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勝。
平凡世間也有兩種,一種是沒有接受過宗派教育的,另一種是接受過宗派教育的。即一種是普通的世俗人,一種是外道。
普通的世俗人執著淨樂常我。他們沒有經過觀察,是與生俱來的觀點。世間很多人是這樣的。“淨”是清淨的意思,凡夫的境界裏哪有清淨的,但我們都覺得是清淨的。“樂”是快樂,哪有快樂啊?但凡夫都當成快樂了。不清淨的視爲清淨,苦當成樂。自己喜歡的,所愛的,就覺得是清淨的、美好的。都是凡夫,都是無常法,世間哪有快樂,哪有好的,但我們都把痛苦當作快樂,玩啊,樂啊。“常”是恒常的意思,凡夫把一切法都視爲恒常,認爲昨天的李四也是今天的李四,明天的李四也是今天的李四,其實諸法早就變了。無論是外器世界還是內情衆生,無論是屬于物質的還是屬于精神的一切法,産生時就有變化了,生即是滅嘛,一生就滅了,但是我們都沒有明白。我們都認爲,今天的柱子是昨天的柱子,今天的李四也是昨天的李四。“我”是有我、實有的意思。其實都是無實有的,都是空性的,但是都當做了實有,都視爲了實有,視爲事實存在的。我們認爲,李四是存在的,張叁也是存在的;柱子是存在的,寶瓶也是存在的,都是實有的。
平凡世間之所以分爲普通(沒有接受過教育的)與不普通(接受過教育的)兩種,其實這也是觀點的問題。因爲有些觀點不是通過教育而産生的,有些觀點則是通過教育産生的。
瑜伽世間就能遮破平凡世間的觀點、所見。有部、經部、唯識宗、中觀,都有能力遮破這個觀點。屬于凡夫的境界,屬于輪回的,都是不清淨、無快樂、無常、無我的。真正的佛教(內道),都應該有這樣的正見。
我們皈依這麼長時間了,有的還說在修中觀、修大圓滿,但是連無淨、無樂、無常、無我這些正見都沒有。自己將這一切顯現都視爲清淨,分別這個很好看、很美……你是不是真的見到了實相啊?若是真正現量見到了實相,那確實是清淨的、美好的;如果沒有見到,那就都不是清淨的,沒有好的。
很多人都把苦當成樂。把痛苦當做快樂,自己心裏很美,“我要成家,我要立業,我要怎樣怎樣”……真是顛倒。我們並不是反對成家立業,但你成家立業是爲了什麼?應該是爲了了緣了債,爲了度化衆生。但我們不是,我們現在把苦當成樂,“我成家立業,該多好啊!”有的已經成家,但是想換人,想換一個新家;有的已經立業了,但是想換一個新的事業。都認爲“那該多好啊!那多美啊!”其實,即使你真的換了,還是一樣的下場!你已經成家了,已經立業了,快樂嗎?真正得到幸福了嗎
若是再繼續這樣,還是同一個結果,不會有真正的快樂。但是,人都這樣顛倒。
一切法都是無常的,包括生命也是無常的。它就像狂風中的一盞酥油燈,隨時都會熄滅。人的生命就像水面上的水泡,但是很多人都視爲恒常。有的人說自己明年要幹什麼,退休以後要幹什麼。很多人當時說退休以後就可以安心學佛修行了,我那時還真相信了,以爲他退休以後會一心一意學佛修行。但有些人真的退休了,反而更忙了,因爲兒女生孩子了,自己要帶孩子,忙的不得了。以前上班的時候還能抽出點時間學佛修行,現在一點時間都沒有。其實,你什麼時候放下了,什麼時候才會結束,之前不會有結束的時候。什麼叫戲論?它就是不斷的。
大家都將一切法視爲恒常,包括將生命都視爲恒常了。盡管大家都知道必死無疑,但是都沒有明白死期不定。死期不定才是最重要的,今天死還是明天死,今年死還是明年死,無法確定啊!壽命無常有叁個根本:必死無疑,死期不定,臨終時除了佛法誰也無法利益你,有錢也沒有用,再多的親戚朋友圍著你,也無能爲力啊!還是一個人離開這個世界,即使再有錢財,一分錢、一毛錢都帶不走!真正能跟隨自己、能帶走的,就是善業與惡業,這都已經在相續中串習了,已經儲存在阿賴耶當中了。
瑜伽世間通過理證可以遮破平凡世間的這些觀點。
平凡世間的第二種,即接受過教育的,也就是外道。有很多外道,總結起來分爲斷見和常見。這些觀點通過理證都能被遮破,都可以超勝。
無論常見還是斷見,都是斷滅,都可以用一個觀察量,也可以通過一種理論遮破,因爲它們要麼恒有,要麼恒無。
斷見認爲,人活著的時候什麼都有,死了猶如燈滅,如同水幹了一樣,什麼也沒有。他們認爲這是勝義谛,這是事實,這是諸法的實相、真理。這種觀點問題很大。若這是諸法的實相真理,那就都是實有的,都可以說是實成法。實成法是不能有變化的,先有然後沒有,這就已經變化了;實成法是不能相對立、觀待的,但有和無卻是相對的。所以,持這種觀點,要麼恒有,要麼恒無,要麼是一切時一切處中不能存在,要麼是一切時一切處中都要存在。這是不成立的。
常見也有很多。他們認爲有自在天或神我等造物主,造物主是恒常的,他們製造世界,掌握命運。這種觀點有很大過患:若是恒常的,就是實有的;若是恒常的,就不能有變化,不能是相觀待的法,所以,要麼恒有,要麼恒無。
我們通過理證,通過一些特別正確的觀察方式就可以遮破這些觀點。這些都不是諸法的實相,都不是諸法的真理。
“複因慧差別,層層更超勝”,瑜伽世間也是層層超勝,上上超勝下下。
有部和經部,雖然他們在抉擇勝義谛的時候有很多共同的觀點,但是在其他很多地方也有不共同的觀點。
有部認爲,過去時、現在時、未來時,叁時都是實有的,過去時在過去的位置上,現在時現在的位置上存在,未來的也剛好在未來的位置上存在;還有一些無爲法,也都是實有恒常的。經部通過一些理證,可以遮破有部的這些觀點,所以說經部超勝有部。
但是,經部抉擇勝義谛的時候,認爲相續是虛假的,粗物是虛假的,但是極微塵和刹那心是實有的。唯識宗通過一些理證可以遮破這些觀點。
但是,唯識宗認爲物質是不存在的,但是遠離能取所取的刹那心是實有的。能取心是所取境是相對的,能取心和所取境都是假的;但是遠離能取所取、自明自知的心,這是真實存在的。他們抉擇這個刹那心是存在的、實有的,通過這個顯現一切法。
爲什麼他們持這樣一種不究竟的觀點呢?主要是沒有明白空性的真理。物質和精神都可以在空中顯現,因爲是空性,才可以有這些顯現。但是唯識宗也沒有明白這個道理。中觀通過一些理證很容易就可以遮破唯識的觀點,所以說中觀超勝了唯識宗。
中觀也有自續派和應成派,這二者最終所抉擇的是一致的,但是剛開始的時候,自續派暫時抉擇的是單空,這是不究竟的;應成派直接抉擇遠離八邊戲論的大空性,這才是究竟的。
瑜伽世間指的是佛教、內道,分四個宗派,你看看自己是哪一種?是有部、經部、唯識宗,還是中觀啊?如果都不是,那就不是內道了,就不是佛教了。若是這樣,就是不明不白。你覺得自己學佛修行了,覺得很不得了,其實什麼也不是。你進入佛門要有見解,你的見解是邪見還是正見?正見就這樣幾種,那麼你持有的見解是有部的見解,是經部的見解,是唯識宗的見解,還是中觀宗的見解?自己看看。
我經常講“學佛不能不死不活”。“不死不活”是什麼意思?很多人也學佛了、修行了,但實際什麼也不是,說是死人不是死人,說是活人不是活人。不是死人,因爲還有一口氣;不是活人,因爲沒有活出什麼樣子來。若說不是學佛修行人,自己還天天在學在修;若說是學佛修行人,但是哪種見解也靠不上。真的,這裏講的都是我們自己。
癸叁、能害之理:
以二同許喻。
中觀通過比喻,讓對方認識顯而無自性的真理。
《金剛經》中講:“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些比喻是雙方共同承認、周知的。自性是空的,不是實有的,但是可以顯現。爲什麼說如幻如夢?因爲這些幻術和夢境,都不是實有的,但是可以顯現。以此爲喻,說明一切法都不是實有的,都是空的。
無實宗(中觀)跟有實宗辯論時,主要是通過比喻說明這個真理。有實宗拿不出這樣的比喻。他們說:柱子是實有的,猶如寶瓶。但寶瓶也不是實有的,中觀不承許。中觀有這樣的比喻,可以通過比喻說明顯而無自性的真理——空中顯現,顯現即是空。
今天就講到這裏吧。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入菩薩行論》講記(八十九)》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