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续中产生智慧?
很多人都说:“这个人清净,这个人有智慧……”你没有明白什么是清净,什么叫智慧,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其实,这些都是大话。无烦恼、无分别,才是清净。证悟无我的真理,证悟空性的真理,这才是智慧,智慧只有这两个。你怎么知道他人的内心清净或不清净,有智慧或没有智慧?你连他心通都没有,怎么会知道啊!凡夫就是喜欢评价,这样很容易造业。
戊二(生智慧之方法)分三:一、认识智慧之自性;二、深入对境无我;三、破除所断实执
己一(认识智慧之自性)分二:一、抉择对境二谛;二、修行有境正道。
庚一(抉择对境二谛)分二:一、安立二谛之自性;二、遣除争论。
什么叫智慧?就是通达二谛。其实二谛是双运的,所谓无我空性的智慧,无我,不是什么也没有;空即是现,现即是空;有我即是无我,无我即是有我,是一体的。看似完全是矛盾的,其实这就是超越,超越了眼耳鼻舌身识的范畴。实有或单空,都是眼耳鼻舌身识的范畴,不是究竟的真相,都是世俗谛的假相。究竟的真相是超越的。
佛讲了十法界,其中声闻、缘觉、菩萨、佛的境界都是超越的,都是远离眼耳鼻舌身识的范畴。我们现在却只相信自己的感官。其实,我们所得这一切的消息都是假的。有的人说,“我没看到西方极乐世界,没有看到地狱。用显微镜、望远镜都看不到……”显微镜或望远镜,都要靠眼睛,还是靠眼识。这能看到什么啊?能知道什么啊?
大家要相信不可思议。虽然你现在没有真正明白佛讲的轮回、因果、空性这些道理,但是你必须要相信。你还没有明白,这是自己的问题,但要应该相信佛所说的真言。佛讲的是世出世间的法,“世间”是我们的境界,此外还有“出世间”的法。佛既讲显现,也讲本体。显现是有——实有,本体是无——空性。
大家要依这些教言、窍诀来打开自己的心门,打开自己的心量。如果要打开心量,打开心门,就要有这把钥匙——刚才所讲的这些教言、窍诀。否则你怎么打开?能打开吗?
首先要讲二谛,它是我们所再三强调的智慧的对境。智慧是要通达诸法的实相真谛,诸法都总集在二谛里。二谛含摄了轮涅一切法,若要通达诸法的实相真理,就要明白二谛。所以,此处先讲二谛——世俗谛、胜义谛。
辛一(安立二谛之自性)分三:一、分类;二、本体;三、能量彼之慧差别。
壬一、分类:
世俗与胜义,许之为二谛。
佛在《父子相会经》中讲:“世间知者此二谛,汝未闻他自证悟,此乃胜义世俗谛,永时无有第三谛。”
世俗谛与胜义谛有不同的安立方法。全知麦彭仁波切依二转*轮与三转*轮了义经论,而有两种安立方法,即“显空二谛”和“实现二谛”。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释》里讲,为什么有两种不同的分法?因为佛有二转*轮和三转*轮。
佛在二转*轮时讲的是“显空二谛”。有法显现即世俗谛,法性空性为胜义谛。“有法”就是法,“法性”指一切法的本性。这是“显空二谛”,二者就是法和法性的关系。
佛在第三转*轮时讲“实现二谛”。实相与现相相同的能知与所知为胜义谛,实相和现相不相同的能知与所知为世俗谛。诸法的实相和个人的现相不相同:实相是清净的,个人的现相是不清净的。这样的能知与所知都是世俗谛。实相和现相相同:实相是清净的,现相也是清净的。这都是一地以上菩萨的境界。
在《入行论》里,尤其是《智慧品》讲的是佛第二转*轮的内容。所以在此处讲的二谛是“现空二谛”,即一切显现为世俗谛,空性为胜义谛,二谛是双运的。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里讲:旧译宁玛派讲的基道果都是双运的。基是二谛双运,道是二资双运,果是二身双运。他老人家为什么这么讲呢?意义非常深啊!二谛必须要双运!其他宗派中,有的说以胜义谛为主,有的说以世俗谛是为主。而我们旧译宁玛派不这样区分,胜义谛和世俗谛都是一样的,都一样为主,因为都是双运的。“双运”指一体,不是将两个实有法合到一起。
佛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空不离开色,色不离空。色本身是空,空本身是色。色受想行识讲的是五蕴,五蕴包含了一切法,即一切法的实相都是这样的。
密宗里也是如此,经常强调我们所观的本尊是“显而无自性”。“显”指显现,“无自性”指空性,意思是显现就是空性。因为是空性才有显现,因为显现才有空性。若是没有显现,怎么体现空性?若是没有空性,又如何显现?
很多有实宗,像有部、经部,包括唯识宗讲的教义,为什么都不究竟呢?为什么抉择的观点最后都被遮破了呢?就是这个原因,没有明白这个真理——空性才可以显现,若不是空性,就不能显现。为了避免断灭的过失,他们认为,不能什么都没有,应该都有,所以要安立一个法,然后从这个法中显现出来。
唯识宗的见解比较高,但他们又建立了一个远离能取所取(远离分别的意思)、自知自明的心识,即阿赖耶识。他们认为,这样的一个刹那心是存在的。他们自认为自宗的观点绝对没有问题,因为一切法要通过它显现!若没有这样的法,那万法怎么显现呢?他们没有明白“正是因为空才可以显现,不是空就不能显现”这个真理。
其实他们持这种观点的过患非常大!结果是最后什么也不能显现了。这才是断灭。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可以说是他们的智慧不够,也可以说他们是为了引导一部分众生而抉择了一些不了义的观点。
壬二,本体:
胜义非心境,说心是世俗。
前文讲了二谛的分类,现在讲本体,即二谛的法相。通过法相,我们要真正认识二谛——世俗谛和胜义谛。
偈颂中“胜义”指胜义谛。胜义谛不是心境。《宣说二谛经》中云:““天子,胜义若成实有身语意之对境,则不成胜义,而成世俗谛。”胜义谛亦超离遍知智慧之对境。”若胜义谛是身语意的对境,那就不是胜义谛,而成世俗谛了。“遍知智慧”是佛的智慧。胜义谛是超离的,是佛的智慧的对境。虽然一地以上的菩萨也现量见到了诸法的本性,也可以说是空性,但不究竟、不圆满。佛的智慧的对境、佛的智慧的所见才是胜义谛,它超离了身语意的范畴。
此处讲二谛的本体,也可以说是二谛的法相。每个法都有自己的法相,通过法相去认识这个法。一切法在显现上都不会混杂,因为每个法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人山人海中,即使有再相似的人,也不可能完全相同,都有各自的特点。一切法都是如此。
胜义谛和世俗谛都有自己的法相,有自己的特法。我们通过这点去认识这个法,这样才会正确无误,否则就有问题。
现在很多人也能讲很多,但是都是不着根的,没有抓住根本,因为没有明白该法的法相是什么。我们只有通过它的法相,才可以正确无误地认识这个法。所以大家不要乱讲,不要总自以为是。信佛就好好地信,相信佛的智慧,佛的教言。
当自己的想法、观点、意愿与佛的教言、上师的窍诀发生矛盾时,不能跟随自己的想法,坚持自己的观点。什么叫放下自我?这时就要放下自己的观点!谁能做到啊?都是自以为是,自作聪明,不可能放下的,这时佛的教言,上师的窍诀算什么啊?很多人都是以自己的观点、意愿去做的,不是吗?这还算信佛,还算修行啊?
所以,不要怪别人,要怪就怪自己,都是自己的问题。我们究竟是信佛还是信自己啊?我们依止的是上师,还是依止自己啊?大家应该弄明白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为什么得不到利益?为什么没有改变?我们要相信智慧,不能相信知识!一遇到问题时,都是相信自己的知见,根本没有相信智慧。
根华仁波切《入行论注释》里有这样一种观点:“迷乱心之境,即世俗谛”。我觉得这也是麦彭仁波切的观点。世俗谛的法相是什么?是迷乱心之境,这就是世俗谛。什么是胜义谛?“远离心识,不可喻,不可言,不可思的,即胜义谛”,这是胜义谛的法相。
言、喻、思的范畴都是世俗谛,远离言、喻、思范畴的就是胜义谛。所以真正的胜义谛是不可言、不可喻、不可思的。言、喻、思的范畴都是世俗谛,都是分别的;远离言、喻、思的境界是无分别的。所以,大家不要总相信自己的眼耳鼻舌身识,要相信超越,相信佛的智慧,相信佛讲的真理。
壬三(能量彼之慧差别)分三:一、补特伽罗之分类;二、妨害之次第;三、能害之理。
癸一、补特伽罗之分类:
前面讲的是智慧的对境,也就是二谛,现在讲补特伽罗,也就是有情众生。
世间见二种,瑜伽及平凡。
有些注释中解释道:见到运用这二谛的补特伽罗有两种,即具有止观等持的瑜伽行者与不具备止观等持的平凡人。
“世间”主要指补特伽罗——有情众生,它分具有智慧的与不具有智慧的,即平凡世间和瑜伽世间两种。瑜伽世间具有止观,止是寂止(定),观是胜观,即智慧。具有止观等持的为瑜伽世间,不具有寂止和胜观等持的为平凡世间。
癸二、妨害之次第:
瑜伽世间破,平凡世间者,
复因慧差别,层层更超胜。
瑜伽世间不仅能遮破平凡世间的观点,而且对瑜伽世间而言,也是上上超胜下下的。他们的见解或所知层次越高,离诸法实相越近、越符合,即上上就能超胜下下。瑜伽世间指内道——佛教。佛教一般分四个宗派——有部、经部、唯识和中观。经部可以超胜有部,唯识可以超胜经部,中观可以超胜唯识,“上上超胜下下”就是这个意思。
“瑜伽世间破,平凡世间者”,瑜伽世间通过理证可以遮破平凡世间所持的观点、见解,所以说超…
《《入菩萨行论》讲记(八十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