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觀根本慧論》講記(16)觀叁相品(2)▪P2

  ..續本文上一頁有者”就是有相。如果一切法是有相,那麼就不能有滅相。  

  

  “不應于一法,而有有無相”:因爲有相和無相是完全相違的,在同一時間、同一個法上面,既有有相,又有滅相,這是不可成立的。前面講過“有相與無相,于一法非理”,就是這個意思。  

  

    若法是無者,是則無有滅。譬如第二頭,無故不可斷。   

  

  前面觀察的是諸法若是有者、有相的話,那不能是滅相。爲什麼?在一個法上既是有相,又是滅相,那是不可成立的,非理。  

  

    “若法是無者,是則無有滅”:“無者”指沒有。如果諸法是沒有的,即諸法不存在,那麼就不存在該法的滅。  

  

    “譬如第二頭,無故不可斷”。比如只有一個頭的人或牦牛,因爲沒有第二個頭,若有人說“我砍斷了第二個頭”,他說和沒說一樣,既然沒有第二個頭,怎麼能說“砍斷了第二個頭呢”?僅僅這樣說而已,實際上沒有第二個頭,所以就沒有砍斷。同樣,不存在的法,你卻說該法毀滅了,既然沒有所毀滅之法,你怎麼能毀滅呢?  

  

    子五、以前述之理類推:  

  

  法不自相滅,他相亦不滅。如自相不生,他相亦不生。   

  

  “法不自相滅,他相亦不滅”:法不會自滅,也不會由其他法來毀滅,二者都不成立。  

  

  “如自相不生,他相亦不生”:這與前面所講的自生與他生的遮破方式相同。前面講“自生及他生,生法不可成”,在這裏則是“自滅及他滅,滅法不可成。”這都是前面已經用過的邏輯和推理。    

    癸二、遮止自宗相同之過1:  

  

  庚二、攝義:  

  

  生住滅不成,故無有有爲。   

  

  這是總結。前面對生住滅進行了綜合的遮破,也進行了個別的遮破,結果都是不可得,都無法成立。  

  

  佛講了有爲法的叁個法相:生、住、滅。若有法相,肯定有事相,肯定有有爲法。現在經過觀察,生、住、滅都不可得,以此緣故,一切有爲法也是不可成立的,也不可得。  

  

    己二、遮破無爲法:  

  

  有爲法無故,何得有無爲?   

  

  既然有爲法不存在,那麼無爲法也不存在。爲什麼?無爲法本身是無實體的,是觀待有爲法而成立的。遮止了有爲法,就成爲了無爲法。既然有爲法不成立,遮止了有爲法的無爲法又豈能成立呢?因此無爲法也就不存在了。  

  

    叁、遮止與聖教相違:  

  

  如幻亦如夢,如乾闼婆城。所說生住滅,其相亦如是。   

  

  對方認爲:“佛陀也說了:“諸比丘,有爲法有生,有滅,亦有自住法往它法之轉變。”你們的立論,豈不是與佛陀唱反調嗎?”意思就是,佛陀講得這麼清楚,你們還進行遮破,這不是跟佛狡辯嗎?  

  哪裏如此啊?其實,佛陀的這種說法並非了義之說,不是了義法啊!  

  

    “如幻亦如夢,如乾闼婆城”:佛講,一切法如幻,如夢,如乾闼婆城。“如夢”,一切法猶如昨天晚上的夢境,顯而無自性;“如幻”:一切法如幻相;“如乾闼婆城”,乾闼婆城也可以翻譯成尋香城,指在大海上方、沙漠上方、原野等處,無實體而出現的空中樓閣、山川、林野、海空等各種景象。這都是在因緣和合下顯現的,但是無有實體。佛在經中經常拿這些法比喻諸法[1此科判藏文內容空缺。現而無自性。爲什麼說如幻如夢?如幻如夢就是現而無自性,夢境、幻相是有顯現,但是找不到它的實體。一切法在顯現上有,但若是以智慧去觀察,都找不到事實的實體。  

  

  這些顯現也不能說完全和夢境、幻相等同,這裏只是拿這些法來形容、表示諸法現而無自性的道理。佛講生、住、滅等一切法,也可以說是一切境、一切事等,都是現而無自性的,所以都沒有可靠性,都在變化,很正常。爲什麼呢?因爲都沒有實質性,都是因緣和合的現相。什麼樣的因緣和合了,就會顯現什麼樣的法;什麼樣的因緣和合了,就會顯現什麼樣的現象。聚散、好壞、來去都是如此。所以,大家應該把握當下,應該活在當下,這是最有利的,也是最正確的。  

  

  佛在《楞伽經》中講:“有爲無爲無自體相,但爲凡夫愚癡妄執、分別有異,猶如石女夢見抱兒。”石女夢見抱兒,被抱的是夢中的兒子,能抱的這個人是夢中石女,能見所見、能取所取都是不存在的,但是凡夫卻因愚癡而妄執、分別。  

  

  佛在《般若波羅蜜經》中講:佛告極勇猛菩薩言:“善男子,色非有爲、非無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若色受想行識非有爲非無爲者,此是般若波羅蜜。”大家念《般若經》《心經》等時,就要念這個義理。  

  

  《金剛經》中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幻,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這也是在抉擇佛的密意,在抉擇諸法的實相。  

  

  這幾天我們學習《中觀根本慧論》,也許對一個智者來說,內心會是非常歡喜踴躍的;若是對一個愚者來說,可能沒有什麼感覺、感觸,甚至心裏不生煩惱就算是好的了。  

  

  我學《中觀根本慧論》的時候很小,也沒學懂。現在一看,這裏所用的很多邏輯都是相同的,雖然都很簡單,但是卻特別尖銳,一針見血,一下就把它都破了。龍樹菩薩真是位高僧啊!其實,邏輯還有很多更複雜的邏輯,我們都是學過的。但是這裏的這些邏輯既簡單又特別尖銳,遮破的力量太大了,一步就到位。  

  

  本品講解圓滿。

  1此科判藏文內容空缺。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中觀根本慧論》講記(16)觀叁相品(2)》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