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道的吧,它的全名叫什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它这里面,如来、菩萨就是人名;大佛顶就是比喻;密因、修证了义、万行,就是法。所以这里就是人、法、喻命名。
第一集下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就是法喻为名。般若波罗蜜是法,金刚是比喻,用金刚来比喻它。这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很重要,特别是关于心的问题。一般来讲我们有几种心,我们修行的人,心有几种要搞清楚。一种就是污染的心,经常的心,这个心………,并不是我们起心动念的心。我们所讲的心就是本觉的真心。对于污染的心实际上它是没有……的。许多人就搞错,因为……..。实际上以现在的科学证明,…….,在……..里面,有二种。一种是思想意识为主的,一种就是以大脑本身为主,就是脑筋起作用,这是一种思想意识。但是佛教不是这样,大脑不过是它的工具而已。佛性通过大脑起作用,跟大脑没关系。但是它有能量,通过第六意识起功用,不然的话就讲不通。我们许多人听过的诗啊学过的东西,几十年以后还记得牢。在大脑里展现,几年以后,全部都变化了,但是你过去的影子,过去经过的事不会忘记。它是藏在什么地方?所以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不但污染的心不是真正的真心,妄想心第六意识也不是真正的真心。我们理解的是真如本性。这个真如本性有体、相、用。它的体是广大无边,好比虚空。从前孟子讲过一句话,他说,吾人有吾浩然正气——我有我的勇气,此气巨大——这个气很大,力量可以充满到天地之间,天地之间都可以充满。孟子他有这个境界。我们佛教讲光明遍照十方世界。体很大。相,相是清净的,寂然不动,清净自在。他的用,是观照…….,对观照多了解,就知道。所以它的体、相、用就是无相而无不相。实际上它是没有相的,没有妄想,没有颠倒。但是什么东西都离不开它。离开它,就断灭了,变成没有用啦。我们修法都懂的,它断灭了。断灭不是,顽空也不是。不是断灭,也不是顽空,但也不是有相的。这是什么东西?这就是金刚般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致的意思,初步地讲,讲了这个道理:用金刚的智慧把我们度到生死的彼岸。波罗蜜就是彼岸,般若波罗蜜就是用智慧度到彼岸。为什么用智慧度到彼岸呢?我们菩萨修行不是有六度万行吗,那么六度里面——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个里面,前面五个度不能算度。为什么呢?前面五个,世间人也有的。布施吧,也有人天福报的。持戒吧,我们居士持五戒,八戒。持五戒的人下一生不失人身。修十善的人,下一生不会失去天道。修八戒的人以后就种了出世的善根。总的来讲,持戒和世间有关系,不一定能够出世。精进,世间的事情也是要精进的。忍辱,世间的事情也要忍辱波罗蜜的,小不忍则乱大谋——小的地方不忍耐的话,大的计划就打破了。禅定,也有世间的定,四禅八定,四禅八定是世间的定,不一定能够出世。有世间的禅定,有出世间的禅定,有出世间的上上禅定。所以为什么还称它为度呀,就是因为有般若波罗蜜。有般若波罗蜜,眼睛就开了。好比,船要开到对面去,掌舵的人很重要。如果掌舵的人把方向搞错了,那么船的方向就有偏差,航向有偏差了。所以般若波罗蜜好比是眼睛,前面五个度好比是….,…..分别方向就靠眼睛来指导。靠智慧来指导。因为般若波罗蜜多,所以能够度到生死的彼岸,就有六度。光有前面五个度,没有般若就不算度。可见般若的重要。
这部经翻译的人叫鸠摩罗什法师。这个法师大家可能都听到过。《法华经》也是他翻译的,很多的经,《维摩诘所说经》也是他翻译的,他翻译的经很多。他七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叫他出家。出家以后一日千偈,一天就能背佛教的上千偈。九岁的时候到罽宾国,学小乘的轻论。他十二岁的时候,他妈妈又把他带回他出生的地方。这个时候,有个阿罗汉看到他很奇怪,跟他的母亲讲,“这个儿子,你要很好的教育他,今后这个法师可以度人无量。”后来鸠摩罗什法师学了很多的东西。五明的经典,五明就是声明、工巧、医方明、因明、内明。在印度通五明的不多。那么他学五明,学阴明,一般的世间的学问都学过。后来他就到龟兹国,回到罽宾国跟他的师父盘陀达多论证这个道理。论证这个道理,主要讲得就是大乘的法门。他的师父本来是小乘,因为他们的互相辩论以后,他师父也学大乘了。所以小乘他跟师父学习,大乘他师父跟他学习,转过来。这部经啦,后来姚兴要打西凉。打西凉的时候,吕光和符坚两个人打起来。吕光听到符坚被人杀掉以后,就自已做皇帝。(姚兴)听到鸠摩罗什的大名,就邀请他到他的国家来,但是吕光没有答应。等吕光死了以后,姚兴就打西凉,迎请鸠摩罗什大师到长安,请他当国师。以后,他集合大德八百多人翻译经典。他所翻译的经典共有九十八部,三百九十多卷。所以他是一个大翻译家,同玄奘—《西游记》里的唐僧,是齐名的。那么,解释经名和翻译的人大致是这样子啦。
法会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现在开始研究和解释经文本文。先看经文第一段,“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如是我闻,通俗地讲,这些文字,这些语言是我亲自听到的。这四个字啊,释迦牟尼佛要涅槃的时候,阿难悲伤的不得了,悲痛欲绝。这个时候有人跟他讲,哎呀,你不要哭了,你赶快去请问大师,大师涅槃以后,每一部经翻译以后,第一句要放什么字呀?阿难请问释迦牟尼佛以后呢,佛就讲,应放“如是我闻”。这个经是我亲自听到的。亲自听到有几个意思,一方面是这个经不是假的,是我亲自听到的。一方面说明这个经不光是我阿难一个人听到的,是大家一道整理的,因为翻译的人很多,有不对的地方,大家都把它改正过来。所以如是我闻,普通的来讲就是,这些经是我亲自听到的。进一步来讲,如是的“如”就是不变、不易的意思。不变——不二相。是,什么叫如是,是就是没有不是的,就是无非。无非就叫是,如是就是不变不易,就是不会错啦。叫如是。佛讲的实相的道理,绝定不会错。我闻,我亲身耳根听到的。所以这个如是我闻,如就是如如不动的意思啦。是,当下就是。当下就是你的本来面目。这是心的一种来讲。我闻,不是阿难自已的行为,好象我们普通的我执的我,它这里的我是大我,遍满虚空。我执破掉以后就是大我。闻,耳根接触……,……接触耳识而听到的。所以如是我闻就有这几个意思在里面。普通地讲,就是这是我亲耳听到,是不会错的。一时,为什么是一时呢?不讲什么时候,什么时候呢?因为我们国家讲历法是不同的,你讲印度的历法现在就不同的。还有从佛教来讲,时间相、空间相都是了不可得,都是唯心所生。时间相空,空间相也是空。因为时间相、空间相都是物质运动有关系。物质动了,就有时间。我们地球转一圈,自转一圈就是一天。公转一圈,绕太阳转一圈,就是一年。如果地球不动呢,这个时间没有。太阳以外,还有别的星啦,火星呀,木星呀,水星呀,它那个圈圈就大了。就是它所转的范围就大了,不是三百六十五天啦。所以时间是无相的。空间也是这样子的,因为物质运动才有空间,不然的话就没有空间。因此时间相,空间相真如本体来讲是没有定相的。从前有个八指高僧,他有八个手指,他在坐禅的时候,有一天,好象一下子就过去了。他觉得好象时间很快,这就是他有入定的时候,没有时间相。因此《华严经》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大能包小,小能包大,大小都是没有定相。
各位,这个舍卫国,就是印度的一个地方,在中印度。中印度这个地方,也叫丰德。它的财宝很多,所以因为财宝很多所以称为丰德。他那个国家不但财宝很多很丰富,人也是多闻,有解脱者,很有道德。所以叫它丰德。这个地方,为什么叫它给孤独园呢?给孤独园就是小的时候没有父亲叫孤,老而无子就叫独。给于孤独者叫给孤独。就是经常用财物救济人家,让他离开苦恼。所以他得到这个名字。他的本名呢,就叫做须达多。须达多现在我们用华文翻译就叫善施。就是经常布施救济贫困,乐善好施。有一次因为要请佛到这个舍卫城来。须达多听到佛这个名字,心里面很想佛,他就供养佛。因为供养佛,须达多很想念佛的时候,佛就放光来照他。看到佛光以后,他就跟着佛光来到城门里面,看见佛在外边经行,须达多看见佛以后欢喜踊跃。佛给他说法以后,他就证到初果。
初果是什么呢?修行有四个果,一个果就是初果,初果就是断见惑。它有身见、我见、邪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都是断掉了,证到初果。这在佛教里面叫断见惑。初果以后到二果了就断欲界的六品思惑。到了三果的时候,断欲界的三品思惑。到四果阿罗汉的时候,色界、无色界的思惑都断掉了。所以我们了解一下。修行四果很不容易,虽然他是小乘,二乘。但是他的境界也很是了不起。见惑是什么东西?我见,我的见解。身见,我们最不容易破的就是身见,我的身体要怎样保护好,营养它,对我的身体都十分关心。也就是我见,身就是我。这个我见啊,就引起了种种不好的作用,因为有我在嘛。我见以后,就贪啊,嗔啊,痴啊,骄傲啊都来了。跟我有关系。邪见是什么呢?拔无因果。不相信因果。实际上各位,因果两个字是真正重要的规律,有因必定有果,有果必定有因,种瓜一定得瓜,种豆一定得豆。提倡因果是世间世道人心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许多世间的人不相信因果。认为这个恶因种下去没什么果报的,实际上这个果报是一定有的,时间长一点,短一点。所以佛门有句话…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