夢感此咒,耶舍叁藏誦此咒,天平寺鏽法師從耶舍叁藏口受此咒。其人雲:經本外國不來,若欲受持咒法,嚼楊枝,澡豆,漱口,燃香,于佛像前胡跪合掌,日夜六時各誦叁七遍,即滅四重、五逆、十惡、謗方等罪,悉得滅除,現世所求皆得,不爲惡鬼神所惑亂。若數滿二十萬遍,即感得菩提芽生。若至叁十萬遍,即面見阿彌陀佛。

  

《淨土經論·念佛訣要》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