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最后企业居然让我下岗,我前面付出了多少功劳,现在得不到回报,天天在抱怨。你要知道,那个时候企业是需要你,现在企业不需要你,不需要你,你就应该走到旁边去。事情就是如此,我们了解了以后,你就觉得什么东西都能想到。佛学的思想里面要求我们能够正确的认识事物,正确的理解自己。从内在里面去发现自我内在的根性来正确的面对世间的一切事物。只有了解到这样一种状态以后,你就能什么东西都非常的超然,对什么东西你都能以非常广阔的心态包括身边各种各样的现象。这是我们所说的“空”的思想。
这种空阐述开来非常多,从佛教的思想里面,整个佛教的大厦都建立在空的状态上。你只有了解到事物的高度,你才能非常智慧地看待它。佛教的话,今天前面怎么突然间一道墙,你很迷惑,明天一颗树,你就觉得不理解,你的前面不断变化,你不知道人生何去何从,你的心态如何调整。我们就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实际上,我们的人生,把它想开的话,很简单。就这么几件事情:衣、食、住、行。人最需要的东西就这么简单,现在我们给它加了很多的东西,有衣服要穿名牌,有了名牌要穿超级名牌。我到法国去的时候,一件衣服几万块钱,那是欧元呀,你能想到人民币多少钱?一件衣服的功能是什么呢?夏天是遮丑,冬天是饱暖,就这么简单。我经常跟他们讲,原始的人类简单到怎样的生活状态,他白天眼睛挣开的时候能找到填饱肚子的时候,黄昏的时候,他能找一个树皮遮住自己身体让自己得到温暖。晚上的时候,他找一个洞穴躲里面遮风避雨,就这三个简单的生活理念。现在我们变成怎样的一种观念,我们有了一百万,我们要一千万,有了一千万要一个亿,最后膨胀到无可数及,很多人都猝死在追求金钱的道路上面。
有没有人养过金鱼?你们知道金鱼是怎么死掉的吗?金鱼是撑死的,不是饿死的。一条金鱼你两个月不给它喂食它不会死掉,你不断给它喂食的时候,它两天就死了。人就是这样,不断追求跟生活无关的东西,你就倒在这样的路上。不是说让我们不要追求这些东西,而是让我们以一个非常智慧的心态立足于天地之间,能以一种更从容和宽广的心去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不要因为名而让自己变成名的奴隶,不要因为钱而让自己变成钱的奴隶。我要做成自己的主人,这才是人生当中的真谛,我要让自己活得快乐,我要有时间度假,要工作的时候全心投入,从工作当中找到人生的乐趣,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很多人认为佛教讲空的思想,空的思想应该是消极的,他没有追求,他跑到深山丛林里面去,那是一场没有任何物欲的追求,实际不是这样。最近我们看到两个影片,一个《鉴真东渡》,一个《玄奘西行》。大家知道我们中国两个伟大的出家人,他们为了到日本传法,东渡七次,最后眼睛瞎掉还是要过去。最后给日本的社会带去了很多中国最先进的东西。玄奘法师更不可思议,他用19年时间步行5万多公里踏沙漠、跨雪山、过草原,九死一生把真正想要的思想取回来。你说他们如果消极的,如果以自己的利益,自己的感官为主要目标的话,我想他永远不会踏上这个步伐,永远不会作出一个舍生忘死的精神意念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是为什么?就是一种愿力。每一个学佛的弟子皈依的时候我们就让他发一个愿力,这个愿力叫“众生无边誓愿,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众生要度化它,烦恼要断掉它,法门要学习它,佛道要成就它。烦恼升起来的时候,我们就变成一个迷人。迷惑不明真相的人叫做迷人。迷惑的时候,你就属于非常浑浊,属于存在一种黑暗里面不了解事物的真相。这个时候,需要我们断除烦恼,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世界事物的规律。法门就是能够通过哪些方法让自己的内心得到清净,能掌握更高的智慧,能了解更深远的人生。佛道就代表智慧的最高境界。我们每一个学佛者初入门,我们就要求他发这样的愿力,这样的愿力是消极的吗?是颓废的吗?是社会的寄生虫吗?不是,我们很多人不了解它就认为它是这样的状态。现在我还讲不上是发大愿的人,我每个月在寺院的时间没有超过15天,所有的时间都在外面。我自己发这么大愿力的时候,我必须要对得起自己承诺的言语,必须要尽自己的能力把这个事情做好。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有很高的理想,最后到40岁、50岁的时候反过来想想,我们实现了什么,做了什么。我们为这个世界添加了什么,很少。我希望一生活到90岁,90岁里面我要能做多少事情,我把这些事情都做好,这一生就没有白来这世界一趟。我们把自己每天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里面,今天我过去了,人生就减掉一天,这个月过去了,我的人生就减掉一个月。最后的人生剩下多少呢?我的有生之年我能做好什么?如果我们存在这世界都是自私自利,都是希望整个社会为我服务,那你活在这世界真的是没什么价值了。就像我们小册子上有一篇文章,你存在的价值?有时候想想,我们赤手空拳来到这个世界,最后又两手空空地走掉,我们想想人存在的价值到底体现什么?我们有生之年的财富、人生,最后能跟着我们做一些什么。希望人生过程里面能体现你存在的更高价值,这个价值需要你发大心。这个发不是花心的花,而是发展的发。
回过头来,我们想到空是一种智慧,空是让我们更智慧地对待身边的各种事物,形形色色,千变万化的事物。人际关系、家庭和睦、事业成功等等,多用空的思想可以进行阐释,用空的思想你可以智慧的更认识它更操控它。这是佛教里面所讲的空的定义。
禅宗所讲的平常心,实际平常心下面跟着就是道。平常心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当下。时时刻刻把握此时此刻的,现在的感知。就像我现在来到这里,我就把事情放下,我全身心专注地在这里听课。现在这么多人坐在这个坛子里面,肯定是非常热,我里面的衣服和外面的衣服都湿透了,大家坐在这里,可能跟我讲的还不一样,但你要给自己一个信念,我要放松,我要宁静,让你的心不浮躁的话,即时处在非常的温度里面也会感觉非常愉悦,你不断告诉自己我难受,我热,我坐立不安,这时候你会越来越坐不住,你的所有意念里面就装着热热,坐不住了。在这个炼炉里面转的时候,就像我们在烧一锅东西一样的,不断往里面添干柴,那个火就会越烧越旺。如果把这些东西全部放开的话,你想自己坐在一个非常空旷的空间里面,此时此刻的心非常宁静和安详,你会觉得很舒服,旁边人吹一口热气出来,你也觉得像一口春风吹过我身边一样那样愉悦,你所有的心就沉淀下来,这种沉淀我们叫把握当下。
禅宗的思想对当下的概念非常重视,古代有一个禅师,有人问他什么是禅?他说饥了吃饭,困了睡觉,这就是禅。我的所作所为就是听身体语言的召唤去做一些事情,就像说,我现在既然不想离开这个课堂,又不想做什么东西的时候,我就把心专注在此时此刻。你在此时此刻热的状态里面怎么样找到一种快乐?我怎么从快乐里面来让自己的内心得到一种平和?就像我们工作,既然这个工作我们没有办法逃避的时候,我们能否换一种心态去面对这样的一个现实,或者说来挑战自己,或者说让自己更增长知识,让自己去锻炼,去挑战自己。如果你换一种心境的时候,原来的抱怨、排斥的心情就会有180度的转变,变成一种非常接受,非常快乐,愿意接受它,实际上这就是坦然。
佛教里面所有的这种修行方面都要求每个弟子活在当下,我走路我就一心一意在这里走路,吃饭,我就用全身心感受菜的滋味,我会感受到菜的冷暖,菜的这种滋味。我用牙齿每一次咬它的时候,那种滋味洋溢着我整个口腔,我会感觉它非常鲜美非常好吃。即使这顿饭吃的很少的时候,你会感觉这顿饭最有味道。现在我们形成一种习惯,吃饭就是谈工作,吃饭都在思考其他问题,一顿饭肚子填了很多,还不知道自己吃饱了没有。我记得一个人跟我讲,肚子吃饱了把信号传到我们脑子里面还有20分钟时间,有时候肚子饱了那种信号还没有到脑子。有的人有会觉得就是肚子信号没有转到头脑上。吃饭到六份饱差不多就停止了,信号传到大脑的时候就饱了。
我们感觉每时每刻处在非常愉悦的状态,我坐禅的时候就专心一意地坐禅,走路的时候就专心地走路,我跟一个朋友聊天的时候,我望着他的眼睛,全身心感受和他交往的愉悦,你感觉每天每时每刻都处在非常良好的状态里面。这就叫我们要有用心,要有当下,要有这样的真知。我们如果时刻都处在这样一种状态里面,你的生活质量、你的人生就会跟以前不一样,但是我们人往往现在都不是这样,我在赶,打车的时候,我在赶,时间来不及了,实际你在坐车的时候一直在挂碍自己,既然时间来不及了,我去恐惧有什么用呢?去赶司机,最后让警察逮住闯红灯就走不了了,你赶时间把刹车变成油门就更恐怖了。所以我们去焦虑、着急对我们只有百害而无一利。如果我们时刻在人生里面能够感受当下的那种状态,那种心念的时候,你的人生真的是很快乐。
有次我从铜山开车到象山,开车到新昌,铜山开车到象山基本要四个小时,旁边也没有人讲话,开到后来整个腰断了一样,特别我的腰又特别细。后来我到象山的时候,我就想,我为什么要去着急,要去赶时间,旁边景多么美,我用非常愉悦的心开的时候,后来从新昌回到嘉兴的时候时间很快的就过去。这就是我们把心停在当下的时候,我们生活即使做了很多的事情,我们还是非常的开心,而且你也不觉得好象身上背了多重的东西。现在我们的人,特别是当企业家的老总都非常难,如果你身体难,加上那种心也跟着去焦虑的时候,那叫身心疲惫,有朝一日你会承载不住,为什么现在癌症那么多,都是每个人的…
《在上海交大的演讲(2008年6月14日)》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