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就不搭理它。一個盜賊他進來的時候,你把他當兒子了,把東西都偷光了。現在用觀照般若以後,時時觀照,妄想一起,馬上照到。這個地方有功夫的。許多的人,我們凡夫不知道觀照。修行的人,妄想來了以後,來了半天,“哎呀,一句阿彌陀佛,忘記了”,趕快提起來,念阿彌陀佛。但是已經妄想很長時間了。妄想在前面,觀照在後面。功夫加深以後,妄想和觀照同時而起,妄想來了,觀照就起來。好了,它就作不了大的主意了,我觀到了。再後來,定慧力量增強,觀照在前面,妄想在後面,看你起來。從什麼地方起?從無中來,向無中去。幻化,如幻如化,幻生幻滅,這是假的,你看的很清楚了。再到後來,就是常寂常照,一天到晚,二六時中,在寂照中,妄想不起,一念不生,但是了了分明。各位這是什麼東西呀?一念不生,而了了分明。不要輕易錯過這句話,了了分明,但是一念不生,這是什麼境界?不是文字,不是言語,不是相,也不能執著這句話。
南懷瑾先生他是一位大善知識,大家都是知道的啦。他寫的一本書裏面,《如何修證佛法》寫的就是叁際托空。叁際托空就是,前念已滅,後念未生,中間的東西。各位,這也是一個方便。我們念頭生生滅滅的,它一定有一個時間,前面妄想息下去了,後面的認識、煩惱、家庭事務還沒有來,妄想還沒有起來,這個中間,是什麼東西?真空地帶,前念已滅,後念未生,中間是什麼?請各位注意,這是修行的關鍵問題。根性猛利的話,當下就開悟,不客氣的。不是這個,還是什麼東西呀?妄想不生啦,中間了了分明,你說它有吧,一念不生;你說它沒有吧,了了分明。什麼東西?各位。所以我們講學佛法就是學般若波羅蜜,心地法門啊,不然就走彎路了,費了很多的時間、功夫得不到什麼大的受用啊。這次……我拿到一個小冊,這個小冊裏面,印公長老他有四句話,好得不得了。我供養給大家,這也是修行的境界。他說,“法身本不去來……” 我們的法性本來無來無去。《金剛經》講的,無所從來也無所去。這個時候就明白了,本來沒有來的地方,你說去嘛,也沒有去嘛。沒有來沒有去,這是講佛性。從無所來,亦無所去。我們虛幻的五蘊身體難道能夠離開生生滅滅?都是生滅的東西,都是幻化。房子也是幻化,鏡子也是幻化,我們這個人難道不是幻化嗎?東西吃下去,茶吃下去,晚上睡覺,才能維持這個虛幻的東西。你幾天不睡,幾天不吃飯,不相幹了。不是幻化嗎?明明是幻化。但是我們凡夫都當它是真的。可憐不可憐!今天我們聽到佛法了,就要最大的善根福德因緣。“生也不知道,死更加不知道了”,孔子他不講生死輪回的問題。當然他也是世間大善知識,他一句話到現在還用的到,“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很普通的一句話,到現在還用得到。但是對佛法他沒有講清楚。當然他是菩薩現身也說不定,我們凡夫不能隨便的講他。未生以前,我究竟是什麼?不清楚。除非有宿命通,我前生是個修行人,我前生是個出家人,我前生是一個畜生。已生之後,我是誰呀?已經生我下來了,我是誰?我究竟是什麼人啊?無我啊,有什麼我不我?這是緣起四大和合的。現在講由分子、原子、電子合起來的。一分散沒有了。四大,地水火風一分散沒有了。地歸地,水歸水,火歸火,風歸風,你身相還有嗎?父母沒有生你以前,你身體有沒有?沒有。爲什麼?因緣和合,父母精血合成一個身體。我們思想也是無我的。今天開心了,明天煩惱了,後天發火了,一天到晚的變化,無常啊。無常就是無我,作不了主。他在臨死的時候,作不了主。我不肯死啊,有許多人兒子、老婆都在,他錢也很多,他就是要死,年紀也不大。報紙上常常有的。要是有我的話,我應該作得了主。他不想死啊,但是凡夫還是要死。這就可以說明無我。我的意思就是我能作主見,我能作主意。你現在不能作主意嘛,怎麼執著我?
所以佛講,衆生都是無我的。已生之後,我是誰呀?究竟是誰啊?我們講講這個問題。當下截斷,生死解脫自在。當下我們相續的心念,分別心不斷的相續,這個分別心我們當下把它截斷。斷掉!說斷就斷,說放下就放下。當下,現前一念,馬上放下,各位這是很重要。什麼是生死解脫?一斷就是解脫自在。這兩句話力量很大,修行就是從這個地方下手。所以這樣講起來,你學佛得到受用嗎?當下就可以受用。爲什麼?它本來如幻如化,你一放下就沒有了。不斷是分別心,一斷解脫自在。瞬間,一轉眼就是瞬間,很快。所以大德都是自由自在的,到臨終的時候也是來去自由,要去就去。能海老法師,這位老法師,(在)文化大革命的時候,紅衛兵鬥他,日子很苦。因爲他是有名的大法師,到西藏去過兩次,密宗裏面他是有道的高僧。文化大革命時,有一次紅衛兵通知他,明天要對你講話,你准備。老法師想,“日子不好過了。”對于他老人家,他無所謂,他修行多年是有道的高僧。好啦,明天要見他的,他已經坐脫了。你不要審我啦,我跑了。我們凡夫一點小小煩惱都看不破,不要說生死關頭。這些大法師能夠坐脫而去,你明天要對我啦,我今天跑走了。他就坐脫了。古來大德坐脫而亡的不是沒有。有許多法師倒立而死的也有。所以學佛法他有實際功夫在裏面,不光是一個文字上的東西。也不是理論上的,也不只是修修福報,拜拜佛啊,供養供養善知識。這裏面有很多的功夫。
所以總的來講,信心清淨就能生到實相,這個人成就第一稀有功德。第一就是佛的功德,得到佛的果位,他的功德當然是稀有的。稀有,少有的功德。世尊啊,所謂實相者,我所講的真實之相。實相就是真實之相。從相來講它是真實之相。從性來講呢?則是非相,無相可得。實相非相。你不要以爲實相是確確實實有一個東西,真實之相。名字是叫實相,但是你不能執著它。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但是實相有這個境界,不然涅槃怎麼有常、樂、我、淨呢?四德呢?四德就是涅槃境界,常、樂、我、淨。常,常在裏面快樂;我,真我;淨,清淨。涅槃有四德。不能說它沒有,你說它有也不能執著。各位我們學佛不能執著一個東西。非空非有,不生不滅,不來不去,無實無虛。這什麼東西?各位問問自已,一定有受用的。則是非相,不是相。不是相是什麼東西?是性嘛,實際上是性。性相不二也可以說它是相。這個相是真實之相。不但這個是相,這也是我的性。所以古人有一句話,“青青翠竹皆是般若,郁郁黃花無非法身。”山河大地都是我的本體。當然這裏初學的人不容易理解,你坐下去就知道,不但我的身體,山河大地,一切諸法不離自性。萬法不離開自性。諸法不離開實相。天臺宗講諸法實相,《楞嚴經》也講五蘊十二處、十八界都是如來藏妙真如性。諸法,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一切諸法都是妙真如性。所以總的來說,我們不可執著有相,也不可執著無相。有相、無相都不執著。這裏面,講實相。因爲實相不是有或無可以講的。所以《金剛經》講非法、非非法。空空寂寂是非法,但是了了明明非非法。現在我們繼續地一起研究《金剛經》。上一次講到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爲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衆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爲第一希有。
上次講到這裏。這時候須菩提講,我聽到這樣子的經典信心信授,理解又能夠受持,現在這樣講,好象不是十分困難,因爲這時釋迦牟尼佛親自在講法,不足爲難。但是當來世以後,後五百歲就是末法的時間,第五個五百歲。一般講正法、象法、末法,叁個時間。佛在世的時候,有許多人有修有證,這是正法,釋迦牟尼佛開示的道理還沒有走樣。到象法時有修有證的人少了。到末法時,相信的人是有,修證的人就不多。所以正法二個五百年,象法二個五百年,後五百歲就是第五個五百歲,就是末法時最初的五百年。也就是現在的時候,二千五百年。如果這個時候有衆生能夠聽到這一部經的話,他能夠信解又能受持,接受行持,那麼這一個人就是第一希有。第一,因爲他不僅是菩薩的修法,還是成佛的修法,所以是第一。希有就是不大可能有的。爲什麼呢?因爲他講的空,不是小乘的偏空;而是大乘的我空、法空、最後空也是空,這樣子叁空到底。這個法門是希有的,不大容易聽得到的。須菩提講聽到這部經是不容易的。確實是不容易的,他離相,無執不住。這些道理講來講去。許多的實相道理,佛法的主要的道理就在這裏面。一部《金剛經》我們聽到以後,不管你理解不理解,第八識裏種下種子。菩提的種子種下去。……就是出世的種子。何以故,爲什麼這樣是第一希有呢?它下面講下去。
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爲什麼說它是第一希有?因爲這個人啊,已經理解到實相無相的道理啦。無我相,就是實相無相。既然無我相了,那麼四相都不執著了。人相、衆生相、壽者相,都不執著了。所以者何?爲什麼說沒有四相呢?因爲我相即是非相,所謂我相是因緣和合的虛幻之相。這我們聽了很多了,是五蘊和合,五蘊假合的。即是非相。沒有實際的相可造,虛妄之相。我相是虛妄的,那麼人相、衆生相、壽者相當然也是虛妄的啦。有即非有。所以即是非相。四相都是非相,因緣所生,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何以故?第叁次又解釋了,爲什麼這樣說呢?爲什麼說它是非相呢?因爲有即非有。只有離開一切諸相才名諸佛。這句話就是說修持的時候不住有也不住無,離開有無的兩邊。不但不住我相,也不住法相,也不住非法相,一切諸相都不住。我們修行的時候,離開我相是很不容易的。《金剛經》不但要離開我相,還要離開法相,還要離開非法相。如果…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