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起定來以後,開發智慧。戒、定、慧圓融無礙,就達到無上菩提。所以持戒很重要。修福呢,幫助我們修慧,幫助我們成就菩提一定要有福報。有許多人,他慧根很好,學佛的決心也很大。但是你剛剛要修行、進步的時候,業障來了,各種魔障啊,各種煩惱,各種事情都來了。這往往是積德不夠,福報不夠。業障起來使他不能繼續修下去。這種人也很多。因此在佛門裏,要福慧雙修。不但要修慧還要修福。福慧同時進行,修慧必須修福。我們在座的各位,大家聽到《金剛經》,我們一起來學習《金剛經》。對于這些能夠學習、理解《金剛經》的人,不是就是有福報的人嗎?不是有信心的人嗎?不然,他不會到這裏來。所以,各位能夠學習《金剛經》福報是很大的。持戒修福,對《金剛經》的章句生信心的,以這個爲真實不虛之法,以此爲實。當然,《金剛經》是真實不虛的。後面一再的比較,用種種的比較來說明《金剛經》四句偈就能抵過很大的珍寶。抵過舍命布施。
當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叁四五佛而種善根,已于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衆生,得如是無量福德。
我們應該知道這些持戒修福,以此爲實,對《金剛經》信心不疑的人,他不是一佛、二佛、叁、四、五佛而種善根,他甚至不是這一生學。有時候,朋友之間,“哎呀,我剛剛學佛,就兩叁年。”實際上,我們不能這樣看待,學佛兩叁年是這一生,他前一生,前幾生,學過佛沒有,我們就不知道了。我們沒有他心通,沒有宿命通啊。但是呢,從因果來講,有許多人一接觸佛教,他就勇猛精進,他不用二年叁年就能通達很多道理。這些人都是宿世有善根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是彌陀經裏也講的。所以從因果來講,他剛剛學佛就能勇猛精進,他不是過去的善根,能這樣嗎?不可能的。凡是這一生的興趣、愛好、善根都是跟宿世有關系。跟前一生有關,比方有些人前一生是通音樂的,這一生他就對音樂特別感興趣,學起來很快。前一生是繪畫的,這一生他學起來就有題材,一般講有題材了。所以跟宿生有很大關系。因此我們能夠一聽金剛經,以此爲實,這些道理很好,不錯。就是不是一佛、二佛、叁、四、五佛而種善根啦,已于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聽到金剛經的章句能一念生淨信者,乃至,是有許多過程在裏面,乃至是最小的,一念,他只要一念就能生清淨之信。什麼是清淨之信?信到極點了,極點了以後就生到清淨之信。一念生清淨之信,須菩提呀,如來以大心的智慧完全知道,他以天眼的神通完全看見,這些衆生能夠得到無量的福德。什麼是無量福德?就是十方虛空也不可思量的福德。上面不是有比較嗎?這個福德是無量無邊的。我們今天能夠聽到般若這個法門啦,就是有無量的福德。第八識裏面把這個種子種下去以後,永永世世就是解脫的衆生。
何以故?是諸衆生,無複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
爲什麼呢?爲什麼有無量福德,這些衆生他已經沒有我相,沒有人相,沒有衆生相,沒有壽者相啦。這四個相,簡單講起來就是我相,就是我執。無我相,就是無我執了,我執破掉了。因爲聽到《金剛經》無相嘛,破四相嘛。不但是破我執,破我相,而且無法相,沒有法執了。我執沒有了,法執也沒有了。法執是什麼?法執還是有啊,有法嘛。也無非法相。非法,沒有了就是空了。無非法相,空也沒有了。所以這個地方無我執,無法執,也無空執。一般講起來,叁體都空。我空,法空,空空,修行是一步一步到這個境界,我們修行的境界一定有這個過程的。當然從這個粗細煩惱來講,破我執以後,就是了分段生死,阿羅漢就是破我相,破我執,回小向大以後破塵沙惑,那就是破分別我執,分別法執,再上去,破無明,就是俱生法執,一步一步地破掉,破掉以後無有我相,無有法相,無有空相,這樣子就是法也沒有了,空也沒有了。所以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不是講嘛,“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滅已,寂滅現前。”他破六個境嘛,動啊,靜啊,根啊,覺啊,空啊,滅啊,六個境一個一個破掉,都是這個境界。當然根性有不同,有些一下子破,有些慢慢地破。慢慢地破就是別教的根性,別教的根性都是一心次第叁觀,空、假、中,先空後假再中。有些一下子,一破一切破,一斷一切斷,一修一切修,一行一切行。這是圓教的根性。圓教的根性的人,他是即空、即假、即中。也就是天臺宗的同修可能了解。當然這裏不能詳細地講,詳細地講,很多很多。所以這些衆生到那個時候,已經不但是破我執,上面講破我執,破四個相,四個相不只四個相啦,有六個相了,我相、法相、空相。各位,空相、空執是什麼東西?空執也是法執,它也是法執,法執裏面執著一個有,妙有;執著一個空是真空,實際上都是執著。
何以故?是諸衆生,若心取相,則爲著我、人、衆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衆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衆生、壽者。
因爲既然取非法是空相,就有能取是我。有我相以後,有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四相都有了。所以衆生如果取我相以後就執著我執,就執著我、人、衆生、壽者了。如果取了法相了,那麼又執著法我執。這有兩種,人我執,法我執。什麼是人我執?執著一個我,以爲我這個人是具體能掌握一切的,我能主宰一切的。我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這是我執。我的見解,這個事情我認爲要怎麼做法,以我爲中心。因爲你有我執,我也有我執,大家意見不同,所以世間爭論的事情特別多。家庭中爭爭吵吵的也有,都是因爲我執的關系。法執是什麼?法執就是知道我是空的,五蘊皆空嘛,因緣和合嘛;但是呢,他認爲法是真的,受想行識法,十八界,十二處,法是有的。所以小乘人是我空法有,我是空的,法是有的。大乘呢就不同,我法雙空,不但我空,而且法也是空的。所以照見五蘊皆空。皆空有道理呀,都是空的。不但我空,法也是空的,空也是空的。好啦,叁空到底了嘛。什麼障礙都沒有了,有個非空的東西出來了。所以《圓覺經》裏講,“諸幻滅盡,非幻不滅。”一切虛幻的東西都滅掉了,這個時候怎麼樣?不是沒有了,有個非幻的東西,不是假的,非幻不滅,它不滅掉的。講得很清楚。這裏講得也一樣的,若見諸相非相,就是一切滅掉了,虛幻的都滅掉了,就見如來,非幻不滅。不虛幻的東西,它不滅掉的。當然,我們不能以爲,噢,我有個了了明明的東西啊,我是不是見道了。那又不對了,你有個了了明明,又是執著了,執著一個空相嘛。所以非想非非想處天的人,他六、七兩識伏下去以後,第八識,……根不斷。……根不斷就不能超出叁界。非想非非想,大概中國的老子有這個境界,所以他沒有了生脫死。儒、道兩家都不斷生死的問題。只有釋迦牟尼佛大勇無畏,把世間的實相告訴我們。我們都在六道輪回中間,沒有多少人了脫生死苦惱。看生癌的人多少苦呀,生心髒病的人也很快,一死就死了。我們爲什麼學佛?老實講,就是爲了解脫生死問題,就是想到人生無常。如果人生是常的話,我們不學佛了,苦苦惱惱,還要艱苦修行呀,打坐呀,很辛苦呀。但是從生死來講,這些是不辛苦的。辛苦是一世,受用在後世。因此,若取法相,即著我人衆生壽者。如果取非法相呢?執著這個藥又成病了,執著我人衆生壽者相。所以這裏面有叁個字很重要,就是我們的毛病。就是叁個“取”字。若心取相,取我相。若取法相,執著一個法相。若取非法相,執著一個空相。這叁個“取”就是毛病。
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所以釋迦牟尼佛講,我們不應該取這個法,也不應該取非法,非法就是空啦。不應該取有,也不應該取空,也就是我們要離開有爲法,不應取有,要離開有爲法,不應該取非法,就是要離開無爲法。有爲,無爲都不應該取,都應該離開。從這個意義講,如來常講,你們比丘呀,執著我說法了,我所講的法。各位,這個法是方法的法。叁個法我們搞清楚,這裏是方法,佛法;有時候講得是真如本體,此法無實無虛;有時候就是一切事事物物,也叫法,心生法生,心滅法滅,這個法就是一切事物。我們看經的時候,這些關鍵的字要搞清楚。心也是一樣,有時候是真心,有時候是妄心。要看什麼地方用。當然佛教裏面,它用得是很精到的。但是有些字它的用處是不同的,我們要把它分清楚。知我說法,如筏喻者。知道我是講法,如果以筏喻者,筏就是竹排,竹排是可以當船用的,行到對岸。如果以竹排來比較的話呢,我們上岸以後,這個竹排,船就用不到了,還是要舍掉的。法尚應舍,法也是這樣子,病好了,法就不要執著了;還要執著這個法,又是成病了。對這個問題,學佛的人很容易出毛病。修了一個法以後,煩惱是稍微輕一點。比如觀心,一天到晚觀心,煩惱起了,觀心,但是他這個觀就是不放掉,一放掉,怕煩惱又來了,就執著這個法。就比如我們以指標月亮,大家看,這是月亮。月亮在天上,這是什麼啊,是方法,指給你們看的,這不是月亮。以指標月,指不是月亮。你見到月亮以後,指就不要了,要它有什麼用啊。《金剛經》、《楞嚴經》、《圓覺經》,有些大經都講到這個問題。所以,我們應該明白法是用在一時的,而且這個法都是善巧方便,不是永遠不變的,無有定法如來可說。知道這個法是一時方便,那麼就不會以手指作爲月亮。當然也不離開手指,沒見到月亮以前,全靠手指來指導他。修的時候這個法還要注意呀。有些人講,法尚應舍,那麼念阿彌陀佛,這句阿彌陀佛要不要舍呀?…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