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儀軌解釋·供養儀軌(達真堪布)▪P2

  ..續本文上一頁

  “萬法如是遍知者”:這裏講的是證悟的功德圓滿了。“萬法”指一切法;“如是遍知者”指如是地證悟、證得了一切法的實相真理。

  斷證的功德圓滿了就是佛。其實,佛有自性清淨的佛和斷證圓滿的佛。這裏指的是斷證圓滿的佛。雖然衆生都是佛,但是斷證的功德沒有圓滿,都是自性清淨的佛,但不是斷證圓滿的佛。

  “一切有情之怙主”:“一切有情”指一切衆生。一切衆生的怙主就是佛,是斷證功德圓滿的佛。

  “諸佛眷屬祈莅臨”:“諸佛眷屬”,每一尊佛都有他的眷屬,此處指諸佛以及他的眷屬們。“祈莅臨”,迎請到我做供養的場所裏,作爲我做供養的對境。

  若是真正能站在前面所講的境界裏做供養,就是無來無去。這個時候怎麼迎請?不用迎請,因爲佛及其眷屬無處不在。供品也是盡虛空遍法界,到處都是。這個時候,無迎請而迎請,無莅臨而莅臨。從凡夫的角度講,有遠近、來去的差別;站在佛的境界講,沒有遠近、來去的差別。站在顯現的角度講,有來去,有遠近的分別;但是站在諸法本性的角度講,沒有這些分別。都是可以的。

  若懂得緣起性空的道理,就不會有絲毫的懷疑。或者能夠深信佛菩薩的加持力,也行。若是都沒有,就得迎請了。“能不能來啊?要好好准備准備”,去迎請,迎請來了,安住于所供養的場所裏,進行供養,然後祈請加持,佛加持加持。只能這樣認識了。

  有些人分別心特別重,無論是頂禮佛還是供養佛,都是這樣分別。比如,佛堂裏有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藥師佛叁尊佛。禮拜時逐一禮拜,先給釋迦牟尼佛頂禮,再給阿彌陀佛頂禮,最後給藥師佛頂禮。他的意思是,若是只給釋迦牟尼佛頂禮,而落下另外兩尊佛,就擔心他們生氣、懲罰自己。分別心太重了!向每尊佛都逐一頂禮也行,一起頂禮也行,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一切隨緣而做,不要分別。

  有人又疑惑:“佛都是一樣的,但是菩薩應該單獨供一供、拜一拜吧?”剛才是禮拜佛、供養佛,現在要禮拜菩薩、供養菩薩了。不用這樣。其實,佛、菩薩及其眷屬都是一體的。“諸佛眷屬祈莅臨”,眷屬裏面就已經包括菩薩在內了。

  還有人疑惑:“佛、菩薩們是一體的,但護法應該單獨供、單獨拜吧?”也沒必要。護法也是佛的眷屬,同樣可以在一起迎請、供養,都在一個壇城裏。不要太分別、太執著。

  我們給佛像開光也是一樣。若是你有高的見解,佛像本身就是佛,直接做禮拜就可以了。若是沒有高的見解,你可以先迎請,然後融入,最後融爲一體了。有的人說:“開光的時候是不是必須要拿鏡子照,拿米撒啊?”都可以。拿鏡子照、撒米或青稞,這些都是融爲一體的意思。有這樣的認識和見解是很重要的。若是沒有這樣的見解,你拿鏡子照、拿米或青稞撒一百遍也沒有用。“一塵中有塵數刹,一一刹有難思佛。”有這樣的認知,提起這樣的正念,這叫開光。相信佛菩薩一定會來,融入到佛像、佛經、佛塔裏,成爲一體。當你們請求開光或加持時,要明白這些道理。

    悲憫我等衆生故,以汝神通幻變力,

  乃至我做供養間,祈請諸佛常安住。

  “悲憫我等衆生故”:爲什麼要請佛“莅臨”,爲什麼要請佛接受供養?悲憫我等衆生故。

  不是佛菩薩需要,而是衆生自己需要種福田。我們現在做供養,以爲是佛、菩薩需要。供養佛菩薩一些供品,然後提要求,像交易一樣。不是這樣的。供養時一定要調整心態,心裏要明白:佛菩薩降臨接受供養,是悲憫我等衆生。若是這樣,第一可以對治自己的貪心和吝啬心,第二可以給自己積累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

  給佛菩薩做供養不要勉強。“若是不做供養,佛菩薩會不會不高興?若是不做供養,我感到難爲情,我還是做點供養吧!”這些心態都是錯誤的。

  做供養的時候,你們要觀察有沒有對治自己的貪心,有沒有對治自己的吝啬心?不管是做供養,還是做布施,都是修施舍心,它是福德的根本,有施舍心才會有圓滿的福德。佛菩薩、那些大德高僧們的福報都是這樣修出來的。在他們的相續中,只有施舍心,沒有吝啬心,“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但是凡夫不是這樣的,凡夫之所以不施舍,沒有別的原因,就是怕得不到。其實恰恰相反,你施舍了才能得到。放下了才能得到,隨緣了才能順利。放不下是因爲怕得不到,放不下是因爲怕失去。爲什麼說凡夫愚癡顛倒?就是因爲凡夫不明白這些,做不到這些。凡夫所做的都是相反的。已經得到的放不下,怕失去;未得到的想得到,拼命地去追求。心裏放下了,心態放開了,才不會失去,才不會舍棄,才會獲得未得到的一切。隨緣才能順利。而你們都不隨緣,都在攀緣。因爲什麼?就怕不順利,就怕不圓滿。其實不用擔心害怕,你隨緣了就順利了,隨緣了就圓滿了。

  “以汝神通幻變力”:其實,我們連做供養的能力都沒有。你上一支香,供一束花,沒有辦法讓佛菩薩接受,沒有辦法讓佛菩薩擁有。但這裏講的是祈請佛菩薩,佛菩薩有接受的能力,有享用的能力。這個心態很重要。

  “我已經做供養了,應該給我加持,應該給我悉地了吧?”覺得自己很了不得,然後就等著。現在有的人就是這樣,到廟裏上香或做功德等就是爲了利益。不應該有這種心態!供養是爲了什麼?是爲了對治自己的吝啬心,磨練自己的習性,爲了給自己種福田,爲了圓滿自己的福德。

  我們應該這樣想:“我現在做供養,佛菩薩不能不來。來吧!悲憫悲憫我吧!可憐可憐我吧!安住一段,作爲我供養的對境。”“我沒有能力讓佛菩薩感到滿意,我沒有能力讓佛菩薩接受這樣的供養,但是佛菩薩肯定有能力接受供養。通過您的神通力與神變力,請接受和擁有我所做的這些供養吧!”若是能這樣思維,就會直接對治我們的傲慢心,對治我們那些不好的心態。

  給上師善知識做供養也是一樣。有些人想“我做供養了,其他上師會給加持品,而這個上師連加持品都沒有。”這時要知道這個道理: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給自己做的,給自己種福田。佛菩薩和上師們是你種福德的良田,你應該感激、感恩。有這樣的心態真的很重要。若是沒有這樣的正知正見,沒有這樣清淨的心態,做供養沒有多大意義。若因爲覺得加持品很好、很殊勝而做供養,還不如不做供養。

  “乃至我做供養間,祈請諸佛常安住”:剛才是迎請佛菩薩接受自己的供養,現在是祈請佛菩薩安住,這就是供養儀軌。

  這裏有實物供養,也有意幻供養,大部分都是意幻供養。做實物供養與做意幻供養都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和利益。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世界中所有清淨美好、珍貴稀有的東西都可以做意幻供養。做供養的時候,是以普賢雲供的方式做供養,非常不可思議。意幻供養是以禅定的力量來做供養,才是清淨,才是圓滿的,才能積累福德,才能圓滿成就。

  做供養是必不可少的一種修法,希望大家都能如理如法,發自內心地做,才會獲得如是的功德和利益。若是做得不如法,不但沒有功德,反而有罪過,不但不能積累福德,反而會失壞自己的福德和善根。不是爲了佛菩薩,而是爲了自己。我們連做供養的能力都沒有,還要依靠佛菩薩的神變力。我們離開了佛菩薩,離開了佛菩薩的加持,什麼也做不了,甚至連供養都做不了。真的,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

  我們做供養的時候,還應該有一顆恭敬之心。首先要憶念佛菩薩的功德,憶念佛菩薩的力量。接下來要反省自己的錯誤,反省自己的不足,甚至要有慚愧之心。前面講過恭敬心,即憶念佛菩薩的功德並生起歡喜心,憶念自己的不足與過患,甚至能生起慚愧心,這叫恭敬心。我們就要以恭敬心做供養。

  今天簡單地給大家講解了《供養儀軌》。若是仔細講,還有很多不可思議的意義。

  今天就講到這裏。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儀軌解釋·供養儀軌(達真堪布)》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