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P21

  ..续本文上一页就不搭理它。一个盗贼他进来的时候,你把他当儿子了,把东西都偷光了。现在用观照般若以后,时时观照,妄想一起,马上照到。这个地方有功夫的。许多的人,我们凡夫不知道观照。修行的人,妄想来了以后,来了半天,“哎呀,一句阿弥陀佛,忘记了”,赶快提起来,念阿弥陀佛。但是已经妄想很长时间了。妄想在前面,观照在后面。功夫加深以后,妄想和观照同时而起,妄想来了,观照就起来。好了,它就作不了大的主意了,我观到了。再后来,定慧力量增强,观照在前面,妄想在后面,看你起来。从什么地方起?从无中来,向无中去。幻化,如幻如化,幻生幻灭,这是假的,你看的很清楚了。再到后来,就是常寂常照,一天到晚,二六时中,在寂照中,妄想不起,一念不生,但是了了分明。各位这是什么东西呀?一念不生,而了了分明。不要轻易错过这句话,了了分明,但是一念不生,这是什么境界?不是文字,不是言语,不是相,也不能执着这句话。

  南怀瑾先生他是一位大善知识,大家都是知道的啦。他写的一本书里面,《如何修证佛法》写的就是三际托空。三际托空就是,前念已灭,后念未生,中间的东西。各位,这也是一个方便。我们念头生生灭灭的,它一定有一个时间,前面妄想息下去了,后面的认识、烦恼、家庭事务还没有来,妄想还没有起来,这个中间,是什么东西?真空地带,前念已灭,后念未生,中间是什么?请各位注意,这是修行的关键问题。根性猛利的话,当下就开悟,不客气的。不是这个,还是什么东西呀?妄想不生啦,中间了了分明,你说它有吧,一念不生;你说它没有吧,了了分明。什么东西?各位。所以我们讲学佛法就是学般若波罗蜜,心地法门啊,不然就走弯路了,费了很多的时间、功夫得不到什么大的受用啊。这次……我拿到一个小册,这个小册里面,印公长老他有四句话,好得不得了。我供养给大家,这也是修行的境界。他说,“法身本不去来……” 我们的法性本来无来无去。《金刚经》讲的,无所从来也无所去。这个时候就明白了,本来没有来的地方,你说去嘛,也没有去嘛。没有来没有去,这是讲佛性。从无所来,亦无所去。我们虚幻的五蕴身体难道能够离开生生灭灭?都是生灭的东西,都是幻化。房子也是幻化,镜子也是幻化,我们这个人难道不是幻化吗?东西吃下去,茶吃下去,晚上睡觉,才能维持这个虚幻的东西。你几天不睡,几天不吃饭,不相干了。不是幻化吗?明明是幻化。但是我们凡夫都当它是真的。可怜不可怜!今天我们听到佛法了,就要最大的善根福德因缘。“生也不知道,死更加不知道了”,孔子他不讲生死轮回的问题。当然他也是世间大善知识,他一句话到现在还用的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很普通的一句话,到现在还用得到。但是对佛法他没有讲清楚。当然他是菩萨现身也说不定,我们凡夫不能随便的讲他。未生以前,我究竟是什么?不清楚。除非有宿命通,我前生是个修行人,我前生是个出家人,我前生是一个畜生。已生之后,我是谁呀?已经生我下来了,我是谁?我究竟是什么人啊?无我啊,有什么我不我?这是缘起四大和合的。现在讲由分子、原子、电子合起来的。一分散没有了。四大,地水火风一分散没有了。地归地,水归水,火归火,风归风,你身相还有吗?父母没有生你以前,你身体有没有?没有。为什么?因缘和合,父母精血合成一个身体。我们思想也是无我的。今天开心了,明天烦恼了,后天发火了,一天到晚的变化,无常啊。无常就是无我,作不了主。他在临死的时候,作不了主。我不肯死啊,有许多人儿子、老婆都在,他钱也很多,他就是要死,年纪也不大。报纸上常常有的。要是有我的话,我应该作得了主。他不想死啊,但是凡夫还是要死。这就可以说明无我。我的意思就是我能作主见,我能作主意。你现在不能作主意嘛,怎么执着我?

  所以佛讲,众生都是无我的。已生之后,我是谁呀?究竟是谁啊?我们讲讲这个问题。当下截断,生死解脱自在。当下我们相续的心念,分别心不断的相续,这个分别心我们当下把它截断。断掉!说断就断,说放下就放下。当下,现前一念,马上放下,各位这是很重要。什么是生死解脱?一断就是解脱自在。这两句话力量很大,修行就是从这个地方下手。所以这样讲起来,你学佛得到受用吗?当下就可以受用。为什么?它本来如幻如化,你一放下就没有了。不断是分别心,一断解脱自在。瞬间,一转眼就是瞬间,很快。所以大德都是自由自在的,到临终的时候也是来去自由,要去就去。能海老法师,这位老法师,(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红卫兵斗他,日子很苦。因为他是有名的大法师,到西藏去过两次,密宗里面他是有道的高僧。文化大革命时,有一次红卫兵通知他,明天要对你讲话,你准备。老法师想,“日子不好过了。”对于他老人家,他无所谓,他修行多年是有道的高僧。好啦,明天要见他的,他已经坐脱了。你不要审我啦,我跑了。我们凡夫一点小小烦恼都看不破,不要说生死关头。这些大法师能够坐脱而去,你明天要对我啦,我今天跑走了。他就坐脱了。古来大德坐脱而亡的不是没有。有许多法师倒立而死的也有。所以学佛法他有实际功夫在里面,不光是一个文字上的东西。也不是理论上的,也不只是修修福报,拜拜佛啊,供养供养善知识。这里面有很多的功夫。

  所以总的来讲,信心清净就能生到实相,这个人成就第一稀有功德。第一就是佛的功德,得到佛的果位,他的功德当然是稀有的。稀有,少有的功德。世尊啊,所谓实相者,我所讲的真实之相。实相就是真实之相。从相来讲它是真实之相。从性来讲呢?则是非相,无相可得。实相非相。你不要以为实相是确确实实有一个东西,真实之相。名字是叫实相,但是你不能执着它。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但是实相有这个境界,不然涅槃怎么有常、乐、我、净呢?四德呢?四德就是涅槃境界,常、乐、我、净。常,常在里面快乐;我,真我;净,清净。涅槃有四德。不能说它没有,你说它有也不能执着。各位我们学佛不能执着一个东西。非空非有,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无实无虚。这什么东西?各位问问自已,一定有受用的。则是非相,不是相。不是相是什么东西?是性嘛,实际上是性。性相不二也可以说它是相。这个相是真实之相。不但这个是相,这也是我的性。所以古人有一句话,“青青翠竹皆是般若,郁郁黄花无非法身。”山河大地都是我的本体。当然这里初学的人不容易理解,你坐下去就知道,不但我的身体,山河大地,一切诸法不离自性。万法不离开自性。诸法不离开实相。天台宗讲诸法实相,《楞严经》也讲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诸法,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一切诸法都是妙真如性。所以总的来说,我们不可执着有相,也不可执着无相。有相、无相都不执着。这里面,讲实相。因为实相不是有或无可以讲的。所以《金刚经》讲非法、非非法。空空寂寂是非法,但是了了明明非非法。现在我们继续地一起研究《金刚经》。上一次讲到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上次讲到这里。这时候须菩提讲,我听到这样子的经典信心信授,理解又能够受持,现在这样讲,好象不是十分困难,因为这时释迦牟尼佛亲自在讲法,不足为难。但是当来世以后,后五百岁就是末法的时间,第五个五百岁。一般讲正法、象法、末法,三个时间。佛在世的时候,有许多人有修有证,这是正法,释迦牟尼佛开示的道理还没有走样。到象法时有修有证的人少了。到末法时,相信的人是有,修证的人就不多。所以正法二个五百年,象法二个五百年,后五百岁就是第五个五百岁,就是末法时最初的五百年。也就是现在的时候,二千五百年。如果这个时候有众生能够听到这一部经的话,他能够信解又能受持,接受行持,那么这一个人就是第一希有。第一,因为他不仅是菩萨的修法,还是成佛的修法,所以是第一。希有就是不大可能有的。为什么呢?因为他讲的空,不是小乘的偏空;而是大乘的我空、法空、最后空也是空,这样子三空到底。这个法门是希有的,不大容易听得到的。须菩提讲听到这部经是不容易的。确实是不容易的,他离相,无执不住。这些道理讲来讲去。许多的实相道理,佛法的主要的道理就在这里面。一部《金刚经》我们听到以后,不管你理解不理解,第八识里种下种子。菩提的种子种下去。……就是出世的种子。何以故,为什么这样是第一希有呢?它下面讲下去。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为什么说它是第一希有?因为这个人啊,已经理解到实相无相的道理啦。无我相,就是实相无相。既然无我相了,那么四相都不执着了。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不执着了。所以者何?为什么说没有四相呢?因为我相即是非相,所谓我相是因缘和合的虚幻之相。这我们听了很多了,是五蕴和合,五蕴假合的。即是非相。没有实际的相可造,虚妄之相。我相是虚妄的,那么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当然也是虚妄的啦。有即非有。所以即是非相。四相都是非相,因缘所生,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何以故?第三次又解释了,为什么这样说呢?为什么说它是非相呢?因为有即非有。只有离开一切诸相才名诸佛。这句话就是说修持的时候不住有也不住无,离开有无的两边。不但不住我相,也不住法相,也不住非法相,一切诸相都不住。我们修行的时候,离开我相是很不容易的。《金刚经》不但要离开我相,还要离开法相,还要离开非法相。如果…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静坐入门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