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讲记89[智慧品]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入菩萨行论》分二:一、论名;二、论义。
甲二(论义)分三:一、入造论之理;二、所入之自性;三、圆满结尾。
乙二(所入之自性)分三:一、入者所依补特伽罗;二、入者之意乐;三、趋入之方法
丙三(趋入之方法)分五:一、戒律;二、安忍;三、精进;四、静虑;五、智慧。
丁五(智慧)分三:一、连接文教诫生起智慧;二、生智慧之方法;戊三、以智慧所得之事。
戊一、连接文教诫生起智慧
此等一切支,佛为智慧说,
故欲息苦者,当启空性慧。
这个偈颂可以说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连接文。《入菩萨行论》共有十品,这些内容都要通过偈颂来联贯。为什么说是连接文?因为此论前前后后之间都是有联贯的。《智慧品》之前的第八品是《静虑品》,此偈颂是和它连接的,所以叫连接文。还有一层含义是教诫生起智慧,主要讲智慧的重要性。教诫就是劝诫,劝诫大家在自相续中生起智慧。
“此等一切支”:很多论师对此有不同的解释,这是为了引导一些有缘众生,可能有一些不同的观点,有一些不同的说法,实际都是不矛盾的。
部分论师解释这个偈颂时,认为这指的是从第一品《菩提心的利益》到第八品《静虑》。比如,陀美仁波切在《入行论释•善说海》中就是这样解释的。
此外,全知麦彭仁波切认为,这指的是六度万行的前五度,即布施波罗蜜到静虑波罗蜜。
还有一些论典、论师认为:这里强调的是主要和次要的分别,主要指的是前面刚讲完的《静虑品》,次要指的是其他布施、持戒、忍辱、精进。这些观点实际上都是不矛盾的。
“支”是分支。为什么说是分支?这里主要强调智慧,智慧才是解脱成佛的主道,其他的都是支分,支分不是主道。因为我们要断除我执,就要靠无我和空性智慧,所以智慧为主道,其他布施等一切方便法门都是次要的,属于分支。
“佛为智慧说”:布施等一切方便法门都是为了生起智慧而宣讲的。这里主要强调智慧的重要性。
比如说,六波罗蜜是方便和方便生的关系,前前为方便,后后为方便生。布施波罗蜜是方便,持戒波罗蜜是方便生;持戒波罗蜜为方便,安忍波罗蜜是方便生;安忍波罗蜜为方便,精进波罗蜜是方便生;精进般罗蜜为方便,静虑(也是禅定)波罗蜜为方便生;最后,禅定波罗蜜为方便,智慧般罗蜜为方便生,一般情况下是通过禅定生起智慧的。佛在《摄正法经》中说:“意入定而如实见真性……”,真正有禅定功夫以后,才能真正生起无我见、空性见,生起智慧见解。
可以说,我们学修这些法门,都是为了生起智慧。
“故欲息苦者,当启空性慧”:若想息灭自他的痛苦,应该开启智慧,让自己的相续中生起智慧。
轮回就是苦的意思。人为什么轮回?主要是由业力的牵引。业是怎么造成的?主要是执着,执着就会造业。执着这些法,然后去造恶业,就要堕落恶趣,在恶趣中感受痛苦。即使你很执着地去做一些善法,去积累福德,也是造业,也要六道轮回。但这个业会让我们投生到上三道——人、阿修罗、天界。一样要感受痛苦。其实六道轮回都充满了痛苦,无论是上三道还是下三道,都离不开痛苦的本性。我们这样执着地做善事、善业,也一样无法逃脱痛苦。你没有看破、放下,还是分别执着,这就是轮回的因,还是痛苦的因。虽然会得到一些人天的安乐,得到一些暂时的利益,但都是痛苦的因或痛苦的果,都离不开痛苦的本性,超不出痛苦的范围。所以无论是修法还是做善事,必须要有智慧的摄持。为什么这里讲支分?若是没有智慧波罗蜜的摄持,一切方便法,一切善法,都是轮回的因、痛苦的因。
现在很多人学佛时间很长了,看似也很精进,也做了不少事情,做了很多所谓的善事、功德,但是为什么没有得到如是的功德利益呢?其实修持善法、修持这些法门的功德利益都是不可思议的。也可以说大家为了得到这些功德利益,都尽心尽力地做了,但是都没有得到如是的功德利益。因为缺乏智慧,没有智慧的摄持。一切都是为了生起智慧,智慧是根!
若没有真实的智慧,也可以有相似的智慧。但是我们连相似的智慧都没有。我们在修法时,做善事的时候,首先要观察自己的发心和动机。心善一切善,心恶一切恶。很多时候,我们的发心和动机都是不正确的。有时没有什么发心和动机,是无记的状态。有的相对来说还好,有一些发心动机,但没有无我和空性智慧的摄持啊!
比如闻法时,讲法者、所讲的法、闻法者自己都是显而无自性的。这只是显宗里讲的境界。《入行论》属于显宗的论典,其中的《智慧品》讲的是离戏空性,不是密宗的境界。现在我们念诵的很多仪轨里,所讲的境界都是密宗的境界。按密宗的要求,进大殿闻法或修法时,都要观五种圆满,这是密宗的发心。
我们讲“发心”的时候也都讲过显密共同与不共同的发心。若是按显宗里面讲的发菩提心。菩提心有世俗谛菩提心和胜义谛菩提心,这里主要讲,最好有胜义谛菩提心的摄持,要有智慧的摄持,保持这样的见解。若是没有真实的智慧,也可以有相似的智慧,即能这样观想,保持这样的意念也可以。
若是按密宗里讲的发心,就要观五种圆满。将一切观为清净圆满,大家这样做了吗?大殿就是无量宫殿、极乐世界,即住处圆满——清净刹土;本师圆满就是佛;眷属圆满,都是男女本尊之性,都是佛菩萨;时间圆满,本来常有的相续,远离三时——现在时、过去时、未来时,远离分别,就是本来具有的相续轮,也是超越的;法圆满,是大乘法、大圆满法。大家没有这样观吧?如果没有,肯定得不到如是的功德和利益。
所以,这里主要讲智慧的重要性,也是劝大家修持智慧,在自己的相续中产生智慧。盲目地信,盲目地修,都是造业的。
布施等一切法门都是支分,都是道之支分。“道”是智慧,就是解脱之道,菩提之道,即到达彼岸的方法,成就佛果的方法。之所以称为“道”,这也是以比喻来说明的。“支”是布施等方便法门:布施,就是我们经常做的上供下施;持戒,我们经常受戒持戒;精进,就是持之以恒地闻法、修法;安忍,不顾一切艰难困苦、严寒酷暑去闻法、修法;静虑即禅定。若要这些方便法门都变成“波罗蜜”,必须要有智慧的摄持。
如果没有智慧眼目,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这五度都不能成为菩提果的因,无法让我们到达解脱彼岸,这是佛在《般若摄颂》里讲的。《般若摄颂》中讲,如同不能辨认道路的盲人,即使人数众多,仍不可能靠自力趋入王城。这是通过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说明这样的事实真相。盲人要进入王城,没有人引路,通过自力不可能顺利地进入城市。若要到达目的地,必须有一个双目俱全的人引路。同样,为什么这些方便法门不是“波罗蜜”?因为只有具智慧的摄持,才可以成为波罗蜜,才可以成为解脱成佛的因。若没有波罗蜜即智慧的摄持,再精进,做再多也没用。
我们应该首先明白,自己学佛修行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世间的福报,还是为了解脱?若是为了解脱,就不能缺少智慧,一切都是为了生起智慧,一切都要有智慧的摄持,才能成为真正的解脱之因,成佛之因。
我们都学过《中论》,《中论》里讲的是远离四边八戏的大空性,通过各种逻辑和理论抉择大空性。我们现在也在修加行,这也是为了能生起大圆满之智慧。
有的人认为:既然一切都是为了智慧,那我直接修智慧,直接修大圆满就可以了吧?其实不然,比如刚才讲的六波罗蜜,都是方便与方便生的关系,有前前才有后后。若只修《智慧品》,直接修无我或空性智慧,那都是空中楼阁,是不可能实现的。
有的人说,“智慧多重要啊,我直接修大圆满,不修加行可以吧?”大圆满法也有前行引导——九加行,若是没有这些基础的修法,是不可以的。
我们修布施、持戒等方便法门也是为了智慧,也要有智慧的摄持。即使你还没有真正的智慧,也可以有相似的智慧,最后生起真正的智慧。一旦这个智慧达到究竟圆满,一切法门也都同时圆满了。我们现在修九加行,尤其是修金刚萨垛除障法、供曼茶和上师瑜伽,都离不开智慧!若远离了智慧,远离了无我空性的见解、正见,是不会圆满的。
有的人说:“我现在加行修得差不多了吧?我现在布施这些事情做得差不多了吧?”那得先观察,有没有生起智慧?有没有断除我执?若生起了智慧,断除了我执,就可以!那时是不做而做。《菩提心释》中说:“如是瑜伽士,若修习空性,内心喜利他,决定无困难。”“喜”是喜欢的意思。你真正见性或成就了,不可能不布施,不持戒,不精进,不安忍,不可能不行善积德,因为你已经明白了诸法的实相真理,但是很多如母众生还没有明白真理。
你看,我们现在为什么着急生起智慧啊?通过什么方法可以生起智慧,是供灯好还是讲经好?为什么?有人因为没有钱而痛苦,有人因为没有权而痛苦,有人因为没有家而痛苦,有人因为没有孩子而痛苦……其实一切烦恼、痛苦的产生都是因为无明,因为颠倒。你真正证悟空性,明白诸法的实相真理了,才知道是这个原因。人烦恼、痛苦的真正原因就是没有智慧,没有明白诸法的实相真理,因为无明颠倒。所以,若是有修行、有智慧,有家没家、有钱没钱都一样快乐。
此处强调智慧,讲智慧的重要性,也是劝大家在自己的相续当中生起智慧。接下来讲智慧之方法。什么是智慧?怎样才能在相…
《《入菩萨行论》讲记(八十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