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lign="left"> 佛告颰陀和:“今我故语汝如是,若善男子善女人,持珍宝满三千国土布施,设有是功德,不如闻是三昧信乐者,其福过彼上。”佛告颰陀和:“如我所说无有异,今故说是语耳。今见我说是三昧有疑者,其人却后除在恶师边,正使善师所,其功德不足言。如是辈人,转与恶师从事,闻是三昧不信、不乐、不学。何以故?其人所更佛少,智慧少故,不信耳。”
佛告颰陀和:“其有闻是三昧,不轻笑,不诽谤,不疑,不乍信乍不信,欢喜乐书、学、诵持者,我悉豫知见之。其人不独于一佛二佛所作功德,悉于百佛所闻是三昧,却后世时闻是三昧,书、学、诵持,守之一日一夜,其福不可计,自致得阿惟越致,所愿者得。”
佛告颰陀和:“听我说譬喻,有人取一佛刹悉碎如尘,取一尘皆复尽破,如一佛刹尘,云何,是尘数宁多不也?”
颰陀和言:“甚多甚多,天中天。”
佛言:“有菩萨尽取一尘置一佛刹,其数尔所佛刹满中珍宝,悉持供养诸佛,其福功德少少耳,不如闻是三昧,学、书、诵持,为他人说守,须臾间闻,是功德不可复计,何况已得是三昧悉具足者。”
佛尔时说偈言:
“若有菩萨求众德,当说奉行是三昧,
信乐讽诵不疑者,其功德福无齐限。
如一佛国之世界,皆破坏碎以为尘,
一切佛土过是数,满中珍宝用布施,
不如闻是三昧者,其功德福过上施。
引譬功德不可喻,嘱累汝等当劝教,
力行精进无懈怠。其有诵持是三昧,
已为面见百千佛。假使最后大恐惧,
持是三昧无所畏。行是比丘已见我,
常为随佛不远离。如佛所言无有异,
菩萨常当随其教,疾得正觉智慧海。”
四辈品第五
颰陀和白佛:“难及天中天!若有弃爱欲作比丘,闻是三昧,当云何学?云何持?云何行?”
佛言:“弃爱欲作比丘欲学是三昧者,当清净持戒,不得缺如毛发。常当怖畏于地狱痛苦,远离于谀谄,是为清净。”
“云何为缺戒也?”
佛言:“求色。”
“云何为求色?”
佛言:“其人意念,我持戒自守,使我后世生若作天,若作遮迦越王①。如是为乐爱欲,是为缺戒。”
佛告颰陀和:“其有欲学是三昧者,清净自守,持戒完具,不谀谄,常为智所称誉。于经中当布施,当精进,所志当强,当多信,当劝乐。承事于师,视当如佛,得三昧疾。设不恭敬,轻易欺调于师,正使久学是三昧,疾忘之。”
佛告颰陀和:“是菩萨若从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闻是三昧,当视如佛,常敬尊,不当持谄意向。菩萨不得有谄意,常当至诚,常乐独处止,不惜身命。不得悕望人所索,常行乞食,不受请。自守节度,所有趣足而已。经行不得懈卧。如是经中教,学是三昧,当守如是。”
颰陀和白佛:“难及天中天!后世若有懈怠菩萨,闻是三昧,不肯精进学,当云何?若有菩萨精进欲学者,我辈当随是经教之。”
佛言:“善哉,颰陀和!我助其欢喜,过去、当来、今现在佛皆助欢喜。”
佛尔时颂偈言:
“如我所说悉受持,常独处止行功德,
自守节度不聚会,常行乞食不受请。
敬于法师视如佛,除去睡眠志开解,
常自精进无懈怠,如是行者得三昧。”
颰陀和白佛:“比丘尼求菩萨道,欲学是三昧,当云何行?”
佛言:“比丘尼求是三昧者,不得自高,常当卑谦。不得自贵,不得自大,不得嫉妒,不得嗔恚,不得贪财利色,常当清净。不得惜躯命,常乐经法,念多学问。当弃淫、怒、痴,不得贪好服饰、珠环。当为智者称誉。当敬善师,视如佛,不得有谄意。”
佛尔时颂偈言:
“若比丘尼求三昧,常当精进勿懈怠,
无得听于贪欲心,除去嗔恚自高贵。
不得慢欺及调戏,常行至诚立一信,
恭敬善师视如佛,如是行者得三昧。”
颰陀和白佛:“若有居士修道,闻是三昧欲学者,当云何行?”
佛言:“居士欲学是三昧者,当持五戒令坚,不得饮酒,亦不得饮他人。不得与女亲熟,不得教他人。不得有恩爱于妻子男女,不得贪财产。常念欲弃家作沙门,常持八关斋①。当于佛寺中常当念布施,布施已,不念我自当得其福,用为一切施。常当大慈,敬于善师。见持戒比丘,不得轻易说其恶。作是行已,当学守是三昧。”
佛尔时颂偈言:
“居士欲学是三昧,当持五戒勿毁缺,
常当思欲作沙门,不贪妻子及财色。
常八关斋于佛寺,不得贡高轻蔑人,
心无荣冀思所欲,奉行经法心无谄。
弃舍悭贪常惠施,常当奉敬比丘僧,
常志一行勿懈怠,学是三昧当如是。”
颰陀和白佛:“优婆夷闻是三昧欲学者,当云何行?”
佛言:“优婆夷欲学者,当持五戒,自归于三。何等为三?自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不得事余道,不得拜于天,不得祠鬼神,不得视吉良日。不得调戏,不得慢恣有色想,不得有贪欲之心。常当念布施,欢乐欲闻经。念力学问,敬重善师,心常拳拳,不得有懈。若有比丘、比丘尼过者,以坐席宾食之。”
佛尔时颂偈言:
“优婆夷欲学三昧,奉持五戒勿缺毁,
承事善师视如佛,不得拜天祠祀神。
除去杀盗及嫉妒,不得两舌②斗彼此,
不得悭贪常念施,见恶覆藏唯叹善。
不得谀谄有邪淫,常当卑谦勿自大,
敬事比丘比丘尼,如是行者得三昧。”
拥护品第六
颰陀和菩萨、罗邻那竭菩萨、憍日兜菩萨、那罗达菩萨、须深菩萨、摩诃须萨和菩萨、因坻达菩萨、和轮调菩萨,是八菩萨见佛所说,皆大欢喜,持五百劫波育①衣布施,持身自归,持珍宝供养。
佛告阿难:“颰陀和等五百人,人中之师,常持正法,随顺教化,莫不欢喜。乐随侍者,心净无欲。”时五百人皆叉手立佛前,颰陀和白佛:“菩萨持几事,疾得是三昧?”佛言:“有四事,一者,不信余道;二者,断爱欲;三者,当清净行;四者,无所贪。是为四。如是行者,今世即得五百功德。譬如慈心比丘终不中毒,兵刃不加,火不能烧,入水不溺不害。正使劫尽烧时,堕是火中,火即为灭,喻如大水灭小火。菩萨持是三昧者,若帝王,若贼,若水、火,若龙、夜叉、蟒、狮子、虎、狼、狈、蠼②、薜荔③、鸠坻④,一切毒兽及鬼神,欲娆人,欲杀人,欲夺人衣钵,坏人禅、夺人念故,欲中是菩萨,终不能也。除其宿命不请,如我语无异也。”
佛言:“持是三昧者,终不痛目,若耳、鼻、口、身体。心终不忧,除其宿命所作。”佛言:“是菩萨为诸天、龙神及阿须轮、夜叉鬼神、迦楼罗鬼神、甄陀罗鬼神、摩睺勒鬼神,若人、非人,皆共赞誉是菩萨,皆共拥护,承事供养,瞻视敬仰,思欲相见。诸佛世尊亦然。是菩萨所未诵经,前所不闻持,是三昧威神,悉自得之。若昼日不得者,夜于梦中悉得之。”
佛告颰陀和:“其有持是三昧者,我说其功德,一劫复过一劫,不可尽竟,略说其要尔。”
劝助品第七
佛告颰陀和:“菩萨于是三昧中,将有四事助其欢喜。过去佛持是三昧,助欢喜,自致得阿耨…
《净土经论·念佛诀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