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能够受持奉行,领受、奉行四句偈,而且能够为他人说,不但自已受持而且能够为他人说,利他。这样他说,“甚多,他的福报更加多,比恒河沙身命布施福报还要大。”各位,一般人我们布施还要计较,哪个布施多,哪个布施少。实际上无为布施要胜于有为布施。四句偈的无为布施,四句偈是法布施,身命布施如果不明白无相的话,他还是有为的布施。有为的布施,不是断生死之因。只有法布施才能断除自他的生死。所以,最少乃至,乃至就是最少,不是叫大家只读四句偈,当然全部《金刚经》都读更好。最少的四句偈的功德利益超过身命布施。四句《金刚经》的偈语能够超过身命布施、七宝布施。各位,大家想一想,信得过信不过呀?我想大家学《金刚经》应该信得过的。不要不相信自已,哎呀,我没有布施,四句偈嘛文字般若,怎么能够抵得过我布施?我布施嘛,多少钱多少钱,能布施多少,所布施多少,能布施的我,所布施的钱,中间还有布施的多少多少的东西。三轮不空嘛,三轮不空有为之法,生生灭灭的。四句话什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之法,不管怎样做都有限的。梁武帝他以帝王的力量造多少寺庙,度多少的僧宝。达摩祖师说他没有功德啦。有为之法,因为他是有为的。有为的法它是生生灭灭的。好象是很多,多的少的,可以讲多讲少,因为他是有为的。无为之法没有多少可讲的,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呀。不多不少的。所以四句偈可以转凡成圣,了生脱死,得定开慧,转苦为乐,所以功德是不可以七宝布施,身命布施来比较的。这时候,须菩提哭起来了。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这时候,须菩提听到这个经,深深地理解它的意义,理解它的趣向,趣向什么?理解实相道理。实相是什么?实相是无相而无不相。讲到实相无不相,想到有一个公案。夹山禅师大家可能都听到过。夹山禅师也是一个大禅师,他讲经说法很有名。有一次,他讲经的时候有一个僧宝问他,“什么叫实相?”夹山禅师回答,“实相无相。”你说错吗?实相无相是不错的。假使再讲得圆满,“实相无相无不相。”这个时候,也不是。是不是他所问的问题的中心?也不是。你再讲道理讲得好,也不是。禅宗叫你当下见性,并不是叫你讲道理呀。你讲无相,你讲无不相。讲来讲去还是道理嘛。所以他讲,实相无相以后呀,他看下面有人笑了。笑了以后,夹山和尚很虚心,他知道讲得有问题了。他就请问下去,“我是不是讲错了,指点指点。”僧宝很实际,他说,“我讲不出,你去问朱泾一个叫船子和尚的。船子和尚明心见性。他是打渔的人。你去问他。他现在在划船渡人。”他船子嘛,划船渡人,他叫德诚禅师。那么他就到船子和尚那去了。船子和尚看见夹山来了,知道他是讲经的法师。他就问,“大德你住在什么寺院里?”和尚嘛住在寺庙里。夹山和尚讲,“寺则不住,住则不似。”他说,“我寺庙里不住,住了就不是寺庙了。”这里是妙语双关。不是寺庙的寺,好象,似。似,象的意思。不似,住了就不象了。不象什么?不象本来。他是妙语双关。似则不住,住则不似。住了就不象了。各位,禅宗就是互相考验,师父考验弟子,弟子考验师父。互相考验。看你答出答不出,见性不见性。这时候大家都是这样子,互相论机锋。船子和尚看他这样讲,你说不似,“不似个什么?”他意思是你说不象,不象个什么东西?夹山和尚说,“不是目前法。”目前法什么东西?就是实相境界,当然不能讲明。不是目前的东西。船子和尚说,“你什么地方学的来的东西?”你不是自已的。他一听就知道,你不是自已的,你从什么地方学的来的,并没有明心见性,换句话说。你说我学的来的。夹山和尚就说,“非耳目之所到。”不是眼睛、耳朵能看得见,听得到的。这个东西,实相怎么看得见,听得到?非耳目之所到。看你怎么回答。那么船子和尚就讲了,你话是讲得不错,“一句合头语,万劫系驴橛。”你话是讲得合理,不过万劫的生死逃不掉呀。你万劫的生死逃不掉。为什么?因为你学的来的,不是你自已见到的,就是这话。这时,船子和尚问他,“我现在钓鱼,我钓鱼杆子放下去,离钩三寸的地方,你讲一句看。”没有道理好讲,无意义。禅宗讲话都是无意义,不是叫你讲道理。没有见性的人就乱讲。一听就知道你这个人没有见性。船子和尚问他,夹山和尚就要开口了。正要开口的时候,把他一推,推到水里面去,不要你讲。不要你讲,你要开口就不要你开口。推下去。推下去,夹山和尚又游到水面上,他又问他,“你再讲,快点讲,快点讲出来。”要他讲。要他讲的时候,他正要开口了,夹山和尚要开口了,你要我讲,我当然要讲了。他又推他,推到水里面去,不要你讲。这个时候,要是我们就没有办法了,怎么办呀?这就是互相考验。你要见性这么简单啊,讲几句话,讲道理就算啦?好,他又过来。又问他,“离钩三寸,离开钓鱼钩子三寸的地方,你讲讲看。”不要讲,本来没有道理的。他点头三下。他这次不上当了,点点头,我明白了,意思就是,讲讲不要讲,一讲,你一看又推到水里去了。这样子,船子和尚就讲,你能够这样,我这个钓鱼杆可以给你,让你去钓鱼了。自由自在,不会受到影响水边很自在地钓鱼了,意思就是。还有人讲,你现在这样情况,你把江里的水都钓完了,这个鱼刚刚才过去呀。这句话,也没什么道理好讲,也是考验。夹山和尚把自已的耳朵掩起来,不要听,不要听。不要听啦,这就对。你要讲道理就不对,“哎呀,你钓鱼杆放下,江里钩钩。江里钩钩,我再钓?把鱼钓起来?”这里的意思就是你的话不要听了,不要理解。我耳朵听就表示理解你的意思。掩耳。德诚禅师就印证他,你讲得是对的。他说,“我在药山禅师门下,就是只明此事。我在这里多少年,没有觅到象你这样的一个、半个。现在你只要很好的保护它,不要让法的慧命断掉。”夹山和尚就和师父告别。告别的时候,回头看看船子和尚。船子和尚看他好象还认为有别的什么法?好象还没有死心塌地。他马上拿起摇船的桨子,他说,“你说还有别的东西,是吧。”这话讲好,掉到水里淹掉了。你死心塌地,这个就是。见到就是见到,不见到就是不见到。不要怀疑。
第七集下
听到实相道理,真正能证到实相的话那真是深解义趣,涕泪悲泣。须菩提他是涕泪悲泣跟佛讲,“希有,世尊。”世尊,您真是少有啊。因为三世佛能以文字起观照,以观照证实相,这不是稀有吗?“佛说这样的甚深经典,我从以前到现在,从昔以来,所得到的慧眼。”不是众生我们的肉眼,是智慧的眼睛,实际上就是观照般若,这个时候是慧眼。佛不是有五眼吗?肉眼就是见近不见远。我们肉眼近的看得到,远的就看不到。天眼远近、内外、黑夜他都能看到,黑的地方也能看到。慧眼看空,他知道一切事情都是空,因缘所生,缘生性空,能照见是空的。阿罗汉是开了慧眼,知道空了。但是他这个空是偏空,没有证到真正的空。空里面还有假啦。罗汉见到空观以后,到菩萨从空出假,发愿。他知道还有妙假,不是空什么都没有。空里面,还有妙用。一切法门就是妙假,所以从空出假,小乘变成大乘的时候,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广度众生。这个时候照见一切法不生不灭,不动不易,空有一如,所以叫法眼。到佛的时候,是五眼具足,中谛妙理一切法,众生的根性,种种的法门,种种的因果,什么道理、事理,他都明了;叫一切种智,一切种,一切智,他都知道。阿罗汉不过是一切智,菩萨道种智。所以我从昔以来观空的慧眼没有听到你这样的经典。我过去听到的就是无常、无我,就是涅槃、寂静。小乘……我是听到过的。今天听到实相印了。《金刚经》讲得当然是实相,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实相印。未曾听到过这样的经典啊。
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世尊啊,如果有人得闻。闻到什么呢?闻到这个文字般若,看到经,听到讲,这都是文字般若。听到这个经,文字般若。信心清净,就生信心。生信心了以后,就起观照了。起观照般若,信心清净就实相现前。信心清净,起观照以后,由文字起观照,由观照达到实相,实相境界见到了。各位这个地方,有功夫的问题。我们听到善知识开示,听到法师讲经,自已研究这个经都是文字般若。当然这个文字,实际上三般若是一样的。
从次递上讲,由文字到观照。最后观照自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见到本来空有双融,妙用纵横,这个实相;到这个时候就是实相般若。三般若就是一个般若。由实相生观照,生文字,由文字达到实相。重要的就是观照。六祖就是这样的,以自真如实性,以自已的真如本体,以般若波罗蜜多来观照,对一切法不取不舍。一切法不取它,也不舍它;就是见性成佛道。《六祖坛经》里面有的,各位可以去看看。他用的就是观照般若。观照般若最重要的是不取不舍。有时候我们打坐、念佛、礼佛这都是准备功夫,不是真正的修行。为什么是准备功夫?我们杀敌人要把刀磨快呀,刀磨快就好杀敌人了。修一切法都为了入定。入定以后,由定生慧,起观照。观照以后,就看到,“哎呀,妄想来了,它是生生灭灭的,如幻如化的,都是我们自心分别。”分别计较第六意识妄想分别,加上第七识我执。由我执而起第六意识的分别颠倒,种种的苦恼就来了。八苦焦煎,生老病死呀,怨别离,冤憎会,求不得呀,各种苦恼就来了。就是因为妄想分别。刚刚看到一有妄想,…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