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P3

  ..續本文上一頁道的吧,它的全名叫什麼,《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它這裏面,如來、菩薩就是人名;大佛頂就是比喻;密因、修證了義、萬行,就是法。所以這裏就是人、法、喻命名。

  第一集下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就是法喻爲名。般若波羅蜜是法,金剛是比喻,用金剛來比喻它。這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很重要,特別是關于心的問題。一般來講我們有幾種心,我們修行的人,心有幾種要搞清楚。一種就是汙染的心,經常的心,這個心………,並不是我們起心動念的心。我們所講的心就是本覺的真心。對于汙染的心實際上它是沒有……的。許多人就搞錯,因爲……..。實際上以現在的科學證明,…….,在……..裏面,有二種。一種是思想意識爲主的,一種就是以大腦本身爲主,就是腦筋起作用,這是一種思想意識。但是佛教不是這樣,大腦不過是它的工具而已。佛性通過大腦起作用,跟大腦沒關系。但是它有能量,通過第六意識起功用,不然的話就講不通。我們許多人聽過的詩啊學過的東西,幾十年以後還記得牢。在大腦裏展現,幾年以後,全部都變化了,但是你過去的影子,過去經過的事不會忘記。它是藏在什麼地方?所以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不但汙染的心不是真正的真心,妄想心第六意識也不是真正的真心。我們理解的是真如本性。這個真如本性有體、相、用。它的體是廣大無邊,好比虛空。從前孟子講過一句話,他說,吾人有吾浩然正氣——我有我的勇氣,此氣巨大——這個氣很大,力量可以充滿到天地之間,天地之間都可以充滿。孟子他有這個境界。我們佛教講光明遍照十方世界。體很大。相,相是清淨的,寂然不動,清淨自在。他的用,是觀照…….,對觀照多了解,就知道。所以它的體、相、用就是無相而無不相。實際上它是沒有相的,沒有妄想,沒有顛倒。但是什麼東西都離不開它。離開它,就斷滅了,變成沒有用啦。我們修法都懂的,它斷滅了。斷滅不是,頑空也不是。不是斷滅,也不是頑空,但也不是有相的。這是什麼東西?這就是金剛般若。《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大致的意思,初步地講,講了這個道理:用金剛的智慧把我們度到生死的彼岸。波羅蜜就是彼岸,般若波羅蜜就是用智慧度到彼岸。爲什麼用智慧度到彼岸呢?我們菩薩修行不是有六度萬行嗎,那麼六度裏面——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這六個裏面,前面五個度不能算度。爲什麼呢?前面五個,世間人也有的。布施吧,也有人天福報的。持戒吧,我們居士持五戒,八戒。持五戒的人下一生不失人身。修十善的人,下一生不會失去天道。修八戒的人以後就種了出世的善根。總的來講,持戒和世間有關系,不一定能夠出世。精進,世間的事情也是要精進的。忍辱,世間的事情也要忍辱波羅蜜的,小不忍則亂大謀——小的地方不忍耐的話,大的計劃就打破了。禅定,也有世間的定,四禅八定,四禅八定是世間的定,不一定能夠出世。有世間的禅定,有出世間的禅定,有出世間的上上禅定。所以爲什麼還稱它爲度呀,就是因爲有般若波羅蜜。有般若波羅蜜,眼睛就開了。好比,船要開到對面去,掌舵的人很重要。如果掌舵的人把方向搞錯了,那麼船的方向就有偏差,航向有偏差了。所以般若波羅蜜好比是眼睛,前面五個度好比是….,…..分別方向就靠眼睛來指導。靠智慧來指導。因爲般若波羅蜜多,所以能夠度到生死的彼岸,就有六度。光有前面五個度,沒有般若就不算度。可見般若的重要。

  這部經翻譯的人叫鸠摩羅什法師。這個法師大家可能都聽到過。《法華經》也是他翻譯的,很多的經,《維摩诘所說經》也是他翻譯的,他翻譯的經很多。他七歲的時候,他的母親叫他出家。出家以後一日千偈,一天就能背佛教的上千偈。九歲的時候到罽賓國,學小乘的輕論。他十二歲的時候,他媽媽又把他帶回他出生的地方。這個時候,有個阿羅漢看到他很奇怪,跟他的母親講,“這個兒子,你要很好的教育他,今後這個法師可以度人無量。”後來鸠摩羅什法師學了很多的東西。五明的經典,五明就是聲明、工巧、醫方明、因明、內明。在印度通五明的不多。那麼他學五明,學陰明,一般的世間的學問都學過。後來他就到龜茲國,回到罽賓國跟他的師父盤陀達多論證這個道理。論證這個道理,主要講得就是大乘的法門。他的師父本來是小乘,因爲他們的互相辯論以後,他師父也學大乘了。所以小乘他跟師父學習,大乘他師父跟他學習,轉過來。這部經啦,後來姚興要打西涼。打西涼的時候,呂光和符堅兩個人打起來。呂光聽到符堅被人殺掉以後,就自已做皇帝。(姚興)聽到鸠摩羅什的大名,就邀請他到他的國家來,但是呂光沒有答應。等呂光死了以後,姚興就打西涼,迎請鸠摩羅什大師到長安,請他當國師。以後,他集合大德八百多人翻譯經典。他所翻譯的經典共有九十八部,叁百九十多卷。所以他是一個大翻譯家,同玄奘—《西遊記》裏的唐僧,是齊名的。那麼,解釋經名和翻譯的人大致是這樣子啦。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俱。

  現在開始研究和解釋經文本文。先看經文第一段,“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俱。”如是我聞,通俗地講,這些文字,這些語言是我親自聽到的。這四個字啊,釋迦牟尼佛要涅槃的時候,阿難悲傷的不得了,悲痛欲絕。這個時候有人跟他講,哎呀,你不要哭了,你趕快去請問大師,大師涅槃以後,每一部經翻譯以後,第一句要放什麼字呀?阿難請問釋迦牟尼佛以後呢,佛就講,應放“如是我聞”。這個經是我親自聽到的。親自聽到有幾個意思,一方面是這個經不是假的,是我親自聽到的。一方面說明這個經不光是我阿難一個人聽到的,是大家一道整理的,因爲翻譯的人很多,有不對的地方,大家都把它改正過來。所以如是我聞,普通的來講就是,這些經是我親自聽到的。進一步來講,如是的“如”就是不變、不易的意思。不變——不二相。是,什麼叫如是,是就是沒有不是的,就是無非。無非就叫是,如是就是不變不易,就是不會錯啦。叫如是。佛講的實相的道理,絕定不會錯。我聞,我親身耳根聽到的。所以這個如是我聞,如就是如如不動的意思啦。是,當下就是。當下就是你的本來面目。這是心的一種來講。我聞,不是阿難自已的行爲,好象我們普通的我執的我,它這裏的我是大我,遍滿虛空。我執破掉以後就是大我。聞,耳根接觸……,……接觸耳識而聽到的。所以如是我聞就有這幾個意思在裏面。普通地講,就是這是我親耳聽到,是不會錯的。一時,爲什麼是一時呢?不講什麼時候,什麼時候呢?因爲我們國家講曆法是不同的,你講印度的曆法現在就不同的。還有從佛教來講,時間相、空間相都是了不可得,都是唯心所生。時間相空,空間相也是空。因爲時間相、空間相都是物質運動有關系。物質動了,就有時間。我們地球轉一圈,自轉一圈就是一天。公轉一圈,繞太陽轉一圈,就是一年。如果地球不動呢,這個時間沒有。太陽以外,還有別的星啦,火星呀,木星呀,水星呀,它那個圈圈就大了。就是它所轉的範圍就大了,不是叁百六十五天啦。所以時間是無相的。空間也是這樣子的,因爲物質運動才有空間,不然的話就沒有空間。因此時間相,空間相真如本體來講是沒有定相的。從前有個八指高僧,他有八個手指,他在坐禅的時候,有一天,好象一下子就過去了。他覺得好象時間很快,這就是他有入定的時候,沒有時間相。因此《華嚴經》講,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大能包小,小能包大,大小都是沒有定相。

  各位,這個舍衛國,就是印度的一個地方,在中印度。中印度這個地方,也叫豐德。它的財寶很多,所以因爲財寶很多所以稱爲豐德。他那個國家不但財寶很多很豐富,人也是多聞,有解脫者,很有道德。所以叫它豐德。這個地方,爲什麼叫它給孤獨園呢?給孤獨園就是小的時候沒有父親叫孤,老而無子就叫獨。給于孤獨者叫給孤獨。就是經常用財物救濟人家,讓他離開苦惱。所以他得到這個名字。他的本名呢,就叫做須達多。須達多現在我們用華文翻譯就叫善施。就是經常布施救濟貧困,樂善好施。有一次因爲要請佛到這個舍衛城來。須達多聽到佛這個名字,心裏面很想佛,他就供養佛。因爲供養佛,須達多很想念佛的時候,佛就放光來照他。看到佛光以後,他就跟著佛光來到城門裏面,看見佛在外邊經行,須達多看見佛以後歡喜踴躍。佛給他說法以後,他就證到初果。

  初果是什麼呢?修行有四個果,一個果就是初果,初果就是斷見惑。它有身見、我見、邪見、邊見、見取見,戒禁取見都是斷掉了,證到初果。這在佛教裏面叫斷見惑。初果以後到二果了就斷欲界的六品思惑。到了叁果的時候,斷欲界的叁品思惑。到四果阿羅漢的時候,色界、無色界的思惑都斷掉了。所以我們了解一下。修行四果很不容易,雖然他是小乘,二乘。但是他的境界也很是了不起。見惑是什麼東西?我見,我的見解。身見,我們最不容易破的就是身見,我的身體要怎樣保護好,營養它,對我的身體都十分關心。也就是我見,身就是我。這個我見啊,就引起了種種不好的作用,因爲有我在嘛。我見以後,就貪啊,嗔啊,癡啊,驕傲啊都來了。跟我有關系。邪見是什麼呢?拔無因果。不相信因果。實際上各位,因果兩個字是真正重要的規律,有因必定有果,有果必定有因,種瓜一定得瓜,種豆一定得豆。提倡因果是世間世道人心的一個重要的方法。許多世間的人不相信因果。認爲這個惡因種下去沒什麼果報的,實際上這個果報是一定有的,時間長一點,短一點。所以佛門有句話…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靜坐入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