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最後企業居然讓我下崗,我前面付出了多少功勞,現在得不到回報,天天在抱怨。你要知道,那個時候企業是需要你,現在企業不需要你,不需要你,你就應該走到旁邊去。事情就是如此,我們了解了以後,你就覺得什麼東西都能想到。佛學的思想裏面要求我們能夠正確的認識事物,正確的理解自己。從內在裏面去發現自我內在的根性來正確的面對世間的一切事物。只有了解到這樣一種狀態以後,你就能什麼東西都非常的超然,對什麼東西你都能以非常廣闊的心態包括身邊各種各樣的現象。這是我們所說的“空”的思想。
這種空闡述開來非常多,從佛教的思想裏面,整個佛教的大廈都建立在空的狀態上。你只有了解到事物的高度,你才能非常智慧地看待它。佛教的話,今天前面怎麼突然間一道牆,你很迷惑,明天一顆樹,你就覺得不理解,你的前面不斷變化,你不知道人生何去何從,你的心態如何調整。我們就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困惑,實際上,我們的人生,把它想開的話,很簡單。就這麼幾件事情:衣、食、住、行。人最需要的東西就這麼簡單,現在我們給它加了很多的東西,有衣服要穿名牌,有了名牌要穿超級名牌。我到法國去的時候,一件衣服幾萬塊錢,那是歐元呀,你能想到人民幣多少錢?一件衣服的功能是什麼呢?夏天是遮醜,冬天是飽暖,就這麼簡單。我經常跟他們講,原始的人類簡單到怎樣的生活狀態,他白天眼睛掙開的時候能找到填飽肚子的時候,黃昏的時候,他能找一個樹皮遮住自己身體讓自己得到溫暖。晚上的時候,他找一個洞穴躲裏面遮風避雨,就這叁個簡單的生活理念。現在我們變成怎樣的一種觀念,我們有了一百萬,我們要一千萬,有了一千萬要一個億,最後膨脹到無可數及,很多人都猝死在追求金錢的道路上面。
有沒有人養過金魚?你們知道金魚是怎麼死掉的嗎?金魚是撐死的,不是餓死的。一條金魚你兩個月不給它喂食它不會死掉,你不斷給它喂食的時候,它兩天就死了。人就是這樣,不斷追求跟生活無關的東西,你就倒在這樣的路上。不是說讓我們不要追求這些東西,而是讓我們以一個非常智慧的心態立足于天地之間,能以一種更從容和寬廣的心去面對這樣一個現實。不要因爲名而讓自己變成名的奴隸,不要因爲錢而讓自己變成錢的奴隸。我要做成自己的主人,這才是人生當中的真谛,我要讓自己活得快樂,我要有時間度假,要工作的時候全心投入,從工作當中找到人生的樂趣,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很多人認爲佛教講空的思想,空的思想應該是消極的,他沒有追求,他跑到深山叢林裏面去,那是一場沒有任何物欲的追求,實際不是這樣。最近我們看到兩個影片,一個《鑒真東渡》,一個《玄奘西行》。大家知道我們中國兩個偉大的出家人,他們爲了到日本傳法,東渡七次,最後眼睛瞎掉還是要過去。最後給日本的社會帶去了很多中國最先進的東西。玄奘法師更不可思議,他用19年時間步行5萬多公裏踏沙漠、跨雪山、過草原,九死一生把真正想要的思想取回來。你說他們如果消極的,如果以自己的利益,自己的感官爲主要目標的話,我想他永遠不會踏上這個步伐,永遠不會作出一個舍生忘死的精神意念去實現自己的理想。他是爲什麼?就是一種願力。每一個學佛的弟子皈依的時候我們就讓他發一個願力,這個願力叫“衆生無邊誓願,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衆生要度化它,煩惱要斷掉它,法門要學習它,佛道要成就它。煩惱升起來的時候,我們就變成一個迷人。迷惑不明真相的人叫做迷人。迷惑的時候,你就屬于非常渾濁,屬于存在一種黑暗裏面不了解事物的真相。這個時候,需要我們斷除煩惱,有一個更清醒的認識世界事物的規律。法門就是能夠通過哪些方法讓自己的內心得到清淨,能掌握更高的智慧,能了解更深遠的人生。佛道就代表智慧的最高境界。我們每一個學佛者初入門,我們就要求他發這樣的願力,這樣的願力是消極的嗎?是頹廢的嗎?是社會的寄生蟲嗎?不是,我們很多人不了解它就認爲它是這樣的狀態。現在我還講不上是發大願的人,我每個月在寺院的時間沒有超過15天,所有的時間都在外面。我自己發這麼大願力的時候,我必須要對得起自己承諾的言語,必須要盡自己的能力把這個事情做好。每個人在年輕的時候,都有很高的理想,最後到40歲、50歲的時候反過來想想,我們實現了什麼,做了什麼。我們爲這個世界添加了什麼,很少。我希望一生活到90歲,90歲裏面我要能做多少事情,我把這些事情都做好,這一生就沒有白來這世界一趟。我們把自己每天處在一種緊張的狀態裏面,今天我過去了,人生就減掉一天,這個月過去了,我的人生就減掉一個月。最後的人生剩下多少呢?我的有生之年我能做好什麼?如果我們存在這世界都是自私自利,都是希望整個社會爲我服務,那你活在這世界真的是沒什麼價值了。就像我們小冊子上有一篇文章,你存在的價值?有時候想想,我們赤手空拳來到這個世界,最後又兩手空空地走掉,我們想想人存在的價值到底體現什麼?我們有生之年的財富、人生,最後能跟著我們做一些什麼。希望人生過程裏面能體現你存在的更高價值,這個價值需要你發大心。這個發不是花心的花,而是發展的發。
回過頭來,我們想到空是一種智慧,空是讓我們更智慧地對待身邊的各種事物,形形色色,千變萬化的事物。人際關系、家庭和睦、事業成功等等,多用空的思想可以進行闡釋,用空的思想你可以智慧的更認識它更操控它。這是佛教裏面所講的空的定義。
禅宗所講的平常心,實際平常心下面跟著就是道。平常心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就是當下。時時刻刻把握此時此刻的,現在的感知。就像我現在來到這裏,我就把事情放下,我全身心專注地在這裏聽課。現在這麼多人坐在這個壇子裏面,肯定是非常熱,我裏面的衣服和外面的衣服都濕透了,大家坐在這裏,可能跟我講的還不一樣,但你要給自己一個信念,我要放松,我要甯靜,讓你的心不浮躁的話,即時處在非常的溫度裏面也會感覺非常愉悅,你不斷告訴自己我難受,我熱,我坐立不安,這時候你會越來越坐不住,你的所有意念裏面就裝著熱熱,坐不住了。在這個煉爐裏面轉的時候,就像我們在燒一鍋東西一樣的,不斷往裏面添幹柴,那個火就會越燒越旺。如果把這些東西全部放開的話,你想自己坐在一個非常空曠的空間裏面,此時此刻的心非常甯靜和安詳,你會覺得很舒服,旁邊人吹一口熱氣出來,你也覺得像一口春風吹過我身邊一樣那樣愉悅,你所有的心就沈澱下來,這種沈澱我們叫把握當下。
禅宗的思想對當下的概念非常重視,古代有一個禅師,有人問他什麼是禅?他說饑了吃飯,困了睡覺,這就是禅。我的所作所爲就是聽身體語言的召喚去做一些事情,就像說,我現在既然不想離開這個課堂,又不想做什麼東西的時候,我就把心專注在此時此刻。你在此時此刻熱的狀態裏面怎麼樣找到一種快樂?我怎麼從快樂裏面來讓自己的內心得到一種平和?就像我們工作,既然這個工作我們沒有辦法逃避的時候,我們能否換一種心態去面對這樣的一個現實,或者說來挑戰自己,或者說讓自己更增長知識,讓自己去鍛煉,去挑戰自己。如果你換一種心境的時候,原來的抱怨、排斥的心情就會有180度的轉變,變成一種非常接受,非常快樂,願意接受它,實際上這就是坦然。
佛教裏面所有的這種修行方面都要求每個弟子活在當下,我走路我就一心一意在這裏走路,吃飯,我就用全身心感受菜的滋味,我會感受到菜的冷暖,菜的這種滋味。我用牙齒每一次咬它的時候,那種滋味洋溢著我整個口腔,我會感覺它非常鮮美非常好吃。即使這頓飯吃的很少的時候,你會感覺這頓飯最有味道。現在我們形成一種習慣,吃飯就是談工作,吃飯都在思考其他問題,一頓飯肚子填了很多,還不知道自己吃飽了沒有。我記得一個人跟我講,肚子吃飽了把信號傳到我們腦子裏面還有20分鍾時間,有時候肚子飽了那種信號還沒有到腦子。有的人有會覺得就是肚子信號沒有轉到頭腦上。吃飯到六份飽差不多就停止了,信號傳到大腦的時候就飽了。
我們感覺每時每刻處在非常愉悅的狀態,我坐禅的時候就專心一意地坐禅,走路的時候就專心地走路,我跟一個朋友聊天的時候,我望著他的眼睛,全身心感受和他交往的愉悅,你感覺每天每時每刻都處在非常良好的狀態裏面。這就叫我們要有用心,要有當下,要有這樣的真知。我們如果時刻都處在這樣一種狀態裏面,你的生活質量、你的人生就會跟以前不一樣,但是我們人往往現在都不是這樣,我在趕,打車的時候,我在趕,時間來不及了,實際你在坐車的時候一直在挂礙自己,既然時間來不及了,我去恐懼有什麼用呢?去趕司機,最後讓警察逮住闖紅燈就走不了了,你趕時間把刹車變成油門就更恐怖了。所以我們去焦慮、著急對我們只有百害而無一利。如果我們時刻在人生裏面能夠感受當下的那種狀態,那種心念的時候,你的人生真的是很快樂。
有次我從銅山開車到象山,開車到新昌,銅山開車到象山基本要四個小時,旁邊也沒有人講話,開到後來整個腰斷了一樣,特別我的腰又特別細。後來我到象山的時候,我就想,我爲什麼要去著急,要去趕時間,旁邊景多麼美,我用非常愉悅的心開的時候,後來從新昌回到嘉興的時候時間很快的就過去。這就是我們把心停在當下的時候,我們生活即使做了很多的事情,我們還是非常的開心,而且你也不覺得好象身上背了多重的東西。現在我們的人,特別是當企業家的老總都非常難,如果你身體難,加上那種心也跟著去焦慮的時候,那叫身心疲憊,有朝一日你會承載不住,爲什麼現在癌症那麼多,都是每個人的…
《在上海交大的演講(2008年6月14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